杨玉萍
(暨南大学 经济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经济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财政政策的效能对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有着显著意义。尤其在减税降费和财政收支面临压力的背景下,提高财政资金效率的重要性更加突显。2020年以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和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精准。
财政补贴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形式,是政府实施产业政策、发展经济、实现社会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财政补贴存在低效率问题,影响着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备受关注。例如:在分配上,财政补贴可能诱发企业的寻租行为,“骗补”事件屡有曝光;财政补贴申请流程复杂、审批时间较长,会出现补贴不及时的情况。政府补贴在企业间的分配差异会影响企业的进入、退出和发展规模,引起资源误置,降低制造业生产率。在补贴运用上,企业获得补贴后可能会改变财政资金的用途或产生对补贴的依赖,缺乏改善经营和提高生产率的动力,偏离政策初衷。
已有研究指出,政策实施中的信息不对称是影响财政补贴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实际业务的复杂性以及人力和专业知识所限,政府部门在制定财政补贴时难以完全掌握实际情况。在审核过程中有时候也难以全面了解和甄别企业的真实情况、是否满足条件,容易产生分配环节的逆向选择,诱使一些企业骗取财政补贴或寻租,也可能使一些有需求的企业未能获得财政补贴,产生补贴资源的错配。在补贴发放后,监管企业行为的成本较高,容易产生道德风险,企业可能会改变补贴用途,或缺乏提高生产率的动力,产生对补贴的依赖等。这些信息不对称都增加了财政补贴的实施成本,影响其分配效率和运用效率。因此,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财政补贴的精准性和效率亟待解决。
相关研究表明,社会信用体系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和惩戒机制能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优化营商环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正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设信用基础设施,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制度性成本,营造开放透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其中,应用较为成熟和广泛、具有代表性的是税收管理方面的纳税信用管理制度。2014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开始实施新的纳税信用管理制度。随后,于2014年12月和2016年7月相继出台实施了《关于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实施联合惩戒措施的合作备忘录》《关于对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实施联合激励措施的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两个合作备忘录”)等相关配套措施。目前,新纳税信用评级已覆盖所有企业纳税人,纳税信用结果已在多个领域应用。实际上,2003年我国已经颁布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但由于制度设计不够成熟,效果不太明显。与2003年的办法相比,2014年颁布的新纳税信用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的涉税申报、税(费)款缴纳、纳税评估、税务审计以及银行、工商、海关等外部部门的信用记录信息,每年对企业纳税信用进行统一评分评级,并进行动态修正,评价指标更加全面、合理,评价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信用状况。根据纳税信用得分,评级结果包括A、B、M、C、D五个级别,A级是纳税信用最高的级别,C级和D级表示纳税信用程度较低。进一步地,税务部门联合多个相关部门对不同纳税信用评级的企业在税务管理、融资授信、政府采购、财政资金使用等多个领域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以促进企业税收遵从和诚信经营。结合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如此广泛地联合各政府部门实施奖惩的制度,是我国在税收管理上的创新。和中介机构的信用评级相比,纳税信用评级的评价标准统一,覆盖全国企业,奖惩力度更大,信号传递机制和奖惩机制的作用更强。因此,其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作用更显著。
在财政资金安排方面,“两个备忘录”明确将企业纳税信用状况作为参考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A级纳税人;对于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纳税信用直接判为D级,限制政府性资金支持。可见,纳税信用已经成为财政资金安排的考虑因素,其在财政专项资金、政府采购等财政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加。
纳税信用在财政资金安排的应用有助于促进企业诚信经营。那么,它对财政补贴等财政资金效率会产生什么影响,是否能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提高财政补贴效率,具体作用机制如何,应如何充分利用纳税信用管理以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率?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已有研究对财政补贴的效果进行了评估,从地方政府竞争、纵向政府间关系、税收超收与财政补贴之间的关系、信息不对称、制度环境等方面探讨财政补贴低效率的原因,并提出提高财政补贴效率的思路和方法: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约束力,调整政绩考核体系,完善财政补贴的相应制度和标准,从而约束地方政府的行为;建立信用机制,加强监管,完善相关信息披露,提高市场化程度,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财政补贴的作用效果,等等。但这些提高财政补贴效率的途径仍需更多的实证证据支持。
近年来,纳税信用管理的研究逐渐增加,实证分析了纳税信用管理对企业税收遵从、融资、创新、绩效等的影响,发现纳税信用管理能提高企业的税收遵从度,并通过纳税信用的提升对企业融资、创新和绩效等产生积极影响。这些正向影响主要来自纳税信用管理的信号传递机制和赏罚机制,体现了其信用监管的特征。实际上,纳税信用管理通过影响企业的行为,也会影响企业获取政府资源及运用资源的效率,从而对政府资源的效率产生影响。尤其是新纳税信用管理联合了多个部门,根据企业纳税信用评级的结果,在税收优惠、政府采购、财政资金安排、项目审批等公共资源上提供激励和惩戒。其对政府资源效率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但现有研究鲜少注意到这点。
为此,本文基于纳税信用管理的实施,实证分析纳税信用管理对财政补贴效率的影响,为探讨提高财政补贴效率的方法提供实证支持,增进对纳税信用管理影响的认识,并为提高财政资金的效率和财政政策的提质增效提供思路和参考,从而进一步发挥纳税信用管理对营造开放透明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财政补贴的效率具体表现为分配效率和运用效率。因此,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从这两方面分析纳税信用管理对财政补贴效率的影响。
根据研究和实践,信息不对称是影响财政补贴效果的重要因素。和借贷融资类似,财政补贴在分配环节需要审核企业申请是否符合条件。然而,由于实际业务复杂和人力所限,甄别成本较高,相关部门可能不完全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但财政补贴一般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经济和社会目标给予的专门资金支持,这使得审核更加复杂。例如,在研发创新补贴中,创新评价与信息披露专业性强和较为复杂,企业研发信息较难了解。这使相关部门难以完全识别企业释放虚假信号、骗取补贴等情况,也可能使一些有需求的企业未能获得财政补贴,从而产生逆向选择问题,影响补贴发放的精准性,产生补贴资源的错配。同时,政府部门也担心补贴发放后难以及时了解企业运用补贴的情况,产生道德风险,企业可能会低效使用补贴或改变补贴用途,影响补贴效果的实现。因此,财政补贴在分配环节存在逆向选择问题,在运用环节存在道德风险问题。
可见,上述影响财政补贴效率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均与企业的信用相关。因此,可以预期,纳税信用管理对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财政补贴效率有积极影响。
纳税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础。由于企业都需要进行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因此,纳税信用是了解企业信用的有效信息来源。2014年实施的新纳税信用管理制度通过利用多部门的信息、对纳税信用评价方法进行改进,以及基于评级结果联合多个部门在多个领域实施奖惩管理,对减少信息不对称有显著影响。
一方面,在财政补贴的分配上,新纳税信用管理制度每年根据企业在税务、银行、海关、工商等多个部门的信用信息,按照统一的评价方法对企业的纳税信用进行评价,基本覆盖全部企业纳税人,并向社会披露A级纳税人名单,是目前反映企业信用的有说服力的综合指标。因此,它能及时传递高质量、覆盖所有企业的信用信息,包括未申请过财政补贴的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这意味着纳税信用评级披露有很强的信号传递机制,有助于政府部门甄别符合财政补贴申请条件的诚信企业,识别失信企业,降低逆向选择,使补贴流向符合条件的诚信企业,减少骗取补贴等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财政补贴的分配效率。
另一方面,税务部门基于纳税信用评级结果实施联合奖惩管理。根据2014年发布的《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和之后的“两个合作备忘录”,税务部门联合多个部门对纳税信用评级较低的企业在出境、任职、税务管理、融资授信、政府采购、财政资金安排等18个领域实施惩戒;并且更重视对守信的激励,对纳税信用评级较高的企业提供税务管理、融资授信、政府采购、财政资金安排等18个领域的便利。这些联合奖惩与企业经营息息相关,使纳税信用管理的影响更加广泛,奖惩力度更大,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长期影响,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守信的收益和失信的成本。从正向激励和威慑约束两个方向引导企业的守信行为,约束企业的失信行为。
具体来说,首先,骗取财政补贴、改变财政补贴用途等失信行为会对企业的纳税信用评级结果产生负面影响。近年来,一些地方的财政部门出台了财政资金信用负面清单管理办法,将在财政资金申报、管理及使用过程中的失信、失范行为纳入信用负面清单并予以惩戒。这些财政资金的负面信用信息会作为外部评价信息影响企业的纳税信用评价,进而影响企业享受联合激励,并可能面临联合惩戒。其次,纳税信用管理制度的奖惩措施通过引导企业规范税收遵从等行为,也促使企业完善财务管理、信息披露等制度,这有助于减少委托代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财政补贴方面的失信行为导致企业纳税信用评级降低,也会影响经理人的声誉和收益;如果该失信行为属于重大违法案件,经理人也会面临多领域的惩戒。这些都会减少经理人低效运用财政补贴或改变财政补贴用途的行为。
因此,纳税信用管理具有的奖惩机制能促使企业为保持良好的纳税信用评级,减少运用财政补贴的失信行为,从而降低监管成本和道德风险,提高财政补贴的运用效率,实现财政补贴的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给出纳税信用管理对财政补贴效率的影响机制图(见图1),并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纳税信用管理能提高财政补贴的分配效率。
纳税信用管理能提高财政补贴的运用效率。
图1 纳税信用管理对财政补贴效率的影响机制
本文基于2014年纳税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pproach,DID)和三重差分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in-Differences approach,DDD)分别检验纳税信用管理对财政补贴分配效率和运用效率的影响。具体模型如下:
,=+×+
,++,
(1)
,=+××
,-1+×+×
,-1+×,-1+
,-1+,++,
(2)
在模型(1)中,,是企业第年的财政补贴,采用是否获得财政补贴进行度量。取值为1,表示2014年纳税信用评级为A的企业,作为处理组;取值为0,表示2014年未能获评纳税信用A级的企业,作为控制组。为了减少样本期内企业纳税信用评级结果变化的影响,仅保留样本期内纳税信用每年都是A级和每年都不是A级的企业样本,即样本期内没有升为A级也没有降为非A级的企业。表示纳税信用管理实施之后。由于新纳税信用管理制度是在2014年10月施行,并且每年纳税信用评级的结果在下一年的上半年公布,以2015年及之后作为该制度产生影响的时间,取值为1,否则为0。因此,×的系数表示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对良好纳税信用的企业获得财政补贴的影响。如果>0,反映纳税信用管理增加了良好纳税信用企业取得财政补贴的可能性,有助于改善财政补贴的分配效率。由于国家税务总局的网站仅披露了纳税信用A级企业的名单,无法了解未被评为A级的企业是B、M、C、D中的哪一级,因此,难以检验纳税信用管理是否减少了纳税信用较低的企业取得财政补贴的可能性。仅能从信用良好的企业获取财政补贴的情况,考察纳税信用管理对财政补贴分配效率的影响。
此外,,为影响企业获得财政补贴的控制变量,参考已有文献,选取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产权属性()、企业年龄()、资产收益率()、现金流状况()这些变量。为减少双向影响引起的内生性,使用、、、的滞后一期。代表固定效应,包括个体、时间、地区、行业的固定效应,减少遗漏变量引起的内生性。,为扰动项。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在模型(2)中,,代表财政补贴的目标。由于难以获得企业财政补贴的明细,并且大部分财政补贴旨在促进企业发展和研发创新,因此,采用资产收益率()、研发投入()衡量财政补贴的目标。如果相同数量的财政补贴对提高企业资产收益率和研发投入水平有更大的作用,则反映财政补贴的运用效率更高。财政补贴的获得时间不同,也存在一定的作用时滞,因此,采用财政补贴的滞后一期。与信用较低的企业相比,信用良好的企业骗取补贴、低效运用补贴的情况相对较少。因此,纳税信用管理对提高信用较低的企业运用财政补贴的效率有更明显的作用。据此,模型(2)中的定义与模型(1)中不同,取值为1,表示2014年未被评为纳税信用A级的企业,作为处理组;取值为0,表示2014年被评为纳税信用A级的企业,作为控制组。××,-1的系数识别纳税信用管理对纳税信用较低的企业运用财政补贴效率的影响。
由于《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于2014年10月1日实施,一些企业可能会调整行为,争取2014年获评纳税信用A级。为减少处理组和控制组可能存在的自选择问题,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处理组和控制组进行匹配。具体而言,采用Logit模型计算倾向得分值,用近邻法对得分值进行匹配,缓解处理组和控制组企业的系统性差异,再运用DID和DDD分别估计模型(1)和模型(2)。
表1 变量定义
采用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设计中政策作用时间是从2015年开始,处理组和控制组是根据2014年的纳税信用评级是否为A级划分的,并在样本期内纳税信用评级没有升为A级或降为非A级。如果政策实施后的时间选得太长,不少企业的纳税信用评级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处理组和控制组的数量大幅减少。参考已有研究,样本时间范围为2010—2016年。
此外,还剔除以下样本:金融行业的公司、含缺失值的样本、股票标为ST的公司和借壳上市的公司。为减少极端值的影响,还对连续型变量在1%和99%水平上进行截尾处理。
在数据搜集方面,通过公司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在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上查询样本企业2014年以来每年是否获评纳税信用A级,并与天眼查、企查查、启信宝网站的纳税信用评级信息核对,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其余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和Choice数据库。2017年以前财政补贴的数据来自各上市公司年报中营业外收入的附注。表2报告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3报告了模型(1)的估计结果。其中,列(1)和列(2)为DID估计结果,包括了主要控制变量和年份、行业、省份固定效应;列(2)进一步加入了企业固定效应。列(3)为PSM-DID的估计结果,PSM采用1对1近邻匹配。这三个结果的交互项×的系数均显著为正,系数大小在0.05~0.06之间,反映纳税信用管理的实施显著增加了纳税信用较好的企业取得财政补贴的可能性。PSM还采用1对多近邻匹配、半径匹配等匹配方法,也得到类似的估计结果。
表2 描述性统计
表3 纳税信用管理对财政补贴分配效率的影响
在控制变量方面,大规模企业取得财政补贴的可能性更大;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获得财政补贴的可能性越低;在控制个体固定效应后,盈利能力对企业取得财政补贴的影响显著为正;现金流状况对企业获取财政补贴的可能性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企业年龄越大,获得财政补贴的可能性越高;国有企业获得财政补贴的可能性略高,但不太显著。这些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表4报告了模型(2)的估计结果。基准DDD的交互项××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反映纳税信用管理促使纳税信用较低的企业更好地运用财政补贴提高企业的绩效和增加研发投入,从而提高财政补贴的运用效率,实现财政补贴的目标。采用PSM对处理组和控制组进行匹配后,再进行DDD估计,即PSM-DDD,仍然得到上述结论(见表4)。此外,纳税信用管理对财政补贴促进研发投入有更显著的作用,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上市公司获得的财政补贴大部分为支持创新类的财政补贴。
表4 纳税信用管理对财政补贴运用效率的影响
综合表3和表4的结果,纳税信用管理有助于改善财政补贴的分配效率和运用效率,假设1和假设2得到验证。
1. 平行趋势分析。采用DID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处理组和控制组在政策实施之前具有平行趋势。为此,沿着动态趋势分析的思路,构造与各年份虚拟变量的交互项(例如2011为2011年的虚拟变量),检验模型(1)是否满足平行趋势条件。如果与政策实施前年份的交互项系数不显著,反映处理组和控制组在政策实施前的趋势没有系统性差异,满足平行趋势假设。
如表5所示,以2010年为基准年,×2011、×2012、×2013、×2014的系数均不显著,但×2015、×2016的系数均显著为正,反映处理组和控制组在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前的趋势没有明显的系统性差异,满足平行趋势假设。图2也展示了上述交互项系数的动态趋势变化。
2. 减少处理组和控制组差异的影响。平行趋势检验表明,处理组和控制组满足平行趋势假设,基准结果也已采用PSM方法减少处理组和控制组潜在的自选择问题。为进一步减少处理组和控制组差异的影响,根据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前样本期内(即2010—2014年)获得财政补贴的年份数进行分组,两类企业属于同一组的样本,获得财政补贴的次数情况相当,反映两类企业的差异相对较小。将样本限定在2010—2014年没有获得过、最多1年获得过、最多2年获得过、至少3年获得过、至少4年获得过、5年均获得过财政补贴,分别对模型(1)进行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纳税信用管理对实施前较少获得财政补贴的信用良好的企业获得财政补贴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再次识别出纳税信用管理提高财政补贴分配效率的作用。但其对之前经常获得补贴的企业再次获得财政补贴没有显著作用,反映纳税信用管理主要增加了实施前较难获得财政补贴的良好信用企业获取财政补贴的可能性。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前,不少较难获得财政补贴的企业往往面临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纳税信用管理有助于了解这些企业的信用状况,通过信号传递机制减少了信息不对称。
表5 平行趋势检验
图2 平行趋势检验
表6 纳税信用管理对财政补贴分配效率的影响:基于2010—2014年获得财政补贴差异的分组检验
3. PSM。模型(2)中获得财政补贴的变量也可能存在自选择问题,因此,采用PSM方法进一步对是否获得财政补贴的样本进行1对1近邻匹配,再进行估计。结果与表4的基准结果基本相同,结论是稳健的。采用1对多近邻匹配、半径匹配等匹配方法,也得到类似的估计结果。
1. 信号传递机制。纳税信用评级结果综合了多部门的信用评价信息,质量较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反映了企业的信用状况,起到信号传递的作用,能减少逆向选择,改善财政补贴的分配效率。为了验证这一机制,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检验纳税信用管理实施前纳税信用A级的企业是否有更高的内部控制质量。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效果及遵守法律法规而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因此,较高的内部控制质量意味着企业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较少,信用较好。采用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度量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该指数是目前度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常用指标。结果显示(见表7),纳税信用A级的企业在纳税信用管理实施之前就有显著更高的内部控制质量,再次验证其有较高的信用水平,反映纳税信用管理具有信号传递机制。
第二,根据企业受到的分析师跟踪数差异对模型(1)进行分组检验:分析师能挖掘企业更多的信息,因此,受到较少分析师跟踪的企业,面临更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结果显示(见表7),纳税信用管理促进企业获得财政补贴的作用在分析师跟踪数较少的那组更显著和更大,从而识别出纳税信用管理具有信号传递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
2. 奖惩机制。纳税信用管理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另一个机制是基于纳税信用评级结果实施联合奖惩,从而形成激励相容的机制,约束企业不合理使用财政补贴等失信行为,减少道德风险,提升财政补贴的运用效率。
由于纳税信用管理的奖惩的实施时间有重合,部分实施时间靠近,难以分别识别。因此,根据企业所在省份政府审计差异进行分组检验:政府审计主要是对财政资金的效益进行审计,财政资金使用存在问题会面临整改、处罚甚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具有对财政补贴低效和违规使用的外部监督和惩戒机制。政府审计力度较小的地区,对企业低效或违规使用财政补贴行为的监督和惩戒力度相对较小。纳税信用管理通过奖惩机制能起到约束企业低效率使用财政补贴的作用,因此,可以预期,在政府审计力度较小的地区,纳税信用管理对企业财政补贴使用效率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为此,根据所在省份政府审计力度大小分为两组,对模型(2)进行分组估计。参考周敏李等(2021)的度量方法并减少各省审计单位数差异的影响,采用每审计单位查出主要问题金额度量所在省份政府审计的力度,数据来自《中国审计年鉴》。西藏自治区2013年相关数据缺失,采用2012年和2014年政府审计力度的平均值近似表示。
结果显示(见表7),无论被解释变量是资产收益率还是研发投入,交互项××的系数在政府审计力度较小的地区显著且绝对值更大,反映纳税信用管理在政府审计力度较小的地区,提高企业财政补贴运用效率的作用更大,从而识别出其奖惩机制,验证了这是提高财政补贴效率的重要机制。
表7 作用机制
1. 企业规模。根据已有文献,不同规模企业获得财政补贴的情况和财政补贴的运用效率存在差异。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看,与大规模企业相比,小规模企业的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相对不完善,外部中介机构的关注较少,从而难以了解其信用状况并对其进行监督,面临更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由于每个企业都需要进行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因此,纳税信用管理是了解小规模企业信用情况并进行监督的有效方式。
根据样本企业上一期的资产规模的平均数分为大企业和小企业两组,分组检验纳税信用管理对财政补贴效率的影响在不同规模企业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交互项系数在小企业组显著为正,并且系数绝对值更大,反映纳税信用管理对信用良好的小规模企业获得财政补贴有更大的促进作用,并且更显著地提高了小规模企业运用财政补贴的效率。这一异质性影响反映纳税信用管理确实能缓解小规模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小规模企业的财政补贴可得性和运用效率。
2. 产权属性。已有研究发现,不同产权属性企业在公共政策的敏感度和享受政策方面存在差异。因此,考察纳税信用管理对不同产权属性企业获取和利用财政补贴的影响。结果显示,纳税信用管理对非国有企业获得财政补贴及运用财政补贴改善资产收益率的作用有更显著的积极影响,对财政补贴促进研发投入作用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均为正向影响但不显著。因此,纳税信用管理主要是促进非国有企业获得财政补贴,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非国有企业运用财政补贴的效率。可能的解释是,大部分非国有企业为中小微企业,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不够规范,受外部中介机构关注较少;而国有企业的股东为政府,相比之下,非国有企业面临较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非国有企业以营利为主,目标比较单一,对政策更为敏感,纳税信用管理的信号传递机制对它们在市场上的声誉和经营有很大的影响,从而更注意减少失信行为,努力提升自身纳税信用;同时,也会更多地宣传自身良好的纳税信用,增加外界对它们信用情况的了解。因此,纳税信用管理对非国有企业获得财政补贴及运用财政补贴效率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现有研究还发现,财政补贴在企业间的分配存在差异。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与大规模企业和国有企业相比,小规模企业和大规模非国有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相对较少(小规模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获得财政补贴的比例分别为67%和90%,而非国有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这一比例分别为74%和89%)。因此,异质性影响的结果反映纳税信用管理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改善小规模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获得财政补贴的情况,在提高财政补贴的效率的同时,也有助于改善财政补贴配置的公平。
以上研究表明,纳税信用管理有助于信用良好的企业获得财政补贴,并提高企业运用财政补贴的效率,从而提升财政补贴的效率。机制检验验证了纳税信用管理具有信号传递机制和奖惩机制,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财政补贴的效率。同时,纳税信用管理对小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获得财政补贴和运用财政补贴的效率有更显著的积极影响。
基于以上结果,得到如下政策启示:第一,加强纳税信用管理在财政补贴等财政资源领域的应用。纳税信用管理覆盖所有企业,能及时传递高质量的信用信息,可作为财政补贴、项目审批、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公共部门资源的重要考虑因素,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第二,完善纳税信用管理制度。首先,完善纳税信用的评价指标和办法,提升信用评价结果的质量,也有助于实施更精准的奖惩管理。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其信号传递机制和奖惩机制的有效性。因此,可增加社会各界的参与度并加大监督力度,例如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信息共享、征求企业和相关单位关于纳税信用评级指标和管理方面的意见等,并规范日常税收征管工作,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提炼评价信息,提高纳税信用评价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其次,加强纳税信用评价信息的应用,加大纳税信用管理的奖惩力度。信用监管对失信行为的约束主要源于其奖惩机制,奖惩力度越大,企业失信的成本越高,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越大。为此,应进一步落实基于纳税信用评级结果的联合奖惩,推广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在已有领域的深度应用和更多领域的增值应用。
① http://www.gov.cn/xinwen/2017-03/07/content_5174464.htm.《财政部部长:财政补贴资金不是“唐僧肉” 已追回新能源汽车骗补资金和罚款23亿元》,新华社,2017年3月7日。
② 根据《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纳税信用A级为年度评价指标得分90分以上,B级为70分以上不满90分,C级为40分以上不满70分,D级为不满40分或者直接判级确定。2018年4月1日起,新设立企业或者评价年度内无生产经营业务收入且年度评价指标得分70分以上的企业,未发生《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所列的失信行为,适用M级。
③ 相关报道有:(1)https://www.creditchina.gov.cn/chengxinzhuti/lianhechengfa/shouxinanli/201811/t20181108_130607.html.重庆市税务局联合重庆市中小企业局,将纳税诚信度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放的重要标准,确保该专项资金发放到诚信企业手中。《纳税信用为专项资金守好“诚信关”》,新华网,2018年11月9日。(2)http://credit.yichang.gov.cn/lhcj/sxjl/201905/t20190505_76673.shtml.湖北省宜昌市财政局公布了15例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成为政府采购中标(成交)供应商的联合激励案例,宜昌市财政局,2019年5月5日。(3)http://www.chinatax.gov.cn/n810219/n810724/c3563997/content.html.某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因存在税收违法,受到联合惩戒,其“营改增”后航运行业财政资金补贴被取消。《国家税务总局公布4起“黑名单”联合惩戒典型案例》,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2018年7月4日。
④ 例如《河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信用负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财政性资金管理使用领域信用负面清单管理办法》等。
⑤ 限于篇幅,具体结果未作呈现。如有需要,可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