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发展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2-08-02 01:55陈建华胡莲洁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信贷政策信贷业务信贷

陈建华, 胡莲洁

(1.湖南大学 出版社,湖南 长沙 410082;2.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长沙分行,湖南 长沙 410004)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综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指出“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而通过市场化的金融手段引导资金流向绿色行业,对于推动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开始关注绿色金融。

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银行信贷审核条件,构建了我国绿色信贷体系的雏形。2007—2011年,我国先后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以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节能环保领域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将信贷政策与国家经济发展模式有机结合,积极引导资金流向绿色行业,绿色信贷得到快速发展。伴随着《绿色信贷指引》《绿色信贷统计制度》《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我国逐步建立起成熟的绿色信贷体系框架,到2020年底21家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1.5万亿元。

参与绿色金融、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效能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尚未形成定论。部分学者认为开展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业务可以通过提升商业银行的声誉与客户竞争力等方式,对商业银行产生积极效能。首先,环境问题可以给银行带来商机和风险,因此银行的商业活动应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向一致;同时,银行可以通过绿色信贷提升社会形象或降低由环境问题带来的信用风险和声誉风险。其次,实证研究表明,银行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商业银行承担社会责任可以提升银行竞争力,通过对社会产生的正外部效应增加社会对绿色信贷产品的需求从而提升银行绩效;并且绿色信贷规模与商业银行竞争力之间呈正相关,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可以提升其在银行间的竞争力从而提高商业银行价值。最后,银行采用赤道原则这一举措将被公众视为负责任的行为。银行可以利用可持续金融策略吸引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客户,而银行的环保意识和态度是影响这些客户行为的重要因素。金融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已开始将环境标准纳入配置战略中,并讨论了新的政策举措,如根据企业的环保程度对银行贷款提出差异化的资本要求、公私合作关系以及绿色投资银行。

少数学者持中立态度,认为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不存在显著影响。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之间没有显著关系,抑或发现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可以显著提高银行的财务绩效,但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对其财务绩效的影响暂时较小,一是因为我国绿色信贷尚处于初级阶段,二是我国商业银行对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积极性不足,因此,虽然银行对绿色信贷的投资比例与银行盈利能力正相关,但其提升效果存在滞后性且短期难以体现。

部分学者发现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存在负面影响。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会增加其单位业务费用及管理费用,因此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可能在短期内会对银行盈利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另外,针对我国绿色信贷起步晚、发展不成熟的现状,国内有不少学者对我国绿色信贷的实践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主要问题在于银行积极性不高,商业银行是否开展绿色信贷取决于收益和损失的相对大小,“两高”企业贷款对于商业银行具备更大的信贷价值,而绿色信贷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价值较低、经营成本较高,甚至会对商业银行产生负向影响,因此商业银行不会主动参与绿色信贷。但其负面影响可以随着商业银行绿色声誉的提升逐渐减弱,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完善也对减轻其负面影响有一定帮助。

此外,有学者提出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如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其经营绩效具有积极作用,但是短期内影响相对较小,同时提出银行治理水平越高,绿色信贷对经营绩效的提升作用越显著;绿色信贷倾向于提升股份制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对大型国有银行的资产收益率反而可能产生反作用;还有学者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了60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发现履行社会责任对政治级别较高的银行、非上市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价值提升效果更大。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执行绿色信贷政策以及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绿色产业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大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不断加强,绿色信贷的需求随之扩张,绿色信贷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信贷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绿色信贷政策会通过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信贷风险、收入与成本等方面影响商业银行的企业价值,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以及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构建多期DID模型,从规模效应、风险结构效应、收入结构效应三方面分析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企业价值的影响路径,探讨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企业价值的影响效能与机制,以期为新发展阶段探寻金融业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

二、制度背景、影响机制与研究假设

2007年出台的《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是我国首次涉及“绿色信贷”概念的政策性文件,要求银行开展信贷业务时将环境因素纳入审核系统,强调商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引领作用。自此,我国商业银行陆续开始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绿色信贷业务的相关信息。

目前学术界就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效能问题尚未形成定论,有学者提出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不存在显著影响或存在负面影响;也有学者认为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产生正向影响。根据现有国内外文献总结,绿色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绩效主要通过规模效应、风险结构效应以及收入结构效应这三条路径产生影响。

1.规模效应。绿色信贷业务可能通过提升银行声誉与扩大信贷规模,对银行绩效产生正向影响。一方面,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可以扩大银行的信贷业务范围和信贷规模;另一方面,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可以带动绿色中间业务的发展,如发行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从而扩大银行资产规模。此外,绿色信贷业务的扩张对绿色声誉的塑造具有积极影响,而且绿色声誉可以缓解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产生的消极影响,提升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绿色信贷还可以对社会产生正外部性影响,从而提高社会对银行信贷产品的需求。最后,作为一种履行社会责任的投入行为,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银行绩效具有直接提升作用。有学者指出,企业ROE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投入显著正相关,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有助于提高银行绩效,并且该影响对规模较大的银行更显著。

2.风险结构效应。第一,绿色信贷可以降低商业信贷体系中的环境风险,从而降低不良贷款率,提升银行资产质量。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显著负作用,即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扩大绿色信贷的规模来抑制不良贷款率的升高。第二,银行积极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可以促进绿色企业的发展,倒逼“两高一剩”行业进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产生积极的外部效应。第三,环境治理投入与银行资产质量正相关,增加环境治理投入会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即降低商业银行运营风险。

3.收入结构效应。绿色信贷政策推行的初期,对“两高一剩”传统行业的贷款限制将降低银行的利息收入,且推行作为新业务的绿色信贷业务需投入较大的人力与技术成本,因此在绿色信贷业务开展的初期商业银行的绩效可能会有所下降,如绿色信贷会增加企业评估环境风险和信贷风险的成本,从而对商业银行绩效产生影响;但随着绿色信贷业务规模的扩大,开展绿色信贷的边际成本将会逐渐减少,且绿色信贷可逐步弥补商业银行流失的“两高一剩”企业贷款利息损失,促进银行利息收入回升。并且,绿色信贷业务的扩张促进了绿色中间业务的发展,进而增加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因此,在长期发展下,随着绿色信贷替代效应的增强、绿色声誉的提升、中间业务的扩张等,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消极影响逐渐减弱,并逐渐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企业价值产生正向影响。

基于以上理论分析和对国内外文献的总结,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无法实现规模、风险结构与收入结构效应,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从而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产生负影响。

绿色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三、模型选择、指标说明与数据来源

(一)模型设定

由于不同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年份有所差异,故采用政策实施时间不一致的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根据绿色信贷业务开展的时间情况,设定模型形式如下:

,=+,+,++,

(1)

,=+,+,++,

(2)

,=+,+,++,

(3)

,=+,+,++,

(4)

,=+,+,+,+

,+,++,

(5)

在模型(1) 中,,表示被解释变量,是指银行在时刻的企业价值。表示时间固定效应,以控制不同时点之间存在的不可观测差异。,是一系列控制变量,结合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财务绩效间关系的相关文献,本文取可能影响商业银行绩效的前定特征因素作为控制变量。,为误差项。模型 (1)中的核心解释变量是,,对每个银行而言,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前取值为0,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后取值为1。系数作为绿色信贷业务实施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表示绿色信贷业务实施对商业银行企业价值的影响程度。若显著为正,说明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是正向的;反之,则表示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存在负向影响。同时,为了验证绿色信贷业务通过三大途径对商业银行绩效产生的间接影响,构建模型(2)~(5),与模型(1)共同构建成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模型中各变量含义见表1。

(二)指标说明及数据来源

以资产收益率作为结果变量用以衡量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用银行规模、不良贷款率、成本收入比作为中介变量,分别反映银行的资产规模、风险控制能力和收入结构,用以探究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影响效能的规模效应、风险结构效应与成本收入效应。为了使得商业银行选择和绿色信贷业务开展时点选择具有随机性,本文还在模型中加入了存款增长率等控制变量。以上结果变量、中介变量以及控制变量的含义见表1 。

表1 变量定义

本文主要考察2007—2020年间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价值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参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我国进行绿色信贷业务的21家主要银行名单,剔除数据严重缺失的银行,共选取47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数据区间包括了各商业银行逐步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时间范围。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各商业银行年报以及社会责任报告。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多期DID模型的估计结果

表2的模型(1)中未加入控制变量,模型(2)加入了控制变量但未控制时间效应,模型(3)在模型(2)基础上进一步控制了时间效应。表2()为实行绿色信贷政策对银行规模的影响研究结果。3个模型中绿色信贷政策处理变量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表示实行绿色信贷政策可以扩大商业银行规模,规模效应存在。表2()为绿色信贷的风险结构效应检验结果。表2()中绿色信贷政策处理变量的系数()在未控制时间效应的情形下显著为负,控制时间效应后系数仍为负数但不显著。因此实行绿色信贷政策可能会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但这一风险效应并不稳定。表2()为绿色信贷的成本收入效应检验结果。表2()中绿色信贷政策处理变量的系数稳定显著为负,说明推行绿色信贷政策可以显著降低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对比表2结果可知,成本收入效应的系数绝对值大于规模效应的系数绝对值,风险结构效应的系数绝对值最小且不显著。

表2 规模效应、风险结构效应和成本收入效应检验结果

表3为未控制时间效应与已控制时间效应情形下,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双重差分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未控制时间效应与已控制时间效应结果基本一致,可认为推行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显著为负。综合表2的结果可知,绿色信贷政策通过规模效应与成本收入效应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影响显著为正。综上所述,实行绿色信贷政策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下降,但同时也会起到促进银行规模的扩大与减低成本收入比的作用,从而间接导致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上升;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共同作用于商业银行,最终表现出中和结果,即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无显著影响。因此,假设1得到印证。这可能与绿色信贷实施时间相对较短以致本文样本观察期有限,绿色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的长期正向影响效应尚未完全显现出来有关。

(二)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多期DID模型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进行了如下稳健性检验。

1.调整样本期。在基准回归模型(1)中,选取的样本期为2007—2019年。鉴于我国商业银行2010年前绿色信贷信息披露程度较小,且绿色信贷业务于2012年开始实现标准化,故本文对基准回归模型(1)进行调整样本期为2010—2019年的稳健性检验,并剔除2009年之前(包括2009年)已经开始详细披露绿色信贷信息的商业银行样本,回归结果见表4。如表4所示,调整样本期前后回归结论保持一致,这进一步证实了本文基准回归的稳健性。

表3 绿色信贷对银行绩效的双重差分结果

表4 稳健性检验:调整样本期

图1 安慰剂检验结果

(三)异质性分析

中国绿色信贷政策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很可能与银行的个体特征有关,如银行属性。因此将银行样本划分为国有银行、非国有银行,基于基准模型(1),引入银行属性的虚拟变量,得到如下银行属性的异质性检验方程,以此检验研究假设2:

,=+,+,×+,+

++,

(6)

回归结果见表5,结果显示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国有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有负向作用;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其经营绩效没有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具有较大规模以及较强的获客能力,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可以扩大其信贷业务范围并提升企业形象,从而对企业价值产生促进效应。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绿色信贷业务的技术以及人才储备,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可以一定程度地降低其环境风险,从而提高银行的企业价值。在绿色信贷政策实施初期,国有银行作为绿色信贷业务实施的先驱者要承担更高的试错成本和运营管理成本。而且国有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业的核心,需要承担相对更多的社会环境责任,使得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外部化效应更强。而城市商业银行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并且其绿色信贷业务起步晚、市场占有率低,其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成本效应大于盈利效应,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对其企业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随着绿色信贷政策的出台,商业银行发向“两高一剩”企业贷款的限制不断增强,城市商业银行的获客能力较弱,无法迅速找到替代“两高一剩”企业的绿色企业,因此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对其企业价值产生了抑制作用。

表5 异质性检验

以上研究结果证实了上文提出的假设2,即绿色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企业价值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选取了47家商业银行2007—2020年间的数据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绿色信贷和商业银行财务绩效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1)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具有直接的负向作用以及通过扩大银行规模、降低成本收入比所间接产生的正向作用。(2)绿色信贷业务对银行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中规模效应、成本收入效应为主要影响路径。(3)绿色信贷政策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具体为对国有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具有负的政策效应,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具备显著的政策效应。

上述研究对于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本文结合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针对不同类型的银行应当采取不同的绿色信贷政策,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实施绿色信贷政策时,针对城市商业银行可以配套设置补贴政策,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充分利用其具备的规模效应和技术储备,充分调动其开展绿色信贷的积极性。二是针对我国绿色金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现状,在绿色信贷政策实施过程中监管机构加大支持力度,适时发布和改进绿色信贷指引目录,为金融机构指明正确方向;对绿色产业给予适度的政策倾斜,推动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三是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时不仅要把握规模效应,还应注意整体风险的把控,对绿色信贷实行全程实时动态监控。四是政府应当奖励科学有效的绿色信贷激励与约束机制,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提供政策保障与支持。

猜你喜欢
信贷政策信贷业务信贷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绿色信贷政策与企业债务融资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信贷政策调整及风险防控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
秦皇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信贷政策指引
国际货币体系和俄罗斯的货币信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