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苏州交警在平安高速征程中不断开拓创新,推进以交通安全为核心的“一二三四五”智慧管控策略,全市高速公路交通死亡事故数、人数,同比下降39.68%和43.24%。
建设高速公路智慧管控平台“核心大脑”,制作“点、线、面”多层级可视化的高精地图,构建多源数据上图的高速管理泛在感知网,支撑“感知-监测-处置”数字高速赋能的图上作战智能防控模式。
安全。围绕“减量控大”的总目标,聚焦高速公路安全风险“除隐患、查违法、严防控”,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畅通。围绕“超前预警,负一秒管制”的实战需求,智能平台对拥堵等异常实行自动预警、联动处置。大流量实施“远端诱导、枢纽分流、节点渠化、控制驶入”策略,均衡路网流量。
入口。对存有高危车辆从外省、市进入苏州市域时预警提示,严把入口“监测预警”关。
途中。通过服务区前端屏显诱导提示,引导车辆驶入服务区,严控途中“引导检查”关。
出口。收费站出口对缉查布控预警的高危车辆及时拦截查处,严守出口“拦截查缉”关。
控速。全面布建区间测速系统,实现全市全路网区间的测速非现场执法,有效加强车辆速度管理。
控道。全域推行货车靠右通行,在绕城湘城至石牌段实施靠最右通行,实现客货分道,有效规范行车秩序。
控距。在常嘉高速石牌枢纽等路段试点车距抓拍,对未保持安全车距的车辆抓拍,有效防止车辆追尾。
控危。突出重点路段、时段、违法、车辆(两客一危)的高危管控,应用“357”重货预警查控,有效防范输入性风险。
场景一:勤务智能监管
针对高速路网流量特点,采取“大数据+警格、预案化、可视化、智能化”勤务新模式,实现勤务管理在管控处置上预案化,在指挥调度上可视化、在考核评判上智能化。
场景二:秩序精细管理
引入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在大流量期间,对16个枢纽、73个互通、10个服务区等重要节点,采取“N+1”“N-1”交通渠化,优化交通组织,减少节点冲突,提高通行效率。
场景三:隐患闭环治理
应用“事故研判预警”模块,主动发现事故黑点、盲点,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采取项目化推进、系统化排查、菜单式整改,形成一套隐患发现、评估、治理的闭环治理模式。
场景四:风险预警管控
通过对接顺丰浮动车慧眼、感动ETC门架监测,实现对高速路网的多维度OD分析、异常事件预警及仿真模型支撑,主动感知潜在风险,分级推送道路异常情况。
场景五:安全智慧防控
提升公安检查站、服务区警务站防控阵地建设,实现“非接触、无感知、高精准”的安检无感、服务有感的智慧查控;打造“1+1>2”的G50汾湖“一点两检”省际查控示范点。
展望2022年,全市高速交警将主动拥抱最新科技成果,通过打造“全息高速”智能预警新模式、“数字高速”图上作战新战法、“平安高速”圈层查控新体系、“最美高速”多方共建新机制、“暖心高速”联动保畅新举措,为民众带来更为极致的出行便利与安全感。
推行电动自行车上牌“不见面服务”“一路一策”精细化治理学校和医院堵点、打造“民意阵地”解决群众诉求……自“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无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启动“小项目、大民生”工程,实现“小举措”破解“大难题”,着力解决群众出行“烦心事”,优化交管服务“民生事”,推动事故防范“安全事”,从点滴之处提升群众出行幸福指数。
“女儿给我买了一辆电动车,想去上牌,但有点远,事情一多就耽搁了。后来从新闻里看到可以通过手机申请上牌,就让孩子帮忙完成资料上传,通过邮寄的方式,没出家门就拿到了号牌,感觉很方便、很人性化。”宜兴市丁蜀镇的刘女士高兴地说。
“传统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需要市民携带车辆及相关证明到车管所或带牌销售点现场办理,手续较为繁琐。”无锡交警支队车管所民警说,为方便群众,无锡交警创新推出“不见面”申领牌照,即“线上申领—后台审核—线下邮寄”。申请人只要利用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平台,通过手机就能申请牌照,大大缩减为民服务的“时空距离”。
无锡市电动自行车登记管理系统具备车辆注册、补牌、换证、信息变更等功能,实现群众手机端自助申请、数据网上传递、业务在线审核、号牌预约安装,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了警力有限、业务量大之间的矛盾。已有2600多人通过线上申领到了号牌,真正做到了方便群众。
“以前至少要排队等候5至10分钟,现在只要等1至2个信号灯就能顺利通过。”惠山大道北环路路口是市民张女士每天上班的必经之路,以前堵车迟到令她头疼不已。可最近,顺畅的驾车体验让她直呼“连心情都变好了”。
作为连接惠山区与中心城区的唯一主干道,惠山大道全天交通流量都很大,早晚高峰更是趋于饱和。无锡交警支队惠山大队通过优化信号灯配时、增设可变车道,大幅提升通行效率。
为解决学校、医院周边道路拥堵问题,无锡交警实地踏勘堵点。“对每一条道路都精准施策,对于一些个性化问题,通过个性化方式解决,达到精细化管理要求。”无锡交警支队秩序大队民警严斐说,通过“一路一策”精细化治理,不少堵点变成了道路通行亮点。
今年以来,无锡交警专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停车难等突出问题,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对交通设施老旧、脏乱、缺失等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改,先后对28个路段、路口进行精细化调整。除了优化标线和改善匝道外,他们在一些路段打通了隔断。如在贡湖大道大通路路口设置借道左转,改善路口左转通行压力。为进一步消除工程车右转盲区带来的安全隐患,他们推出右转弯“硬隔离”设施,在18个路口设置了右转弯交通安全设施,强制物理隔离大车和行人、非机动车,后续还将在72个路口推广普及。
自2019年起,无锡交警微信公众号推出交通违法“随手拍”有奖举报措施,“随手拍”已成为群众反映交通诉求、参与城市交通治理的重要渠道。据统计,今年以来,无锡公安交管信息服务中心交通违法举报受理区受理群众举报7.6万余起,平均每天230余起。
“您好,请问咨询什么问题?”在民声诉求在线服务区,12名工作人员通过热线电话解答群众涉及交管业务的诉求,这也是无锡交警“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举措。随着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群众对车驾管业务的咨询量增多,许多市民拨打咨询电话时通常遇到占线情况,接入难、咨询难,给市民带来困扰。为此,民声诉求在线服务区专门有工作人员接听电话,平均每天接听2000余个。目前98%的咨询或诉求能当场答复解决,不能当场答复解决的,录入“智慧交管”民意系统转递相关业务部门解决。今年以来,共接听群众电话58万余个,其中车驾管业务方面占59%。
在民生诉求响应办理区,工作人员专门对政府公共服务热线涉及的交通管理诉求进行梳理,并分派到相应职能部门或属地交警大队跟踪办理。今年1至10月,共承办各类热线工单4.8万余起,满意率达97%。
4月12日中午,五辆全新的黄色“巨无霸”“安全防撞缓冲车”驶入S19通锡高速,正式承担起高速公路安全防护的作用。为筑牢无锡高速公路道路交通安全,坚决防止重大交通事故发生,无锡公安交警支队组织20辆安全防撞缓冲车,陆续投入使用。
安全防撞缓冲车的投入使用将进一步加强高速公路主线下匝道处积车队尾防护,通过构建物理防护区、警灯警报提醒、撞击缓冲等方式,防止发生追尾事故,降低乃至消灭事故发生概率。
这辆看似平常的车辆,可以通过“智能预警系统”“导向标志显示屏,最大广角预警”“超大LED显示屏、高效预警”“定向语音喇叭”对后方来车进行提醒、警戒,尤其是在夜间,对于高速公路车辆安全通行起到,实时、远距离、大范围提醒的作用。
车内放置大量圆锥筒、警示牌等,交警部门可以根据道路情况,使用圆锥桶、警示牌、爆闪灯等设施,灵活设置多道防线,隔离出一个长约500至1000米的队尾安全区,更好引导后方车辆安全绕行。
同时,该车通过加固车身结构,在车架纵梁尾部安装,专用的防撞缓冲垫等装置,一旦发生追尾事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撞击强度,充分保障工作人员及车辆驾乘人员的安全。
除此之外,交警部门还通过“电子情报板提醒“4G可控高音喇叭、爆闪警示灯”“亮灯、鸣笛、喊话”“高速公路防疲劳慧安系统”等形式全面构筑高速公路安全防线。高速公路安全“层层加护”,同时提醒广大驾驶人,行车过程请保持安全车距,不急不躁,安全驾驶。
无人机空中观察锁定证据后,交警对机动车内后排未系安全带的乘客进行处罚……2020年11月8日,在睢宁县文学路,睢宁交警大队辅警王子露运用无人机,通过定点拍摄传回地面影像视频,及时发现和预警交通违法,配合路面执勤警力,对开车接打手机、坐在机动车后排的乘客不系安全带等难以取证的动态性交通违法,进行更高效、精准的取证工作。
借助科技优势,精准高效执法。睢宁县交警大队大队长介绍,以科技赋能破解交通管理难题,通过组建空中无人机“巡逻执法战队”,提升交管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
为使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更加智能高效,2020年8月,徐州市公安局新建了交通指挥中心,集多种功能于一身。“能做到交通管理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可查。”交通指挥中心主任辛强说。
2020年8月23日凌晨,徐州市区出现暴雨恶劣天气,交通指挥中心通过视频指挥调度系统,查看市区部分易积水点段等路面通行情况,同时在重点路段部署警力值守。当日,全市投入警力1800人次,接处交通事故警情194起,未发生有影响的交通事故。
科技赋新能,打造区域联动处置新模式;恶劣天气跨省区域协同处置,道路交通事故可防可控……近年来,徐州市公安局在“一路三方”的高效协作下,确立了恶劣天气“早管制、早开通”和冰雪天气“一般不封路”的管控原则,形成了“数据流转标准化、预警处置程序化、交通管制预案化、违法处罚规范化、精准服务社会化”5大标准,连续5年实现了恶劣天气高速公路管制路段“零死亡、零拥堵”和事故起数、伤人数“双下降”的目标。
根据江苏省总体规划,盐城公安着力打造“智慧交通大脑”综合应用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快速建立健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运行机制,推动警务工作科学化、扁平化、实战化,不断提高警务工作的主动性、精确性、实效性,持续提升道路交通治理能力。
盐城市公安局“智慧交通大脑”一期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共享盐城市公安局图像网感知大数据和公安网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资源,汇聚交警自建的微波、事件检测等数据,接入危化品运输、货车等外部单位行业数据及互联网数据,形成公安交通大数据中心。
在盐城市公安局大数据中台框架下,建设交管专题数据库、知识库,同时在算法仓中引入交通管理类算法,增加交通管理类建模工具,为盐城公安“智慧交通大脑”提供丰富的能力支撑。
建立盐城交警四级用户体系,针对支队、大队、中队业务需要开展不同业务流程,形成四级用户鉴权中心,避免因权限控制缺失或操作不当引发的风险问题,以保证交通大脑系统对盐城交警实际管理业务的提升。
围绕深化“情指勤舆”一体化工作机制,以“智慧交通大脑”建设为着力点,推动现有应用系统整合和功能集成,建成1个“集成应用系统”,以及“交通运行监测、实景指挥调度、信号控制优化、交通诱导发布、勤务管理考核、车辆查缉布控”6个方面实战应用。
盐城公安“智慧交通大脑”综合应用平台将以实战需求、民警需要为导向,围绕运行态势实时感知、安全管控能力提升、管理服务精准高效的工作目标,通过公安交通大数据中心、数据中台以及交通运行监测、实景指挥调度、信号控制优化、交通诱导发布、勤务管理考核、车辆缉查布控等核心能力建设,固化预警监测指挥、信号控制优化、信息服务诱导等工作机制;同时坚持边实战边完善、边运行边提升的工作方式,努力建成警务实战性强、民警获得感高的智慧交通大脑。
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全面搭建基于交通管理业务的系统平台,赋能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对交通大数据可视化挖掘,探查交通资源与业务数据间的深层规律,对交通全量数据进行全息感知、共享协同、全量计算,实现对道路运行状态全域、全时、全量感知。
智慧交通大脑从实战业务出发,可服务于交通指挥管控、交通信号优化、交通缓堵治乱、交通运行评价、预警预测研判、公众出行服务等多种业务场景,通过智能化预警、预测及策略推荐模式,全面提升交通运行管理、服务水平。
通过融合大量感知数据以及互联网路况数据,为道路拥堵状况和红绿灯关系建模,推断道路的饱和程度、两个红绿灯之间的相位关系等,实现多层次的实时信号优化,让信号灯变得善于“思考”。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算法模型,计算出城市交通运行规律,为路口微观交通组织、道路中观交通组织、路网宏观交通组织三个维度层面的时间与空间优化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依据,进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优化治理方案。
“2·13”疫情发生后,苏州正经历着一场“大考”,江苏各地医务工作人员纷纷伸出援手。为进一步提升离苏人员防疫检查和登记效率,2022年2月15日24时起,苏州交警联合高德、百度地图第三方平台,在导航软件中增加了文字及语音服务提示。
在驾驶人进行离苏导航规划时,导航将以文字方式自动提醒驾乘人员应携带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且持有绿色健康码。当车辆导航至疫情查验点500米处,导航将自动语音提醒前方即将进入疫情查验点,作好检查登记准备,以提高疫情查验点登记效率,保障查验点现场及周边道路有序通行。
苏州交警还与高德地图进行了技术对接,通过疫情检疫站交通预警大屏,实时、直观地了解各高速公路、国省道疫情查验点的车辆通行情况,利用数据信息精准指挥调度,避免出现长时间、长距离的拥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