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乔托·迪邦多内画面中的“艺术性”

2022-08-02 08:28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收藏与投资 2022年7期
关键词:拜占庭基督艺术性

苏 畅(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乔托出生于1266年,一个拜占庭艺术与哥特艺术盛行的时代。乔托成为美术史的转折,开启了下一个时代。拜占庭风格的圣像主要作为宗教礼拜的对象,体现了一种神圣性,所以要求画家严格遵循一些规范,不停地重复一些固定样式,而不需要有任何艺术的独创性。在乔托之前的中世纪,是没有艺术和艺术家概念的,作品的作者只是没有感情的工匠,重复着记忆中的范式。乔托认为宗教中的人物形象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应该在画中表现圣人人性的一面,将画家自己个人的感受融入画面。在艺术手法上,乔托主张由古代艺术家所创造的但在中世纪被大多数艺术家所抛弃的自然主义创作方法,这为后来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奠定了基础。他被誉为西方艺术史上第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和西方绘画艺术之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理论家瓦萨里在《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中评价乔托道:“成为一位师法自然的优秀画家,他完全抛弃了粗陋的希腊风格,使得按实际生活描绘人物的现代风格得以复活,已经有两百多年没有人做这样的事了。”

一、乔托画面中的形体归纳

面对繁杂无序的现实世界,艺术家需要对自然进行主观的归纳与总结,使画面来源于自然又符合绘画法度的审美。这既是对画家专业素养的要求,也是检验一幅作品是否经得起推敲的关键。

图1 乔托·迪邦多内《犹大之吻》湿壁画 帕多瓦斯克罗威尼礼拜堂 185 cm×200 cm,1305年

在乔托的作品《犹大之吻》(图1)中,虽然画面中的人物众多,但不会让人感觉拥挤和杂乱,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乔托对人物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位于视觉中心的耶稣和犹大通过金色的袍子在画面中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几何形,并以此为中心区分了左右两组的人物,而两组人物也分别形成两个矩形。远景的人群也被归纳为两个概念的团块,官兵手中的火把和武器看似无序,其实也已被归纳为两个扇形,两个扇形的中心分别指向耶稣和右侧粉色衣服的人物,而粉衣人物的手又指向了耶稣,不仅暗示了画面的主次,还引导着观众的视觉中心。整个画面被人物头顶和脚底的两条平行线分割归纳成了三部分:远景的天空、中景的人物和近景的土地,横向的形体和纵向的人物相辅相成,火把和武器消解了画面的平行感,使画面平衡且生动。

《犹大之吻》描绘的是一个充满背叛和斗争的激烈场面,让混乱的场景表现得有序且整体才能成为一幅成熟且完整的艺术品。乔托在极简的画面区分中表现了故事最具戏剧性的一幕:在骚动与混乱、充满动势、群情激愤的时刻,只有画面中心的耶稣和犹大处于静止的状态,以动衬静,使观众的目光聚焦于画中的主要人物。无论表现什么样的主题,也不管画面中场面有多么喧闹,乔托都有一种惊人的协调、组织并使画面重心突出的能力。

二、乔托画面中的构图经营

“经营位置”是中国古人在对画面事物布局方面提出的方法,是对每一个形体的大小甚至每一条线位置的分析、考究、推敲等严谨的思维活动。从乔托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对画面构图的思考。因为乔托开始运用自然景物代替传统拜占庭绘画中单一的颜色作为背景,将绘画引导到现实生活中。与之前的绘画相比,他的绘画不仅扩展了作品表达故事情节的可能性,同时也多了可以增加画面构成的自然因素。

以作品《给小鸟布道》(图2)为例,测量圣方济各头部光环圆心的位置发现,无论是画面的高还是画面的宽,此点都正好处在黄金分割比的位置上,笔者相信这一定是乔托设计的结果。由此可判断乔托对画面构图是极为考究的。土地、背景中的山石和天空三个色块组成了画面,不过有意思的是,在画面最上方,乔托用深色画了一条抽象的色块。在对现实的表达上,我们说不出这是什么物象,但是在画面构成上,这块细窄的色块却起到了平衡画面的重要作用,其在色彩上与下方的山自然相连,使画面浑然一体,同时增加了画面的形式感,使画面更加完整、美观。三块深浅不一的蓝色块仅以轮廓线相区分,并未进行细节刻画和明暗区分,而是以平面化的形式表达,体现了乔托超前的抽象视角与表达。和背景横向矩形相配合的是纵向的人物和树干,画中依次出现的圆形树冠以及左侧的三丛树叶、空中的鸽子和圣方济各光环所形成的潜在弧形,使画面平面又抽象,稳定平衡的同时又具有丰富的视觉因素。

图2 乔托·迪邦多内《给小鸟布道》 湿壁画 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上院 270 cm×200 cm,1299年

在《给小鸟布道》中,乔托对每个对象位置和形体的计划安排都能显示出乔托在绘画时对画面构图和构成的重视,这也成为他的作品有别于当时其他画家作品的独特因素,显现出乔托绘画“艺术性”的重要原因。

三、乔托画面中的主次逻辑

无论是描绘故事情节的人物绘画还是描绘自然风貌的风景画,艺术家都需要为观众安排好观看的线索,这不仅是画面层次的体现,也是艺术家创作时理性思维的体现。乔托为了使画面主次分明、中心明确,在画面中作了很多艺术创新。

作品《哀悼基督》(图3)中,乔托把观赏者的视线从天上拉到人间,把这个世人熟知的神圣事件改造成了一出令人信服的世俗生活中的戏剧。画面中主要体现了近处的人物,圣母玛利亚把耶稣搂在胸前;女信徒虔诚地托着基督的双脚,凝视着耶稣被钉子穿透双脚的伤口;约翰则戏剧性地向后展开双臂,以非常粗放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绝望与悲痛,俯身面对这一可怕的现实。画面右侧的两个人形成一组,默然地哀悼,画面左侧一组妇女在痛哭和祈祷。所有人包括空中的天使都将目光投向基督,使观众也不自觉地将视线落在了基督身上。乔托通过这种方式突出了基督和圣母的中心地位。除此之外,背景倾斜的岩石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对角线,也把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基督的头部。在拜占庭风格中,人物往往为正面形象,而在乔托的作品中,人物刻画是通过不同效果的侧面和丰富多变的造型使画面更真实,而且乔托在前景中安排了两个背对着观众的人物,不仅是对拜占庭艺术的革新,而且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站在她们身后的观赏视角,加强了观众参与画面故事的感情共鸣,并且也增强了画面的戏剧性效果。

图3 乔托·迪邦多内《哀悼基督》 湿壁画 帕多瓦斯克罗威尼礼拜堂 185 cm×200 cm,1305年

画面很清晰地将人物分为了三组,中心人物形成一个三角形,并依靠夸张的动作和多样的姿态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左右两侧的人物在感情上依次按照不同的节奏对人物的情感进行令人信服的表达。他的风格完全摒弃了拜占庭以及哥特式情节和人物孤立的风格,把所有局部融合为一个整体,又通过各种手段建立了画面的秩序。

四、总结

乔托是一位开先河的画家,在他之前没有人这么作画,他完全没有可以参照和借鉴的蓝本,全凭自己的勤奋和天才的想象力摸索着前进。乔托画面中的美感延续至今,因为他找到了绘画的共性,将现实的世界归纳组合形成单位的整体,对每一局部设计经营达成意念的和谐,运用绘画的方法引导观众的视线并突出重点,这些因素合力创造了乔托画面中的“艺术性”。

猜你喜欢
拜占庭基督艺术性
探究拜占庭镶嵌画的美学风格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前的东地中海世界
罗斯拯救记
简析咆哮营的幸运儿及其对教学的启迪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浅析老龄化背景下公园小品设计
论三种变形中的巨龙
拜占庭之光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
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及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