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平生
杭琮元,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宾礼特供艺术家,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顾问,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艺术学会会员,警务中国网艺术品收藏委员会终身高级顾问,艺术华夏网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振鸣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科举博物馆文史研究员,《中华艺术家》杂志社顾问,江苏省美学学会会员,南京中山书画院名誉院长。
夫子庙地区是金陵乃至整个江南数一数二的繁华之地,这里有江南贡院,有瞻园,有桃叶渡,有白鹭洲,有乌衣巷,还有大名鼎鼎的秦淮河。在这片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气息浓郁的老城南地区,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魂牵梦萦。非常有幸,当代花鸟画名家杭琮元先生就生于斯、长于斯、成名于斯,让我等外乡人甚是艳羡。
杭琮元,法号觉寂,号髯公。见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他那与两鬓头发连在一起浓密花白的美髯了。青丝一半,银须一半,成熟中透着青春之气、稳重之情。他是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于2012年入编《江苏书画家档案》第一卷,同年被评为“十大优秀书画艺术家”。
髯公琮元虽然以花鸟画著称,但他这次却从书法开始谈起。他认为,画家学画,要先研习书法,字不好,画肯定不会好。但画家的字与书法家的字又有所不同。书法的笔墨、线条、技法等都可以融入绘画,更重要的是,要融入感情与思想。古代是没有“书法家”这种称呼的,没有灵魂的字那就是账房先生的毛笔字,是刻碑人刻在石头上的字,不是艺术。
自1965年出生,杭琮元就在老城南夫子庙一带生活,八岁学画,从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又专心研究宋画,将名家名作牢记于心,后又学习现当代绘画大师如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花鸟画,可谓博众家之长。从古至今,但凡自己喜爱的艺术风格,他都会加以研习,旨在丰富自我。当时,徐兰湘、刘镜清、刘浚川、靳潜、端木仲森等书画名家一周有五天到他家去喝茶聊天。尽管这些先生普遍比杭琮元大二十岁左右,最终都成了他的忘年之交和良师益友。
白居易《画记》云:“学无常师,以真为师。”杭琮元从开始学画就注重写生,他觉得世间的山水是眼前的山和水,更是心中的山和水。在20岁左右时,有一次他到安徽太和县写生,天气严寒,不得不居住在塑料大棚搭建的花房里。恰巧,那里有本中国画画册。纸上呈现的是饱含艺术家思想的花鸟,与眼前花房里培育的自然界的花花草草相映成趣,这种情景一下子让杭琮元顿悟了。人就是这样,一旦开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艺术之境界瞬间便可以提高几个层级。
著名艺术评论家左庄伟先生说,中国花鸟画自公元10世纪,也就是五代十国时期,按照绘画风格分成了两大流派。在江南地区,画家运用墨色加兼五彩的表现形式,发展了水墨晕染,以墨为主,淡雅清新,这很符合在野失意文人的审美情趣,形成了花鸟画的“野逸派”,以布衣大画家徐熙为代表,又称“徐派”。在西蜀地区,画家用轻线勾填法,着色艳丽,工笔浓重,以宫廷珍禽瑞鸟入画,雍容华贵,故称“富贵派”,以宫廷画家黄筌为代表。所以历史上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说法。两种风格,各有千秋,各领风骚,相互影响,相互竞合。翻看琮元的作品,清新淡雅有之,艳丽工整有之,似工似写,亦工亦写,工写交融,墨彩并施。
杭琮元的作品《秋思》,一小鸟二墨枝数红叶,画面清丽高古。鸟的周身工笔意味深厚,枝叶采用小写意更多,充满深秋烂漫之境味。左侧化用张大千诗句“两三如醉霜前叶,得似坡公觅酒初”。整体作品读来有宋代小品敷色鲜润、色泽柔美、画格清逸、构图疏密有致的特点。
琮元法号觉寂,当有觉醒、省身、空寂、幽思之意。这正是他精神与人格的内核。如果一味地泥古,那就是重复古人,不能真正地活在当下。他不喜应酬,不爱热闹。办个画展,也仅告诉知己和友人,同行是缘来则来,缘去则去,不会主动约请官员和媒体。画展要办给知己看,哪怕只有一个人来欣赏。对友人的真心,对家人的爱心,对艺术的知心,对自然的禅心,琮元都做到了。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在现在这个社会不多见,这也从侧面看出,琮元性格之随和,教子之得法,孝心之诚挚,待人之宽厚。
再读琮元作品,时时有青藤、八大山人的清冷孤妙之感,又有着超越当代人的笔墨及图式创新,笔墨线条收放自如,抒情状物情韵流转,体现了意在画外的表意功能。既有传统之美,又有当代之新;既有描绘自然的情趣,又有传情达意的魅力。读画一时,如沐春风。
山水画,是杭琮元最近一段时间涉猎的一个领域。敢于突破舒适圈,向未知世界进发,是勇敢者的表现。《溪山访友》《山岭幽静处》等作品,如烟如雾,空灵清幽,正如古人所言:“干处有隐显不常之奇,湿处有浓翠欲滴之润。”
我们期待杭琮元先生创造出更加赏心悦目、沁人心脾的艺术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