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城市图景:让自然与公共生活无处不在

2022-08-02 06:09李虎,吴春花
建筑技艺 2022年5期
关键词:油罐公共性美术馆

从“每个人的城市”系列,到李虎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22年春季研究生课程——《设计前沿》系列讲座上的《从二环到三环半》分享,乐观、幽默和充满想象力的概念提案,是设计师深刻洞察下充满现实感、正能量的城市畅想。城市充斥着问题、矛盾,也存在着很多美好,无论在当下疫情的特殊时期还是回归日常后,城市中链接人与人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生活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From the series of "OPEN Metropolis" to the sharing by Li Hu in the 2022 graduate course of CAUP -a series of lectures on design frontier,the optimistic,humorous and imaginative concept proposal is a designer's deep insight into the city full of reality and positive energy.Cities are full of problems,contradictions and beauties.Whether in the current special period of the epidemic or after returning to daily life,linking people's public facilities and public life in cities is an eternal topic,an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对于每个人来说,城市的公共生活非常重要,同时也很复杂、多样。与之相对的,提供这些公共生活的设施/场所却是极其有限、稀缺的,比如高密度城区的公共驿站,类似于“庙宇新生”;可以边走边逛的街道,类似于“围墙商铺”;有尊严的胡同公厕,类似于“清洁驿站”。您是如何发现、选择这些问题点的?如何启发团队进行研究的?

对这些问题很难视而不见,因为我工作、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很多现实矛盾和真实问题的城市里,身边每天发生的事情,看到的、感受到的、被刺激到的,都留下印记,成为研究的课题。这个项目和事务所其他的实施项目略有不同,在我们的工作组织上,更接近我和文菁在学校带设计课的方法,也就是尽量退回到一个出题或指导老师的角色,充分调动团队里年轻人的热情去调查、发现、创作和表达。这是个很有趣的过程。

不同的公共设施依托一定空间结构承载不同的功能,怎样更好地容纳丰富的公共生活?比如您在油罐艺术中心和坪山大剧院两个公共文化设施中以不同的策略实现公共性,从目前使用中您关注到哪些特别感动/有趣的现象?

我去上海比深圳多一些,所以有更多机会回访。在现场观察油罐艺术中心室内和室外空间里人的状态,尤其是在室外开放的城市公园里那种自由放松的状态,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年龄段的人交织在一起,各有各的乐趣。特别是这次上海解封之后的几天里,油罐公园里植物疯长,呈现出一种极其浪漫的城市荒野景观,其中有很多尽情放松、享受久违自由和社交生活的人们,那是非常感人的场景。

坪山大剧院每年一次的公众开放日,都会吸引大量本地居民来到他们平时不太会进入的剧院建筑里,去发现他们意想不到的开放性。在一些社交媒体,我们也会时不时远程旁观“网友”的摄影作品,很多人都是意外发现剧院里居然还藏着一个可以漫步到里屋顶的立体花园。这个剧院也正在慢慢渗透到他们的日常生活里。

说到坪山大剧院,是一个最不像(非标志性)的剧院或者说最亲民的剧场,从最初“坪山文化聚落”的巨构平台(未实现),到最后相对独立的实施,“剧院/文化融入公共生活”这一总体目标经历了哪些变化?

坪山大剧院 ©Jonathan Leijonhufvud

现在反思设计发生的变化,从竞赛阶段三家事务所连在一起的“巨构”,到建成后呈现的三个相对独立的建筑,固然有一些激进的想法被妥协了,但放弃巨构的尺度,各自营造不同的、适宜的公共性,也给了三个建筑更大的设计自由。我们也坚持没有在业主压力下放大建筑的尺度,而继续保持了谦逊的体型,不但避免了成为高层建筑所带来的消防和结构复杂性,也更好地配合前面提到的对市民开放的立体花园的营造。

坪山大剧院屋顶花园 ©Jonathan Leijonhufvud

坪山大剧院悬挑下的活动 ©Jonathan Leijonhufvud

坪山大剧院市民广场 ©Jonathan Leijonhufvud

讲座中您提到浦东美术馆方案,也倾注了很多对“公共性”与自然的思考,是否可以介绍有哪些大胆的探索?

浦东美术馆方案 © OPEN 建筑事务所

我们当年的竞赛方案,是一个从城市角度出发的设计。浦东美术馆的场地是陆家嘴这个“明信片”式的都市环境里最后一块空地,是一次重新思考建筑和城市关系的机会。我们希望不再把美术馆当做一个物体或一个图景来填满这个空白,而是创造一种“联系”,从视觉上和动线上把陆家嘴沿黄浦江的公园和东方明珠公园联系在一起,打通城市的“堵塞”,为市民创造一个可以参与的公共场所。美术馆的两类功能——展览和其他公共机能(图书馆/社区空间和教育空间)分层叠加,这些开放性的、非展览的社会机能空间和立体的公园/花园相结合,是我们方案的核心结构——艺术和自然交错结合,继而把一个美术馆建筑的公共性潜能充分挖掘和释放出来。这个方案所达到的城市性和公共性,在目前建成的浦东美术馆里是感受不到的。当然,它是一个优秀的美术馆建筑,但依然是传统的模式,没有改变陆家嘴的城市问题现状,失去了很多本可以通过设计而获得的其他可能性和更好的公众性。

公交浮岛、立交公寓、城野公园都非常具有创想,从实际的项目到开放性的研究,哪些是可以延续的?哪些是可以突破的?哪些是可以相互启发的,甚至对团队成员就公共性、日常性理解的影响?

“每个人的城市”这个系列里的八个子项目,每个表面看来都很幽默和浪漫,但其实又都很现实,落地性很强。这个项目实际上是在为政府提供一种现实的城市更新思路。投入不大,可以吸引民间参与,阻力也不大,并不需要征地,只需考虑调整用地指标和性质。项目里的思路,和我们做实际项目的思路以及方法并无本质差异。在实际项目里,我们也会努力寻找突破口,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去发现和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可能性。当然,这个带着年轻人做的项目,也有额外的意义——让年轻人看到希望,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可能性,创造希望。不悲观,不抱怨,努力去改变。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 林逸恺

猜你喜欢
油罐公共性美术馆
仁·社区美术馆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油罐内外
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
某联合循环电厂大型油罐基础选型及地基处理
美术馆
油罐人工检尺计量误差的优化措施探析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论大学图书馆公共性形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