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不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地球却是我们的唯一家园。面对气候变化挑战,保卫地球的蓝色与 绿色,是人类命运的“最大公约数”。中国一步一个脚印,为努力建设“共生”家园作出努力。“双碳”目 标提出以来,一系列政策和行动密集落地,科技创新引擎加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被改变和重塑。
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生态环境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在济南举行。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十三届“绿色发展 低碳生活”公益展,作为2022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的主题展览,也于济南亮相。公益展将镜头聚焦“双碳”新格局,以“共生 再生 新生”为主题,展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担当与努力。城市变得宜居,美丽乡村留住乡愁,美好生活不只在向往中,也正从愿景变为现实。
以下为公益展影像节选之二。
我国森林覆盖率10年间提高了2.68个百分点,达到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92亿吨。2022年,中国向世界宣布响应“全球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力争10年内植树700亿棵,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多贡献。图为航拍大兴安岭林区风光,河流穿梭于林海之中,宛若睁开的“森林之眼”。图/视觉中国
斑斓的色彩肆意在山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神奇的丹霞景观。夕阳下的张掖七彩丹霞,宛若打翻了的调色盘,倾泻于大地之上。图/视觉中国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光伏市场及光伏产业制造中心。2021年,中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5300万千瓦,连续9年稳居世界首位。图为甘肃省首座最大的单体集中式光伏电站——中国石油玉门油田200兆瓦光伏示范项目,年发电量约4亿千瓦时,相当于13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图/中国石油
图为位于雄安新区(河北雄县)的我国首座地热供暖“无烟城”,该项目已被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列入全球推广项目名录。“无烟城”项目建设者中国石化近年来积极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所建设的地热供暖能力8000万平方米,是全国最大的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企业。图/中国石化
从能源结构升级到产业链上下游减排,越来越多“低碳工厂”正在落成。图为拜尔斯道夫在中国建设的低碳工厂,该工厂从2018年起在厂区屋顶和空地投建光伏发电,年发电量为1200兆瓦,可以覆盖工厂三分之一的用电量,每年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00吨。图/拜尔斯道夫集团
图为位于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新奥舟山LNG接收站,该接收站不仅为华东地区天然气清洁能源供应发挥巨大作用,通过充分利用LNG气化时所释放的巨大冷能,还可达到日产液氧、液氮各 300 吨,每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量约60000吨。图/新奥股份
每年冬季,天然气供暖需求旺盛。让清洁能源走进千家万户,离不开能源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提供有力保障。图为港华智慧能源位于苏州车坊基地的LNG应急气源站。截至2021年底,该企业在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合计成立城市燃气、再生能源等逾240个项目。图/港华智慧能源
一朵朵棉花破土而出,为戈壁荒漠带来新生。棉花作为可再生、可降解的纯天然纤维,其生长周期内总碳吸收量远超总碳排放量。全棉时代持续在“棉”一种纤维的基础上,通过育种、工艺、生产等环节的研发创新,赋能绿色棉花产业,为消费者带来安心、幸福、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共同守护地球家园。图/全棉时代
62条河道纵横交错,42座水库星罗棋布,湛蓝天空下,一幅以绿为底的生态画卷徐徐铺开。在这片38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建有公园248座,累计建成碧道近47km、绿道549km,人均绿化面积19.3平方米。2022年,龙岗区入选广东省第一批碳中和试点示范区。图/深圳市龙岗区
村民们行走在山间,转运刚刚收获的脐橙。丰收的“脐橙色”成为绿水青山里一抹亮眼的点缀。图/视觉中国
露营热持续升温,城市居民走進自然,为自己搭建起了“向往的生活”。这个仲夏,亲近大自然同时,记得带好你的装备和垃圾,不要给大自然添负担哦。图/视觉中国
你知道吗?每公里骑行可以减排约50克二氧化碳。繁花似锦的日子里,骑行爱好者们在花海中骑行,低碳、健康两不误,绿色骑行不如从现在就开始吧!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