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研究

2022-08-01 08:42何寿奎薛琼琼马维文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新区园区高质量

何寿奎,薛琼琼,马维文

(重庆交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400074)

0 引言

我国国家高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创业孵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问题。2020 年7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树立新发展理念,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新区受到地区环境、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分析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厘清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对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现状

高质量发展的意义:十九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发展方式。金碚[1]认为高质量发展要求发展战略和模式选择的高度创新性,表现为人的全面发展,供给侧是创新引领,需求侧是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田秋生[2]认为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赵剑波等[3]认为高质量发展是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经济发展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为约束条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演化:随着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其功能定位出现变化。刘瑾等[4]认为,高新区由单一的制造园区向功能多元的产业新城发展,呈现“产城融合,城业共生”的发展趋势;赵建军等[5]认为,高新区由增长极向技术极,由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由产业园区向研究园区,由“贸—工—技”向“技—工—贸”方向转型。

国家高新区发展效率及因素研究:Simon 等[6]认为,高新区发展受到社会、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影响;Yi等[7]建立了包含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19 个重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得出城市的可持续表现不理想,经济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谢子远等[8]认为,我国高新区研发投入水平偏低,影响了高质量发展,其中:技术创新水平、市场竞争、政府激励政策对高新区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而研发成本、开发风险对研发投入有负面影响;武鹏等[9]认为,研发投入、创新能力和产品出口创汇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并运用SFA 模型测算了国家级高新区产出效率;姜彩楼等[10]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得出母城科技支出未对高新区生产效率产生促进作用,国际分工促进了高新区生产效率改善;翟淑萍等[11]运用DEA对我国53 个国家级高新区的经济发展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高新区人力资本投入、企业规模和地区对外开放程度对高新区发展效率影响显著;Bergsman等[12]认为,硅谷目前处于三次创业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影响因素包括市场拓展能力、技术创新和新兴行业产生;郑大红[13]认为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对高新区发展有巨大赋能作用;欧光军等[14]认为,区域集群创新生态能力是关系到高新区创新型园区建设重大战略能否实现的关键;李凯等[15]认为,产业集群促进了科技集成创新,并对我国53 个高新区进行了实证研究。

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张军扩等[16]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是: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环境、法规体系,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安淑新[17]认为,发挥要素市场化配置作用,加大产权保护力度,形成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创新生态;刘友金等[18]认为,应提高高端技术研发力度,发挥大国优势,主导国际价值链分工;李梦欣等[19]认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重构创新科技动力,甄别结构优势,完善供给制度设置,平衡增进人民福祉,深度嵌入绿色生产力,优化高效集约资源配置,重点协调发展层次差别,提高内外联动组合效果;张永恒等[20]认为,需要优化产业生态和空间,优化产业链技术要素和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提档升级。

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探讨高新区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鲜有关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内在机理的研究。鉴于此,本文拟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对其高质量发展路径进行探讨。

2 国家高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国家高新区通过创新投入、产业集聚、开放发展等提升其内部与外部竞争力,实现“量”与“质”的同步提升,最终实现创新效率提升。高新区作为我国创新驱动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其发展趋势为:发展定位由“科技产业园”转变成承载全面创新的创新功能区;通过推进产城互动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措施,统一建设新兴社区,构建相对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产城分离转为产城融合;部分高新区将建设、招商、运营等委托给市场,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效;高新区向智慧园区和智慧城市建设方向发展。

但国家高新区发展也存在以下6 个方面的问题:①考核方式与运行机制的行政色彩较重。地方政府对高新区的考核主要指标为GDP、税收、就业、招商规模等,不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很少引用国家科技部对高新区的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和晋升的依据;部分干部缺乏专业和信息技术背景,在园区产业规划与管理方面缺少开拓创新能力;政府部门的政策机制和孵化器企业的技术服务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②同质竞争较严重。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为主,创新技术体系雷同,引领国际前沿的研发企业数量少,代工厂比例较高,存在着巨大的政策套利空间,没有体现差异化发展和产业链联合协作,需要构建产业链互补、颠覆性技术联合攻关和治理联合体。③产业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大多数高新区以粗加工工业和低端制造产业为主,如某国家级高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中53%为计算机零部件及整机制造,主要从事笔记本电脑代工制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通信终端等中高端环节企业合计占比仅为27%。以传统加工贸易为主的智能终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7.4%,而增加值率不到5%。大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规模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为57.4%,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仅为29.8%,R&D经费平均投入不足主营业务收入的0.6%,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占比偏低,技术进口占核心地位。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兴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生产领域发展主要靠低成本竞争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创新经费投入不够,无力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难以吸引国际知名企业和科研团队到园区创新创业,导致高新区产业缺乏竞争力,发展后劲疲乏。④技术创新的软环境滞后,配套设施和社会功能缺乏。高新区发展涉及经济、文化、环境、社会、管理等方面,但大部分高新区只重视经济相关设施建设,软环境和社会事业建设相对落后,技术创新政策与平台建设不适应发展需求。部分聚集数万人的高新区,园区内主要是厂房、研发机构,而功能配套项目如文化、教育、医疗、体育、商业、娱乐、高层次人才公寓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不足。由于某些高新区在最初规划时远离城区,区域位置不好,导致产城融合成本过高,社会化服务不健全的发展现状与人本发展思想相背离,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在此安居乐业。⑤工业互联网及数字化发展程度滞后。首先,目前大多数国家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起点低、成效甚微,处于智能化1.0 阶段,即单体应用、局部智能的建设阶段,忽视了系统性智能园区建设。其次,在软环境及工业互联网方面,工业互联网技术人才和配套资源投入相对匮乏,导致信息技术及工业互联网发展缓慢。最后,产学研结合机制有待创新。高校、研发机构研发项目与高新技术市场需求脱节,缺乏种子基金进行产业扶持,对科技型创新激励与培养不够,未形成独角兽企业的培养机制。⑥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无论是内部竞争力还是外部竞争力,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存在巨大的区域差距,国家高新区前20 名中西部地区只有2 家,而国家高新区前10 名的GDP占169 个高新区GDP 的36. 5%,专利授权数量占64.8%。中西部地区的高速增长主要通过投资驱动和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但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缺乏技术、人才和新基建投入和管理创新支撑。

3 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素及作用机理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上,提升创新能力,实施数字经济驱动、高品质城市建设、高水平开放,从而进一步促进政府加大支持强度,实现正向循环。站在全局发展的视角,区域协同发展也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维度。

3.1 政策支持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政府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持表现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两方面。政府支持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资金投入则保障高新区建设,两方面影响高新区高质量发展。2020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优化高新区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国家高新区担负着通过创新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占领高端价值链的重任,发挥着创新引领、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国家重视高新区的发展,不断投入人才与资金资源,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因此,政府支持对国家高新区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政策支持通过提供良好的发展软环境,如减免园区企业税收,出台土地与税收优惠政策、创新激励政策,完善人才落户与服务政策、知识产权资本化,以吸引高新企业和创新人才流入;资金支持主要通过投入科研经费、设置研发专项基金、产业扶持与补贴推动创新发展,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城融合。国家高新区在政府支持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拉动区域经济发展,国家实施京津翼协同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以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3.2 创新驱动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是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素,包括开发新产品、应用新的生产方式、获得新的生产要素来源、开拓新的市场渠道和形成新的组织形式5个方面。国家高新区产业创新系统构成要素和研究范围比传统产业经济研究更宽泛,包括知识和技术基础维度、行为主体及其网络关系维度。目前,正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节点上,我国量子科学、凝聚态物理等“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国家高新区须抓住机遇,担负起科技创新的使命,率先占领新兴领域,占领创新高地,保持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是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更是国家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创新发展决定了园区发展的“质量”与“速度”,通过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知识共享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新兴技术、创新人才迅速集聚,带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高新园区的内部竞争力。同时,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制度创新,促进协同发展,建立区域创新系统,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制度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为创新发展保驾护航。现有研究表明,创新发展中R&D经费支出和科研人才对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起着正向作用。我国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存在不均衡现象,创新创业资源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资源密集的城市。国家高新区是引领区域发展的创新引擎,应发挥其创新优势,形成对区域发展的扩展效应,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3.3 数字经济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通过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利用数字与信息技术对生产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影响,体现为数字化生产、智慧化生产等方面。高新区发展数字经济是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表现为智慧化的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一方面,应用生产线数字化模拟、实时计算操控、全流程监控与交互等智能制造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的研发、设计与生产模式,极大增强产品与服务研究、设计、开发环节的智能化、模块化和便捷化水平;另一方面,信息通信技术推动一大批以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实现园区生产方式的智能化,推动数字化与生产深度融合,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生产数字化两方面来实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数字设施建设水平是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数字经济扩大高新区技术影响力来提升科技竞争力;另一方面,生产数字化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设备数字化、工艺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催生工业企业生产方式变革,实现材料、设备、技术、产品库存、产品销售、设备维修等资源协同配置与信息共享;平台企业、软件开发企业、方案设计企业、生产企业、智能设备研发与维修企业、产品销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资源调度、在线销售及维护集成管理,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交易信息集成管理,实现消费需求的精准性和配送的及时性,降低生产成本与交易成本,提升高新区企业竞争力。

3.4 高水平开放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高新区将开放发展理念贯穿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践行开放发展。要实现高新区高水平开放,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将高新区发展融入全球创新体系,鼓励跨区域配置资源要素。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融入国际产业链,扩展海外市场,通过高水平开放实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高水平开放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主要通过招商引资与自主创新两个方面进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优质资产,在产业承接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实现开放发展,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高新区把开放式创新作为发展方向,借鉴国内外典型高新区经验,在高新区发展初始规划时确定产城融合的方向,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其次,不断与国外高新区进行交流合作,扩展要素资源,吸引先进外资企业入驻,优化产业结构,将国际新技术与管理模式融入高新区。发展初期,通过承接电子信息类等高新技术产业,带动辐射园区及周边产业,形成高新科技企业聚集效应。在承接产业的基础上进行科技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从生产制造组装等价值链低端环节向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转化,成为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不断占据产业链顶端。

3.5 高品质建设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高品质城市建设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主要从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产城融合两个方面进行。基础设施完善将进一步促进产城融合,从而推动高新技术园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城市建设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在产城融合成为必然发展方向的背景下,交通便利程度、信息化水平、绿色生态是城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如,郑州利用便利的交通区位条件集聚了人才、企业等重要资源;深圳先行一步打造智慧化城市,注重5G、云计算等新基建建设,打造“未来城”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人才、集聚资源;苏州工业园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引领经济发展,打造生态园区,促进产城融合,实现从吸引人才到留住人才的转变。

高品质城市建设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便利程度、城市化信息化水平和城区硬件设施的完善。交通便利有利于提高资源交换速率,是开放发展的前提;城市信息化水平可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资源交换效率,智慧城市促进园区智慧发展。高新区发展的最佳状态是产城融合,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产城融合,从而吸引资金、信息、人力资源、技术等相关资源和生产要素集聚,使高新区发展具有更好和持续性的竞争力。目前,面对国家发展新形势,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高新区第一产业应与第二、三产业融合与协调发展,将产业升级与城市功能升级、城市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通过高品质城市建设实现产城融合,促进科技发展,提升高新区的经济效益。

3.6 区域协同创新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西部大开发、成渝双城地区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我国从区域协同发展高度实施的国家战略。目前,国家高新区区域协同创新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国家高新区内部发展水平分化,区域发展分化态势明显,部分地区发展较为困难等;二是国家高新区整体发展水平远高于非国家高新区,国家高新区以约占全国0.3%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12.3%的GDP。在加快推进新发展格局的情形下,强调协同发展,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需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国家高新区探索应在更大范围内释放自身的科技、产业和品牌优势,充分赋能其他地区发展。国家高新区要融入国际科技产业链,进入国际科技外循环,同时加强科技产业链的分工与协助,对“卡脖子”技术、颠覆性技术开展协同攻关,构建集成电路、量子技术、生物医药等高新前沿技术研发、制造及工业物联网技术的区域分工体系,发挥东部地区的人才与研发优势、中西部的资源要素与环境优势,建立协同攻关机制,以及相关技术研发、产品专利成果实现机制,技术研发及产业投资收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机制,政府通过区域技术总体布局、宏观产业规划、创新项目专项基金、税收和高端人才培育等规划与政策机制,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助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4 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因素实证分析

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寻找影响其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本文根据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因素及作用机理,从政府支持、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交通便利程度和对外开发水平5 个维度出发,通过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内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通过更换解释变量的方法重新回归,从而检验模型的稳健性。

4.1 被解释变量

不能简单地将工业总产值、净利润、总资产等经济指标作为国家高新区被解释变量,这样会忽视人才、创新和开放指标等。本文选择2016—2020 年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表示高质量发展情况。作为被解释变量,它既兼顾了规模指标(发展实力、财务状况),又兼顾了效率指标(产业贡献、创新能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量”的扩张上,还在于“质”的提升。高质量发展中的规模扩张和质量发展是国家高新区发展过程中紧密相连但又各有侧重的两个方面。高新区发展水平因为地理环境、资源要素配置等因素的不同,本身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国家高新区,因发展滞后,综合投入和综合产出的“量”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部分高新区虽然投入与产出较低,但是发展效率较高,注重创新发展,具有较强的外部竞争力,可认为其经济发展具有高质量的特点。

4.2 解释变量

本文选取政府支持强度、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交通便利程度和外商投资水平5 个经济环境因素为解释变量,实证研究各变量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各变量解释如下:

政府支持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强度(lngov)。根据政府政策要素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在衡量政府政策支持强度方面,选取R&D经费投入作为衡量政府支持强度的指标。根据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内在要素作用机理研究,高新区创新发展通过两个方面实现:一是创新投入,二是创新人才引进。创新投入(即R&D经费投入)反映政府的支持强度,并作为园区发展资金,对园区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发展作用。R&D投入是创造高技术成果的投入,是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能够为高技术成果的产生提供基础支持。“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经费的投入增长较快,R&D 占GDP 的比重达到2.4%,“十四五”规划提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将大于7%。因此,选用该指标既体现了与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又突出了对创新资金投入的引导性。

人力资本水平(lnpers)。人力资本是创新发展的重要要素,采用R&D全时当量作为衡量人力资本水平的指标。人力资本是用来衡量劳动力知识技能积累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越能够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并实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改进,而R&D全时当量可以反映科技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产业发展过程中,新技术人才形成独特竞争优势,能够转换发展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国家高新区高水平发展。创新发展包括创新人才引进,各地政府认识到人才对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对创新人才发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让园区成为人才集聚高地。本文选取国家高新区R&D人员全时当量表示人力资本水平,并取对数处理。

信息化水平(im)。信息化水平是数字经济的基本要素。信息化是将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结合的过程,是实现智慧园区的基础,有利于提升园区智慧化数字化服务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数字经济驱动以信息化为核心,互联网用户数是衡量信息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选取数字基础设施,即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作为衡量信息化水平的指标。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既可以反映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备性,也可以反映当地数字信息的流量大小,研究信息化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分析价值。

交通便利程度(road)。在衡量交通便利程度方面,本文选取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辆来表示交通的便利程度。城市发展影响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交通便利程度。一方面,方便快捷的交通将减少资源损耗,提升运输效率,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辆可以衡量路网密集程度;另一方面,产城融合是高新园区发展的未来方向,园区和城区进行密集的人员流动和商业交流,因此每万人拥有公共汽电车辆也可反映园区和城区之间交流的密集程度。

外商投资水平(lnfdi)。外商投资水平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在衡量外商投资水平方面,选取外商直接投资额作为外商投资水平指标。外商直接投资(FDI)为国家高新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为东道国产业提供了投资,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艺、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进而影响东道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高新区的发展产生更加显著的作用,将产生产业促进效应,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为研究外商投资水平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选取当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表示外商投资水平。

各变量的具体解释如表1 所示。变量数据来源于《中国火炬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各大高新区网站。本文采用我国30 个省份2016—2020年的国家高新区数据,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如表2 所示。

表1 影响因素变量解释Table 1 Explan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variables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variable

4.3 实证研究

模型的构建和说明:本文使用2016—2020 年我国30 个省份(因数据收集原因,未包含西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国家高新区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其高质量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面板数据是既有时间序列也有截面两个维度的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建立模型,能让截面数据或者时间序列数据拥有多维动态信息,可克服时间序列分析受多重共线性的困扰。常用的面板数据模型包括混合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3 种。

为分析影响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构建以高质量发展水平为被解释变量,相关控制变量为解释变量的面板模型,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与检验。模型如下:

式中:C 为常量;i,t 分别表示第i 个国家高新区和第t 个年份;lngovit、lnpersit、imit、transit、lnfdiit分别表示第i 个国家高新区第t 个年份的政府投资水平、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交通便利程度和外商投资水平;ε为随机干扰项。根据以上模型,本文从系数估计和显著性来识别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向。

本文采用2016—2020 年国家高新区面板数据,但由于面板数据的时间维度较短,远小于截面维度数据,可以直接用面板数据建模。当时间维度增加到一定长度时,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据此,本文利用面板数据直接建模。

实证回归分析:根据计量经济基础理论,有3 种面板回归模型,分别是混合效应回归(OLS)、随机效应回归(RE)与固定效应回归(FE)。为了能够准确地探究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对面板数据进行F检验(Redundant Fixed Effects Tests),检验是使用混合回归模型还是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豪斯曼检验(Hausman Test),检验使用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哪个更好。综合考虑,最终确定使用回归模型。如表3所示,模型F 检验结果表示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豪斯曼检验结果表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得出本文应使用固定效应模型的一致结论。本文拟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回归分析。在确定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之后,考虑所选取的面板数据远比小,因此在进行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时选用可行的广义最小二乘法(LS)来消除异方差和自相关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加入解释变量,得到回归效果更好的模型。实证回归结果如表4 所示。

表3 F检验和豪斯曼检验Table 3 F test and houseman test

表4 实证结果回归Table 4 Regression of empirical results

本文首先采用单独解释变量对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回归,之后按照大小排序,逐步加入各解释变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和排查不显著的解释变量。模型(1)、模型(2)、模型(3)和模型(4)是逐步回归,模型(5)则是对所有解释变量进行的固定效应回归。

稳健性检验: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目的是探讨在不同条件下回归系数的正负号和显著性是否改变,主要的思路包括替换解释变量和变换回归模型。本文拟采取替换解释变量的方法来进行稳健性检验。人力资本水平是反映地区劳动力数量和素质的指标,上述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中采用的R&D 人员全时当量,接下来拟采用R&D 人员数来表示,代入一般面板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后,结果如表5 所示。从表5可见,模型的拟合良好,整体回归为0.480,各变量回归系数的正负号和显著性前后一致。表6 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表5 实证回归结果Table 5 Empirical regression results

表6 稳健性检验结果Table 6 Robustness test results

4.4 回归结果分析

政策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从表5 可见,政府支持与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11,二者之间呈正相关,P 值为0.016,小于0.05,结果显著,说明政府政策支持会正向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其回归结果说明R&D 经费支出越高,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政府为高新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宽松的政策环境。大量研究表明,创新投入促进创新产出,R&D经费投入提升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但是国家高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北京中关村国家高新区、上海张江国家高新区、深圳国家高新区等R&D经费支出远高于其他国家高新区,但高质量发展指数提升速度不如其他省市,说明仅仅依靠R&D 经费支出来提升国家高新区高质量的效果是有限的。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R&D经费支出整体水平不高,但这些地区的国家高新区充分利用R&D 经费提升资金利用效率,促进了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因此,对于R&D 经费充足的国家高新区,要充分利用资金优势,稳中求进;对于资金较为匮乏的国家高新区,应做好园区定位,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力资本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影响:从表5 可见,人力资本水平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5,二者之间呈正相关,P 值为0.053,小于0.1。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会正向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回归结果说明R&D 全时当量越高,发展水平越高,创新人才是影响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由于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配置和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形成了人才虹吸效应,而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通过对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的R&D全时当量数据分析,东部地区R&D 全时当量占比为67%左右,远远超过中西部地区。在增速上,西部地区R&D全时当量年平均增速为22%,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说明东中西部地区存在人才资源的差距。目前中西部地区正在改变人才流失现状,如放宽人才落户限制,给予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优惠,以吸引人才。对于具有人才虹吸效应的东部地区,应稳重求进,通过人才公寓、高层次人才健康服务等优惠,使人才不仅能引进来,更能留下来创业。

信息化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从表5 可见,信息化水平与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38,二者之间呈正相关,P 值为0.001,小于0.01,结果显著,说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会正向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回归结果显示,在1%的置信区间内,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每提高1 个百分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将增长0.038个单位。说明每百人互联网用户数越高,数字基础设施越完善。在此基础上,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得到实现,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信息化技术促进物理实体与虚拟经济相结合,引领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结合。“互联网+”将从生产生活方式和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根本性的转变,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源损耗,实现了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一个园区的互联网用户数可反映出该园区的数字化水平,园区的生产活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资源,进而促进各产业创新与融合;园区的管理则通过政务服务平台,缩短审批时间,实现高效管理。因此,应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实施互联网与软环境融合,促进园区和城区的智慧化发展。中西部地区园区产业多为落后的制造产业,多承接国外或我国东部地区的落后产能,对智慧化程度要求不高。因此,中西部高新区应注重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配备数字设施,建设5G 基站和超算中心,通过一系列政策吸引高科技人才,为园区数字化赋能,学习先进国家高新区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特色寻找智慧化发展路径。

交通便利度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从表5 可见,交通便利程度与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003,二者之间呈正相关,P 值为0.005,小于0.01,结果显著,说明交通便利程度的提升会正向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交通便利程度越高,园区与城区之间的联系越密切,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交通便利程度在城市层面上有利于高新区经济要素快速交换,其运行效率影响着城市的经济效率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效率。从国际层面看,沿海地区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较高,不仅因为其经济发展水平高、科研投入多,更是因为其处在交通重要纽结,具有良好的交通和地利条件,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国外先进的资源要素涌入,进一步提升了高质量发展水平。重庆和成都高新区作为我国与中亚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打通两地交通要道可带动国家高新区发展。园区和城区之间的联系需要便利的交通,轨道交通、机场及路网连接园区和城区,进而融合园区和城区,实现产城融合。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增加人流量,开发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业,促进餐饮、医疗、房地产业发展。便利的交通是产城融合的基础,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从城市层面和国际层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外商投资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从表5可见,外商投资水平与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09,P 值为0.662,大于0.1,结果不显著,说明外商投资水平的提升与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无直接相关性。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增长不能有效提升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这显然与直觉理解相矛盾。通过调查发现,FDI 产生“挤出效应”,外商投资可能会引起抑制园区自主创新技术进步的负面效应,或者形成外资企业垄断。目前,FDI 的技术溢出对我国有一定的负面作用。FDI的技术溢出替代了国内的自主研发,引起国内企业对引进国外高新技术的依赖性。从中美贸易战芯片被“卡脖子”事件可以看出,FDI 影响了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存在区域差距,对于外商投资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东部地区较为发达的国家高新区注重引进适合本园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在招商引资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避免对外资企业的技术依赖;中西部地区园区缺少优势产业,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避免承接落后产能,同时加强对本土龙头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培育,避免外资企业一家做大。FDI 虽然提高了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但是也制约了高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对于欠发达地区,外商投资主要体现在技术落后的产业转移,低端产业转移对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外商投资水平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呈抑制作用。

5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

我国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做大规模与提升质量的关系,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之间的路子;要处理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加大创新投入的同时,重视产业发展与技术应用;要处理好数字经济与制造经济之间的关系,区分领域,实施以制造业为主或以虚拟数字经济为主,实施差异化发展政策;要处理好招商引资和本地培养之间的关系,培养本地企业,形成创新生态和产业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处理好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融通发展,大企业参与小企业培育;要处理好开放发展与做强自身之间的关系,避免要素流失和边缘化,形成共赢的分配机制;要处理好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政府是风险资本的真正开拓者,市场能做好的事情交给市场,同时政府政策要为企业分担一定风险;要处理好经济投入与民生投入之间的关系,高新区主要专注技术发展,社会事务交由地方政府;要处理好深化改革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国家高新区承担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战略任务,通过充分授权、精简高效、科技孵化、产业培育来获得发展,通过立法、建章、组织治理、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来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政策层面,完善成果转化机制、收益分配机制和土地供给政策。制订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谋划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交易中心,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资本化运营和收益分享机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改革先行先试,推动新一代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国有科研单位技术类资产改革,完善科技成果收益管理制度,落实科技成果股权激励和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动龙头企业提升规模,鼓励其通过增资扩股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积极争取在土地开发强度、开发时序、新增建设用地等规划控制指标等方面的倾斜支持,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前提下,调整完善产业用地政策,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标准厂房及与产业密切相关的研发、孵化、创意、商业、宿舍等多用途复合利用新型产业用地模式(MO)。

实施区域协同创新工程,加快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向全球挖掘引进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脑机结合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前沿颠覆性技术,融入全球技术创新价值链;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要素对接,吸纳外部科技资源,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全方位合作;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需求,针对产业链“薄弱缺”环节,实施优化产业链专项行动,系统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围绕集成电路、计算机整机制造等优势领域,加快提升研发设计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带动产业集群发展;围绕智能终端、先进传感器等潜力领域,推进高能级补链项目,补齐关键短板,突破关键技术环节,带动产业链壮大提升;推进“延链促增值”行动,加快拓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应用领域,拓展新兴发展领域,增强产业链韧性;加快提升集成电路设计、先进传感器制造、智能终端质量和品质,扩大供给能力和销售半径,提高在区域供应链体系中的地位;加快延伸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应用服务环节,集聚信创关联业态,提升高新区高新技术与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强化人才支撑和资金保障。全面落实高新区科技人才政策,畅通高端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重点引进培育从事国际前沿科学技术研究,带动新兴学科发展的杰出科学人才和团队;依托院士团队和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培育一批科技研发型人才;依托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培养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满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实用技能人才;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加强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人才落户、居住、医疗服务和子女入学等人才服务制度,构建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生活居住、工作选择、价值创造、信息沟通、知识交流等环境。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为入园企业和研发机构提供启动资金、办公场地装修补贴、产业扶持及创新项目扶持;引入私募股权投资(PE)、风险投资(VC)、天使投资等投资机构,完善创业资本运作机制;积极推动高新区企业改制上市、兼并重组,探索用PPP模式进行高新区项目开发与运行管理;支持企业发行信托计划、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扩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构建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中介公司的联动机制,拓宽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间接融资渠道;开展投资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对接,开展银行企业合作投资园区项目。

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在“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工业文明”迈向数字文明的背景下,高新区数字企业通过网络实现算力的共享和投射,将生产要素数字化,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平台作为高新区互联网管理平台,整合本地高新区和其他区域的资源,实现计划—生产调度—销售的无缝对接。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构筑数字时代的竞争力,高新区与数字平台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构建物理—数字园区共同体;推进数据开放与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成立公共数据运营管理的大数据平台公司,在高新区建立数据交易市场,促进公共数据的价值转化,提升高新区的生产经营效率。为了保证高新区互联网平台的高效安全运行,需要完善场景试验的实施条件,构建全域场景试验区。同时,规范数字资产确权及收益分配,完善数字要素的确权、知识产权保护和收益分配,制定数字企业反垄断机制,规范数字企业税收规则和社会责任,将高新区打造成数字经济治理引领区。

6 结论

国家高新区发展不断向创新引领发展、产城融合、智慧化发展,但存在行政化管理色彩较重、同质竞争、工业互联网及数字化发展程度滞后等问题。本文分析了政策支持、创新驱动、数字经济引领、产城融合、高水平开放、区域协同创新与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并结合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内在驱动要素,利用固定效应模型探究内在驱动要素与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政府支持强度、人力资本水平、信息化水平、交通便利程度与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正相关,外商投资水平与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无直接关系。本文提出从宏观层面处理好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关系,实施区域协同创新工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人才支撑和资金保障,实施全面数字化转型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

猜你喜欢
高新区园区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遂宁高新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