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周间歇无氧运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2-08-01 12:56胡智聪常晓丹贾小杰
全科护理 2022年21期
关键词:间歇支气管气道

胡智聪,常晓丹,贾小杰

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结构细胞及细胞介质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会使气道产生高反应性,对外界环境刺激高度敏感,且反复炎症反应易损害病人的呼吸功能[1]。近年来,运动锻炼在减轻气道炎症、延缓或逆转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也逐步成为儿童哮喘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呼吸功能训练能够改善哮喘病人的呼吸功能和疾病控制程度,常用的呼吸功能训练指吹气球呼吸训练法和缩唇腹式呼吸。吹气球呼吸训练是针对病人肺功能最常用的呼吸训练法,可以使病人胸廓得到充分扩张,降低呼吸频率,从而增强病人肺部气体交换能力。缩唇腹式呼吸通过提高病人气道的内部气压,保持畅通,使病人更为容易地呼出肺内残留废气,对于下一次吸气,能够增大吸入量,逐渐增加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改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2],但单独进行呼吸训练对改善病人肺部氧利用率效果有限。8周间歇无氧运动属于新型干预手段,无氧运动康复训练能促使患儿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进入肺部的氧得到充分利用[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8周间歇无氧运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在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8年5月—2020年10月81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4]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经患儿家属同意,并签订知情权同意书。排除标准:中途放弃治疗的病人;资料不全的病人。按照抽签方式将病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5~10(7.57±1.35)岁;病程1~3(2.18±0.61)个月。观察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5~10(7.49±1.26)岁;病程1~3(2.34±0.34)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由医护人员辅助患儿完成。①吹气球呼吸训练法:由护士用打气筒将气球充气至35 cm直径,并捏紧口部,患儿深吸一口气后对气球缓慢吹气,中途不得进行换气,将气球吹到某一位置时维持30 s,且尽可能延长气球的维持时间,然后松开气球口部,放出气体,每天进行3个循环,每次2 min。吸气时使患儿腹部隆起,吹气时由家属用双手将患儿腹部缓慢压下。②缩唇腹式呼吸:使患儿采取仰卧位,髋膝微屈,患儿吸气时腹部鼓起,憋气5 s后在缓慢呼出,过程中需过度耸肩,反复数次。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8周间歇无氧运动。指导患儿进行蹬车训练,训练前要求患儿进行充分热身,包括10次慢跑及拉伸运动。①第1周~第2周:使患儿以60 r/min的速度蹬车训练1 min,休息3 min,再进行循环,重复2次为1组,共进行2组。患儿摄入70%运动负荷量下实验测定的摄氧量。②第3周~第4周:蹬车4组,患儿摄入80%运动负荷量下实验测定的摄氧量。③第5周~第8周:蹬车4组,患儿摄入90%运动负荷量下实验测定的摄氧量。两组病人均干预8周。

1.3 观察指标 ①呼吸功能:使用肺功能检测仪中的流量-容积曲线模式测定病人干预前后最大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pre-FEV1%)和最大呼吸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re-PEF%)。②运动能力:采用30 s无氧功率测试评价患儿运动能力,在干预前后检测两组患儿30 s无氧功率测试平均功率(MP)、峰值功率(PP)、疲劳指数(FI),无氧功率自行车设备(瑞典MONARK无氧功率自行车)测量过程中将蹬车阻力设置为0.075 kg/kg,让患儿快速蹬车,在3 s内将负荷增至预定阻力,30 s后结束测试。③气道炎症反应:两组患儿清晨空腹抽取3 mL血液,离心,取上清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9(IL-9)、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仪测量两组患儿的FeNO水平。

2 结果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比较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运动能力比较

表3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气道炎症反应比较

3 讨论

3.1 支气管哮喘疾病现状 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炎症介质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非特异性炎症疾病,病人常表现为反复发作胸闷、咳嗽、喘息、气促等临床症状[5]。主要是可逆性气流阻塞导致,如果不及时治疗,易导致气道壁重塑,气流受限,造成永久气道损害,危害病人身体健康,影响正常生活。常规呼吸训练能够增加患儿呼吸频率,增强膈肌活动,促使肺通气量增加,达到改善病人肺功能的目的,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但常规呼吸训练过程较缓慢,对改善患儿肺功能效果欠佳。既往研究显示,运动能够提高体能,增加血液循环,提升氧饱和度,增加患儿通气量,缓解支气管症状,利于患儿后续生长发育[6-8]。杨戈等[9]研究显示,适当的运动能够达到临床控制目标,8周间歇无氧运动康复训练属于临床上新型的干预手段,在憋气或减少吸气的条件下进行训练,能够营造体内缺氧情况,促使机体无氧耐力提高,使患儿在发生哮喘时减少应激反应,降低对气道的损伤。

3.2 8周间歇无氧运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运动能力的影响 支气管哮喘患儿在运动后易出现急性气道狭窄和气道阻力增高的病理现象,同时伴有肺功能相关参数下降,其中MP是指在最短时间内发挥出最大力量和速度的能力,PP、FI表明患儿的疲劳程度;指标异常可反映患儿出现体弱症状,患儿免疫力降低,易诱发感染[10-12]。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儿MP、PP、FI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水平较对照组高。说明8周间歇无氧运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能明显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支气管哮喘患儿活动量减少是促使上述指标异常的重要原因。常规呼吸训练是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患儿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能使胸廓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张,使肺下部的肺泡得以扩张,让更多氧气进入肺内,促使患儿的呼吸频率提高,从而增加肺活量。但仅进行常规呼吸训练效果不佳,没有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致使肺部氧利用率降低。刘也等[13]研究指出,8周间歇无氧运动康复训练属于辅助型训练方式,能够对机体代谢系统造成刺激,促使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快,从而提高机体的运氧及摄氧能力,增强无氧运动耐力,同时无氧运动能使患儿骨骼肌产生良性适应,能够缓解外力对人体造成的冲击,并能将冲动传向中枢,维持运动时的平衡,使机体运动能力得到改善。

3.3 8周间歇无氧运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呼吸功能和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 T细胞亚群参与气道炎症的发生及发展[14-16],其中IL-9能够促进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成熟和生存,加剧气道炎症;IL-4、TNF-α通过诱导TH2细胞分化和扩增,促进IgE合成和参与哮喘发病;FeNO浓度与炎症细胞数目高度相关,可作为气道炎症生物标志物;上述指标异常可导致病人气道反应加重[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FeNO、IL-4、IL-9、hs-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说明8周间歇无氧运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能够明显降低患儿气道炎症反应。常规呼吸训练在患儿吸气时使胸肌放松,上胸部不动,呼气时整个胸部得到放松,促使腹肌和膈肌力量增强,可增强患儿呼吸的深度,从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18-19]。8周间歇无氧运动是练习强度和时间及间歇时间的组合,能够增强机体内代谢系统功能,使机体适应高强度的运动能力,从而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降低T细胞亚群的表达。两者联合能更好地改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反应,能够激发患儿身体潜能,使患儿机体状况进一步增强,与袁帅等[20]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儿FVC、pre-FEV1%、pre-PEF%水平均升高,可能是提升患儿运动能力和改善气道炎症反应能够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抗缺氧生理、生化适应,从而适应哮喘发作时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患儿肺功能。但观察组患儿FVC、pre-FEV1%、pre-P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能是8周间歇无氧运动能够提高患儿肺部适应能力,从而减少哮喘发作时对肺部造成的损伤,较单独使用呼吸训练的效果好[21]。

综上所述,将8周间歇无氧运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应用于支气管哮喘患儿,可提高机体适应能力和呼吸强度,从而提高患儿运动能力,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但本研究受时间、人数的限制,使结果可能存在偏倚,需改进,进一步探索8周间歇无氧运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

猜你喜欢
间歇支气管气道
高强度间歇运动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精细化护理管理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影响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