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空间极化特征研究

2022-07-31 08:44任宪静刘维亮
科技和产业 2022年7期
关键词:集中度极化郑州

任宪静, 刘维亮

(河南大学 经济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4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中国新旧动能转换态势向好,在增加有效供给、满足市场需求、支撑经济增长、带动就业、促进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新旧动能转换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演进过程,由于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各个区域的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及营商环境迥异,其新旧动能转换的演进路径、变化趋势也截然不同[2]。中国新旧动能转换整体水平较低,东部地区的转换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3]。在新发展格局下,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仍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期目标[4]。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把握好各地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空间极化效应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演进方向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结合对高质量发展框架下新动能内涵的理解,利用税务大数据刻画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并构建新动能集中度和极化度模型,以此来研究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空间极化效应。

对于新动能的内涵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认知。新动能具有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丰富内涵[5]。新动能代表着先进生产力[6],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7]。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把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新兴科技在改变传统产业模式与组织形式的同时,也催生了产业新业态,驱动方式从资金、人才要素投入转向科技创新要素的投入。因此,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核心要素,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内容。在新发展格局之下,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所以新旧动能转换需要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培育。一是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二是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升级,《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因此,新动能的来源包括科技创新,还涉及市场活力和消费驱动两个维度。本文将科技创新、市场活力和消费驱动作为3个核心要素来构建指标体系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进行综合评价。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由于地区的资源禀赋、技术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优先发展的地区会吸引周边地区的资源向其聚集,形成极化效应,产生“虹吸”影响。曹前满[8]提出只有极化效应逐渐减弱或消失,才有可能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降低经济集中度,致力于促进经济多样性发展才是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有效路径[9]。对于极化效应的测度,相关学者引入了不同的测度方法,比如Kanbur-Zhang指数[10]和Wolfson的W指数[11]等。在研究层次上,相关学者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创新极化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创新极化效应存在显著差异[12-14]。Azomahou和Diene[15]研究发现创新的短期和长期效应对收入极化存在异质性影响。随着研究层次的深入,相关学者结合DEA、崔-王极化指数、基尼系数等对空间极化趋势进行更全面的测度[16-18]。其中罗巍等[18]立足于中国中部地区,基于基尼系数算法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处于“中等极化”水平,省会对非省会城市形成“虹吸”影响等。为了更好地探索差距来源,本文采用基尼系数算法构建新动能空间极化模型。

综上所述,已有研究多从国家层面,立足于不同地区对极化效应进行测度,运用不同方法对空间极化效应演化情况进行分析等。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背景下,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利用河南省“十三五”期间的税务大数据,基于对新动能内涵的理解,从科技创新、市场活力和消费驱动3个维度构建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并立足于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现状,构建新动能集中度和极化度模型,对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空间极化效应进行分析。

1 研究框架

1.1 新动能指数的测算

本文主要从科技创新、市场活力和消费驱动3个维度来构建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

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力,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19]。《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环境。因此,结合税收大数据的特点,本文从科技主体和创新能力两个维度来刻画科技创新。其中科技主体是科技创新的载体,表现指标有工业部门科技主体成长度和服务业部门科技主体成长度。创新能力是科技创新的表现,表现指标有工业部门创新活力和服务业部门创新活力。

市场活力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支撑力,活跃的市场主体是提供就业岗位的主力军,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20]。基于《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文件精神,提高市场活力要“培育更有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和形成“优化创新创业创造生态”,因此市场活力要素包括创业活动、主体发展和市场交易等支撑点。其中创业活动是市场活力的承载力,表现指标有企业市场主体创业活跃度和灵活就业主体创业活跃度。主体发展是市场活力的发展度,表现指标有市场退出率、市场主体成长度和企业盈利面。市场交易是市场活力的繁荣度,表现指标有市场主体交易活跃度和市场主体交易规模。

消费驱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其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拉动是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外部动力[21]。本文主要从消费产业规模和消费产业升级来刻画消费驱动要素。其中消费产业规模是指消费品制造业、生活性服务业等提供的消费商品或消费劳务能够满足社会消费的情况。消费产业规模采用消费品制造业规模、生活性服务业规模等来进行测量。消费产业升级是指与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相适应的消费产业结构的优化,中国当前消费结构正处于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从服务消费向现代服务消费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从教育、娱乐、旅游等角度来描述消费产业升级是合理的。消费产业升级采用生活与互联网服务消费、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旅游出行服务消费等指标来测量。

基于以上对新动能内涵的理解以及对科技创新、市场活力和消费驱动3个新动能核心要素构成及细分指标的梳理,本文结合税务大数据的特点最终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指标权重采用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确定。

表1 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标体系

1.2 新动能集中度和极化度

在罗巍等[18]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十三五”期间税务大数据构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根据灰色综合关联系数[22]确定指标间的权重,并建立了新动能集中度和极化度模型。

1.2.1 新动能集中度

i城市的第j项指标数值在全省中的变量集中度为

(1)

式中:m表示地市数量;n表示新动能指标体系所含指标数量;变量xij为i城市的第j项指标数值。

(2)

式中:Rj代表第j个指标对其他n-1个指标总影响;rjk为第j个指标和第k个指标的相关系数,利用灰色综合关联系数[22]来确定。

(3)

式中,wj代表第j个指标的权重。联立上述公式,i城市的新动能集中度可表达为

(4)

1.2.2 新动能极化度

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借鉴基尼系数研究方法,本文用P代表新动能极化度,构建极化度模型为

(5)

式中:Gi代表i城市的GDP总值占全省GDP总值比重;(∑Gi)′表示累计到i城市的GDP总值占全省GDP总值的比重。

同时,假设P0表示在t0时的新动能极化度,P1表示在t1时的新动能极化度。若P0P1,表示在“十三五”期间,新动能极化度降低,中心城市对其他城市形成涓滴效应。

1.3 数据来源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2020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数据,从科技创新、市场活力和消费驱动3个维度对新动能指数进行刻画,并构建新动能集中度和极化度模型,来进一步分析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空间极化特征。研究所用到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等数据来源于河南省18个地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2020)》和《政府工作报告(2016—2020)》。就业人口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16—2020)》,其他数据作为税务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税务局。指标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描述性统计

续表2

2 实证分析

2.1 河南省新动能发展现状

从省域层面看,河南省新动能呈现快速增长(图1)。首先,河南省的新动能指数从2016年的73.88增长到2020年的86.50,在“十三五”期间增长了12.62,其中2018年增长量最高达到了3.87;其次,作为经济运行新动能指数的3个核心指标,河南省科技创新、市场活力和消费驱动稳步提升,在“十三五”期间分别增长了11%、21%、19%,其中市场活力指标对新动能指数的提升贡献最大;最后,在“十三五”期间,河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1.1%,国家级创新平台增长到17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并超过1万家(1)数据来源于《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2021》和《河南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0》。,社会消费支出稳步增长,因此以科技创新、市场活力、消费驱动等为指标的新动能呈现出快速增长。总体来看,河南省沿着高质量发展路径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其中新动能逐渐成为优化河南省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

图1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状况

表3报告了“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各地市新动能指数。首先,在2016年河南省新动能表现最好和最差的地市分别为郑州(92.58)、驻马店(65.09),在2020年,新动能表现最好和最差的地市分别为郑州(106.53)、驻马店(68.04),表明两地的新动能差距正逐渐拉大。其次,在2020年,新动能指数排名前5位的地市分别是郑州(116.50)、济源(91.78)、新乡(88.84)、漯河(83.35)和洛阳(82.22),其中郑州的新动能指数均明显大于其经济区域内的其他地市,对其经济区域内的各地市的新动能能够起到引领辐射作用。最后,在“十三五”期间各地市新动能指数具有明显的增长,其中郑州、新乡、漯河、洛阳等9个地市的增长量在10以上,其他地市的增长量也在5以上,说明各地市经济发展新动能保持良好的上升趋势。驻马店(68.84)、信阳(68.97)、周口(69.20)、三门峡(71.88)、许昌(72.03)等5个地市新动能均值较低,在新动能增长方面还有较大潜力。总体来看,河南省各地市新动能指数在“十三五期间”逐年递增,而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及省会城市的新动能指数连续5年位于河南省第1位且逐年递增,并且与其他地市新动能指数的差距正逐年拉大。

表3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

2.2 河南省新动能集中度分析

根据式(4),依次计算河南省18个地市的新动能集中度,以及科技创新集中度、市场活力集中度和消费驱动集中度,结果见表4。

表4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各地市新动能集中度 %

首先,省会城市郑州在“十三五”期间的新动能集中度以及3个指标集中度均位于全省第1位,显著高于其他地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郑州集中了河南省大量的优质创新型企业与人才,以及其他优质的科教资源,并且市场活跃度与消费驱动力也都远高于其他地市。另外,在“十三五”期间,郑州、新乡和济源3个地市的新动能集中度均大幅度提升,其中济源的新动能集中度提升最高,增幅约为15%;而开封、洛阳、安阳、鹤壁、濮阳、漯河、三门峡、南阳和商丘9个地市的新动能集中度相较于其他地市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平顶山、焦作、许昌、信阳、周口和驻马店6个地市的新动能集中度均表现出大幅度下降,其中许昌的新动能集中度下降最多,降幅约为6%。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各地市新动能集中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并且各个地市之间的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

从科技创新集中度来看:在“十三五”期间,新乡、南阳、安阳、漯河、郑州等5个地市的科技创新集中度明显上升;开封、鹤壁、濮阳、信阳、周口、济源等6个地市的科技创新集中度保持相对稳定;平顶山、许昌、焦作、三门峡等4个地市的科技创新集中

度有明显下降。因此,各地市的科技创新集中程度存在明显的变化,其中郑州作为省会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显著。从市场活力集中度来看:郑州的市场活力集中度在“十三五”期间保持在较高水平;济源、安阳、商丘、濮阳、开封等5个地市的市场活力集中度明显提升,济源的增幅约为14.8%,显著高于其他地市,这得益于济源市钢铁、能源、化工等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信阳、周口、驻马店、鹤壁等4个地市的市场活力集中度的变化幅度相对不大,总体上呈现平稳状态;焦作、许昌、洛阳、漯河等4个地市的市场活力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从消费驱动集中度来看:郑州的消费驱动集中度最高,“十三五”期间的增幅约为25.8%,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全国以及省内的优质资源和人才都聚集在郑州的消费产业,促进郑州的消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加速优化消费产业升级;开封、平顶山、安阳等地市的消费驱动集中度都显著下降,消费产业资源分布不均导致这些地市消费驱动力明显不足。综上所述,郑州的科技创新集中度、市场活力集中度、消费驱动集中度始终远高于省内其他地市,同时各地市经济发展新动能的3个核心要素的集中度上下浮动。但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始终保持单极化状态。

2.3 河南省新动能极化度分析

根据式(5)计算河南省“十三五”期间的新动能极化度、科技创新极化度、市场活力极化度、消费驱动极化度,结果见表5。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空间极化特征,绘制了16个基础指标的空间极化效应的演化路径图,如图2所示。

图2 河南省新动能基础指标空间极化效应的演化路径注:①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2016)》,将河南省划分为以郑州为中心城市,包含新乡、许昌、开封和焦作的郑州大都市圈;以洛阳为中心城市,包含三门峡、平顶山和济源的洛阳副中心都市圈;以安阳为中心城市,包含鹤壁和濮阳的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以商丘为中心城市,包含周口的东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南阳为中心城市,包含漯河、信阳和驻马店为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表5 “十三五”期间河南省新动能极化度

整体来看,在“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处于“中等极化”水平,并且其空间极化度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郑州对省内其他地市的新动能发展表现出“持续虹吸”影响。其中郑州新动能集中度以及科技创新、市场活力和消费驱动等3个指标的集中度始终位于全省第1位,其所在区域的新乡集中度也明显上升。河南省区域中心城市安阳、南阳以及所在区域内的漯河集中度也明显上升。可见中心城市对其他地市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引领拉动效应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3个核心指标科技创新、市场活力和消费驱动的极化度水平依次表现为“中等极化”“高等极化”“低等极化”。其中郑州对省内其他地市的科技创新指标表现为“持续虹吸”影响,在市场活力和消费驱动指标方面表现为“虹吸和涓滴交替”影响。这与集中度测算结果是一致的,河南省亟须推动洛阳、安阳、南阳、商丘4个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引领河南省经济增长新动能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从科技创新极化度来看:“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的科技创新极化度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从2016年的0.284增长到2020年的0.308,表现为中心城市郑州对其他地市的“持续虹吸”影响;工业部门科技主体成长度、服务业部门科技主体成长度、工业部门创新活力和服务业部门创新活力分别表现为郑州对其他地市的“虹吸和涓滴交替”“持续虹吸”“持续虹吸”“持续虹吸”影响。从市场活力极化度来看:河南省企业市场主体创业活跃度和市场主体交易活跃度的空间极化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分别表现为郑州对其他地市的“持续虹吸”以及“虹吸和涓滴交替”影响;灵活就业主体创业活跃度、市场退出率、市场主体成长度、企业盈利面和市场主体交易规模都处于“高极化”水平,依次表现为郑州对其他地市的“持续虹吸”“虹吸和涓滴交替”“持续虹吸”“持续虹吸”影响。从消费驱动极化度来看:河南省消费品制造业规模处于“高等极化”水平,且表现为郑州对其它地市的“持续虹吸”影响;生活服务业规模、生活与互联网服务消费、教育文化服务消费、旅游出行服务消费极化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分别表现为郑州对其他地市的“虹吸和涓滴交替”“持续虹吸”“虹吸和涓滴交替”“持续涓滴”效应,说明“十三五”期间郑州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各地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3 结论与建议

基于新发展理念,利用河南省及各地市2016—2020年税务大数据构建了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数,深入分析了河南省及其各地市经济增长新动能发展状况,并构建经济增长新动能集中度和极化度模型,对河南省经济增长新动能空间极化效应演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如下结论:①在“十三五”期间,河南省新动能指数逐年递增;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及省会城市的新动能指数及各指标指数都位于河南省第1位且逐年递增;郑州与其他地市新动能指数的差距正逐年拉大。②从集中度方面来看,河南省各地市新动能集中度、科技创新集中度、市场活力集中度和消费驱动集中度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并且各个地市之间的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省会城市郑州的新动能集中度以及3个要素集中度均位于全省第1,显著高于其他地市;郑州、新乡和济源3个地市的新动能集中度大幅度提升,平顶山、焦作、许昌、信阳、周口和驻马店6个地市的新动能集中度均表现出大幅度下降。③从极化度方面来看,在“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处于中等极化水平,并且其空间极化度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郑州对省内其他地市的新动能发展表现出“持续虹吸”影响,3个核心指标科技创新、市场活力和消费驱动的极化度水平依次处于“中等极化”“高等极化”“低等极化”水平;郑州对省内其他地市的科技创新要素表现为“持续虹吸”影响,在市场活力和消费驱动要素方面表现为“虹吸和涓滴交替”影响;河南省旅游出行服务消费极化度都处于较低水平,并且表现出郑州对其他地市的“持续涓滴”影响。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把握河南省经济发展新动能现状,克服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极化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①推动洛阳、安阳、南阳、商丘4个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引领河南省经济增长新动能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从各地市的新动能指数及其集中度情况来看,这些城市距郑州还有较大差距,仅仅依靠郑州来带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不够的,必须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中心城市网络,改善经济发展新动能单极化现状。②提高5个区域中心城市能级,增强辐射效应。参考旅游出行服务消费方面郑州对其他地市的“持续涓滴”效应,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沿着高质量发展路径取得了较好成就的同时,也为各地市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对各地其他特色产业的辐射效应和驱动效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③调整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促进河南省高质量发展。合理分配税收负担,通过减轻新增市场主体的纳税压力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使用补贴、减税降费等手段,推动消费产业升级和扩大消费产业规模,形成强劲的消费产业驱动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税收激励机制,形成以科技创新、市场活力和消费驱动为一体的良性循环机制。

猜你喜欢
集中度极化郑州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认知能力、技术进步与就业极化
极化雷达导引头干扰技术研究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非理想极化敏感阵列测向性能分析
梦启郑州
清徐醋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