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闻 洋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第二中学)
在高考语文的舞台上,现代文阅读题的分量举足轻重,而小说和散文又是最常考的两大体裁。相比于散文,更“有趣”的小说似乎更受学生的青睐。在趣味性的加持下,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读懂小说不是难事,难的是如何快速把握答题方向,精准作答。下面,笔者将从精读文本、预设问题、结合小说要素答题等几个方面探析解答小说阅读题的方法。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深度理解能力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少包括眼中有细节、脑中有思考、手中有圈画、笔下有点评。
1.初读即精读,不拖沓阅读
精读全文,是指在第一遍阅读文本的时候,精细地、不拖沓地整体读完。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注意作者的语言风格、艺术手法、表达方式等内容,圈画出重要的转折性词语、过渡性段落、人名、地名、情绪性动词、形容词等内容,关注细节,用便于记忆的符号圈画文本。
圈画的过程,实则是深入感受文本的过程。
以2021年浙江卷现代文阅读(二)《麦子》为例,圈画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把握小说的主旨。
老婆婆的手黄巴巴的,长满了像豆子一般的金黄的茧,那些茧豆真大呀,又圆又壮实,比麦粒大,比麦粒好看,就像一颗小太阳。大漠的太阳都这样子,小小一点,原野就像合起来的手掌,太阳在金色的指缝间回落。有时太阳会挂在树梢上,挣扎半天也挣不脱,把树都拉弯了,茂密的树梢牢牢地抱着太阳不肯松手,就像一个粗野的汉子紧紧抱着他心爱的女人。
老婆婆的额头闪动着快乐的光芒,发出梦呓般的叫声:“长高了,长胖了。”老婆婆搓开一只麦穗,麦粒肥肥胖胖,软乎乎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老婆婆用手轻轻拍打着:“哭哇哭哇,快哭上一声。”
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折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
在选段中,可圈画的内容颇多:原野的生机,回落的太阳,对老婆婆双手的细节描写、对老婆婆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插叙的情节段落等。其中,描述老婆婆双手的形容词尤其值得注意,如“黄巴巴”“像豆子一般的金黄”“又圆又壮实”等,从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老婆婆的赞美,形象地描绘出老婆婆辛勤劳作的印记。这些都是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本篇小说的关键性语段。学生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就应当关注,并及时留下自己的阅读痕迹,便于在答题的时候快速找到对应的内容。
初读即精读,这非但不是在浪费考试时间,反而节省了在后续答题过程中反复查找文本内容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切忌拖沓阅读,切忌沉迷于情节而遐思神游。我们追求的初读效果,是按照正常的阅读速度,手中不忘圈画、脑中带着思考地精读全文。
2.点评随文写,不过度解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除了圈画之外,思考也必不可少。思考的内容可以随手记录在文本旁的空白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与文本产生互动,也可以为答题提供思路。
随文批注的要求非常简单,就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某个段落、某个句子、某个词语有感而发的点评,寥寥数语即可。它是训练读者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是展示读者语言功底的一种途径,也是分享读者见解的有效方法,如金圣叹点评《水浒传》,脂砚斋点评《红楼梦》。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随文写下批注,是一项有意义且必要的事。
考场上时间宝贵,灵感往往发生在电光石火之间,学生可以将初次阅读文本的感受用简短的文字即刻记录在旁。比如,学生在读到“麦粒肥肥胖胖,软乎乎的,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句时,很可能会被作者拟人化的手法吸引,此时不妨将数语点评写在空隙中,如“拟人句,好”。再如,“老婆婆曾生过一个孩子,那孩子夭折了。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生过孩子”一番话独立成段,插叙老婆婆的经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读到此段时,可以在末尾简单写下“过渡段”。
圈画的时候思考语句的表达效果,思考与圈画同时发生,这样的点评是学生提高考场阅读专注度的有效方法,也是深入解读文本结构与情感变化的良方。其实,学生在日常阅读过程中,就应当有意识地培养随文点评的习惯。把“随文点评”训练成“条件反射”,让这种反射成为阅读活动的自然反应。面对高考试卷时,考生就能够以清晰的思维和深刻的解读递交一份满意的答案。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将这句话与“答题”相类比,可以理解成“会预设问题的学生往往比只会做题的学生更懂得如何答题”。预设问题,就是建议学生以命题者的角度进行阅读活动,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预设问题,打开思路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学生应当有意识地给自己加入“预设问题”的环节。预设的问题不仅要贴合小说文本,也要注意与常考题型相结合。学生主动给自己设置问题,既是解答考场问题的开始,也是完善自我思维方式的良好途径。
命题的角度丰富多样,其中最常见的预设角度是标题、小说的开篇或环境描写等内容的作用,以及情节特点、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小说主旨等。以2020年浙江卷现代文阅读(二)《雪》为例:
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
……
彼得洛芙娜放下手中的信,两眼朦胧地望着窗外那白雪皑皑的花园,低声说道:
“天呐,我从来没有去过利瓦季亚!从来没有!可是,现在这还有什么意义吗?该不该让他知道这一点呢?或者干脆欺骗一下我自己吧!”
她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就标题“雪”提出问题,比如,以意象设题,“这个标题的作用是什么”;第一段人物出场,可以预设问题“彼得洛芙娜是什么人?她为什么到这里居住”;阅读到第二段的时候,可以根据文段内容预设问题“作者刻意交代‘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彼得洛芙娜“捂住自己的双眼,笑了起来”,可以预设问题“她为什么笑?这样的结尾有何深意”。
类似的问题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随处提出,但提出问题不一定要立刻解决。提出问题的过程即深入思考的过程,是与作者、文本进行交流的过程,也是探究命题角度的过程。当然,预设问题的角度是基于考场上常考的考点经验而来,预先研究考题也是有必要的。
2.真题为师,完善思考
真题最大的意义在于,学生可以借助题目本身,去了解专家学者们看待一篇阅读的视角,即他们是如何阅读一篇文章的,他们着重从哪些角度去剖析一篇文章。如果我们也可以在日常的阅读训练中有意识地以这样的角度去为自己预设问题,那么,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势必会得到极大提升。
2015—2021年浙江卷小说阅读题设置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总结出小说阅读题的设置角度:标题、形象、环境、语言、情节和主旨。六个角度之间相互关联,共同组成小说阅读试题的考查范围。以真题为“师”,旨在完善阅读训练中的思维方式,避免囿于小说情节、只图阅读快感的错误阅读方式。
如果说生活中的阅读活动是怡情养性的精神食粮,那么,考场上的阅读活动就是有目的的竞技。尽可能避免失误,多得分是关键。
得分的关键在于严密的答案内容和完整的答题步骤。小说有“三要素”,即人物、环境和情节。往年真题是围绕这三个要素展开设置的,这就要求学生在结合小说“三要素”的前提下规范答题。
1.厘清脉络,把握情节
情节是小说的框架和脉络,把握好故事情节既是赏析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开始。高考小说阅读题考查情节的题型主要有情节概括题、情节手法(含叙事技巧)题、情节作用题。
首先,针对情节概括题,要厘清小说的故事梗概,划分全文结构,用拆分的方法解构整篇文章。在答题的时候,学生应当依次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顺序来组织答案。下面,以2018年全国卷Ⅲ第5题为例:
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参考答案】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其次,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的艺术技巧,如叙述视角——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叙述手法,悬念、抑扬、照应、伏笔、对比、衬托等叙事技巧。学生在答题时要注意区分具体的情节技巧。如2019年浙江卷第12题:
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
【参考答案】①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自然、亲切。②通过孩子的视角,呈现天真有趣、温暖美好的一面。③按照时间顺序自然展开,叙述散文化,节奏舒缓。④注重场景的细节描绘,细腻、生动、传神。
最后,情节因在文中的位置不同而作用不同,学生应当具体分析。分析情节作用要有整体意识,一般从结构、形象、环境、主题、读者等方面考虑,还必须考虑到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在答题时,第一步是找出情节位置,然后结合上述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2.辨析手法,分析环境
“环境”是小说阅读考查的又一个知识点,其命题角度主要有环境描写的手法、特点和作用。解答“环境类”题目,先要了解环境描写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在作答环境描写手法类试题时,规范的答案应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指出描写手法、结合原文分析,以及阐述手法的表达效果。
小说中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中,自然环境描写是考查重点。环境描写的特点一般是几个形容词,其答题步骤是先指出环境描写中的具体意象,再分析意象的特点。例如: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遗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本段写出了怎样的环境特点?
【参考答案】本段通过对土地、秸秆、草叶、蚂蚱等景物的描写,写出了环境充满生机、活泼、优美、可爱的特点。
环境作用题往往要结合小说的其他要素来回答,如烘托人物心情、体现人物身份、暗示人物命运等,这是结合了“人物”方面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作为线索贯串全文,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与标题、上下文相呼应等,这是结合了“情节”方面的作用;揭示小说主题,深化文章主旨,这是与“主题”相关的作用。在组织答案时,学生要注意分点作答,这样答案要点才会更明晰。
3.关注细节,透视人物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因此,人物形象分析题是小说阅读的必考题。这部分常设考点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人物形象的特点概括、人物形象的作用。
首先,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二者都注重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包括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侧面描写则主要是借助与其他人物进行对比、环境烘托等手法引发读者联想或是含蓄曲折表意。学生在答题的时候,需要注意将手法找全,不遗漏要点。
其次,人物形象的特点概括题主要有两种出题方式:一是以具体的段落(对话、描写、叙述等)来分析人物性格或心理,二是通过全文的情节内容概括人物形象。概括形象特点往往需要抓住人物的显著特征,用简短的形容词进行准确描述。
以上两个人物形象考点的答题方法,都可以总结为:手法(特点)+具体内容分析。
最后,人物形象的作用要与其他要素相结合进行作答,比如深化小说主题、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时代环境特点等。可见,人物形象作为小说的要素之一,与小说情节、主题、环境密不可分。因此,作答这类题要注意考虑小说各要素间的关系。
小说是一种富有魅力的文学体裁。学生带着兴趣阅读的同时,要做到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学会和文本、作者对话;要尝试多角度思考,缜密筛选信息;要做到流畅完整地组织语言、准确严密地表述答案。如果学生在小说阅读中既能把握文章的整体,又能分析品味文章关键语段和词句,还能理解全文的主旨和情感,那么就已经具备了答好试题的能力,注意结合要素分点作答即可驾驭小说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