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忱阳 人民日报评论 2021年10月21日
点评:徐小平
(收播“热”,情怀“热”,人心“热”,皆因“家国”:红色基因,缔造传奇!)
不久前,一部正在4家卫视、3家视频网站播出的连续剧《功勋》再度“出圈”。(“4家”“3家”“再度”,演绎主旋律电影“爆款”)这部讲述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事迹的剧集自开播起,热度与口碑齐飞,(“……与……齐飞”,可谓经典句式,比如“科技与人文齐飞”“才情与美德齐飞”等等)“泪目”“国士无双”等弹幕连连刷屏,“看不够”“好有质感”等评价获得高赞,对剧情和演员的相关讨论也频频登上热搜。(“连连刷屏”“获得高赞”之对举,也是表达好评的经典方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热播剧。
(首段摆出《功勋》热播并带来热议的现象)
一部《功勋》,8位人物,8个单元,每段6集的篇幅,浓缩式地展现了功勋人物的传奇事迹(“浓缩式”提顿下文):“能文能武”的李延年如何展现大智大勇,在战场上舍生忘死、保家卫国(李延年:保家卫国);“做隐姓埋名人”的于敏,如何从零开始,做成“惊天动地事”(于敏:沉潜自我);把赫赫军功锁在箱子里的张富清,如何一心扎根山里,为大家舍小家(张富清:公而忘私);“不达目标、决不放弃”的黄旭华,如何为国家利益一辈子“深潜”钻研核潜艇(黄旭华:国之重器);嫁入西沟村的申纪兰,如何“让姐妹们活出人样来”并首倡“男女同工同酬”(申纪兰:女娲传奇);坚信“骑着自行车也能上月球”的孙家栋,如何排除万难在太空筑出一条中国“天路”(孙家栋:宇宙诗者);苦心钻研的屠呦呦,如何遍寻古籍、反复实验,坚持不懈研发抗疟新药青蒿素(屠呦呦:德音孔昭);“和时间赛跑”的袁隆平,如何因“欠一碗饭”而用一生奋力追寻“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天下粮仓)。(以上一句一例,一例一评,展现了功勋人物的事迹,可谓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给人以“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感;又以“如何”一词贯穿,尽显整饬之美、中通之妙)全剧如同一本生动鲜活的“功勋簿”,在观众面前娓娓道来、次第展开。(“娓娓道来、次第展开”照应“功勋簿”,可谓形神完备)时代的酸甜苦辣、人生的百转千回、信念的历久弥坚,在剧中呈现得淋漓尽致。
(本段介绍《功勋》浓缩式地展现了功勋人物的传奇事迹)
《功勋》的不同凡响,从片头就已开始。一枚“共和国勋章”的特写后,8位演员徐徐走来,逐渐变成现实中的功勋人物。几步路,几秒钟,人物走近观众,也呈现出献给祖国的一生。(“几步”“几秒”到“一生”,于电影,是走近观众;于人物,是走近人民,不是吗?)扑面而来的庄重感与真实感自开篇起油然而生。类似的匠心制作在剧中处处可见:历时一个月打造的346.6高地战场,几乎还原了20世纪50年代初样貌的西沟村,冒着风沙实景拍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全剧的艺术质感还体现在演员的出色表演上,周迅对于屠呦呦“走路步伐很大,包在手腕上挎着”的细节还原,雷佳音塑造于敏“心思不多但装满了科学理论”(这话道出了人物的繁简之美)的生动形象,王雷饰演李延年处理小安东事件时16分钟的精彩独白等都令人印象深刻。正如制片人曹平所言,8位主演“贡献出了职业生涯的最大能量”。(这句可做母句,高仿出很多金句,比如“贡献出了教师生涯的最大能量”“贡献出了科研创造的最大能量”等)
(本段介绍了《功勋》从片头到布景到演技的诸多不凡)
一部重大的现实题材剧、主旋律影视剧,对时代精神的反映和讴歌、对家国情怀的塑造与弘扬,是应有之义。(“题中应有之义”,即主题中应当包含的义理,与“揆诸当下”一样,是论说文中运用比较多的词句)而在宏大主题背后,在高扬的理想与热血之外,能否从普通人情感的微观视角,构建起有血有肉的故事和人物,引发观众的共情,同样考验着创作者。(“宏大主题”与“微观视角”,对举出小大之辩)《功勋》剧组自创作伊始即约定“尊重时代真实的逻辑,也要忠于功勋人物生而为人的情感”。这部剧的精彩之处,即在于生活的真实、逻辑的合理。(“生活的真实”与“逻辑的合理”对举出虚实之辩)在功勋人物身上:矢志报国的奉献令人感动,而伟大可能出自朴实无华的愿望;苦心孤诣的专注令人敬佩,而一半的勋章也应属于身后的家人;惊天动地的伟业令人赞叹,而来之不易的成功更要归功于密切的合作。(伟大与朴实、自身与家人、个人与合作,多种关系对举,体现《功勋》塑造人物强大的思辨性与逻辑力)细腻的情节、沉稳的基调,真挚的台词、丰满的人物,《功勋》避免口号式的呼喊、不落符号化的窠臼,穿越时空的隔阂、破除刻板的藩篱,让观众“爱上有血有肉的功勋”。
(本段阐述《功勋》塑造人物的精彩之处在于生活的真实、逻辑的合理)
正如总导演郑晓龙所言,《功勋》截取“人生最有华彩的一部分”,着力发掘人物的“高光时刻”。可以说,每一位在时代中出场的功勋人物,都肩负着一段“小人物”的大故事。再现功勋人物,则是用一段段小故事来讲述“大人物”。(主旋律影视要传得开、叫得响,不仅要有好题材,更要有好讲法,比如让小人物肩负大故事、让小故事讲述大人物等)于是,我们在《功勋》中看到,有大国重器的时代所需,就有于敏、孙家栋、黄旭华一心报国的奋斗;有黎民苍生的生计所系,就有袁隆平、屠呦呦呕心沥血的钻研;有父老乡亲的家国所依,就有申纪兰、李延年、张富清满腔热血的赤诚。这样的故事,是千万个同路人的缩影。正如每个单元片尾的字幕致敬:“献给为……作出贡献的……”。(是“时代所需”“生计所系”“家国所依”,这些时代的召唤使得千万个平凡人挺身而出为“大人物”,或者是他们自愿与时代同频共振,从而成就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声誉卓著的“功勋”,出自每一位平凡的个人;而无数个平凡人,打造着奋斗的“高光”,成就着时代的“不凡”。(这几句话可谓“平凡与伟大”“个人与时代”最好的注脚)
(本段着重阐述《功勋》对功勋人物的讲法:侧重讲述这些功勋人物是如何在时代的主旋律中成就自己之“高光时刻”)
《功勋》的每个单元片尾,画面自过去穿越时空,视角由往事观照现实,郑重做出回答:为什么“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为什么“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两个“不能没有”,揭示了《功勋》的表达诉求,也压实了功勋人物存在的意义)其实,先辈的功勋早已密不可分地融进了祖国的山河,融进了我们的美好生活。(两个“融进了”,其实就是“不能忘记先辈功勋”更有文采的表达法)“愁与哀皆忘,追一个信仰”。今天,连续剧《功勋》迎来收官,结束追剧的你我,不妨对标先辈们执着追求的“希望与前途”,在民族与国家的星空里,成就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高光时刻”。(“对标”即遵照之意,但更形象;“星空”与“高光时刻”的比喻,点亮了时代与自我的通途)
(尾段揭示了《功勋》带来的影响,它启示人们景仰先辈的最好方式就是传承)
总评:
“一部功勋事,悠悠多少年。千秋家国业,尽在平凡间”,这是一篇关于《功勋》的剧评,其点评艺术可作为文学短评的范本。文章先摆出《功勋》的热播现象;再概括《功勋》的主要内容,采用“……的……,如何……”的主打句式,高度浓缩功勋人物的主要事迹;再介绍《功勋》从片头到布景到演技的诸多不凡;然后点评这部剧的精彩之处在于生活的真实、逻辑的合理;接下来阐述这部剧的独特讲法在于着力发掘人物在时代中的“高光时刻”;最后揭示《功勋》带来的影响,启示一种传承。遵循的是从内容到特色到影响的逻辑顺序,点面结合,叙议结合,由表及里,突出特色,且充满思辨之光。“宏大主题”与“微观视角”,阐述了阔狭之辩;“生活的真实”与“逻辑的合理”,勾连了虚实之辩;让小人物肩负大故事、让小故事讲述大人物,贯穿了小大之辩;其他的诸如伟大与平凡、自我与家人、个体与合作、个人与时代等,无不充满了睿智的辩证之法。可以说,正因为充满了多维思辨,讲究烛幽探微,才使得这篇剧评论述半径宏大而内核表达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