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雯
(福州屏东中学,福建 福州 35000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作为直接面向青少年的教育前沿,“大而全”的传统课堂面临巨大挑战。2012 年3 月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给予高度重视[1]。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在线教育”。微课就是发展线上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使学生有效掌握初中地理基本知识、高效培养地理综合能力?在多元化理念指导下的地理课程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地理课程资源,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微课以特有的优势,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及教学效果的优化,助力新课改的深入和实践。
从文字上理解,微课就是微型或微小的授课模式。传统微课是针对教学中的某个重点或难点开发的,以视频、多媒体资源和电脑屏幕上的画面为主要呈现方式,它以教师讲授、操作讲解与示范为主要的教授形式,可用于多种教与学的环境,可以有的放矢地实施精准教学、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同时包含与该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
如今微课的形式有所转变,如精品课微课视频,它是采用“教师讲解+多媒体大屏”的形式,围绕教材中的具体章节的教学内容(涵盖所含知识点),分课时进行讲授(含必要的教学环节)。这是一个既紧扣教学的重难点,又包含完整教学过程的微教学视频。从教学过程的完整度而言,精品课微课视频,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对微课作为教学资源的辅助性定位。
微课的基本特征是“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情景真实,易于扩充”[2]。与传统地理课堂相比,对于教学中的重难点和易错点,“微课”的教学内容主题更加鲜明,针对性更强。“微课”因其时间短,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更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发思考,并能实现充分利用自己的闲散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微课应用范围广,可出现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等多个学习环节中。
精心设计的微课导入能够直接影响教学。微课教学中有形象的动画、丰富的图片资料、缤纷的色彩,还有动听的背景音乐和精彩的讲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使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例如,在学习世界区域地理时,可以运用《各国的旅游宣传片》《100 秒了解一个国家》等系列视频,这样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所开设的《河流》市级公开课课前播放了改编版的《河流的歌》,歌曲的旋律学生很熟悉,歌词也很押韵,学生们都不由自主地跟着哼,不经意之间对课堂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学习起来会轻松一些。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动态性等特点。因课堂时间有限,地理知识又较为抽象,学生对于课上一些复杂、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掌握不好,特别是对空间感不好的学生,学习地理比较艰难。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快速突破重难点,但微课可以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分解,对抽象的知识点进行动画模拟,对疑难习题进行详细分析,且可以反复学习,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多环节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可以反复观看、反复学习,直至最终理解掌握[3]。
比如,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地图”部分,重难点内容繁多而复杂,学生难以理解消化。如经纬网判读,学生经常将经度、纬度混淆,书写不正确,对东西半球的判断感到困难,这更多的是因为学生缺乏空间感。对此,笔者录制了“认识经纬网”微课,在“活学活用”环节中,问题是按一定梯度来设置的,第1 题为经纬线的基本认识,第2 题是普通经纬网的判读,第3 题则是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判读。第3 题解题思路: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南极点为中心还是北极点—从而可以确定南纬或北纬—在本初子午线处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经或西经。微课活动设计任务明确,知识环环链接,在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将细节部分标注出来,学生学习时一目了然,用7 分钟左右的时间便能轻松突破“经纬网的判读”这个重难点。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在地理学习中存在差异。而微课可以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加以突显,加强了对重难点部分的讲解和分析。把微课作为地理课堂的有效补充,便于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对课堂知识点掌握和接受能力有差异的学生,课后可以重复、暂停播放相应的知识点微课,进行反复学习,从而更好地自主调节学习进度,有效把握学习要点,缩小学习差距。学生可以在课后充分利用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行微课学习。
例如,“地球的运动”这一章节,学生掌握的情况参差不齐。学习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有针对性地观看部分视频,很快就能掌握相关知识点。中等学生可以通过微课中提供的flash 动画增强直观感受,培养空间想象力,逐步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最后再结合生活实例来理解地球运动的各种地理现象。暂时不得要领的学生,通过若干的动画演示小视频“昼夜更替和时差”“太阳直射的移动”“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等帮助理解,而且如果看一遍还没明白,微课可以多次观看,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灵活使用;同时微课任务单上的内容可以帮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微课最后有练习活动环节,以便于学生学习后进行强化。这样利用微课能有效地缩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距。
地理学科需要学生用专业的地理术语进行表达与分析,在系列微课中,教师不断强化专业的地理术语,以便于学生熟记和深刻理解其含义,为学生在答题时用词清晰贴切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例如,在地理试题中,经常考查地形(地形类型)、地形区、地形部位这几个概念;在地理教学中,在表述降水少应该用“干燥”这个词,而描述气候的是“干旱”;讲气温是“高低”,描述气候是用“温暖”“炎热”或“寒冷”。这些词看似一样,实际上是有区别的,而学生答题时常不能精准用词。通过微课反复学习,学生对专业术语敏感度大大增强,答题准确度也大幅度提高。
以笔者所执教的福州屏东中学2019 级9-14 这6个班的地理教学数据作为分析的样本,通过这几个班级实施微课的前后地理成绩(表1、表2)的对比,明显地看出微课教学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是有帮助的。使用微课教学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学生反映地理课堂更有融入感,也更愿意使用微课完成预习、复习,这充分说明微课的运用已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大大提高。在微课课堂上,学生们能更有热情去学习,也更能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更积极,改善了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大大有利于以后的学习。
表1 福州市屏东中学9-14 班微课实施前地理成绩分布情况
表2 福州市屏东中学9-14 班微课实施后地理成绩分布情况
虽然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使用微课效果显著,但是实践过程中,微课教学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一是未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仍然有一小部分学生的成绩提高缓慢,导致地理学习成绩感较低。微课主要面向的是广大中等程度的学生,内容以课本为主,练习难度略有拔高。如何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自己的内容,进行有效学习,这值得思考。
二是要恰当地选择微课使用的时机。有的微课,如2020 年3 月福州教育研究院组织、按模块录制八年级的地理中考复习微课,适合应用在一轮复习,可以帮助学生们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读图分析”微课就是要在中考复习中使用,而且在二轮复习时更为合适,通过复习地图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此外,复习时,可以精挑练习,从学生答题情况中发现问题、总结原因,然后利用微课进行归纳、指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掌握解题方法,能用地理学科语言准确表述,规范答题。
三是微课在教学中需要应用到何种程度才能呈现最佳效果,这也是需要地理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去思考的。如果整节课全程使用,效果将大打折扣。
针对上述不足,为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就需要有优质的微课教学资源。而优质微课的制作对地理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到位地把握学科的知识点、考点、易错点和难点,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首先,一线地理教师要更新观念,提高运用微课的意识,自发地参加各种培训,积极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并了解相关软件,为微课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平时注意研究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研究近年来本地区初中地理学业考试考点的分布及出现的频率;确定微课的主要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录制微课。同时,需多留意搜集相关网络资源,以供教学时使用。教研组、集备组甚至可以校际加强同学科的合作,促进区域内微课资源库的建设。最后,将大家制作的优秀的微课资源进行统一规划,逐步形成一套系统,可以分章节、按知识点,使教师在微课资源库中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容,促使优秀的微课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微课还可助推智慧教育服务“双减”落地落实。地理教师要继续深入研究微课,打造高品质的微课,建设一个高质量、资源丰富的微课服务平台,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开展地理学科学习,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实现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