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华 范威 潘静静 尤爱国 聂轶飞 王博昊 王海峰 叶莹 黄学勇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河南 郑州 450016)
新型冠状病毒〔1~3〕感染引起的疾病被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新冠肺炎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有较高的病死率〔4〕,因此为了更科学地防控新冠肺炎,本研究就老年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进行探讨。
1.1研究对象 截至 2020 年3月2日24时河南省报告的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90例,男102例,女88例;年龄60~98岁,平均68岁。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传染病监测模块传染病报告卡和发病死亡报告模块中个案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患者人口学特征信息、暴露史、主要临床表现等,资料完整、准确、真实可靠。
1.2病例定义 确诊病例及临床分型的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临床严重程度以最严重的状态为准。将症状分为轻症(轻型和普通型)和重症(重型和危重型)。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
2.1老年病例临床严重程度和死亡情况 190例病例中,有慢性基础性疾病93例(48.95%),主要为高血压50例(26.32%)、心血管疾病31例(16.32%)、糖尿病29例(15.26%)、呼吸系统疾病14例(7.37%)、慢性肾病3例(1.58%)、癌症3例(1.58%)。随着年龄增大,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病例比例增大,60~69岁组为43.24%,70~79岁为49.12%,80岁及以上组为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0,P=0.014)。190例病例中轻症共116例(61.05%),重症共74例(38.95%),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及以上组的重症比例分别为28.83%、49.12%、63.64%,重症病例的比例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01,P=0.002)。190例病例中,死亡病例共20例(10.53%),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及以上组的病死率分别为7.21%、10.53%、27.27%,病死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49,P=0.020)。
2.2主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190例确诊病例中发热166例(87.36%)、干咳65例(34.21%)、乏力50例(26.32%)、咳痰45例(23.68%),一些患者还出现头痛、腹泻、呕吐、胃痛或不适等症状。咳痰在轻症和重症病例间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P=0.023)。所有病例中有实验室检测指标的179例中发病早期白细胞正常〔(4~10)×109/L〕或减少(<4×109/L)170例(94.97%),淋巴细胞计数减少(<0.8×109/L)46例(25.70%),淋巴细胞百分比减少(<20%)78例(43.58%)。见表1。
表1 老年病例主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n/N(%)〕
本研究中河南省60岁及以上老年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发病率低于全国31.2%,武汉的44.1%,湖北省的35.1%〔4〕,也低于浙江省的19.47%〔5〕,南京市的17.54%〔6〕。
河南省老年病例中重症及死亡病例多合并慢性基础性疾病,重症及死亡的原因仍然考虑为年龄和基础性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Wu等〔7〕的研究也显示,危重症病例的病死率较高,特别先前合并患有基础疾病的病例,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早期发现重症病例、积极控制基础性疾病、及时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表现方面和实验室指标方面,本研究中确诊病例以发热、干咳为主,其次为乏力、咳痰、胸闷等,少部分病例出现肌肉酸痛、头痛、咽痛、寒战等,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保持一致〔8〕,老年病例除咳痰在轻症和重症病例间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差异较小,猜想其他研究中引起差异的原因为不同年龄段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方面的差异较大,而老年群体中这些指标差异不大,但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本研究中淋巴细胞减少的概率相对其他研究〔9〕相对较少,可能与以下原因相关:①本研究中样本的采样时间均在病例发病后就诊时,从采样检测到确诊有一定的时间间隔,这些指标是在疾病发生的早期,可能在疾病早期淋巴细胞降低的程度低;②可能与病例临床严重程度有关,本研究采用重症病例的参考标准以病例最严重的状态为其最终状态,没有用病例临床最严重状态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这可能是另外一个造成淋巴细胞数减少较少的原因。具体的机制还需更深入的研究。本文研究局限在于没有纳入抽烟、饮酒等生活习惯指标,并且仅纳入有限的实验室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