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引领下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模式探索

2022-07-29 03:05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红妹
师道(教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姊妹粤港澳融合

文/ 深圳市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高红妹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效应下,深圳又一次站上了历史机遇的舞台,作为湾区重要枢纽和深圳改革先锋的罗湖也肩负起了重担。罗湖区新成立了粤港澳教育研究部,以项目为引领,聚焦实践问题,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基础研究+ 技术开发+ 成果转化”粤港澳创新教育合作模式链条,构建紧密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创新教育合作交流机制,打造全面覆盖粤港澳三地的教育交流合作新模式,以促进粤港澳三地的教育融合与创新发展。

一、合作模式

以项目连接的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模式是指合作三方共同按照特定的研究内容来开展合作,并通过合作达到促进三地教育发展的形式。着重探索粤港澳三地“学校建设、课堂教学研究、教师塑造、课程建设和论坛分享”五个方面的合作交流模式,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创新。

1.粤港澳姊妹学校共同体构建

构建粤港澳姊妹学校共同体是粤港澳教育合作走向深度的起点,以项目引领,合作机制支撑,促进粤港澳姊妹学校发挥各自优势,补齐短板,共同成长。课题组确定并完成了首批8 所粤港澳姊妹合作实验学校的授牌仪式。粤港澳姊妹学校均以各校的校本特色项目为合作切入口:罗湖小学紧抓德育方向,弘扬雷锋精神,助力姊妹学校认同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红岭小学开创“多元”层级课程方向,与姊妹学校联手逐层探索各具特色勇攀顶峰的个性化教学;螺岭小学创新创客与生活方向,将创客应用生活教育中探索与姊妹学校的融合路径;锦田小学专注生活教育课程方向,与姊妹学校共建生活体验教育创新课程体系;红桂小学探索信息化合作方向,借助信息化提高与姊妹学校的合作效率和效果;莲南小学面向智慧课堂方向,与姊妹学校精细化合作课前课中课后智慧教学模式;碧波小学整合数学财经教育方向,与姊妹学校进行差异金融文化碰撞培养多元视野素养;南湖小学聚焦家校共育方向,与姊妹学校相互学习共享家校共育方案。

2.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模式设计

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模式以促进姊妹学校的教育合作为重点,其主要包括合作路径和合作方法的探讨。在合作路径上,从教育教学过程,可以共建共享两校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最大程度共享;可以进行教师智力资源的线上流转,实现教师智力共享的效益最大化;可以进行姊妹学校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学习,实现多元文化的融汇生长;可以在课题引领下基于教育问题进行合作交流与反思,实现智慧汇聚。在合作方法上,不仅可以开展线上同题异教、集体备课、集体反思研讨等教学活动以实现姊妹学校教学的相互交流,还可以开展数据驱动支撑下的线下交流活动,即通过采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并基于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等技术,实现姊妹学校相互之间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把握,从而针对姊妹校的优势和弱势开展线下互补交流活动,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成长。

3.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策略研究

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策略是在合作过程中产生的关键性策略,主要合作策略有:课程合作开发策略、教研合作策略、资源共建策略、信息化合作策略、成果应用推广策略、环境搭建策略。

4.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实践

粤港澳姊妹学校的合作需要进行深度应用实践。模式设计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一切模式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本研究将对粤港澳姊妹学校进行实验组对照组的分组实验,给予不同条件的控制,最后给予相同测量,从而得到不同学校不同组别的测量结果。该阶段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尤为重要,这里不仅需要对结果进行同校间的不同组分析,还需要对不同校间同一组、不同组的交叉分析,从而更加全面的对比说明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的教育实践效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进一步通过量化数据和质性访谈来刻画实践效果。此外,应用效果验证还将实践意见反馈到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模式和策略的设计中去,从实践中迭代发展,以满足实践需求。

二、合作实践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及罗湖独有的地理环境条件,项目引领的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模式以融合三地文化,汇聚三地智慧,打造大湾区教育的发展战略,形成具有影响力“基础研究+ 技术开发+ 成果转化”的创新教育链条。从罗湖区71 所中小学组成的姊妹学校中选出8 所作为罗湖区首批粤港澳姊妹合作实验学校,引导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特点,找准合作交流项目,从学科课程到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开发与改革、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到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建设、从教学形式到教育资源的突破与发展等等方面进行研究。这8 所罗湖区粤港澳姊妹合作实验学校分别与香港、澳门13 所学校缔结三地的姊妹学校,设计的交流项目分三个板块:德育板块“罗湖小学”的研究项目、课程建设板块“螺岭外国语实验学校、锦田小学、碧波小学和红岭小学”的研究项目、智慧校园板块的“红桂小学和莲南小学”的研究项目和家校共育板块“南湖小学”的研究项目,三方通过搭建项目、实施项目,在过程中实现双方共同成长。依托校本特色项目搭建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新路径,以项目引领姊妹学校走向深度交流合作。

这些粤港澳姊妹实验学校探索以项目驱动合作交流新路径,依托项目促进课程、课堂、教材等的融合创生,共享跨地教育融合优势,实现粤港澳三地教育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局面,为深圳、为全国贡献罗湖先行示范方案。

三、合作成效

从粤港澳大湾区及中国特色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建设的社会背景来看,大环境下粤港澳城市之间的联系越发密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影响日益增强,教育在其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1.形成了项目引领的粤港澳姊妹学校深度合作新生态

以项目为载体,直面香港、罗湖两地学校实践问题,关注问题解决方案,聚焦研究方向,探索的过程伴随着双方思路的交汇、融合与再生,以开展针对性研究,使合作在项目的沉淀中深入发展,形成项目引领的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新生态。

2.形成了具有粤港澳特色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模式

通过粤港澳三地姊妹学校之间围绕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求同存异,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智慧碰撞,取长补短,在合作过程中形成具有粤港澳特色的教育教育理论,同时探索合作的有效路径,为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的开展与深入提供新路径。

3.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粤港澳教育深度合作模式

采取先行先试、逐步推广策略。以粤港澳姊妹合作课题实验学校为代表,以“开放、融合、智慧”为基础要素,促进“线上和线下融合、国内和国际融合”,以项目为引领,聚焦实践问题,在问题驱动下开展深度研讨,形成粤港澳教育深度合作模式。该模式将在实践中进行应用,通过应用迭代完善,实现可复制可推广,为促进粤港澳三地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借鉴思路。

4.形成了可共建可共享的粤港澳特色教育教学资源

基于项目引领的合作交流,在三地多元文化思想碰撞下,共享三地教育资源优势和专家智慧,开发深度融合的精品系列课程和教材等,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项目引领的粤港澳姊妹学校合作模式为探索粤港澳姊妹学校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创新路径。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为基础,跨地共享教育资源、教育智慧,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比分析三地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结合三地教育特色与优势,共同开发粤港澳姊妹学校教育合作交流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单向交流,通过姊妹学校之间建立优势互补的项目,搭建起粤港澳聚焦实践问题的三向互动桥梁,在项目驱动下,充分发挥姊妹学校特长,集中力量解决教育难题,在多元文化氛围下,实现粤港澳三地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增强港澳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和热爱。

猜你喜欢
姊妹粤港澳融合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姊妹题比比看——三类临界问题的变式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Radio World》公布IBC 2019“最佳展品奖”名单
《上海诗叶》征稿启事(大型诗集《黄浦江诗潮》姊妹集)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