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函,陈亚敏,马煜磊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1.妇科;2.妇产科,河南 南阳 473000)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又称子宫体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又分Ⅰ型子宫内膜癌与Ⅱ型子宫内膜癌[1]。术后需进行辅助化疗以清除残留肿瘤细胞,常用药物有紫杉醇与卡铂,其能够使微管网聚合成团块和束状,抑制微管网的正常重组,从而有效延长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时间,但因药物毒性较大,在患者不良反应严重时必须减少或停止药物使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高精度放射治疗,能够使高能射线最大程度的照射肿瘤,保护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但准备时间较长,且辐射剂量不均,无法对肿瘤形成有效照射[2]。调强放疗是在三维适型放疗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放射疗法,照射更加精准,且副作用更小[3]。本研究旨在探讨盆腔调强放疗治疗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以乱数表法将2018 年7 月至2019 年10 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4 例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治疗组(n=42)。对照组年龄50~66 岁,平均(57.32±3.37)岁;临床分期:Ⅰb 期G3 3 例,Ⅱ期21例,Ⅲa 期10 例,Ⅲb 期5 例,Ⅲc 期3 例;病理分型:鳞癌4 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7 例,透明细胞癌5 例,浆液性腺癌6 例。治疗组年龄51~67岁,平均(58.36±3.97)岁;临床分期:Ⅰb 期G3 5 例,Ⅱ期23 例,Ⅲa 期11 例,Ⅲb 期2 例,Ⅲc 期1 例;病理分型:鳞癌2 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9 例,透明细胞癌3 例,浆液性腺癌8 例。两组年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FIGO IGCS 妇癌分期和临床实践指南(之四)子宫内膜癌》[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入组患者均从未进行过放化疗;本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等。排除标准:合并有重要器官疾病者;同时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者;放化疗禁忌证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严重过敏体质者等。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方案审核通过并批准在院内进行相关研究。
两组均于术后进行紫杉醇注射液(黑龙江福和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442,规格:5 mL∶30 mg)+注射用卡铂(辅仁药业集团熙德隆肿瘤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752,规格:50 mg)化疗,剂量:第一天静脉滴注紫杉醇135 mg/m2混合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第二天静脉滴注卡柏300 mg/m2同混合0.9% 氯化钠注射液500 mL。21 d 为1 个疗程,患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放射治疗,使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模拟定位下增强扫描,扫描范围选择人体解剖学第三腰椎椎体上缘水平至坐骨结节下5 cm,层距5 mm,勾画照射靶区。对照组使用三维适型放疗,四野箱式照射。治疗组使用调强放疗,五野照射,总剂量45~50 Gy,1.8~2.0 Gy/次,1 次/d,5 次/周,共治疗6 周,并于患者出院后跟踪随访1 年。
①两组治疗后1 年的预后情况比较,统计治疗后1 年期间患者癌症复发情况及死亡情况。②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采取两组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5 mL,以2 500 r/min 离心15 min,取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甲壳质酶蛋白(YKL)-40、人附睾蛋白4(HE4)及催乳激素(PRL)水平。③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放射性肠炎、放性膀胱炎、骨髓抑制等。
运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肿瘤标志物水平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预后情况及不良反应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治疗后1 年癌症复发及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1 年内预后情况比较 [n=42,n(%)]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YKL-40、HE4 及PRL 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n=42,±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n=42,±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两组治疗期间治疗组放射性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期间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n=42,n(%)]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癌症已逐渐超越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子宫内膜癌位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第二,仅次于宫颈癌,极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症状,难以发现,后期临床症状主要为不规则阴道出血与排液、疼痛以及腹部包块[5]。目前,国内对于子宫内膜癌患者仍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案,但由于高危子宫内膜癌易扩散复发,预后较差,使得患者预期寿命受到极大影响,需辅以放化疗清除机体组织内残留肿瘤细胞,以延长患者预期寿命[6]。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又称TC 化疗方案,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化疗方案之一,紫杉醇作为一种天然抗癌药物,含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能够使微管蛋白和组成微管的微管蛋白二聚体失去动态平衡,从而稳定微管,并抑制癌细胞的有丝分裂,阻止癌细胞的分裂增殖;卡铂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能够破坏DNA 分子,阻止其螺旋解链,产生细胞毒作用并杀伤肿瘤细胞;放疗主要利用放射线对肿瘤进行局部照射,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够利用CT 图像重建三维肿瘤结构,使得高剂量区的分布与靶区形状一致,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尽可能减轻对周围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但进行放化疗治疗均会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正常机体组织造成一定损害[7]。
调强放疗是三维适型放疗的一种,能够按照肿瘤敏感度、靶区内肿瘤三维形状和要害器官的具体解剖关系调节辐射野内剂量强度。单独来看,单个辐射野内剂量分布并不均匀,但从靶区整体体积内辐射剂量分布来看,辐射剂量要较三维适型放疗更为均匀[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清YKL-40、HE4 及PRL 水平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在随访期间,两组癌症复发及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盆腔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效果与三维适型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效果相当,均能够改善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预后良好,与张明川等[9]研究结果一致。化疗的药物毒性以及放疗的辐射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机体正常细胞组织造成伤害,常见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放射性肠炎与膀胱炎。调强放疗能够将每一个辐射野分割为多个细小的野,再按照靶区的三维形状和危及器官之间的解剖学分配不同权重,从而减少通过危及器官的束流通量,增大靶区其他部分束流通量,有效降低放射线对周围器官及正常机体组织的损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期间治疗组放射性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盆腔调强放疗联合化疗能够有效减少对高位子宫内膜癌患者放疗局部正常组织损害,安全性较高,与周亚燕等[10]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盆腔调强放疗联合化疗能够改善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预后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