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忠 宋敬德
导读:简要介绍了政和县天汇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情况,并从6个方面总结了合作社不断做大做强政和县澄源乡吊瓜产业的做法和经验。
包装产品
福建省政和县天汇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于2015年成立,社址在政和县澄源乡前村,注册资金180万元,社员104人,帮扶贫困户20户。以前以生产政和白茶为主,2017年从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学院引进少量越蒌2号吊瓜[1]试种并取得成功,2019年示范基地面积扩大到405亩(27 hm2),2021年升级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因为具有独特的气候和土壤,优越的生态环境,其生产的吊瓜籽品质优良,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经过几年的示范种植,政和县高山区(海拔约950 m)吊瓜种植产业发展迅速,澄源乡和镇前镇2个乡镇栽培面积达400 hm2,年产吊瓜籽600 t,产值逾2 400万元。全县吊瓜栽培面积已达1 000 hm2,年产吊瓜籽达1 500 t,产值超过6 000万元。吊瓜已成为政和县新兴产业,正吸引着进城务工的高山农民返乡投身到吊瓜生产中。
合作社以服务农民、致富农村为目标,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章程及细则,并公示上墙,严格执行。遵循“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办社宗旨;合作社组织管理层决策公平、民主,职能分工明确;人员、财务管理机制正规完善;公积金收取及分红方式现实可行,近期及远景规划具体、科学、合理。合作社采取“种植+加工+营销”的经营模式,除在当地种植外,先后发展香溪村、前山村、林山村、富垅村等周边农户种植吊瓜、茶叶等农产品,并签订了销售合同。以前主要是进入实体商超进行线下销售,现在农村淘宝已经深入到乡村一级,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经营网络超市,进行线上销售,一台电脑,行销全国,乃至全球,扩大了销售渠道。
2019年合作社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合作,成功申报省星火计划项目《越蒌2号新品种引进与栽培技术示范》(项目编号:2019S0038)。研究表明越蒌2号具有如下特点:植株生长旺盛,分枝能力强,最佳种植密度为50株/667 m2;每墩宜施用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总养分≥5.0%)10 kg、三元复合肥(17-17-17)2.5 kg、钙镁磷肥1 kg,肥料要与墩土搅拌均匀;每株宜选留4条健壮侧枝,少了结果枝不足,多了则枝、蔓、叶相互重叠,郁蔽,不利于授粉、结果;吊瓜表皮全部变黄时为最佳采收期,百粒质量最大,产量最高。目前多数瓜农是在瓜表皮全部变成橘红色,瓜皮呈现皱纹时才采收。由于挂果时间长,影响后续果实的生长,加上自身养分的消耗,产量反而减少;吊瓜采收时偶遇阴雨,可以利用当地茶叶烘干床,在50℃条件下烘烤3.3 h,时间短,能耗低[2]。通过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提高了瓜农栽培技术水平。
为了规模化、标准化开展食用吊瓜生产,合作社制订了吊瓜种植企业标准《高山地区食用吊瓜栽培技术规程》,社员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农事操作,按季节进行翻地、定植(定苗)、施肥、抹芽整枝、病虫害防治、采收、脱粒、晾晒等,大大提高了吊瓜籽的产量和合格等级。
吊瓜对土壤要求不严,可利用山坡、岗地等成片种植,也宜于房前、屋后零星杂地种植,不与粮食作物争地,地租便宜,利于降低种植成本。当地高山区农田地租1 000元/667 m2左右,山坡、岗地地租只要200~300元/667 m2,房前、屋后零星杂地则不需要地租。
食用吊瓜以收获吊瓜籽为目的,一年种植,多年受益,上一年地上部藤蔓、茎叶霜冻后死亡,以地下块根越冬,次年气温回升后萌芽生长。福建省政和县澄源乡地处闽北高山地区,平均海拔约950 m,通常5月初地下块根开始萌芽,11月初吊瓜采收结束,前后空闲期约6个月,为了充分利用吊瓜地的空闲期,提高种植经济效益,经过多年实践,笔者总结出吊瓜地套种马铃薯高效栽培模式[3]。套种1季马铃薯,由于是夏季高山种植,质优价高,每667 m2可以增收1 500~2 000元。
政和县高山区因为独特的气候条件,优越的生态环境,种植的吊瓜籽是天然绿色产品,籽粒大且饱满,每100 g含VE 250 mg,品质优于葵花籽、西瓜籽等常见的瓜籽[4]。为了加大宣传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价值,提升产业效益,2018年政和县天汇源种植专业合作社还成功注册了商标。目前合作社生产的吊瓜籽主要销往浙江,少量由自己炒制加工成风味瓜籽,包装、销售。其实吊瓜根富含淀粉,可以用来提炼淀粉,也可以用来酿酒;取出瓜籽的吊瓜果汁液具有美容功效,可以研究加工成美容产品,通过深加工实现吊瓜的二次增值,避免丰产不丰收现象的发生,稳定瓜农收入,促进吊瓜种植业更深更好方向发展,这将是合作社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吊瓜套种马铃薯示范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