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杰,傅海煌,徐清萍
(福建江夏学院 金融学院,福建 福州,350000)
2020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 年)》,将“实施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列入“十四五”时期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五项提升行动之一。2020年开展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预计2025年这一人数将突破3亿,2033年将突破4亿,2053年将达到4.87亿的峰值。《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71.6%,但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仅为12.2%。由此可见,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着手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在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精准定位老年人的数字需求,找准数字鸿沟的形成因素,理清影响机理意义重大。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提升老年人时代参与感,增强其获得感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梳理国内研究,发现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障碍主要集中在几方面:身体、心理、经济、知识素养障碍等老年人自身的影响因素,以及家庭、技术、网络服务障碍等外界环境影响因素。身体障碍研究方面,张晓静[1]等调查表明,老年人视觉、听觉和认知能力等身体因素下降是影响老年人使用智能软件功能的主要障碍。心理障碍方面,李涵[2]认为老年人新媒体使用影响心理因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心理封闭、刻板成见及技术恐惧;傅应凡[3]等调查显示老年人的参与型电子心理健康服务行为较多,但老年人在接受网络电子产品的意愿上仍有抵触。经济障碍方面,董明媛[4]等通过结构分析方法得出,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与智能设备使用难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经济地位越低使用智能设备的难度越高。
相较于国内对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的研究,国外对于这一研究则开展得较早且成果也较丰富,主要从知识素养、家庭障碍、社会环境阻碍、技术困境等方面分析了老年人参与智慧生活的瓶颈。知识素养障碍研究方面,费洛里亚与科尼利厄斯[5]认为教育往往被视为造成老年人数字鸿沟的一个因素,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年网民可以更多地参与信息和新闻活动,以增加他们的知识。家庭障碍研究方面,Krolo[6]等的研究表明,网络使用的频率越高,家庭成员共处的时间越少,由此导致家庭冲突的可能性升高,家庭凝聚力受到影响进而降低。社会环境障碍研究方面,Rebeccap[7]等运用两级数字鸿沟理论得出老年人的社交网络使用与他们获得的技术资源、社会文化背景有关。技术障碍研究方面,Lie[8]等认为公共场所设备的适老化对老年人帮助不大,因为老年人居住地离公共场所较远,距离近且接近老年人的社区对其提供的技术支持不多。技术应该是为人民服务,更应该促进技术落实的精准性。
纵观国内外文献,可以看出,现有研究缺乏对影响因素成因以及形成路径的探究。基于此,本文结合数字福建与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以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通过建立UTATU模型,从影响指标中探索影响原因及路径,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1. 老年人问卷样本量的确定
依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于老年人年龄范围的定义,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由福州市统计局官网数据可知,2020年福州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26万人。基于此,使用问卷样本量计算公式,见公式(1),初步确定所需发放的问卷数量。
(1)
利用预调查数据得到N=1 260 000,方差为S2=2.503,相对误差限不超过7.5%(即绝对误差限d=0.15),在置信水平为95%的情况下,查表得到Zα/2=1.96。代入公式(1),初步计算问卷样本量为:
根据调查问卷的有效回答率r0=88/100=88%,对样本量进行再调整:
综合考虑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分发问卷486份以满足调查需要。
2.民众问卷样本量的确定
由福州市统计局官网数据可知,2020年福州市60岁以下人口数为654万人,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因此可以将公式(1)简化如下:
(2)
利用预调查数据得到N=6 540 000,方差为S2=2.859,相对误差限不超过7.5% (即绝对误差限d=0.15),在置信水平为95%的情况下,查表得到Zα/2=1.96。代入公式(2),初步计算问卷样本量为:
根据调查问卷的有效回答率r1=94/100=94%,对样本量进行再调整:
综合考虑实际情况,最终确定分发问卷520份以满足调查需要。
3.抽样框的设计
第一阶段采用分层抽样法,按照福州各个行政区主体功能性和经济水平,最终将调查范围定为福州市五个区: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闽侯县。第二阶段分别采用整群抽样法和比例抽样法,在每个县市区内,按照每一层人口数与总体人口比例来决定每层抽取的街道(乡、镇)数量。根据福州市2018年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数:鼓楼区68.8万、仓山区52.6万、晋安区81.4万、台江区45.3万、闽侯县69.5万。在五个区中选择16个街道作为群,最终在鼓楼区、仓山区、晋安区、台江区、闽侯县五个层中分别抽取4个、3个、5个、2个、4个作为群数。第三阶段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两次问卷调查。一份针对老年人发放,问卷目标为60岁及以上福州市老年人,从选择入样的18个群中,分别抽取27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486名),调查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认知及处理状况,实际发放问卷486份,有效问卷453份,回收率为93.21%;另一份调查问卷目标为12~60岁福州市民众,从选择入样的18个群中,分别抽取29名60岁以下群众(共522名),调查60岁以下群众对老年人对智能设备认知情况及处理状况的看法,实际发放问卷522份,有效问卷488份,回收率为93.49%。
在问卷投放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问卷的准确性,信度与效度分析必不可少。对老年人认知及处理状况的问卷预调查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效度分析的KMO为0.896,大于0.5,Bartlett检验的p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问卷具有较强的有效性;在信度分析中的α值为0.976,说明问卷的信度很强,问卷的可靠性较好。关于民众的调查问卷,效度分析的KMO为0.862,大于0.5,Bartlett检验的p值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问卷具有很强的有效性;在信度分析中的α值为0.837,说明问卷的信度很强,问卷的准确性较好。
问卷引入UTAUT(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理论)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内外部的综合影响,包含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四个核心变量,引入性别、年龄、经验、自愿性作为调节变量,不仅具有综合能力,还具有很强的预测功能,有助于理解技术接受和使用行为的驱动原因。本文以此模型为基础分析老年人接受智能设备是可行的,符合一般科学的研究思路,同时结合具体情况,在原始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原始模型基本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采纳与利用整合理论(UTAUT)
基于UTAUT理论模型对老年人产生数字鸿沟的五个指标:效能期望、努力期望、便利条件、社群影响、感知风险性进行描述性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指标含义
根据调研结果可知,第一,效能期望包括帮助程度和情绪反馈。56.95%的老年人认为智能设备对自身非常有帮助,1.55%认为只有一点帮助,仅0.66%认为没有任何帮助,占比最少,说明大部分老年人认为使用智能设备对生活有帮助;73.41%的老年人认为使用智能设备能获得愉悦幸福感。从情绪反馈上看,传统媒体多为文字、声音、画面的单向传输,互动性低;而新媒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提供的选择范围更广,使用智能设备更能带给老年人精神满足。
第二,努力期望包括简易程度、操作的困难、理解能力和处理能力。48%的老年人认为智能设备操作不简便,从简易程度来看智能设备的操作对于老年人来说存在一定难度,操作简便化是解决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理解能力上,41.04%的老人表示对智能设备上的信息和操作一知半解,且占比最多,传统媒介陪伴老年人的时间更长,智能设备无法短时间影响;处理能力上,有65%的老年人认为能独自处理好智能设备,多数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操作处理能力都持肯定积极态度。
第三,便利条件包括老人寻求帮助途径和子女帮助态度。44%的老年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是找子女帮忙,由此可见,子女在弥补数字鸿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子女在帮助态度上,64.31%的老人子女会帮助并且非常有耐心,但仍有部分子女需要改正帮助老人的态度,注重数字反哺是解决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
第四,社群影响包括认知环境和思想观念。在认知环境影响下,有335名老年人会使用智能设备,另有97名老年人其周围的亲戚、朋友没有使用智能设备,而这97名老年人中仅有11名老年人会使用智能设备,可见周围的环境对老年人是否使用智能设备具有显著影响;在思想观念影响下,46.58%的老年人认为不会使用智能设备不是一种落伍的现象,有71.56%的老年人表示不愿意学习与使用智能设备,可见要想弥补数字鸿沟,改变老年人思想观念至关重要。
第五,感知风险性包括对智能设备信任度和对数字信息分辨意识。在对智能设备信任度上,仅有17%的老年人信任智能设备上的信息,45%信任程度一般,而表示不信任的占比为38%,说明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信任度较低;对数字信息分辨意识上,26%的老人有被骗经历,少数老年人对数字信息分辨意识较为薄弱,可见弥补数字鸿沟的同时也需要加强老年人对数字信息的分辨能力。
从多维度对老年人出现数字鸿沟的原因进行深度分析,一方面对比未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和民众两个群体出现数字鸿沟的主观原因;另一方面以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为主要群体,探寻五大指标对老年人使用意愿的影响程度,从而得出对老年人出现数字鸿沟影响程度最大的指标。
根据调查结果,民众和老年人一致认为“子女反哺意愿较弱”和“老年人记忆力衰退与身体衰老等功能限制”是老年人数字鸿沟的主要原因。但民众和老年人的看法不完全对称,民众认为“老年人融入数字化时代意愿不强”,老年人则认为“智能设备操作过于复杂”。
1.指标影响路径模型建立
根据学者对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UTAUT对使用者采纳行为的预测和解释力高达70%。因此,关于老年人接受移动智能设备情况的模型构建,以UTAUT模型为基础,根据问卷数据与老年人特点,引入新增变量,研究新影响因素,从而构建适合本文的模型。
(1)指标对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影响
基于UTAUT模型,效能期望、努力期望对使用意愿具有直接影响,便利条件对使用行为具有直接影响。由于老年人个体只要购买智能设备,就可能发生感知风险,而在周围老人的影响下这种情绪会逐渐放大、也更容易传染给更多的老年人。所以感知风险性会先通过影响社群影响进而影响使用意愿。
(2)扩展核心指标之间的关系
效能期望对应感知有用性,努力期望对应感知易用性。如图2中箭头所示,老年人对接受智能设备的努力期望会直接影响效能期望,而效能期望以及努力期望均可以影响使用意愿,从而产生使用行为。由于感知风险性会通过周围影响力直接放大作用,所以感知风险性直接影响社群影响,再基于此对使用意愿产生影响,最终产生使用行为。而便利条件则可以直接影响使用行为。由此,建立指标影响路径图,如图2所示。
图2 最初指标路径影响图(UTAUT)
2. AMOS结构方程模型
(1)AMOS 结构方程模型符号设定
最初指标路径影响图中的指标含义如表2所示。建立该模型主要有两个目的:其一,根据模型建立确定五个指标与使用意愿、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二,根据模型计算出的路径系数确定五个指标对使用意愿或使用行为的影响程度,从而得到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内外部影响因素。
表 2 AMOS结构方程模型符合设定
(2)AMOS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①初始模型建立
根据研究问题确定观测变量和潜变量。首先进行整体拟合优度检验,初始模型PNFI和PCFI均大于0.5,满足参考标准;增值拟合指标内的相关指标均位于可接受范围内;但CMIN/DF、AGFI、RMR和RMSEA与预期结果相差较多,均未达到拟合优度的参考标准,因此,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以获得更理想模型。
②模型修正
增加努力期望、便利条件和感知风险性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同时根据MI值增加残差路径,以此将模型进行修正。如表3所示,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大多数指标已达到拟合度的优良值,说明修正后的模型对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影响因素的解释力较好,可以接受该模型。
表3 修正后模型拟合优度分析
根据非标准化系统显著性检验,当p值<0.05,说明不拒绝原假设,即假设成立。“效能期望→使用意愿”的p=0.194>0.05、“便利条件→使用行为”的p=0.573 3>0.05,拒绝原假设,说明两者的调节作用不成立,即需删除这两条路径的影响作用。
(3)AMOS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结果
①指标路径图
由AMOS结构方程模型修正得到最终影响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路径系数图,如图3所示。其中,弧线箭头代表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直线箭头代表二者之间存在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图3说明效能期望与便利条件之间、努力期望与感知风险性之间以及感知风险性与便利条件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努力期望可以通过影响使用意原,使老年人最终产生使用行为;感知风险性可以通过社群影响作用于使用意愿最终推进使用行为的产生。
图3 指标路径图
②指标之间路径分析
根据结构方程路径系数测算可得,5个潜变量与使用意愿之间的路径系数都是显著的,除便利条件通过相关性间接影响使用意愿外,其他潜变量对使用意愿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根据影响情况,将5个指标分为三个程度:首先,努力期望、社群影响这两个潜变量对使用意愿具有直接的显著正向影响,所以最需要着重关注周围家人、朋友对老年人的影响,同时辅助老年人独自、简便地操作智能设备,这是提高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最有效的途径。其次,效能期望、感知风险性通过二层路径间接影响使用意愿,效能期望即自身使用的情感情绪不断的变化,感知风险性即智能设备带来的网络信息的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信任度,同时也使得老年人的分辨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使用意愿。所以需要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同时加强防范智能设备网络诈骗,这样才能更直观地改变老年人对使用智能设备的看法,从而提升使用意愿。其三,便利条件作为相对较弱的指标通过与努力期望、感知风险性的相关性影响使用意愿,老年人若想更快地接受智能设备,既需要从身边人获得帮助,也需要加强老年人自身学习能力。
③指标内部路径分析
从各潜变量与其对应的观测变量来看,各观测变量指标的路径系数均为0.9以上,且大多数位于0.95以上,表明具有较强的显著正向影响作用,问卷设计问题能够真实反映各指标的实际情况。在效能期望的观测变量中,Q7(使用智能设备的帮助程度)、Q9(幸福感是否提升)的路径系数分别为 0.954、0.943,两者对效能期望的作用程度相当。即若要从效能期望提升老年人的使用意愿,需要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从而有效提升使用意愿。在努力期望的观测变量中,Q13(是否能独自操作智能设备)和Q10(智能设备的操作是否简便)对努力期望的影响更为显著,其路径系数均为0.976;Q11(是否理解智能设备的基础功能)对努力期望的影响次之,路径系数为0.959。所以对于老年人而言,能够独自、简便地操作智能设备,对于努力期望是最好的效果。在感知风险性的观测变量中,Q18(对智能设备传递信息的信任程度)、Q19(是否有被骗经历)的路径系数分别为 0.960、0.983,因此需要加强防范网络诈骗,更直观地改变老年人对使用智能设备的看法,从而提升使用意愿。在社群影响的观测变量中,Q17(周围亲戚、朋友是否都在使用智能设备)的路径系数为0.997,Q16(不会使用智能设备是否是一种落伍现象)的路径系数为0.977。从系数来看,Q17对社群影响的作用极强,因此需要着重关注周围家人、朋友的影响,并将自身意识作为辅助作用提高社群影响的力度。在便利条件的观测变量中,Q15(子女对帮助个体困难的态度)与便利条件的相关关系更强,Q14(遇到困难自身行动)对便利条件的影响次之。表明老年人若想更快地接受智能设备,需要从以身边人的帮助为主、老年人自身学习为辅抓起。
3.灰色关联分析
从以上分析中得到了指标之间的影响路径图和效能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响、便利条件、感知风险性五个指标内部影响的显著程度,但哪个指标对使用意愿的影响最为重要以及各个问题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分析。
①主成分分析
首先,将使用意愿的Q4(您每天使用智能设备的频率是多少?)、Q5(您是否有意愿学习与使用智能设备?)、Q6(您更偏向于哪种学习方式?)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其载荷系数分别为0.953、0.972、0.966,最终确定以Q5(您是否有意愿学习与使用智能设备?)作为使用意愿的参考数列。
②灰色关联分析
根据评价项所属的指标领域进行整理和划分,可以得出各指标对使用意愿的重要性排序为:社群影响>努力期望>感知风险性>效能期望>便利条件。同时,社群影响和努力期望对使用意愿的影响程度最大,这验证了AMOS结构方程的路径影响中社群影响和努力期望对使用意愿的直接的正向影响显著,同时也说明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使用意愿的最重要的因素与各评价项作为灰色关联的方式具有合理性。因为在AOMS结构模型中只能看出“努力期望→效能期望”、努力期望、感知风险性和便利条件之间存在相关性等影响,但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得出感知风险性、效能期望、便利条件对使用意愿的影响程度的高低,进一步地对如何提高使用意愿从而反映使用行为给出更加详细的说明,也为缓解老年人“数字鸿沟”现象提出更多解决思路。
影响老年人产生数字鸿沟的各因素重要性排序为:社群影响>努力期望>感知风险性>效能期望>便利条件。社群影响需要关注社会层面对老年人数字融入的支持度和老年人自身的思想观念;努力期望需要关注技术层面,即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处理能力和优化智能设备的操作技术;感知风险性主要从国家法律层面打击网络诈骗从而提高老年人的分辨能力;效能期望主要从老年人层面,即智能设备对老年人的情感反馈和帮助程度入手;便利条件需要关注子女层面对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的反哺意愿。
一是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支持体系。立足基本国情和人口素质,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老型智慧社会建设方案;积极推进教育体系下沉,如加强社区精准专人培训,建设老年人专属网络。二是营造老年群体学习互联网氛围,积极开展社区帮扶活动。提倡老年人接触新事物、融入数字化的理念,整合社会力量开展数字培训,充分利用公共文化场所及公益组织为老年人提供实际帮助。三是加强相关部门监督,树立互联网公信力。通过政策支持和严格监管手段,树立互联网公信力和权威,采取切实措施保障老年人网络信息安全。例如,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欺诈、低俗信息等行为。
加强公共领域设施的适老化,主要包括交通、银行、医疗、政务四个方面。如在公共场所设置办事自助终端机,利用人脸识别功能完成身份识别认证;将视频、触摸屏、机器人等引入不同场景,定制老年人栏目,开发人机互动功能。针对老年人的特定需求,智能产品开发商应该从服务的简便性、软件应用程序的视觉效果等方面,通过即时弹窗等极简方式,尽可能照顾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切实改善老年人的使用体验。如华为推出“长者模式”,使用更大的图标、字体、音量,并在主页优先展示常用应用程序等;欧珀面向老人推出远程屏幕共享和“老花镜”功能,解决子女不在身边也能帮助到老年人等问题。通过老人专用的应用程序设计进行新业态的研发与老年人需求分流,提升精准服务。
多渠道提升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认知。首先要提高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认知度与接受度,体验智能设备的优势所在,减少其对智能设备的排斥心理。国家目前倡导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养老、智慧政务等都事关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应避免放大媒介风险感知。比如,加强老年人对于互联网交易的理性认知,接纳移动支付。其次适度加强老年人对数字设备的依赖度。通过日常习惯养成、数字设备使用频率、智慧时代的融入,更全面地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生活幸福指数。
首先,子女应当注重培养长辈的数字设备使用习惯,充分意识到提升长辈在新媒介方面素养的重要性;配合积极的态度,灵活采取反哺策略。例如针对老年人记忆力下降问题,通过直观简单的功能键或视频教学,方便老年人操作。其次,子女应增强与老人的沟通交流。积极推进老年人数字融入,及时与老人分享数字便捷经验,帮助老年人克服数字鸿沟。其三,加强子女和社区的合作。子女应主动及时与社区志愿者沟通,保证老年人单独情境下的日常出行和交流;志愿者也应及时反馈老人身心健康情况,拓宽帮扶维度,填补“代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