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琛 农丽颖
1.贺州学院旅游与体育健康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2.贺州学院教育与音乐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由此可看出,思政课程得到了高度重视,也对各类课程思政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技术与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互联网智能化给体育专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家体育总局李详晨主任在“智慧体育”高峰论坛上指出“智慧体育”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技术于一体,以竞技体育、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为基本架构,整合各方资源的一种高级生态系统。武术课程是体育专业的一项基础课程,伴随着国家对思政课程的重视,课程思政的研究也成为了新时代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而武术项目本身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智慧体育”与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思政的融合创新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此外,“智慧体育”课堂使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得以强化,体育课堂交互性更理想,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可见,“智慧体育”的快速发展已将体育课堂带入了智能化的发展阶段,也必将促进体育专业的教学迈向一个新高度。因此,“智慧体育”背景下的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思政的融合探讨体现了体育课程教学的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智慧体育”的快速发展,体育的智能化已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新变革,内涵也逐渐变化。从“智慧体育”提出以来,衍生了“数字地球”向“智慧地球”转型的过程,是体育信息化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还是“互联网+体育”的产物, 是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以及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通过精密的仪器和检测系统进行全面分析,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等各种需求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决策支撑。另外,智慧体育的产生到发展意味着智慧体育服务也在不断的提升,影响着体育服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体育服务资源整合利用和管理,满足服务需求,共同构建多元主体与管理、服务相结合,运用信息网络化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因此,笔者认为“智慧体育”是由精密仪器和服务管理系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对某些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判断,从而提高训练、教学的水平和身体机能等,同时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支撑,实现高水平的智能体育现代化管理。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孕育了“智慧体育”的产生,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学科融合逐步凸显,“智慧体育”已逐步运用到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管理服务中,给体育发展带来便利和影响,成为体育学科的创新点和突破点。笔者整理了关于“智慧体育”在体育专业的发展现状集中在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是教学工作方面:“智慧体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智慧体育”平台和数据库可以有效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效率,真正实现体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和过程与效果相结合;并可以拓展课程资源,改变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组织管理一体化和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例如对仰卧起坐教学进行标准化评价,可以智能化快速成像,纠正错误动作;还有智能跳绳工具,精准计数,通过分析和科学指导,提高效率。
可见,“智慧体育”与体育教学工作的融合研究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二是场馆服务方面:“智慧体育”场馆服务已逐步取代了大部分的人工服务,智能化的场地与设备将给体育训练和教学带来质的飞跃。智慧化的体育场馆建设和服务创新,将推动体育场馆的规范化、透明化和科学化,智慧体育场馆与信息化技术结合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地域、人文不同智慧体育场馆的管理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是规范化的管理和实施智慧体育场馆文化融入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场馆的管理需要借鉴优秀的管理经验,提升场馆运营效能,促进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综上所述,智慧化的体育教学和体育场馆服务必将引领体育专业的迅速发展,从而实现“智慧体育”在体育产业、体育学科融合发展。
2004年中央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以来,经历了三个较为重要的发展阶段,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中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由此可见,思政课程不单只是从《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中有所体现,而更应结合多学科的交叉进行课程思政,让学生成为具有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武术课程本身就蕴含了这些特性,具有深厚的民族精神,能传承民族体育文化和爱国精神,在教学中体现出了深厚的价值和意义。从武术特有的文化价值及内涵、道德伦理、招式风格等文化观念进行课堂教学,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意识和树立人生方向,就需要以“立德树人”为课程思政精神的指导,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整合武术课程思政具有价值的模块,构建立体化的武术育人课堂,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武术教学中从而体验思政教育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武术的热情。以“技术育人”和“理论育人”为武术课程思政核心的教育观,是武术教育思想内在机理的有机统一,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从已有的研究提取发现“智慧体育”与武术课程思政结合的研究较少,成为该课题研究的亮点。因为“智慧体育”是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体育系统工具,对武术课程能够全方位的进行解读,结合教师系统性的、无形的思政教育,渗透到武术课程当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体育专业的武术课程思政研究更具有代表性,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智慧体育”背景下对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思政进行深入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课程逐渐得到重视,从小学到大学,均设置有武术课程。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一门蕴含丰富的思政教学内容的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智慧体育”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因此根据武术课程思政教学出现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及评价反思不足等问题,构建了“智能体育”与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思政路径图,并根据问题深入分析进一步提出解决路径。旨在推动“智慧体育”与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课程思政解读能力和抒发爱国情怀,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图1 “智能体育”与体育专业武术课程思政路径图构建
据调查了解,目前国内各高校体育专业的《武术》课程教学基本以技能教学为主,理论课时安排较少,除了部分体育院校开设了武术单项的,会把理论课时增加以外,技能课时间必须要有所保障,说明武术课程思政的实施以技能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为辅,因此,武术课程思政教学的突破力不强,学生所接受的思政教育有限,应寻求新的方法融合教学,突破传统的教学,把武术课程思政在无形中传授给学生。所以智能体育融入到武术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随之教学目标就应该有所调整。
表1 “智慧体育”与武术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3.1.1 认知目标
以武术普修课程为例,课程的认知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基本理论基础和基本动作技能。但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理论课程的教学,以技术教学为主。新授课前体育专业学生对武术课程的认知较浅,停留在马步、弓步、对打等方面的认知,对武术的动作概念获取过程不明确。这就需要武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深入浅出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和阐明武术的教学原理、训练技巧、图谱认知等,另外,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堂休息时间借助“智慧体育”的相关APP平台、软件、视频等学习武术的基本知识,建立学生的武术认知。
3.1.2 情感目标
就体育而言,通俗的情感目标就是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促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氛围,体验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以及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培养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的体育精神。而武术课程的教学会传递给学生正能量的感情表达,如团结奋进、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积极面对生活、尊敬长辈等,武术教师除了常规的传授以外,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去观赏激励的武术电影欣赏、聆听武术家的激励语录,以集体、分组等形式叙述观后感,让更多的学生产生共鸣,达到思想上的交流。
3.1.3 技能目标
作为本科专业培养,体育专业的技能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较强的体育教学能力,并且具备一专多能的体育运动能力。体育专业开设的武术课程分为专项课程和普修课程,所要求的技能目标也不一样,专项课程更加注重技能的训练或比赛成绩。而作为研究生培养,主要是对于武术理论、技术、发展方向、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技能培养要求有所降低,注重研究成果。课程思政融入技能教学是为了培养自觉、坚韧不拔、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互帮互助等精神,结合智能体育分析武术的动作、路线、动作要领,形成系统的动作概念,提高武术运动技能。
教学过程是以教与学的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根据《武术》教学大纲所规划的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师个人魅力进行武术教学。把“智慧体育”运用于体育专业的武术课程教学中,实现思政教育与武术教学融合。
图2 “智慧体育”与武术课程思政教学过程融合
3.2.1 教学内容
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围绕教材、教学大纲和教案等方面展开教学,紧扣教学内容,深挖武术课程理论和技术内容的思政元素。在理论层面如杨建营等人总结出了2019年高教版《武术》教材中的武术课程思政元素包括民族精神、尚武崇德、文化自信、科学精神、规则意识、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以人为本八个方面;而技术层面的武术课程思政元素包括了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爱岗敬业、团结进去、刚正不阿、美感审视等方面。进一步说明武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与技术教学是不可分割的,更不能只练习技术,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技术结合,根据思政融合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武术按照运动形式分为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套路运动按照练习形式又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搏斗运动分为内家拳、长拳类、短拳、南拳和象形拳。就目前普通本科教学而言,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武术课程教学内容以基础拳术为主,器械教学为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技能轻理论,实际教学内容与课本要求相脱节,这是导致学生思政教育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思政教育主要是以理论教育为主,所以就要求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武术理论的深度讲解,与技术练习同时分析,给予学生心灵启发。
3.2.2 教学方法
武术是一项比较沉闷、枯燥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在练习初期会比较耐心的对待,也充满着武术幻想,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对动作要求的增强,会记不住动作和产生身体疲劳等现象,这时学生会容易产生厌学。以简单的初级长拳教学为例,此套动作除了预备势和收势,中间一共有四小段的动作,每个小段有8个动作名称(如第三段:歇步抡砸拳→仆步亮掌→弓步劈拳→换跳步弓步冲拳→马步冲拳→弓步下冲拳→叉步亮掌侧踏腿→虚步挑拳),包含了三种基本手形和五种步形,还要求各动作间的衔接、身体的协调能力以及对动作路线的熟悉,此时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武术教师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合理的运用线上教学、线下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等形式,结合智能体育工具分析武术动作路线、动作名称、连贯动作讲解和易错内容等,并适当的给予学生观赏优美的武术图片、武术电影和武术家心得等,在无形中传授思政教育,激励学生努力上进,顽强拼搏。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获得武术技能有很大帮助。
3.2.3 教师魅力
“立德树人”为教育之本,立德是基础,树人是目的。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和风向标,这就要求教师极具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还应该有追求和充满幸福感,通过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而且大学的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是“学高八斗,学富五车”。作为大学体育专业的武术教师一定要有技能专业水准,需要不断的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技能标准,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丰富武术文化理论水平,更新教育理念,适应新时代多元化教学的课程体系。著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人格,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这对武术教师的人格魅力的提出了高要求,也是对武术教学质量的检验。有研究认为目前中小学优秀武术师资不足,学历低、专业培训少,从侧面反应了大学的武术课程要求不够严格,教学只体现在课堂上,没有影响到学生后期的延续学习和继续教育。这就需要提升武术教师的人格魅力,运用先进的智能网络分享武术家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进取的精神、刚正不阿的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及热爱生活等,从人格魅力上去影响学生的学习成就,促进思想的进步、提升和后期发展。
教学的评价和反思是促进教学深度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怎么样解决枯燥无味的武术教学过程,怎么样能让学生真正喜欢武术课程,怎么样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武术等,应该是作为一名武术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时代在进步,培养的要求也会随之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已不能满足,需要紧跟时代教育需求前缘,进行反思教学和评价性教学,同行间的研讨和评议,对《武术》课程进行重新定位,更新课程教学目标,有利于武术课程的发展,也是对体育专业学生负责任的表现,并结合“智慧体育”进行智能化教学,与学生一同对武术动作、武术课程教学环节和他人教学进行评价,善于反思自身的不足,益于体育专业学生武术课程的学习,同时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清晰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实施,也是对学生职业能力重视的表现。首先,以学生为本。厘清传统武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认真解读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学校武术的发展相关政策,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关注体育专业的就业形势,必要时需调整课程教学目标。其次,以课程为本。课程是构建学生专业理念和专业技能的必备条件,随着国家对各类思政课程的重视,武术课程思政势在必行。通过思政教育与武术课程的融合,审视课程融合的合理性,从而建立新的教学目标,为适应时代需求而准备。再次,以发展为本。随着“智能体育”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武术课程教学已不能满足于如今的教学需求,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武术教师应与时俱进,把“智慧体育”融入到武术课堂教学中。例如,合理运用学生的课后时间,通过网络APP管理、智能化平台教学、武术视频分享、动作解析等,再结合线下课堂进行深度教学,无形中给予学生传递人生大意,做到知行合一,实现“智慧体育”与武术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
武术课程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要想把这些元素传递给学生,就需要不断的深挖,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传导给学生。首先,深挖武术理论思政。思政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理论教学的体现,这就需要武术教师对《武术》教材进行深入解读和钻研,通过中华武术发展史、国家情怀、伟人情怀、励志语录、先进个人等方面给予学生传递武术的正能量理论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武术课程的魅力,为实践课程打下基础。其次,融合武术技术思政。武术技术的学习是体育专业学生的项必修技能,需要武术教师具有专业的技术技能,通过规范的动作展示和深入浅出的动作讲解,在练习过程中运用幽默生动的言语表达,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真知,从中感受到武术课程的重要性,以实践教学把思政教育渗透给学生。再次,创新武术教学方法。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智慧化的体育教学应逐步凸显,在高校思政教学中“课堂、网络、实践”相融合,更好的解决教学中的“知信行”疏散问题,武术课程正适应当前的“智慧体育”教学融合,这也需要武术教师学会教学方法的创新,合理的运用网络与武术课程的有机结合,打破传统教育方式实现创新式的教学方法,突出武术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
随着国家对思政教育的重视,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成为了教育事业的标杆,各类课程都在围绕思政教育进行,因此武术课程也进入了课程改革的新时代,教育理念也需要随之改变。首先,武术课程适应时代之大变局。在体育专业的课程开设中,武术课程是一门传统的教学课程。这就要求《武术》教材要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课后管理与教学相结合,信息技术化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在武术课程教学中真正体现思政教育的力量。其次,教育理念与时代接轨。作为一名合格的武术教师,要把“育人”观念摆在首位,在武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严谨治学、严格教学、传递真理等信息,及时更新自身的学科知识,通过继续学习和培训等形式加强自身修养,同时吸取国内外武术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结合国家教育的发展需求,制定适合武术课程发展体系。再次,重视课堂评价与反思。课堂评价与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经验和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体现,例如武术教师可以根据课堂的教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创新理念等,通过自评、他评和学生反馈等形式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进行课程调整,对武术课程教学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要深挖武术课程的思政元素,转变武术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开启智能化的武术课程思政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