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师傅
钒电池,站到了C位。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提出,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不宜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选用梯次利用动力电池时,应进行一致性筛选并结合溯源数据进行安全评估。
消息一出,钒电池概念引爆市场,各路资金在里面翻云覆雨好不热闹,但似乎估值全靠想象力支撑。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简称钒电池。
据百度百科显示,钒电池的催化活性高,正负活性物质分别储存在正负电解液储槽中,避免了正负活性物质的自放电消耗,充放电能量转换方面,钒电池的效率高达75%以上,远高于铅酸电池的45%。
更为重要的是,钒电池的安全性较高,更适合储能场景。
当下,锂电池在储能领域高歌猛进,与之对应的是安全事故不断,据公开报道显示,2011年至2022年4月全球共计发生34起储能电站爆炸事件,其中32起使用的是锂电池,占比高达94%,剩余为1起铅酸电池,1起钠硫电池。
而钒电池的电解质离子存在于水溶液中,不会过热失控导致燃烧或爆炸,相較于锂电池的安全性有天壤之别。
此外,钒资源对外依赖度颇低。
从储量来看,锂资源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这三个国家,三国合计占比超过76%,而国内的锂资源并不多,仅有150万吨左右,占比仅为6.7%。
如此一来,锂资源高度依赖进口,存在被卡脖子的隐患。
但是,中国的钒资源储量全球第一,据USGS 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可开采的钒资源储量为2400万吨,其中国内钒资源储量约为950万吨,占比约为39%,而澳大利亚、俄罗斯、南非的占比分别为25%、21%、15%。
当然,钒电池的缺点也不能忽视。
一个缺点是能量密度仅为12~40Wh/kg,远远低于锂电池的80~300Wh/kg,另外一个缺点是初装成本较高,是锂离子电池的2倍以上,这意味着其没有价格优势。
对此,光大证券表示:“我们根据已披露具体投资金额的钒电池项目进行了成本测算,项目总投资成本集中在3.8~6.0元/Wh;其中,四小时储能系统成本集中在3.8~4.8元/Wh,2~3小时储能系统成本略高,在4.65~6元/Wh,整体仍较锂电池高。”
尽管如此,钒电池的前景依然光明。
GuidehouseInsights预计到2031年,全球钒电池每年新增装机量将达到32.8GWh(2022年预计约1.6GWh),2022—2031年复合增长率41%。
浙商证券预计,2025年中国钒液流电池储能新增14.2GWh,装机功率3.5GW,渗透率20%,对应市场规模297亿元。
目前,钒电池概念股众多,沾边的不沾边的都在涨,资金买的是未来,对当下的业绩并不太注重。
这么一来,炒作的重心就放到了钒资源上了。
攀钢钒钛是钒资源龙头,产品以钒铁、钒氮合金为主,也生产钒铝合金以及高纯五氧化二钒(电解液)。
此外,2021年收购西昌钒制品,新增1.8万吨钒制品产能,提升产能至4万吨,进入全球第一梯队,未来产能可能进一步提升至5.4万~6万吨,那时国内市占率将达到40%左右,成为行业的“带头大哥”。
太平洋证券:“按照1GWh钒电池需要1万吨氧化钒计算,假设2025年新增钒电池装机量为4GWh,新增需求量4万吨,对供需平衡表形成较大的冲击。我们预计,随着储能发展带动钒电池的应用渗透率提升,钒有望成为继锂钴镍之后的能源金属。”
当下,攀钢钒钛的市盈率为33倍左右,而钢铁行业的市盈率多在5倍上下,高估明显。
河钢股份是一家钢铁企业,而钒之前主要应用于钢铁业,因而河钢股份对钒的冶炼颇有心得,目前拥有2.2万吨的钒制品产能。
河钢股份官方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拥有钒电解液制造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建成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实现了光伏发电、钒电池储能经设备转化为直流和交流电直接应用。”
同花顺将河钢股份也纳入钒电池概念股:“由河北钢铁集团承钢公司钒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商用电解液系列检测技术与方法开发成功。作为中国最大的钒钛制品基地之一,河北钢铁集团一直致力于钒钛技术的开发应用。”
不过,河钢股份的底色为钢铁制品,营收大头也是钢铁制品,而2022年的钢铁行业业绩不振: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11.03亿元同比下降5.84%,净利润为3.12亿元同比下降35.27%。
上海电气是一家专注能源装备领域的公司,对钒电池也颇有研究,早在2011年组建上海电气液流储能团,致力于自主研发钒电池产品,攻克了电池关键材料、电池密封、电池自动化生产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瓶颈,产品在功率、成本、性能与可靠性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拥有钒电池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250MW/1GWh。
2022年第一季度,上海电气营业收入为249.8亿元同比下降2.28%,净利润为1264万元同比下降98.09%。
以上可见,攀钢钒钛、河钢股份、上海电气等钒电池概念股基本面都不咋样,因而其中蕴藏了较大的风险。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跟本报无关。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作参考,实际盈亏自负。
董师傅,中远海控业绩那么好,总算出乎机构的预料了吧,结果还是不涨,到底在等什么?
被誉为“海王”的中远海控,近来遭遇业绩质疑,认为其净利润可能同比萎缩的声量颇高,但事实是超预期。根据预增公告,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为647.16亿元,同比增长约74.45%,其中仅第二季度净利润就高达370.99亿元,堪称赚钱机器。官方表示,国际集装箱运输供求关系较为紧张,主干航线出口运价保持高位运行,这说明中远海控通过长协价提前锁定了超额利润。不过,看空的力量仍未消失,空方的观点是海运是一个周期行业,如今行业的巅峰已过,海运价格下调乃大势所趋,未来中远海控的业绩就回归正常水平。所以,中远海控后续的走势仍有变数,需要继续观察。
董师傅,想问问阳光电源还有上涨空间吗,抄底盈利74%了,感觉股价被30周线压制,是不是突不破了?
阳光电源作为光伏逆变器的龙头,一直深受游资的喜欢。2020年4月底其股价不过9.07元,花了不到一年时间暴涨至180.05元,背后就是游资接力炒,之后下跌到55.9元才再度反弹。需要指出的是,此过程中阳光电源的业绩并不出色,2020年净利润为19.54亿元同比增长118.96%,到了2021年变成15.83亿元同比下滑了19.01%,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4.11亿元同比增长6.26%,而中金公司还下调了阳光电源的盈利预期,但依然看好其未来的前景。从这个角度来看,阳光电源的炒作空间依然存在,但业绩难以支撑估值,处于强预期与弱业绩的博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