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渝,袁小娟,周 桐,蔡晴婷,徐佳宁(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大学学习的全部内容,日益增多的课堂外的团队合作、小组讨论与交流、个性化自主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行为需要相应的学习空间作为支撑,这就对校园内非正式学习空间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它既要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也要展现友好、舒适的人文环境,让使用者在这个空间里的学习交流活动得到充分展现。
通常有统一时间安排、教授课程的场所,例如教室和讲堂,称为“正式学习空间”。课堂之外交换知识、自我学习的场所称为“非正式学习空间(informal learning)”。正式学习空间能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可以引发更多的学习行为[1]。非正式学习空间处在校园的任何角落,与正式学习空间相比,环境更为自然,形式更为自由,思维更加跳跃,学习氛围更为宽松。如果说正式学习空间强调的是制度规范下的井然有序,那么非正式学习空间就是为大学生进行自主多元选择的苑域。
本文仅从大学生对于户外非正式学习空间公共设施需求出发,设计一款适合大学生户外学习交流的户外桌椅,以满足在校大学生对于非正式学习空间的个性化需求。
校园公共设施主要分为三大类:文教休憩类、交通指示类以及环境保护类[2]。目前对校园公共设施的研究中,王崇东等对成都几所高校的公共设施满意度进行了调研评价,给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与方法[3]。杨晓倩以武汉大学为例,探讨了校园景观与公共设施设计协调性发展的原则[4]。张萍等从融合校园文化的角度,提炼了校园文化并应用于设计中[5]。国内高校对于校园公共设施设计的关注度在不断上升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高校公共设施设计理论进行研究。以“校园户外桌椅设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万方数据库中仅检索出一篇论文名为《校园公共景观桌椅设计》,以同一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针对学生群体设计的户外桌椅相关研究检索数为零。以“户外桌椅设计”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检索出的论文仅两篇,分别为《户外公共桌椅设计》以及《基于区域文化特色的户外竹制家具设计研究》,与高校公共空间建设中的桌椅设计并不直接相关。大多针对学生的桌椅设计集中于室内,尤其是正式学习空间中。以“校园户外空间设计”为关键词,万方数据库检索301条,然而多为介绍高校户外空间建设必要性以及设计理论,真正给出设计装置的同样非常少有。同关键词下在中国知网中检索数为60篇相关研究报告,其中也均以调查研究、设计策略分析为主,几乎没有与户外装置、桌椅相关的设计图样。通过阅读这些文献可以发现,大部分文献的落脚点集中于设计理论分析以及高校学生心理探究、高校非正式学习空间以及公共空间区域划分与建设非正式空间的必要性,相关高校公共设计也多集中于交通指示类以及环境保护类,导视设计以及绿化辅助设计等;还有部分文献以观察装置和装置艺术的研究为主,落脚点是以调节学生心理为主并提升高校环境建设作用等;关于大学非正式学习空间相关装置设计的文献少之又少。
国外文献对公共区域的研究,宋正娜等人将西方对该课题的研究进程进行了详细说明,指出西方对于公共区域研究由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并开创了公共设施理论[6]。相对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进程,国外对于非正式空间领域研究更早,但是同样存在集中于理论研究而改造方案占比低的共性问题。
由此可见,针对高校户外非正式学习空间进行相关的装置设计,如户外桌椅设计,可对未来非正式学习空间的研究、相关建设和设计方案提供一些参考。
笔者通过网上问卷的方式在湖北经济学院对学生进行了调研,参与问卷的有506份,有效问卷494份,有效率为97.63%。调研分析发现,大多数在课外进行文化学习的学生通常会选择在正式学习空间中(如教学楼、教室),主要原因除了教室环境相对独立、学习过程比较安静以外,学校非正式学习空间如图书馆常常是座位一座难求,大通间的阅览环境虽然满足了安静的学习条件,但独立性、私密性较低;对于需要在课外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小组讨论和交流交友的学生而言安静的环境会束缚他们的言行,这部分人群则对户外非正式学习空间情有独钟,于是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走向户外,如广场、操场等区域,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学生对于非正式学习空间的潜在需求很大。在问卷中,有近46%学生选择在操场进行社交与自主学习,仅近12%的学生对操场使用需求较低。但实际上大多数学校在操场、广场、生态林等户外非正式学习空间并没有设置足够的公共设施,如桌椅供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或休憩,导致了一定的空间浪费。由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对于配有学习相关设施的非正式空间使用需求还是很大的,但是在很多高校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户外公共设施相对缺乏,学生在操场上经常是席地而坐进行社交、小组讨论等活动,长时间的蹲坐容易引起头晕、腿麻等不适状况,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导致户外学习体验较差。
分析问卷了解到,60%以上的学生在室内非正式学习空间中学习、社交的时候存在不满意的情况,其中功能限制、辅助设施不足、环境因素占据较高比例。如不能满足朗读、视听、交流需求;空气流通差、不能发出声响影响他人学习等。然而这些限制在户外非正式学习空间当中往往可以有效规避。在对食堂、宿舍、道路两边等多个非正式学习空间中的利用调查可见,食堂、宿舍两处公共空间的利用率相对较高,但存在场地大小受限,空间独立性不足等问题,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性学习项目或小组活动的开展,如朗读、小组辩论等。结合学生户外非正式公共空间(如操场、草坪空地等)的高使用率,笔者认为在校内户外场地设置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学习、休憩的公共桌椅较为合适。由此,从学生需求出发,在广场、草坪等面积较大、空间相对开阔,不需要较大隔音需求的区域,设计、摆放一些适合学生的休闲类、可移动的公共桌椅或半移动公共桌椅,以提升学生使用校园非正式学习空间的体验。
1.舒适健康原则
罗剑英等提出基于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以及让使用者舒适和健康是座椅设计与开发的核心原则[7];张慧敏从久坐族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的角度以及主动交互、被动交互等方面对久坐族的交互式健康座椅进行了设计与研究[8]。因此,针对大学生群体设计的休闲型桌椅,必须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现有的课桌,以设计出满足大学生生理、心理需求的户外休闲桌椅。通过提升使用的愉悦感和舒适度,减缓学生的紧张和压力,提升学习交流的成效。
2.绿色低碳原则
材料方面,桌子初期试图采用新型隐身表面的超材料以达到产品隐形于环境中的效果[9]。后决定采用全金属材质以达到在统一环境色背景下反射环境色进行隐形,同时在非统一环境色背景下以有可观赏的金属材质形态存在。座椅采用透明塑料材质,以保证防水、防晒、耐用,轻便易移动。
3.协调美观原则
非正式学习空间的创建,在材质、性能、形状上应与学校的整个景观系统相协调,和校园的整体建筑环境相适应,在顾全校园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同时有较高质量的美学表达。其空间布局应尽量选取可移动的设施,这样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和转换。
1.创意来源
创意来源分别源于综艺《嗨放派》中金属镜面的隐形衣(在特定户外环境中,如小树林等可以做到与环境融为一体的隐形材料所制)以及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设计的quartz armchair(见图1)。传统的桌椅设计往往将桌子和椅子分离,形成一个桌椅套装。而本设计是意在能够把桌椅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工业、几何的风格去进行设计。
图1 quartz armchair
2.设计参考
在进行此次设计时,参考了诸多的同类产品及相关参数,如郭未恺的户外公共桌椅设计[10];李玲的重庆市中心城区高校教学区户外学习空间优化研究相关设计方案[11];袁立的智慧学生桌椅设计[12];梁文鹏的校园公共景观桌椅设计[13]以及适合大学生腘高尺寸的桌面高度、桌面宽、座面宽以及座面高度等相关参考数据。
3.设计方案
在本设计中,通过参照符合大学生人机工程学相关数据进行桌椅设计,旨在符合大学生身体构造,以达到学生们在使用时方便、舒适,健康(见图2)。
图2 桌椅尺寸
春娇在《基于模块化的高校校园公共设施设计方法研究》[14]中提出,校园公共设施设计需要满足学生对于产品的功能需求、安全原则以及审美需求,符合高校的自然环境、用户及人文环境,相关材料使用需考虑耐用以及可持续化的设计原则。由此,本设计运用仿生法,参考水流婉转的自然画面,形成视觉冲击感,用轻微起伏变形后的矩形圆角的桌面形态,圆滑桌腿,给人以稳重而不失张力的视觉感受并保证了学生的使用安全。由不规则圆柱的桌腿支撑形态,拉丝一般的视觉质感以及波折流动感的桌面等设计要素形成桌子设计(见图3)。丝状桌腿支撑形成的不规则洞口作为凳子的收纳空间,将桌椅美观的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最大程度地节省了空间,提升了桌椅组合的美观性(见图4)。色彩、材料方面采用全金属材质,色彩反射环境色,在特定场景下(如小树林中,背景主要都为绿色时),可以达到融合于背景的视觉效果,也与学校整体景观设计材料相协调。设计时风格侧重于简洁而不失张力的工业风。材料使用不锈钢材质进行制作,以符合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拉伸成型工艺,使得产品表面有较好的延展和流动感。
图3 独立产品透视图
图4 组合产品透视图
高校非正式学习空间是学生在课堂以外进行多样化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进行思想交流的地方。作为一种积极的空间元素,非正式学习空间正逐渐体现出新的意义和价值[15]。只有了解学生对非正式学习空间设计要素的需求和目前高校在非正式学习空间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才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并进行此类空间相关的产品设计,以此来指导今后对该类空间的设计与建设工作。过去,大学生学习通常在教室与实验室中发生,未来,更多的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将会在非正式学习空间进行,设计一款设计美丽,适用便捷的户外学习桌椅,既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也会成为校园内一道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风景[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