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琴,朱婷婷,杨长志,王 璐,蒋 樱,朱丽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6)
痤疮是面部最常见的损容性疾病之一,有研究[1-2]得出人一生中超过95%发生过不同程度的痤疮,而高达90%的患者是青少年人群。部分患者后期可出现疤痕,治疗困难,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受到影响,同时患者和患者家庭产生经济负担。根据Pillsbury分类可将痤疮分为3度,4级:轻度(Ⅰ级),中度(Ⅱ-Ⅲ级),重度(Ⅳ级)。参考中国痤疮2019修订指南,轻中度痤疮治疗可以主要涉及外用药物,但长期外用可造成耐药,影响治疗效果[3]。目前,关于轻中度痤疮的物理和化学治疗引发关注和探讨,特别是化学剥脱术,快速、安全、有效。化学剥脱术是将特定浓度化学试剂作用于皮肤,引起可控性损伤,从而表皮重建、胶原重塑,达到治疗目的[4]。本研究使用一种新型化学剥脱剂,复合酸治疗轻中度痤疮,评价疗效和安全性,取得满意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招募的轻中型寻常痤疮患者为2020年06月—2020年12月就诊于皮肤科。总共51 例,均为面部轻中型寻常痤疮患者,其中女性27 例,男性24 例,年龄14~42 岁,平均年龄24.11 岁。入选标准:根据寻常痤疮Pillsbury分类法,3度,4级分级筛选51 例入组患者,1级16 例,2级24例,3级11 例。入组患者均需依从性良好,能按次数完成复合酸治疗并定期随访。排除标准:(1)已知对复合酸中任何成分过敏或者肌肤高度敏感者;(2)有严重基础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严重肝肾疾病等)或者面部存在影响临床疗效评价的活动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皮肤肿瘤等);(3)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4)近3 个月内使用过维A酸类患者;(5)近1 个月内有紫外线暴晒病史或面部激光、磨削等特殊治疗。
本研究使用的复合酸包括清颜焕活凝胶(甘醇酸)和清颜焕采凝胶(水杨酸),具体成分为10%水杨酸+20%甘醇酸。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纳入研究的患者均需充分沟通,并在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时予面部正侧位、右侧位、左侧位拍照(索尼照相机)。入组患者由本科室不参加研究的副主任医师一名和高年级主治医师二名进行痤疮皮损计数和分级。
1.2.2 操作方法:1.清洁面部,患者进入治疗室,凡士林涂予口角、鼻翼两侧、眼周等部位保护。2.复合酸治疗:根据患者皮损,调整复合酸比例,按照额头-两颊-下颌-鼻部操作顺序,均匀覆盖于面部皮肤,皮损严重部位可增加涂抹次数。根据患者复合酸操作后主诉及皮肤出现的明显瘙痒、刺痛等反应,综合评估治疗终点,及时终止本次治疗。3.术后护理:清洗面部后予贴敷料外敷,根据患者术后反应情况,可局部冰敷等。所有患者均复合酸治疗4 次,每3 周1 次,共12 周。
1.2.3 术后沟通:术后需予医用修护产品保湿,做好防晒,24 h内禁止彩妆,1 周内禁止高温活动。
1.2.4 皮损采集: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3、6、9、12周进行拍照采集皮损数量(专人专机)。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面部皮损数量进行评定。皮损减退率=(患者治疗前总皮损数量-患者治疗后总皮损数量)/患者治疗前总皮损数量×100%。痊愈:皮损减退率≥90%;显效:60%≤皮损减退率<90%;好转:20%≤皮损减退率<60%;无效:皮损减退率<2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比较 入组51 例轻中型寻常痤疮患者,经过复合酸4 次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0.2%,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治疗次数增加,患者皮损消退率对应提高。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62.7%、76.5%、84.3%、90.2%。第一次和第三次,第一次和第四次治疗结束比较,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分别代表治疗后3 周,治疗后6 周,治疗后9 周,治疗后12 周)
表1 复合酸治疗轻中型寻常痤疮患者不同时间段疗效对比
2.2 不良反应 本研究入组患者完成4 次复合酸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常见不适包括:面部瘙痒、刺痛、灼热、水肿性红斑及脱皮等;部分可见色素变化,予以健康宣教加强面部保湿,做好防晒后后期症状均消失,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按疗程完成治疗。
痤疮是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是皮肤科常见损容性疾病之一。发病人群主要是青少年,自我调节能力欠佳,如果不能正确认识面部痤疮皮损,容易引起心理巨大压力,影响学习,甚至降低生活质量[5]。痤疮发病机制目前未完全阐明,主要与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感染和炎症等相关。寻常痤疮治疗包括外用药物、系统药物、物理和化学治疗,但痤疮的治疗需依据患者疾病分类、皮损严重程度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案。轻中型寻常痤疮可以外用治疗药物为主,如维A酸这一类,外用后刺激反应较重,且需避光治疗,患者依从性下降;抗菌药物长期外用亦会耐药,如果后期出现痤疮加重,口服抗生素同样耐药。近年来,国外将化学剥脱术作为轻中型痤疮B类推荐治疗,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其他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且有效率高,是轻中型寻常痤疮的合理选择[6-7]。本研究使用复合酸治疗轻中型寻常痤疮,四次治疗后,有效率达到90.2%,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我们可以看到有大量临床数据证实单独果酸或水杨酸对寻常痤疮治疗有效。果酸是一类有机酸,在羧基α位上连接一个羟基,主要来源于各种水果蔬菜,其甘醇酸,分子质量最小,容易渗透,低浓度时减少角质细胞黏附,高浓度时可以促进表皮剥脱,主要参与浅度剥脱,恢复期短,可称为午餐美容;水杨酸是在羧基β位上连接一个羟基,含有天然活性成分,可从柳树树皮、桦树等提取,可抗炎、调节角质形成、抗微生物等,用于寻常痤疮,可以剥脱角质,溶解粉刺,后期可以淡化痘印[8-9]。本研究使用的复合酸具体成分主要是10%水杨酸、20%甘醇酸,水杨酸脂溶性,局部抗炎,而果酸水溶性,可以加快角质层代谢,二者相互作用,实现1+1>2,共同治疗痤疮,达到临床缓解,并且安全性高,值得一试[10]。复合酸包括了多种单酸优点,可以发挥酸的不同机制,对疾病起到协同作用,同时单酸浓度减低,治疗不适感下降,既保证疗效又加强安全,特别在亚洲深肤色人群[11]。本研究证实复合酸治疗轻中型痤疮有效,3 周后有效率达到62.7%,并且随着治疗次数增多,临床疗效更显著,12 周后有效率达90.2%。
上述结果表明,轻中型痤疮经过复合酸多次治疗后可以看到显著效果,并且专业人士操作,无明显副反应。
综上所述,复合酸治疗轻中型寻常痤疮有效,可为临床带来广阔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