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宋国珍
走进张家口市桥东区卫华小学,一间教室里传来了孩子们的阵阵掌声和笑声。透过窗户,记者看见孩子们身穿古装,有的头戴盔甲,有的手持羽扇,有的轻捋长髯,正在表演自己创作的剧目“三国”。这是他们的“班级读书会”又开始了,阳光融和着孩子们的笑容,温暖且明亮。剧目演完,“三国论坛”紧接着拉开帷幕,一个孩子侃侃而谈:“刘备虽出身平凡,但是宽仁忠厚,识人善用,为他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一个孩子跟着说道:“相比刘备,罗贯中笔下的周瑜幼年成名,才华横溢,上天给了他成功的所有条件,但是由于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一个,一个,又一个,孩子们争论着,分享着……
班主任孙老师说:“班级读书会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这不刚刚读完《三国演义》,孩子们就按捺不住激动,自行组织团队,改编剧本,排练剧目,道具都是自己制作的……”
“卫华之童年,树人之根基。”这是卫华小学的办学理念。“读行天下”读书课程就是孩子们成长的土壤、阳光、水和养料。通过“读行天下”项目化学习、“整本书阅读训练营”、“一节三会”三条课程途径,让孩子们成为具有“健康、积极、合作、共赢、理解”五好习惯的有根之人。
如今,卫华小学的“读书三会”已经成为孩子们和家长最钟情的文化盛宴。所谓“读书三会”就是“读书分享会、班级读书会、亲子悦读会”。
“读书分享会”是孩子们自我展示的平台,主要是利用学校公众号、班级展板等不同媒介,鼓励孩子分享读书收获,或分享喜欢的片段,或来一段评书,或激情诵读,或精彩演绎……不同的方式,展示独特的阅读思考。
“班级读书会”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阅读课程,分为“导读 课”“推 进 课”“分 享 课”“拓 展课”,通过预测推理、沙龙研讨、演绎展示、图像化学习等方式深化阅读,让学生徜徉于文字构筑的丛林里。各班在学校统一的课程体系下,还有很多班本化的设计。比如一年级(3)班就开启了自己的“行明书会”。正是这样的班级读书会让刚刚入学的孩子爱上了读书,甚至转变了生活和学习的习惯。
一年级(3)班的小谢同学原来是一个上课说话、不认真听讲、不完成作业、甚至还有些多动的小“捣蛋”,不仅学习态度有问题,生活习惯也是一团糟,为此孩子经常被家长责骂。但严厉的责备并没有给孩子任何帮助,反而令他更加逆反。入学一个月后,班里开启了“行明书会”,不管是早晨的“掌上书吧”还是晚上的“行明书话”,孩子们都踊跃报名积极参加,又是分享绘本又是互相评论,每天都如火如荼。小谢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自知识字少,平时课堂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所以迟迟不敢参加,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怯怯地加入了“行明书话”活动。他一开始磕磕巴巴不愿意读书,后来能带着表情抑扬顿挫地读绘本,到最后还自我推荐担任起“行明书会”第八组的小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一起阅读。他的责任心随之被激发了,开始积极主动地做好每一件事。通过读书,他学到了良好的习惯和一些浅显的人生道理,这推动着他一点点地进步,学习和生活习惯也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他每天都能自觉晨起打卡、叠被子,自己主动洗漱、吃饭,对学习也有了信心。他妈妈说:“‘我喜欢学校,我喜欢上学’,成了他在家里常说的一句话。”
“班级读书会”改变了孩子,“亲子悦读会”则改变了家庭。卫华小学的家长有一个特别的称呼——教育伙伴,“亲子悦读会”让教育伙伴参与到课程中来。已经毕业的闫同学现在回忆起学校的“亲子悦读会”至今还兴奋不已:“那天,妈妈化身老师站在讲台上,一手拿着家里的航天火箭模型,一边讲述着航天飞行器的知识。看着同学们认真倾听的样子,我觉得特别骄傲。”
“亲子阅读会”不仅在课堂上,更多的还是在家里。卫华小学二年级金同学和妈妈就是“亲子悦读会”的忠实粉丝。《柳林风声》这本书是二年级老师为孩子们精心挑选的一本世界儿童名著。一开始拿到《柳林风声》这本书时,金同学的妈妈和孩子并没有急着读,而是先制订了她们的阅读计划。她们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通过观察封面和封底,细细品味了作者想要传递的意图,捕捉故事线索,然后从中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开启阅读之旅。金妈妈说每天晚饭后是她和孩子的读书时间,母女俩依偎在沙发上,轻声朗读“初夏的一个早晨,河岸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这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光。阅读不仅给她们带来美妙的感受,还开拓了视野,她和孩子读完《柳林风声》后借助网络和书籍了解了河鼠和鼹鼠的区别,学习了鼹鼠、河鼠、獾和蟾蜍的生活习性,增长了不少见识。很多家长都说,有了“亲子悦读会”,玩手机的时间少了,读书聊书的时间多了,和孩子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亲子悦读会”从每个家庭开始,在家庭构建书香的生成跑道上,文字柔软了爸爸妈妈的心,也甜了每一个孩子的梦。
一个假期一本书,是卫华小学“整本书阅读训练营”课程任务。为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取更多的营养,需要给他们正确的引领和指导。三年级语文组的老师们在寒假前做了大量的前期谋划和设计,他们要先在学校优选整本书的众多书目中选择一本适合本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然后由几位老师先行阅读,了解书籍的内容,推测学生的兴趣,挖掘阅读训练点;再通过多次集体交流,按照“了解书目和作者、阅读情节和场景、走近人物和故事、欣赏语言和表达、基于阅读的创作”五个板块设计阅读任务单。这些任务单往往是设计了又推翻,推翻了再设计,设计了再完善,最终以最完美的形式呈现给孩子。现在,学校借鉴和开发了很多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任务单,例如思维导图展示阅读收获,“五W”阅读法提炼故事主干,“山形图”梳理情节走向,分析故事、制作时间轴等,让学生阅读思维可视化;再如“为人物画像”“撰写人物通讯”“我的故事我做主”等,极大地提升了孩子的思维独特性和创作性。
去年寒假,四年级选择了《白鹿》《狼国女王》这两本书。孩子们跟随着老师的课程设计,一步步走进阅读深处。小威是一个小书虫,但原来他读书只关注书中的情节。学校推行的阅读方式一开始他并不喜欢,觉得它打乱了自己阅读的连贯性,缺少了那种一气呵成的酣畅淋漓。可是随着整本书阅读训练营课程的行进,他更会读书了。在读《狼国女王》时,老师让孩子们梳理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点,读完整本书以后,再进行第二次回读,有目的地去梳理。这样的阅读方法让小威对书中的深刻内涵豁然开朗:哪有什么狼王的光环与荣耀,而是一次次内心的自我质问、是来自同伴的一次次质疑、是一次次奋不顾身的率先垂范,是担当、是责任、是决断……小威在回读这些关键的节点时,看到的是紫葡萄的成长,看到的是成功之前的锤炼,看到了狼性与人性的共通之处。正因为会读书了,阅读收获也更深刻了,于是他更乐于和爸爸妈妈、和老师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当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跳出“阅读”去阅读,就会打开一个不一样的天地。四年级的小廖在读完《白鹿》后,知道沈石溪是写动物的高手作家,进而把作者的其他作品也买回来品读。读《水乡印记》时她也会去了解作者曹文芳,并惊喜地发现原来这个作者是曹文轩的妹妹。于是她模仿老师的方法,对比两位作家和作品,并把自己的发现写成了小论文分享给同学。
一本本书就是一枚枚种子,培植孩童内心的善美和慧根。卫华小学的“读行天下”读书课程让每一次阅读都扎根在孩子心灵深处,把书读薄、把自己读厚,把书读旧、把自己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