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原本是为那份责任

2022-07-28 02:46张斌利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成长型读书思维

■ 张斌利

可以说,小时候是听妈妈讲故事长大的,到现在还依稀记得妈妈在灯下为我读那些颜色有些泛黄并且有些破损的线装书。可能是因为每天晚上入睡前缠着妈妈讲故事,“逼”着妈妈不得不读书。幼时的我不谙世事,但已感知到那书里有什么神奇的东西。

爸爸因为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家,也许是为了打发寂寞的生活吧,爸爸爱看书,偶尔回家,都会带回他看过的几本书。还记得那时候他带回来的书有《李自成》《说唐》《三国演义》等。等稍大一些,识得了字,这些书就成了我的读物。

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中,我从小不仅喜欢书,而且爱读书。可也正是因为对书的痴爱,我的学业荒废了。《大刀记》《三侠五义》《岳飞传》《小英雄雨来》《雁翎队》等这些书包揽了我的全部生活,我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还好,读过的书给了我侠客思想,因此我从小喜欢舞拳弄棒,练就一副好身体,加之父母给的很好的遗传基因——身高臂长,我被选入县排球队。后来,学习成绩在运动员中还不算太差的我被师范学校特招,幸运地跨入了师范学校。

师范三年勉强毕业,因为一是学习基础差,二是业余时间读闲书也“功不可没”。

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穷乡僻壤的初中学校,我做了体育老师。这里的教学水平很差,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寥寥无几,更不用说升入重点高中了。而那时候农村孩子想改变命运,唯一途径就是考学。

在我参加工作前,妈妈反复说:“好好教人家孩子,别让人家在后面戳妈妈脊梁骨!”这么多年了,妈妈的话一直在耳边回响。

学校的体育队里有几棵好苗子,我暗下决心将他们送到高一级学校。我打排球出身,田径项目“跑、跳、投”对于我这个插入普班学习的师范生来说几乎是一片空白。平日训练学生也没有什么头绪,心里常常感觉不踏实。

从小就养成凡是进城必去书店的习惯,偶然一次,我发现书店里竟然有一本美国人写的有关训练短跑的书,还有一本大概是德国(三十余年了记不清了,后来这些书都遗失了)的厚厚的田径训练的书。我如获至宝,买回来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而后在训练中实施了“土洋”结合的办法。只能“土洋”结合,因为学校最基本的训练器材都没有,连可怜的杠铃都不存在。为了训练学生的腿部力量,让一名学生骑上另一名学生肩头,然后扶着校园里的大树做下蹲……就是这样边学边带着学生训练的。

都言“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里应该说“功夫不负读书人”吧。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带的运动员在由全镇七所学校参加的田径运动会上“勇冠三军”,大出风头。也是在那一年,毕业班的运动员几乎全员被特招到高一级学校。学校低年级运动员看到了希望,于是他们在训练上更加地刻苦,与此同时,结合我自身的经历,我时时刻刻提醒他们一定要注重文化课学习。我的训练经验一点一点丰富起来,训练的效果自然越来越棒,我的队员被送上高一级学校的越来越多,我逐渐成为了“牛人”。毋庸置疑,是有关训练的那些书籍帮助了我,成全了我的队员们。

因为我的成绩,我被区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看中,要把我调入他们的学校。与我所在的当地主管教育的领导商量,当地领导坚决不同意。不知什么原因,也许是出于补偿心理吧,当地领导把我提拔为镇中学政教处主任。

那时候乡村的学校都很乱,尤其是我们这穷乡僻壤,社会青年经常去学校捣乱,学生群殴事件时有发生,师生冲突、家长与教师冲突屡见不鲜。由于从小受书本中读来的侠客思想的影响,做普通老师的时候我就敢于出面解决纠纷、平息事件,做了政教处主任更是责无旁贷。原本混乱不堪的学校在我的“镇压”下,一下子就清静了。

领导看中了我这份“才能”,不久,又派我去一所乱得难以收拾的学校(当时去的是小稻地中学,后合并到岔河镇中学)做校长。同样的方式,同样的方法,同样的侠肝义胆——“镇压”,学校一下子安稳下来。那一年,学校考取一中的学生人数前所未有,实现了当地教育史上的大突破,我在当地名噪一时。

后来,学校考上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数出现瓶颈,这令我苦闷不堪。为什么学校越来越清静了,学生越来越“乖”了,学习成绩反而没有明显提高?一时间我困惑不解,甚至想急流勇退。偶然的机会,在北戴河听了一场影响我一生的张向葵女士的讲座,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在讲座中她说:“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受了《论语》的影响。”自此,《论语》就在我心里扎了根,我一下子扎进了《论语》。

培训回来后,就开始了我的《论语》人生。以我的基础,读原文读不懂,就抄原文、抄文本解释,理解不透彻,《论语》512章就逐条写感想。我着了魔一样跌进了《论语》里。在反复读诵写的过程中,我感悟到,这么多年来我不是在做“教育”,而是在行“教训”。几年下来,我首先突破了自己,改变了自己,提升了自己,完全蜕变。学校的教学管理、成绩也打破瓶颈。在学校偏僻、生源极差的情况下,我们的校园管理井然有序,教学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

品尝到读书的甜头,我开始在教师中推广读书活动。为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从读书为己开始,我给老师们推荐了《家有男孩怎么养》《男孩女孩调不同》《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等书籍,老师们读完后,不仅明白自己孩子的教育从哪里入手,而且能有效地迁移到对学生的教育上。随着读书活动的开展,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安东尼·罗宾的《唤醒心中的巨人》、NLP《重塑心灵》等书籍也出现在老师们的案头,老师们开启了自我成长之路。

老师们以读书为乐,校园出现了教育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治”的局面,一派祥和,老师、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的教育、教学明显提高了档次与品位,一时间学校名声在外。这引起《中国教育报》的关注。2009年,《中国教育报》以《盐碱地里也能长出好庄稼》为题,给我们学校做了整版报道。当时纸媒还占主流,很快在中国教育界刮起“岔河现象”的飓风。全国各地来岔河中学参观交流的络绎不绝。

那一年我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年度校长。压力也陡然增大。

实事求是地讲,当时老师们读的书并不是太多,有个别老师还游离在外,于是我为老师们搭建了读书平台——全国首创“聊书会”。如果不是“真”读书,很难达到“聊”的水平。全国各地来参观的教育同仁,有意参加我们每周三的“聊书会”,老师们抽签排名上场,我在“逼”老师们读书。

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在我们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举办“全国聊书会”。全国各地有很多学校纷纷参与进来,或者观摩,或者直接参与聊书。最多的时候,有来自全国各地十余省的学校来此参加这项活动。后来,全国各地学校纷纷邀请我们的老师去示范“聊书”,再后来,全国各地很多学校也纷纷举办聊书活动,我们很多老师成为座上客。这极大地激发了我们老师的读书热情。

读书活动频繁,有些人担心会影响教学,但是这所偏僻的乡村中学的教育教学成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在老师们的影响下,学生对书也爱不释手,眼界大开,带来的是脑洞大开!成绩好是自然而然的。

2015年,我有幸被《中国教育报》评为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被一个领导赏识,我由一个乡镇初级中学校长荣升为教育局副局长并兼任所在区域第一中学校长。这是区里最好的高中学校,对没有上过高中,上学时从没有品尝过学习成绩优秀的滋味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挑战啊!

高中的教学可不比初中轻松啊,简直是天壤之别。在这里,我看到了原本在小学、初中非常优秀的孩子,上了高中后成绩一落千丈变成后进生,而失去学习动力;我看到了非常努力,但是成绩却很糟糕,而焦虑过度的学生;我看到了有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节节败退,而成为抑郁症患者。区一中,当地最好的学府,这里没有人不想有个好成绩,但是因为学不会而导致缺乏胜任感而放弃、而焦虑、而痛苦万分的学生比比皆是!

在楼道里,偶遇一个小姑娘正在全身心背生物题,看她咬牙切齿的样子,我感到很心疼,也很好奇。询问她背的知识点意思是什么,令人吃惊的是小姑娘竟然摇头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随后补充一句:“题的答案就是这些。”学习方法有问题!上学期间原本“学渣”的我为此拿起学习方法的书。

亲自传授学习方法,给老师与学生开讲座,引导当年上学时的“学霸”、今天的老师参与进来,一年多下来,收获颇丰,当年高考成绩远远打破了原有的记录。后来我辞职到了远离家乡的另一所高中学校,同样的方法复制,也是用了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这所学校高考成绩斐然。

学习成绩是有了,我依然发现学校还有众多刻苦努力并且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对学校生活极度焦虑的学生。正当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2017年我读到了一本书——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这本书再次改变我的命运。

是学生思维模式出了问题。从此我就致力于对学生思维模式改变的探索,为此终止了近一年的工作,居家全力以赴研究卡罗尔·德韦克的成长型思维。回顾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以及其他有关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书籍,我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历时一年,一本关于成长型思维模式培养的书稿完成了。目前已送审出版社,完成了初审。

目前我应聘到雄安博奥高级中学,成长型思维模式培养在这里落地生根。中国教育目前有一个魔咒:“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培养恰恰是打破这个两难魔咒最好的教育方式。

当今教育界的“双减”,是为了消除教育环境中的内卷。但是如果不消除“自我卷入”(即心理学家定义人们感觉自我的价值依赖于特定的结果的过程的一个术语),内卷就不会消失。“如果一个男人的价值感依赖于工作积累财富,他就是自我卷入工作;如果一个女人的价值感依赖于在健身俱乐部赢得比赛,她就是自我卷入运动。”同样,如果一个学生的价值感依赖于考第一,那么他就是自我卷入学习活动中。陷入自我卷入不仅会削弱内在的动机,而且使人处理信息时显得僵化,在思考问题时会陷入更肤浅的境地。这何尝不是当今高考制度下学生学习的真实写照。脑子里记下很多知识点,但是所行之事、思考问题却表现得很肤浅。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培养,是消除自我卷入的良方。

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最佳的工具就是阅读。

《西游记》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这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坚持。

《哈佛前1%的秘密》中成功的人屏蔽负面信息的能力,这是成长型思维模式——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的理念。

《奇迹男孩》中畸形男孩奥吉在学校生活中实现了涅槃:“我就是我,一个普通的孩子。”这是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接纳不完美自己的表现。

《考试脑科学》里科学用脑的方法与技巧,这是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应有的能力。

还有很多、很多,我一直走在探索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路上。

——因为我深知,这是一个有良知的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猜你喜欢
成长型读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用“成长型思维”,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思维跳跳糖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基于脑科学的成长型思维与学生学业成就提升
用成长型思维助力孩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