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璐璐,刘长红,刘 鸿,王薇云,高莹莹,陆 媛,许 睿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江苏 南京210000)
心脏瓣膜病是由炎症、心肌缺血、先天畸形等因素造成心脏瓣膜结构、功能变化,进而导致心脏舒缩功能受限的一种循环系统疾病,此病有较高的发病率[1,2]。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有效方法,其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动力,恢复心功能[3]。但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预后质量也受到一定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成功并不代表治疗结束,反而为心脏功能维护开始,临床需要重点关注患者预后生理及心理的状态[4]。术后护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患者的配合及自我管理,自我效能感是自身陷入困境时可否完成模型任务的能力判断与信心,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评分可用于评估自我效能[5]。对接受心脏瓣膜置换的患者进行GSES评估有利于对术后生存质量进行预测,目前,有关心理干预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GSES评分的改善情况的研究较少[6]。因此,本研究纳入相关病例,分析GSES的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对患者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60例,纳入标准:①在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②术后1~2个月者;(3)年龄≥18岁;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听力、语言障碍等影响调查者;②有精神疾病史者;③有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等其他严重疾病者。根据病历号末尾奇偶数分为观察组(n=84)和对照组(n=76),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体重、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婚姻状况、瓣膜种类、心功能状态等。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工具采用GSES量表,要求患者于半小时内完成,问卷当场收回。发放180份问卷,回收174份问卷,有效问卷160张份。
对照组行常规健康干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所用心脏瓣膜的相关知识宣讲,术后辅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教育患者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患者使用影响心脏瓣膜的电子设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组织患者与家属利用移动端参加视频讲座,让患者了解积极治疗的重要性,并积极配合医护行为;医护人员通过图文并茂、实际案例、视频等直观方式实施健康宣教,注意在宣教期间减少应用专业术语,多采用通俗易懂语言,以确保低文化程度者能充分理解术后康复与二级预防重要性,达到增强低文化程度者自我效能感目的。嘱咐家属多陪伴患者,加强对医护工作的了解,做好患者的日常监督工作,详细记录患者的作息及饮食情况,并协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针对患者情况做负性情绪的疏导工作,让患者多外出接触朋友、亲属,多进行沟通,改善心理环境。定期同种疾病患者开展病友交流会,在医护人员的管理下,患者相互之间进行鼓励,树立治愈信心。术后通过电话、微信群及随访等方式了解患者生活、饮食、伤口护理与运动状况等情况,了解患者实际的需求,明确患者的困惑,采取针对性疏导方式消除内心疑虑,纠正错误的认知,给予相应的改善措施。医护组员进行讨论交流,分析阻碍患者治疗与康复的影响因素,不断优化护理方案。
1.3 评价标准采用GSES量表对患者进行自我效能评分,该量表共有10个项目,总分4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感越好。本次研究将分数<23分定义为GSES评分低水平,≥23分定义为GSES评分中高水平[7]。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年龄、GSES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以频数(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GSES评分情况160例患者中,GSES评分为(25.40±8.89)分,其中GSES评分<23分45例,GSES评分≥23分115例。
2.2 不同水平GSES评分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不同水平GSES评分患者的年龄、学历、心功能状态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水平GSES评分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n(%)]
2.3 影响GSES评分的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心功能状态是GSES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GSES评分的多因素分析
2.4 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GSES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GSES评分比较 (分)
心脏瓣膜患者常具有疲乏、倦怠、头晕及胸闷等不良症状,严重者可并发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易出现并发症,主要有栓塞、出血、心绞痛以及肺部感染等,加重患者及家庭负担[8]。研究表明[9],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预后护理是一长期过程,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恢复质量。自我效能是个体个体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决心及追求健康的信念[10]。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整体水平较为低下,但关于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心理干预的研究较少[11,12]。
良好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患者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应对疾病,提高治疗及预后管理的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质量,GSES评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男性、高中以下学历、心功能状态Ⅲ~Ⅳ级患者GSES评分低水平比例明显高于女性、高中及以上学历、心功能状态Ⅰ~Ⅱ级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心功能状态是GSES评分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是:文化程度低的患者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数居多,更加能耐受疾病,在接受心脏瓣膜病置换术后预后的预防意识较弱,而文化程度高者对疾病的理解及预后预防意识较强,自控及自制能力好。针对女性患者GSES评分较男性高的情况,考虑是女性的心理与生理承受力、耐受度较男性弱,故更加重视手术后的轻微变化,会主动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治疗依从性也会更好,因此女性患者自我效能感较男性好。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采用人工生物瓣膜或人工机械瓣膜来替换受损的心脏瓣膜手术,可从根源改善患者心功能,而术后进一步维护心功能状态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因此,术后有养成健康生活行为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主动为患者分享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信心,同时培养患者自我管理的责任及能力,使患者从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较其他手术不同,其目的是使人体与外来器械共同适应,接受此术式的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也较高,尤其是术后合并有其他不良疾病的患者,常以心理问题为主,患者自身心理问题成为临床医护人员关注的重点[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实施手术项目后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本研究采取的心理干预涉及内容广泛,融合了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病友交流等内容,最大范围、最大程度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使患者充分关注疾病及手术的知识,缓解自身不良情绪,在医护人员疏导及家属的亲切关怀下缓解术后不良情绪,促使患者由被动服从转变为主动接受,主动建立起健康的行为规范,配合预后恢复工作。
综上,心脏瓣膜置换术后GSES评分受患者性别、学历及心功能状态的影响,给予心理干预后,患者GSES评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