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秋芳,李艳,邹东芳,兰小翠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 541199)
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进行性加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思维导图能较好的指引和强化患者记忆,特别适用于慢阻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的老年患者。既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慢阻肺,掌握慢阻肺相关知识、呼吸功能锻炼、吸入剂的使用、长期家庭氧疗等技能,又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树立治疗慢阻肺的信心,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本研究应用思维导图结合信息化工具对COPD患者进行肺康复教育,让患者了解并掌握COPD的临床表现、肺康复、预后等疾病相关知识,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20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单号为干预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60例。纳入标准:(1)肺功能三级以下,愿意配合的无合并其他合并症的COPD进行加重期患者;(2)无意识障碍,可读写中文,且自愿参加者。排除标准:病情重,合并不稳定心绞痛;神经肌肉疾病致活动困难;严重的关节炎;周围血管疾病;严重的认知及精神异常等合并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对COPD知识了解不多,均未按慢阻肺要求规范用药和进行规范呼吸康复锻炼。干预结束时,干预组失访4例,56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53-76岁,平均(65±10.31)岁;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者46例,初中8例,高中2例,大专及以上者0例。对照组死亡2例,失访3例,55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52~74岁,平均(6.5±10.31)岁;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者42例,初中12例,高中1例,大专及以上者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了我院伦理评审委员会审批同意,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建立思维导图肺康复治疗小组:共9名成员,包括1名副主任护师担任研究指导,具备呼吸慢病治疗师资质医护人员5名,高年资主治医生进行相关指导等,对思维导图和信息化工具相关知识进行培训,使参与者掌握系统研究方式。(2)制订肺康复思维导图和建立微信群:设计患者肺康复和健康教育内容的思维导图等,建立微信群等信息化管理及与研究对象的日常联系等。①“COPD患者肺康复思维导图”由研究者根据患者对疾病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查阅文献,制作初版思维导图。由1名呼吸专科医生和3名责任护士修改及美化思维导图。②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选择有阅读能力且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肺康复患者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52~74岁,平均(6.5±10.31)岁;文化水平:小学及以下者42例,初中12例,高中1例,大专及以上者0例),使用修改后思维导图对他们进行预调查,再次修正思维导图,过塑保存,便于重复使用。③围绕关键词“COPD患者肺康复”(见图1)发散分支:一级分支共5项,分别为认知干预、心理干预、技能干预,健康教育和成效评估,各级分支再继续发散为第二、第三分支等;将分支内容制定成图文并茂的资料:如视频、文字、图片、PPT课件等,详细描述慢阻肺肺康复患者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4名护士建立微信群和QQ群,负责用QQ、微信等信息化手段定期推送慢阻肺患者需要掌握的内容等。观察组患者家庭照顾者加入群,采用思维导图和通过QQ、微信群等信息化工具相结合的方式指导进行肺康复(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呼吸功能锻炼、照顾者的指导、长期家庭氧疗等);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集体授课、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宣传栏、影音材料、组织病友联谊会等形式进行肺康复指导,根据思维导图的设计,肺康复内容如下:(1)认知干预:介绍COPD的定义、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并发症、疾病进展及预后,避免疾病的复发和加重,改变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积极治疗,延缓肺功能的下降。(2)行为干预: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变,远离烟雾、引导患者循序渐进戒烟;避免粉尘吸入;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应戴口罩,避免呼吸道感染;科学搭配饮食;坚持每日≥15小时的长期家庭氧疗;掌握正确清理呼吸道的方法。(3)心理干预:慢阻肺患者常因生活自理能力降低产生自卑、焦虑等负性情绪,责任护士要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自备、焦虑情绪的程度,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争取家属亲友的密切配合,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3]通过QQ群、微信群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心理动态及吸入剂使用情况,让自我管理好的患者与其交流,缓解其自卑、焦虑的心理,积极配合肺康复。(4)技能干预:演示吸入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介绍呼吸功能训练的作用及意义,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呼吸操等训练,护士还可以用不同规格的气球训练,先让大家集中练习,再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分出胜负,增强趣味性及主动性,方法简单,经济,便于护士开展工作,患者容易接受,活跃气氛。(5)健康教育干预:健康教育小组参照思维导图的逻辑顺序制订详细的推送计划,由专人分别在每日固定时间推送,并随时进行在线答疑。同时,照顾者每天将健康教育内容的实施情况通过微信群反馈给健康教育小组,反馈形式不限,并由专人建立反馈登记表予以记录,小组成员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给予个体化指导,以确保所有的照顾者参与学习并正确实践。对涉及到需照顾者动手操作的内容,如各种呼吸功能锻炼,吸入剂使用,辅助呼吸器具使用等,可通过护士示范-照顾者练习-护士指导-护士评价的方式使照顾者能够熟练掌握并正确实践。此外,肺功能Ⅳ级患者除进行呼吸训练外还要增加康复训练,以床上及室内为主,使用伸缩带、哑铃、自制的负重物等进行主动训练,增加肌肉耐力。呼吸训练要求责任护士出院前评估患者及照顾者掌握情况,保证出院后能自主训练。
图1
中文版 COPD 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问卷:使用该问卷在患者入院后和出院后6个月复查时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问卷是由Jones开发的一种新型生活质量评估问。先由研究者详细介绍问卷内容,然后患者自行填写。共发放问卷111份,回收111份,回收率100%。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评分(0~5分),分值范围为0~4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耶格肺功能仪:使用该肺功能仪在患者入院后和出院后6个月复查时进行肺功能检测(FEV1%预计值),依照美国胸科协会(ATS)的肺功能测定标准进行质控[2]。指标测定均为间隔3min重复3次取最佳值。
应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采用双人单机录入、第三方校验后导出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知信行总分、知识和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信念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 COPD 知信行得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 COPD 知信行得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认知 心理 技能 健康教育 成效 合计实验组 56 25±2.2 12±2.5 18±2.1 26±2.2 25±2.2 104±5.2参照组 55 19±1.2 6±0.2 12±2.5 12±1.6 14±2.2 60±3.5 χ2 12.4444 P<0.05
见表2。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FEV1%预计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FEV1%预计值均有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生活质量得分、FEV1%预计值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得和FEV1%预计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肺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和肺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 CAT评分 FEV1占预计值%实验组 56 12±1.2 45±3.2参照组 55 18±2.2 32±2.6 χ2 10.14 12.112 P<0.05 <0.05
慢阻肺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根据慢阻肺患者的年龄和记忆特点,按常规的健康宣教方法(集体授课、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教育宣传栏、影音材料、组织病友联谊会等)存在文字繁琐、缺乏系统性、不可随时查找、可重复性低、消耗较大人力物力等缺点,收效甚微,患者急性加重的次数增加。慢阻肺患者肺康复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医院、社区、患者和照顾者具备全面的肺康复相关知识,信息量大,而缺乏医学专业知识的患者和家属对庞大的信息接受较为困难,对医护人员的指导与训练依从性较低,导致肺康复的相关计划实施举步维艰,严重影响患者肺康复的效果。因此,有效地传递和接收肺康复相关信息尤为重要,是顺利实施肺康复治疗计划的关键步骤。思维导图与信息化工具相结合的形式将帮助患者解决肺康复的关键难点问题,增强患者接受肺康复的依从性,进一步推进慢阻肺患者肺康复治疗方案的实施,培养患者及照顾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慢阻肺相关认知能力,知信行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功能训练是一种机械运动,具有很强的流程性,思维导图(mindmap)通过文字和图像在大脑中的各种想法呈现,将知识网络以图形的方式呈现,将繁杂的理论进行梳理,帮助患者记忆[4];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健康宣教可以改进患者的不健康理念,改变患者不健康行为[5]。信息化工具操作简单,老少皆宜,还能增强医患互动参性,成本低,患者易于接受[6]。综上所述,思维导图结合信息化工具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期间肺康复中有重要作用。既帮助掌握慢阻肺相关知识、呼吸康复训练、吸入剂的使用、氧疗等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又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活动耐力,改善呼吸困难、肺功能和睡眠情况,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