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统筹 内容统整
——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

2022-07-27 07:29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黄晓艳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22期
关键词:统整风趣目标

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 黄晓艳

一、“系统思维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概述

何谓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指的是以系统论为思维基本模式的思维形态。整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方式的核心。陈先云认为,统编版语文教材,努力构建符合语文学习基本规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体系,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中,努力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发展性。因此精心编排的教材使单元之间、单元内部形成了有联系的任务群。并且,相对来说,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时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都比较容易把握。

综上所述,系统思维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是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基于单元教学资源以及教材编排的基本思路,结合学情统筹安排的单元教学实施方式。从整体出发,打破了串讲模式,根据不同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学情境,打通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学习园地等板块间的壁垒,研究丰富的课堂教学形态,实实在在地提升教学质量。本文试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谈一谈系统思维下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路径。

二、目标统筹,教学指向更精准

系统思维下的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首先要进行教材资源和教学目标的统筹,即对单元教学资源和教学目标进行全盘规划。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两步。

(一)通读教材,整体把握

这里的通读,教师要以纯粹的读者的身份进入,欣赏文本更直接、最纯粹的美。教师要通读单元页、课文、课后习题、生字词、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单元板块,在通读的过程中,用内心与文字对话,获得第一手最真实的阅读感受。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要联系自己的经验,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发现独特的教学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建立有关教材的方方面面的联系,单元整体建构就会自然形成雏形。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单元导语为:“风趣幽默的语言是智慧的闪现。”整个单元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是选自《世说新语》的《杨氏之子》、丰子恺的《手指》、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这三篇文章,体裁不同,表达方式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语言风趣幽默、活泼多姿,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以其蕴含的智慧启发读者思考。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是对风趣幽默语言的尝试践行;“漫画的启示”则要求从漫画入手,写出幽默画背后的含义。“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是对课文阅读方法、表达方式的梳理、巩固。纵观整个单元,各板块内容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对“风趣幽默的语言”认识由表及里,从理解到实践,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研读教材,清晰目标

1.细致解读,明白单元要素

本单元人文要素为:“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这句话中的核心词——“智慧”来源于“风趣幽默的语言”,其中的“风趣幽默”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生动有趣、使人发笑,更是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而“闪现”则需要长期的积累:生活的积累、知识的积淀、文化的熏陶,还需要心胸的豁达。由此可见,“智慧的闪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离不开生活的熏陶。

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一为“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感受”是行为动词,也是能力目标。感受的对象是“语言”。本单元对应的学习资源是三篇课文和“口语交际”“语文园地”。

本单元语文要素之二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对应的学习资源是习作、课文和“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可见,阅读目标和表达目标是有联系的,是相辅相成的。

2.前后勾连,明确单元目标

系统思维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还要瞻前顾后、左顾右盼,通过比较才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单元学习目标。我们通过比较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和第八单元发现,第六单元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注重对人物思维过程的分析和推理,逻辑思维较强,可采用思维导图、推理等学习方法;而第八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则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赏析,以学生对文字的直觉体验为主,宜采用朗读、想象、仿写等学习方法。两个单元目标不同,所以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前后勾连、比较,确定第八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

(1)会认本单元的26个生字,会写本单元的18个生字。

(2)感受作者语言的风趣幽默并朗读积累,学习课文的表达特点并进行仿写。

(3)收集笑话,培养讲笑话的技巧,举办“笑话大会”。

(4)赏析书法、积累名言。

(5)看漫画,写出得到的启示。

3.立足文本,明晰课时目标

要把握本单元的语文核心目标,还需要研读教材,把核心目标分解到具体的每一课。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关注一些达成“感受风趣和幽默语言”所必要的语文知识,包括本单元课文中修辞、构段的方式,以及“感受”阅读策略的程序性知识。

如《手指》一课的第二小节,先写大拇指的外形,“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这句话是作者的看法,也是总写大拇指的“性格特点”;接着“例如拉胡琴……”用拟人的手法,列举了一连串小场景写出了大拇指的吃苦耐劳、冲锋陷阵;最后“讨巧的事……”写出了大拇指不邀功、性格低调的特点,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一小节中,通过拟人、排比、对比的写作手法,使大拇指的性格特点非常鲜明。再看该文课后练习二、三、四,也分别指向感受语言,体会文中手指的形象,模仿课文表达。由此,教师确立《手指》一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为:

(1)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作用,借助关键词句,体会手指不同的形象,感受课文风趣幽默的语言。

(2)学习课文的表达特点,仿写一个五官。

三、内容统整,教学实施更有效

(一)把握内在联系,做好统整安排

1.策略统整,提升阅读能力

《手指》中写中指的段落,有这样一句话:“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写出了中指和人的相似之处,生动形象。这句话前面写的是中指的样子和位置,下文“每逢做事……”是中指“养尊处优”在具体场景中的表现,“略为扶衬”把中指“养尊处优”形象化了。这段文字语言形象,很有趣味。其实,作者对每一个手指形象和性格描写的方法是差不多的。读懂中指,就能够读懂无名指和小指。最后,再进行联想:由大拇指和食指你想到了生活中怎样的人。

把握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回顾“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的单元语文要素,在教学《手指》一文时,教师用这样的过程展开:朗读——了解字面意思;定位——看句子所在位置;想象——联系上下文,结合相关信息展开想象;联想——联系生活,丰富认识感受。这样的程序性知识是可以迁移运用的。在教学时,有了系统思维整体教学意识的加持,就会让教学策略这种程序性知识真实转化为生产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内容统整,提高教学效率

单元中教学的内容不是割裂的,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发现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统整安排。

如《杨氏之子》课后第一题“读好下面的句子”,何谓“读好”?即入情入境地读,包括带有语气、动作、表情地读,这样的读,为的是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人物心理。再者,《杨氏之子》可以看作一个小笑话,读好这个故事也可以为本单元口语交际中的讲笑话任务做铺垫。因此,“口语交际”的教学可以提前,和《杨氏之子》整合,甚至可以穿插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之中。

再如,“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二)”就要求“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而本单元习作是“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基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调整教学顺序,把“词句段运用(二)”作为习作教学的素材,将两者融合在一起。

3.广泛发掘,丰富课程资源

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而教材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必须广泛发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学习了《杨氏之子》,可以拓展阅读《世说新语》中同样写人物机智应对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晏子使楚》;学习了丰子恺的《手指》,可以拓展其《难服侍的眼睛》,感受其风趣的语言以及独特的表达方式;学习了《童年的发现》,可以拓展阅读《儿子的创意》,感受儿童天马行空的创想。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充分发掘课程资源,才能够实现教学效应的最大化。

(二)关注文体特点,落实达成路径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虽然通过这三篇课文的教学要达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但必须关注到每一篇课文不同的文体特点和内容,因此,三篇课文的目标达成路径是不同的。如《杨氏之子》是一篇典型的写人小古文,教师在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目标的达成如朗读、理解、背诵的同时,还要重点引导学生品析人物的对话,感受杨氏子“机智”的形象。《手指》是一篇风趣幽默的散文,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了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的形象,带给我们启示。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朗读、想象的方法品味语言,在体会手指形象的同时,还要积累语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迁移表达。《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可以用问题引领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课文中幽默风趣的地方,并说一说自己成长中的“发现”。

(三)单元统整教学方案

基于对学生学习规律和语文学科基本规律的把握,以及对本单元教学内容内在联系的把握,笔者试将本单元内容进行教学统整(见表1)。

表1 五下第八单元教学统整方案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重在整体,是系统思维的体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从目标把握上,要有课程全局意识,做出选择;在教学资源选择上,要有统筹意识,为教学目标服务;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要根据拥有的资源和学生学习的规律灵活布局,该合要合、该拆要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果能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多一些,教学质量就会更高一些。

猜你喜欢
统整风趣目标
Books that change my life 改变我一生的书籍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以课程统整促进学习效能的提升
课程统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
风骨
周恩来的外交风采
性格描绘词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