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晶 李 迪
(1.上海海关学院 海关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1204;2.上海建桥学院 商学院,上海 201306)
从2015 年起,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委就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突出强调转型为高校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训环节,实训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作为应用型高校,上海海关学院对海关管理本科专业设有明确的实验(训)课程、毕业实习环节以及科研(课程论文、毕业论文)训练等环节。作为独立设课的实训课程,海关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是海关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实践性、职业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从实训课程授课效果看,海关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仍存在一些教学方面的不足,亟需对实训教学进行改革,实现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针对实训课程的教学特点,研究如何应用团队共创法改进、优化海关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模式就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海关管理专业综合实训以“一般进出口货物通关”为主、“旅客行李物品通关”为辅设置课程内容,力求正确阐释海关通关业务的完整流程。实训项目的开展主要依附于海关通关管理系统(H2010)、G75 禁毒执法培训系统(UNODC Law Enforcement Training Academy)、Office 办公软件(如Visio)等教学载体。以“口岸通关流程项目”为例,该实训项目包含六个子项目,分别为一般进(出)口货物通关整体流程图绘制、报关单预录入、单证验估、货物查验、税费管理及报关单放行以及口岸货物通关整体流程再认识。为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海关视角下口岸通关流程,该项目采用“总—分—总”的思路,首先让学生运用Visio 软件完成一般进(出)口货物通关整体流程图绘制,明确该流程中需要关注的主要核心技术岗位;其次,根据通关流程中核心技术岗位的划分,将整个流程分为四个环节,要求学生运用H2010 系统完成每个岗位中单证(信息)流的流转,即实现单证流的顺利放行;最后,从巩固各环节信息流的实训操作角度,根据设定情景,让学生运用H2010 系统完成从单证录入到放行的全过程。
海关管理专业综合实训从开设到现在已连续完成4轮教学授课,鉴于该课程为海关管理专业必修课程,每届所有平行班级都将学习该课程。根据22 个平行班近930 余人的授课经验,发现该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海关管理专业综合实训作为独立实训课,由各实训项目构成,授课过程中突出以任务为导向,动手操作前告诉学生每次实训的任务,并明确需完成的实训报告。但是在上课过程中,部分学生仅表现出单方面的被动听课,而且对于实训报告的撰写也仅是参照学生实训手册机械地完成,导致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2.实训项目系统性不够
海关管理专业综合实训下设两大模块共计10 余个实训项目,既有相对简单的实训项目(只需2 课时),也有相对复杂的实训项目(超过2 课时)。对于2 学分的课程,学校通常以每周2 课时的方式排课,无形中就要求尽量将每次实训项目压缩在2 课时内完成。针对需要较多课时完成一项实训任务的情况,部分学生会出现“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现象,未能较好地融合不同实训任务间的知识点,缺乏实训项目的整体性及关联性,例如,口岸通关流程项目共包含6 个实训子项目,共计12 课时。就容易出现上述现象,从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3.实训技能有待提高
由于海关管理专业综合实训不同于传统课程教学要求,突出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因此,在实训项目中需嵌入学生动手参与的操作环节,例如,借助有形载体,包括硬件(ODS 快速检测仪、关锁、单兵作业平板等)和软件(H2010 通关管理系统、G75 执法培训系统等),或者无形载体(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以“口岸通关流程”项目为例,要求学生以撰写实训报告的形成完成最后的考核。通过对实训报告的批阅,发现多数学生以完成实训项目的基本任务为限,对于报告中涉及的扩展性问答缺乏深入思考,反映出学生的实训技能提升不足,并未实现从“知识→实操→能力”的有效转化。
“团队共创法”源于“行动学习法”的研究。最早由英国学者雷吉·瑞文斯(Reg Revans)1938 年基于管理学思想中“干中学”“做中学”而提出,强调通过实践行动方式完成学习过程。随着行动学习法的研究不断深入,可以将其划分为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法、团队共创法等。主要关注团队共创法,又称卡片法。作为行动学习中最具促动技巧的方法,团队共创法遵循人类大脑的自然思维过程,通过挖掘及归纳不同代表性观点,最终形成创新的、可行的决策和方案。借鉴美国培训认证协会(AACTP)的定义,团队共创法指在团队人员构成基础上,通过边干边学的组织模式,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开展研究的行动技术与流程。围绕海关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首先,团队共创法突出强调团队意识、流程设置,若嵌入该方法,可通过将听课认真与不太认真的同学进行交叉组合,构建实训团队,增强团队成员间交流互助,提升班级整体自主学习氛围。其次,团队共创法要求所要分析的问题需以实践为导向,若嵌入该方法,实践问题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便是较为复杂的实训项目也能使学生保持较长的自主学习状态。第三,团队共创法还强调通过团队成员间总结反思凝练共性观点,若嵌入该方法,不仅能将实训项目动手操作有效完成,而且能通过问题研讨,实现实训技能的提炼。因此,非常有必要将该方法应用于海关管理专业综合实训的课堂教学中。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可以看出团队共创法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具有众多优势。结合海关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实际课程的开展,选取“口岸通关流程项目”进行团队共创法的教学应用,其教学总体思路如图1 所示。大致划分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环节以及课后效果反馈三个部分。
图1 教学总体思路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后续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依据“口岸通关流程项目”的教学目的,即:了解有关口岸通关流程的海关改革政策,熟悉口岸通关流程中核心技术岗位职责,掌握相应海关系统的单证操作,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同时,结合实训课程以学生为主的特点,将课前准备划分为教师课前准备和学生课前准备。其中,教师课前准备指首先要对教学内容充分熟悉,设计好各知识点间的前后逻辑关系;其次,借助互联网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如口岸整体通关流程图绘制中嵌入上海洋山港货物进口作业视频;最后,还需要引入实训项目相关的业务手册,以便保证学生实训操作的规范性,如报关单预录入中嵌入历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报关单填制规范。
为更好地适应团队共创法中实践问题提出与研讨的需求,特将海关管理专业综合实训的学生准备阶段上延至学生赴海关开展专业实习。上海海关学院海关管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会在暑期安排为期4 周的专业实习,主要被分配到上海海关各隶属海关的业务现场,并且每位学生也会配备相应的带教老师,帮助学生较好地接触今后工作环境,更重要地是为学生感受海关业务提供了感性认识。该阶段的专业实习恰好为“口岸通关流程项目”给予了有利的背景知识支撑。具体到本课程的课前准备,即进一步完善实习报告,并与班级同学分享实习内容,从而避免因学生所处实习岗位不同而导致对海关业务岗位的认识不全。
为最终实现实训项目“知识→能力”的提升目标,作为一个综合实训项目,“口岸通关流程项目”包含6 个子项目,附加上学生暑期专业实习,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暑期学生赴海关现场开展岗位实操,为“口岸通关流程项目”开展提供现实基础;第二部分为“口岸通关流程项目”的前5 个子项目,通过H2010 模拟环境系统开展系统实训,其中,按照“总—分”的思路,一般进(出)口货物通关整体流程图绘制是“口岸通关流程项目”的全貌概述,谓之“总”;基于该流程中核心技术岗位,依次包含报关单预录入、单证验估、货物查验、税费管理及报关单放行,谓之“分”;第三部分为“口岸通关流程项目”的知识总结及能力提升。该部分的教学难点最大,不仅要求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而且需要教师科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因此,该部分的口岸货物通关整体流程再认识课堂教学,迫切需要嵌入团队共创法。以下围绕第三部分如何嵌入团队共创法开展口岸货物通关整体流程再认识子项目进行分析。团队共创法是一种结构化的集体研讨方式,表现为沟通下的学习,非常契合实训操作基础上的问题研讨,该方法大致可划分为八个步骤。
1.划分小组,由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开展讨论
运用团队共创法首先组建团队,在课堂上让学生在60 秒内以4 名成员为上限完成自由组队。此外,教师可以根据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状态进行组间微调,以保证后续实训研讨的有序进行。
2.聚焦主题,进一步明确实训研讨主题
学生不仅有海关现场实习经历,而且完成了通关流程中核心技术岗位的单证实训操作,为实训研讨开展打下良好的现实基础。本项目聚焦口岸通关流程,通过小组研讨,凝练出自身对口岸通关流程的认识、体会、感悟。
3.个人头脑风暴
该环节要求每位学生积极发挥自己所学、所思。秉着独立思考的原则,在10 分钟内写出对问题的认识,要求至少列明3 个观点(多多益善)。为方便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可以将个人观点写在便签纸上,且每张便签纸只写一个观点。
4.团队头脑风暴
该环节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依次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大声读出来;基于团队成员讨论同意后,可将相应的便签纸贴在桌面上,之后有类似观点的便签纸可贴在同一列。每个小组需在20 分钟内完成小组成员分享并最终形成团队共识的3-5 个观点。
5.提取中心词
要求团队成员对所列观点进行提炼总结,在5 分钟内为每一类别取一个名称,要求能够涵盖该组观点的内涵。该环节尤其考验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6.绘制关系图
基于提取的中心词,需凝练其背后的逻辑关系,用箭线图的方式绘制出作用路径。该环节的呈现较大程度反映学生对该实训项目的理解程度。
7.汇报展示
随机抽选两组进行成果展示。随机抽选的方式能够更好地督促学生开展上述步骤,避免搭便车现象。当一组成员展示结束后,其他组成员可以进行评价与补充,以便形成全班对该问题的看法。
8.总结
该环节要求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分享自己对口岸通关流程问题的观点。最后,要求每组同学将本组观点记录在A4 纸上并下课后提交,作为实训过程记录保存。
海关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是面向海关管理专业全体本科生开设的必修课,包含多个平行班。为了更加清楚地反映团队共创法在“口岸通关流程项目”中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对照试验的方法,定量研究嵌入团队共创学习法是否有利于实训课堂学习效果。
选取2016 级海关管理专业5 个平行班,其中1601班-1603 班在口岸通关流程项目授课中嵌入团队共创法,而1604 班-1605 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完成实训项目后撰写实训报告及调查问卷的方式,考察嵌入“团队共创法”与否对“口岸通关流程项目”授课效果好坏的影响。
从实训报告成绩看,嵌入团队共创法的班级平均成绩均高于未嵌入班级的平均成绩,同时,按照成绩等级划分,出现成绩为“优秀”的班级也仅是1601 班和1603 班,可以看出采用团队共创法嵌入实训项目,不仅班级总体成绩有所提升,而且在成绩质量上也有所提高。从绝对分值上,嵌入团队共创法的班级总成绩提升幅度上略显低,可能是由于大多数学生对实训项目的基本情况掌握较好,但是对于需要扩展知识、发散思维的部分并未在报告中体现,导致成绩仍处于良好的状态,这与海关管理专业综合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相一致。因此,根据实训报告成绩,可以看出在不降低原教学效果水平的基础上,采用团队共创法,能够使少量同学教学效果实现从良好上升为优秀。
为了进一步探讨嵌入团队共创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借鉴经典文献中关于学生学习效果的量表,主要从课程、教师以及能力三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选择题均为李克特5 分量表,“1”表示程度最低,“5”表示程度最高。通过向每个班发放问卷并收集数据,得出平均每班的回收率达到71.2%,覆盖面较大,能较好地反映整体状况。
基于问卷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课程层面、教师层面还是学生能力层面,嵌入团队共创法的学生学习效果总体均高于传统的实训课堂教学。其中,在教师指导方面,学生的满意度最高为4.68,且稳定性也最好,达到0.572,表明在学生实训项目开展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实训指导的作用,也充分反映了团队共创法的结构化程序特点,即:教师有效组织好学生团队的交流讨论;在学生能力提升方面,理论知识层面与动手操作层面均得到较大提升,尤其是理论知识层面提升的稳定性也有所加强;在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方面,虽然整体平均值提高了,但是稳定性略有下降,可能源于课程形式的改革对部分学生不适性导致。
课程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而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的有效手段。团队共创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与“学”分离问题,尤其是针对实训类课程,基于结构合理化的流程设计,发挥教师穿针引线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并毫无保留地参与讨论,实现教学课堂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良性运行模式。嵌入团队共创法的教学改革恰好在传统知识授课的基础上,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成为落实“知识”转换“能力”的有效手段,教改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