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升研究
——以奢香古镇搬迁社区为例

2022-07-27 02:06姚若男
山西农经 2022年13期
关键词:金融资本生计易地

□姚若男,吴 涛,周 平,麻 磊

(贵州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人口的空间转移打破贫困陷阱的内生性及资源型系统的封闭性,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发展困境,实现脱贫致富和生态保护的双赢。立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将防止搬迁农户返贫作为“搬得好、住得稳、可发展”的重要任务。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概念,在国外被称为生态移民。国外学者认为生态移民是摆脱贫困的重要生存策略,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探究生态移民的概念及分类,分析导致生态移民的环境动机等。国内研究在理论研究范畴内,关于影响农户移民搬迁的因素研究分析较多,部分学者基于成本收益理论构建农户易地搬迁决策机制分析框架。在方法研究方面,相关学者从社会文化转型角度探讨少数民族的搬迁实践,但在实践中存在过于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综合性特征的现象。

从可持续生计理论的实际运用来看,学者们在运用可持续生计框架上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分析不同脆弱性背景下生计资本状况。早期研究中脆弱性背景表现为气候变化、南水北调等自然性外力冲击。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者的着眼点聚焦于精准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等制度的外力冲击对农户生计资本的影响。第二,运用多种方法回归分析影响生计能力的因素。丁士军等(2016)运用因子分析及因子综合得分方法,从水平和结构两个维度评价了征地前后农户的生计资本变化。

可持续生计理论对现实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就现有文献而言,存在以下两方面的不足。第一,学者在运用生计资本理论时,测量指标和变量选取虽在不断完善,但缺少针对性。第二,以往研究多从制度环境、脆弱性背景和机会等角度运用可持续分析框架,从生计水平和结构出发衡量生计资本的研究较少。

1 理论基础与可持续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理论基础

在英国国际发展署建立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中,生计资本相互之间不断变化且具有联系。在脆弱性环境影响下,自然资本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积累金融资本,从而巩固农户住房、农业生产器械、农户生产工具等物质资本。物质资本的积累能够进一步增强生计资本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对贫困人口而言,可持续生计既是保证生计可持续的综合能力,又是生计发展的目标与结果。由DFID 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可知,资本五边形是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核心内容,表现出人们的资产状况和多种资本之间的内在关系。

由图1 所示,可持续分析框架由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结构和过程转变、生计策略和生计输出5 个部分组成,箭头表示这些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但不表示因果或从属关系。此框架把农户看作在脆弱性背景中谋生的、具有一定资本的对象。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依赖于农户科学评估脆弱性背景带来的冲击、趋势和季节性波动、生计资本量的存量现状。农户的生计策略表示农户的行动方向,会影响农户的生计输出和生活水平,从而进一步对农户的生计资本产生影响,并发挥循环作用。循环的方向取决于政府的管理、法律和政策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将视角聚焦于政府的管理水平对生计资本的影响作用。

图1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1.2 可持续生计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

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结合本次调查成员对奢香古镇农户人口学基本特征、健康状况的了解及民族地区所具有的特殊性,在遵循可行性、科学性和关键性的基础上,辅之以相关学者构建的衡量生计资本的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向6 位长期从事易地扶贫搬迁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征询,通过发放匿名邮件的形式向专家学者咨询意见,经过反复几轮的反馈和收集,最终确定6 个一级指标和22 个二级指标的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奢香古镇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

2 研究区域、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域

奢香古镇是贵州省大方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2018 年底正式成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社区建筑面积约为42 万m。2017 年以来,社区已搬迁来自大方县24 个乡镇的12 500 余名贫困群众。奢香古镇作为贵州省最具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更好地发掘文化旅游对搬迁后农户生计能力的促进意义。同时,奢香古镇作为少数民族搬迁社区,调查其搬迁后生计情况能充分体现贵州省民族特色。基于此,研究奢香古镇可以显现出国内地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脱贫、防止返贫的有效性。

2.2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辅之半结构式访谈的形式,对奢香古镇农户进行入户获取调查数据,共发放问卷200 份,获取调查问卷149 份,有效率为74.5%。调查对象为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民,户均调查时间为20~30 min。为保证问卷结果的准确性,调查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问卷问题,调查对象面对面填写问卷。

3 研究结果

3.1 描述性统计

如表2 所示,由搬迁前后的生计资本差异可知,自然资本和社会资本总量呈现负值,侧面反映农户生计方式、社交方式的外在环境发生变化。通过深入访谈发现,搬迁后农民陷入有土地但距离过远导致无地耕种的生计困境。

表2 生计资本各要素变化

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显著增加,使农民脱离以往以自然资本为生存基础的状况。政府通过一系列教育扶贫、培训和贷款政策显著改善农户劳动力素质、居住条件,促使农户的生计策略模式由农业型向兼业型、工业型转变。

3.2 单因素方差分析

3.2.1 农户特征对可持续生计水平的影响

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发现,数据总体偏度<2、峰度<8,且方差齐性检验中,显著性>0.05,方差显著,具有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和前提。

从农户的健康状况来看,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对应的单因素方差检验值<0.005,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健康程度与农户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从农户的文化程度来看,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满意度和生计资本量对应的方差检验量<0.005,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户之间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满意度和生计资本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农户的婚姻状况来看,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满意度和生计资本量所对应的单因素方差检验值<0.005,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不同婚姻状况的农户对应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满意度和生计资本量存在显著差异。

3.2.2 不同政策的实施对可持续生计的影响

奢香古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主要实行民政兜底、贷款帮扶、技能培训、产业帮扶和教育帮扶5 项政策措施。研究表明,不同的政策措施对于农户各生计资本量具有不同的影响。

从民政兜底政策上来看,满意度对应的方差检验量<0.005,对比实施前后均值,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实行民政兜底对农户的满意度有促进作用。从贷款帮扶政策上来看,物质资本所对应的单因素方差检验量<0.005,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实行贷款帮扶显著影响农户的物质资本量。通过比较前后均值,可以得出贷款帮扶与农户物质资本存在显著正相关。从技能培训政策上来看,通过比较是否实施技能培训得出,实行技能培训会减少自然资本的总量,促进物质资本的增加。从产业帮扶政策上来看,产业扶贫会显著影响农户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满意度。通过比较是否实施产业扶贫措施可以看出,产业帮扶政策会明显促进人力资本、物资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提升,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户对搬迁环境的满意度。从教育帮扶上来看,参与教育扶贫和没有参与教育扶贫的农户在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可持续发展生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比较前后生计均值变化发现,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会明显降低农户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可持续生计能力。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4.1 结论

文章通过调查奢香古镇搬迁后农户生计能力情况获取一手数据,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资本变化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以及农户搬迁后的满意度均有显著提升,但自然资本、社会资本有所下降。另外,农户特征差异性会影响可持续生计水平,健康状况对农户的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存流量有直接影响;文化水平显著影响可持续生计水平;不同搬迁意愿农户各资本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的帮扶政策对农户有不同影响。民政兜底使农户满意度明显提升;贷款政策显著提高农户物质资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的生活质量和抵抗风险的能力;技能培训使农户生计策略得以改变,从原先农业型转向工业型或者半农半工型,使投入土地的劳动力减少;产业帮扶帮助农户获得就业岗位,从而提升劳动能力,增加可支配收入,购买更多生活耐用品;教育扶贫在本研究中体现为降低农户的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可持续生计能力,说明农户在接受教育帮扶政策时会经历一个生计脆弱时期,在该时期家庭劳动力减少,且需要将大量财力投入教育。

4.2 政策建议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大背景下,防止搬迁农户返贫成为易地扶贫搬迁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民族地区而言,应将防返贫重心放在医疗健康、收入、教育等方面。研究结果表明,搬迁农户生计能力的变化受到自身特征和政府帮扶政策的双重影响。为稳步提升农户的生计能力、降低返贫风险,需要综合考量农户自身和政策组合的差异性。

第一,加强医疗健康投入,提升农户的搬迁满意度。一方面,通过社区科普、专家解读等方式向农户普及卫生、健康知识;另一方面,出台社区医疗服务供给、社会保障政策,特别重视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尽可能阻止因病返贫的现象。第二,提高土地流转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坚持“四个不摘”原则,合理有效利用迁出地的土地资源,同时改善社区周围耕地质量,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使农户在取得非农收入的同时获得稳定的农业收入,增加农户自然资本和金融资本。第三,提升农户学习能力,提高培训的精准度。通过各类宣传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对返贫风险较大的家庭开展培训,课程设置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同时通过长期培训和教育补贴提升农户的知识水平,切实解决代际贫困问题。第四,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共抗返贫风险。社区定期开设一系列文化活动,创建农户活动的公共区域,给予农户更多相处交流的机会,逐步构建社会支撑网络,以恢复搬迁后降低的社会资本,提升对新环境的适应力,进一步提高防返贫保障水平。

猜你喜欢
金融资本生计易地
铜鼓县:以“四真”提“四感” 高质量推动易地搬迁后扶工作
论耕地利用可持续集约化与农户生计转型
探究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月赚万元的茶叶包装骗局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现代经济中金融资本的逻辑研究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