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问题研究
——农村劳动力流失原因分析

2022-11-10 07:13杨大成
山西农经 2022年13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民农业

□杨大成,覃 瑶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1 农村劳动力流失原因

1.1 经济原因

1.1.1 农业收益低

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在国家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农民的收入却增长缓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 131 元,与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22 万元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 834 元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大量农村劳动人口离开农村去寻求更好的发展。

根据实际情况调查以及学者对我国农业的评价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成本高,但是收益较低。同时,由于大多数农民自身农业技术匮乏,依然“看天吃饭”,所以对于农民来说,农业收益不及外出打工收益,因此流传着一句话:“种地是赔本的。”这导致很多青壮年劳动力不愿意留在农村,而是选择外出务工。

1.1.2 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

现有的农村产业结构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根据某县部门发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有97%的农民认为现有的农业已经不能带领农民走向致富,3%的农民认为农业可以走向致富,但是需要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等支持。

农村的第一产业缺乏技术支持,且结构存在不合理之处。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科技对于农业发展的贡献较低,据相关统计数据,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只有30%,且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我国每年大约取得6 500 多项农业科研成果,但是这些科研成果只有20%转化为生产力。

农村的第二产业中,很多乡镇企业结构极其相似。目前我国农村第二产业的核心主体是乡镇企业,但是大多数乡镇企业缺乏创新后续驱力,而且大多数乡镇企业的技术、设施设备和管理水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农村的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水平低下,结构不合理。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家对于城市投入大量资源,城市迅速发展,而国家同样在农村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农村依旧发展缓慢。

1.1.3 农村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市场经济注重资源配置,农村大量劳动力作为人力资源,会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而城市经济发展迅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市场会将农村多余的劳动力配置到城市。由于国家积极地建设农村,我国部分农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农业生产成本上涨,农产品大多数缺乏竞争力,农民收入增长不明显。

目前,农村“空心化”问题明显,留守的多是老人、妇女、儿童,无论从劳作经验还是从体力特征上讲,他们都无法满足农业的现代化要求,乡村发展的驱动力不足。

1.2 自然原因

1.2.1 我国农村地理结构不合理

我国土地分散化严重。农业生产是农民生存的主要途径,而土地作为农业的承载体,对农业的影响举足轻重。由于土地分散不利于现代化农业建设,不利于农民耕种,很多年轻人放弃农业转而从事其他经济效益高的行业。

我国西南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很少有平原,导致农业耕种只能小规模进行,耕种面积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1.2.2 天气因素

由于农民不懂土地管理,导致大量的土地闲置,而现存的农地已经不需要更多劳动力,使劳动力闲置。一些偏远农村自然环境恶劣,不利于开展农业生产,导致农村人口大量迁出。农业发展受到天气的制约,虽然现代农业解决了部分天气问题,但是对于广大农村来说天气仍然是制约农业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因素导致具有现代观念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活动。在一些不适合年轻人发展的边远农村,例如贵州的大山里还有很多村户零散居住,他们居住的很多地方没有电,没有基础设施,但是现代通信技术进步让年轻人了解到现代社会,所以很多年轻劳动力选择离开农村到外面发展。

1.3 社会原因

1.3.1 城乡发展不平衡

由于近年来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导致人口流失。由于国家大力发展城市,而城市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市场产品单一,很多打工回来的年轻人所赚的钱基本都消费在城市,进一步导致农村资金向城市流动。

1.3.2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

农村产业单一,大多数农民只能依靠农业维持生活。近年来互联网传媒迅速发展,使大量年轻人了解到外面世界的精彩,而农村无法满足年轻人对于从事其他行业的需求,所以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开始向外流动。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大多人口都是从事农业和自然资源有关的产业,以贵州省锦屏县为例,该地农村的耕地都是从山地上开垦出来的,而且耕地面积很小,基本只要家里有老人就可以完成耕种,无法养活一家人。虽然当地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是森林资源属于国家保护资源,只有少数人从事相关行业。而对于丰富的石料资源和鱼资源,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所以剩余劳动力不得已向城市流动。

1.3.3 农村文化传统的制约

农村教育落后使农村人口向外流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农村难以学到先进的农业技术,难以改变农业收入低微的情况。二是农村教育观念落后,很多年轻人认为只要学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外出打工。三是农村大部分年轻人的认知不正确,认为自己不该从事农业,所以外出从事其他行业。

农村小农经济阻碍。小农经济指的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依靠自身劳动来满足自身生活消费的小规模农业经济。根据我国历史来看,小农经济在我国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导致农民自耕自作,没有协作精神,并且具有小农意识的人大多数追求较低,只要超过旱涝保收并且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略有盈余就可以。这种思想大多存在于老一辈农民身上,而一些“农二代”吸收了与此相反的思想,两种思想发生碰撞,而后者无法改变前者,所以“农二代”被迫外出务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之初急需工业来带动经济发展,纵观历史,很多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都是通过农业劳动力进行资本化,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来完成原始资本积累过程。当城市出现经济危机时,都是通过农业、农村、农民为着陆平台化解危机,所以农村为工业化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牺牲,我国比较著名的“二元经济理论”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由于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城乡的发展差距不断加大,当这种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地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

对于农村产业发展问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随着人民日常消费水平提高,农村发展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现象。

目前农村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农村的一二三产业没有实现根本性融合。一二三产业之间基本没有联系,呈现出一种松散的状态。例如,农产品的价格普遍偏低,同时农产品没有进行深加工,而第二产业的发展依靠的就是深加工,深加工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对技术的运用,我国在科技和农业结合方面的发展一直很缓慢,这种情况造成产业间出现间隙甚至鸿沟。

经过对大量资料的整理分析,找出了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失的相关因素,例如经济、文化、教育因素,并从社会学视角提出关于农村劳动力流失原因的看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展一直作为我国重要的目标,发展中的经济因素占很大比例,我国前几十年都在集中发展,以点带动面进行发展,很多大城市都发展起来,但却导致我国大部分农村发展缓慢或停滞不前,因此国家制订了农村发展规划,例如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战略,但是这些政策措施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效落实。

原有的农村基础已经较为薄弱,需要很长的时间打造农村,让农村成为一个生态宜居、符合人们需求的地方,才能更好地留住人、留住人才,让年轻人来发展农村。

2 解决措施

2.1 经济方面

第一,由于农村产业单一化,所以要加快农村产业转型,在农村形成多产业化的局面,这样农村才会吸引劳动力留下。

第二,加速土地流转。土地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流转到其他农民手上,才可以实现农业集约化建设。现在农村很多农业用地被荒废,想种地的农民没地种,不种地的农民荒废土地,加速土地流转会形成集成经济,促进农业向现代化转变,从而促进更多人参与农业生产活动。

第三,大多数农民由于农业收入低,难以维持生活才向城镇流动,因此国家或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生产活动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正确引导市场,促使农民增收创收。

第四,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传统农业属于精耕细作的小农业,应把现代的先进技术引入农业中,让农业生产活动更加简单便利,使农民增收。

2.2 社会方面

第一,国家出台很多关于支持农业的政策,但是地方政府实施效果不理想。地方政府讲究绩效,希望短期能作出成绩,但是这样会导致根基不稳,所以地方政府在执行相关政策时,应该在兼顾绩效的同时注重长期效益。

第二,国家应重视农村教育资源,不需要使农村立刻达到大城市的水平,但是要让农村人口认识到除了打工和外出谋生外,还可以通过不断学习,用自己所学建设农村,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能为农村留下高质量劳动力,促进农村发展。

第三,完善农村的相关保障措施。与城市相比,现在我国农村的很多保障措施还有非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医疗保障方面,城市职工生病住院有保险可以报销,但是农村人口生病却没有保险报销,导致农村留不住人,所以完善相关保障对留住劳动力具有很大影响。

第四,乡村振兴战略中有许多对农村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政策与措施,但是落实到地方的实际执行单位时,由于对政策和措施的理解不够透彻,可能造成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所以应对地方的实际执行单位进行培训。

2.3 文化方面

农村是中国思想比较固化的地区,特别是对老一辈人来说,大多都观念比较传统,而新生一代能接触到现代社会的思想,强烈地想过上物质丰富的生活,因此产生了思想上的冲突,导致年轻人内心矛盾,会出现离开农村的想法。同时,由于农村大多数人有很强的生育观念,认为只要不断地生育家族就会昌盛。但是,在农村如果生的女儿多,劳动力不足,家里就会非常穷,所以劳动力就会外出务工,从而导致劳动力流失。

思想文化一旦形成就难以转变,所以应该耐心、持续不断地去改变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部分农村文化,但这个过程缓慢且艰难,相关部门应持续宣传先进思想,改变陈旧落后的观念。

3 结束语

解决农村劳动力的方法很多,有些方法很有效,有些方法却收效甚微,从社会学的视角去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一些独特的解决方法。例如,改善城市与农村之间道路产业的布局规划,让农村和城市形成互动关系,让农村为城市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城市也推动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对于一些比较偏远、离城市较远的地区,国家应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便利的交通设施,也需要当地政府有所作为,在当地开发符合农村发展的产业,让农村居民有事可做,有经济收入。要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很多政策都是有益的,但是具体落实到微观层面就很不理想,所以地方的相关部门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发展,这样农村才会发展起来,人们才会更加愿意留在农村,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发展。从宏观角度来看,建设农村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需要党和政府持之以恒地发展农村、建设农村,同时城市反哺农村,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才愿意留在农村,促进农村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民农业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小酸枣打开农民就业增收路
耕牛和农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农民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