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巨鹿县薄庄小学宋代墓地发掘简报

2022-07-27 06:45邢台市文物保护和研究中心巨鹿县文物保管所
文物春秋 2022年3期
关键词:人骨墓道墓室

邢台市文物保护和研究中心 巨鹿县文物保管所

(1.河北 邢台 054000;2.河北 巨鹿 055250)

2017年9月,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堤村乡薄庄小学宿舍楼建设项目区域内发现古代墓地,邢台市文物管理处在巨鹿县文物保管所的配合下,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地位于薄庄村西,地理坐标为东经115°02′,北纬37°17′,海拔65米,东北距巨鹿县城约7公里,东距定魏线约1公里(图一)。墓地地势平坦,地层堆积简单,共3层,分别为现代建筑层、明清文化层及冲积淤土层。

图一 薄庄小学墓地位置及墓葬分布示意图

共发现9座墓葬,均开口于明清文化层下,现将清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墓葬形制

9座墓葬按形制可分为圆形砖室墓、八边形砖室墓和长方形砖室墓3种。

(一)圆形砖室墓 仅M3一座。

M3 位于墓地最南部。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方向135°土圹长5.46米,最宽处3.32米,深3.56米(图二)。用砖均为30×15×5.5厘米的青砖。

图二 M 3平面、剖视图

墓道 呈斜坡状,平面略呈平行四边形,长1.9米,宽1米,深2.86~3.56米。

墓门 门洞呈拱形。两壁为两层丁砖错缝砌成,封门为十字梅花丁垒筑。面宽0.8米,进深0.32米,高1.44米。墓门上方用两层顺砖错缝平砌成迎风墙,两端与墓壁相连,高出墓门顶1米。

甬道 连接墓门与墓室,拱形顶。长0.34米,宽0.8米,高1.24米。

墓室 平面呈圆形,直径2.58米,残高2.2米。墓壁为顺砖错缝平砌,较为规整,自高0.9米处起券,用丁砖呈犬牙交错状向上渐收为穹窿顶。墓顶各砖之间用白灰膏粘固,并加碎砖块作楔。

木棺位于墓室中部,已朽,灰痕长1.8米,宽0.5~0.6米。棺内葬两具人骨,头向西北,仰身直肢。西侧人骨为男性,保存较好,右臂外侧发现铜镜1面。东侧人骨为女性,保存较差。棺四角处各发现一件近圆形的铁器,锈蚀严重,棺外北部有瓷罐1件。

(二)八边形砖室墓

共3座,包括M5、M6、M9,均为单墓道砖室墓,由墓道、墓门、墓室等部分组成。

1.M6 位于墓地中部。土圹长5.22米,最宽处3.36米,深2.6米,方向138°(图三)。用砖均为9×14.5×5.1厘米的青砖。

图三 M 6平面、剖视图

墓道 呈斜坡状。长1.92米,宽1.24米,深2.6米。

墓门 门洞呈拱形,两壁用顺砖平砌,封门为顺砖立砌而成。面宽1米,进深0.28米,高1.04米。墓门上方用丁砖错缝砌成迎风墙,两端与墓壁相连,高出墓门顶1.16米。

墓室 位于墓门以北,平面大体呈八边形,边长约1米,进深2.56米,残高约2.44米。墓壁从棺床平面起砌,为顺砖错缝平砌,较为规整,从高0.8米处开始起券,为牙砖和顺砖交错砌筑,向上渐收为穹窿顶。顶部残毁,各砖之间用白灰膏粘固,并加砖块作楔。除墓门两侧外,其余6个转角均用两层立砖砌仿木立柱;西南壁中部用砖竖砌成仿木棂窗,窗高0.29米,宽0.36米。靠近封门处有一直径0.54~0.62米、深0.18米的椭圆形盗洞。

棺床为土质,占据墓室大部,长2.5米,宽1.84米,高约0.1~0.12米。葬具朽蚀严重,形制不明。棺床上有两具人骨,均头向北,较为凌乱,似是迁葬而来。西侧人骨头前方地面上叠放两块24×12厘米的板瓦,板瓦西侧有酱釉瓷罐1件,东侧人骨腰部发现铜钱9枚(图四)。

图四 M 6墓室内景

2.M9 位于墓地北部。土圹长4.84米,最宽处3.6米,深2.64米,方向117°(图五)。用砖均为28×14×5.5厘米的青砖。

图五 M 9平面、剖视图

墓道 底部呈斜坡状,有一级台阶。长1.54米,宽0.82~0.86米,深2.64米。

墓门 门洞呈拱形,两壁用丁砖平砌而成,较直且规整。封门砖呈“人”字形垒筑。面宽0.9米,进深0.28米,高1.14米。墓门上方用顺砖错缝平砌成高大的迎风墙,两端与墓壁相连,高出墓门顶0.58米。

墓室 位于墓门以北,平面大体呈八边形,边长约1.3米,进深2.54米,残高约2.4米。顶部残缺,墓壁顺砖错缝砌筑,较为规整,从高0.85米处开始起券,用丁砖呈犬牙交错状向上渐收为穹窿顶。顶部各砖之间用白灰膏粘固,并加碎砖块作楔。除墓门两侧外,其余6个转角各用砖砌仿木立柱及斗拱装饰。东北、西南壁中部近底处各用砖竖砌成一仿木棂窗,窗高0.56米,宽0.64米;西壁有一砖雕灯檠,灯檠高0.52米,宽0.06~0.14米。

两座木棺位于墓室中部,已朽,棺内各葬一具人骨,均头向西北,仰身直肢,人骨保存状况较差。头骨下方各有一块凸面向上、24×12厘米的板瓦。北棺灰痕长1.68米,宽0.43~0.52米,人骨为女性,较乱,似为迁葬而来,两腿间有铜钱8枚;南棺长1.8米,宽0.4~0.5米,人骨为男性。南棺顶部外侧发现酱釉瓷罐1件,北棺北侧发现黑釉瓷罐1件。

(三)长方形单室砖墓

共5座,包括M1、M2、M4、M7、M8,除M1有墓道外,其余墓葬均无墓道。

1.M1 位于墓地东北部。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方向198°,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土圹长5.38米,最宽处2.58米,深2.5米(图六)。用砖均为28×14×5.8厘米的青砖。

图六 M 1平面图

墓道 位于墓室以南,平面略呈圆角梯形,有两级台阶,墓道口略偏西。长2.2米,宽0.8~1.28米,深2.5米。

墓门 门洞呈拱形,两壁为顺砖平砌而成,封门及迎风墙为双层顺砖平砌而成。面宽0.9米,进深0.28米,高1.26米。迎风墙两端与墓壁相连,高出墓门顶0.75米。

甬道 位于墓门以北,两壁由顺砖平砌而成。面宽0.92米,进深0.2米,高1.26米。

墓室 位于甬道以北。平面呈长方形,长2.5米,宽1.54米,高约1.6米。墓壁为顺砖错缝平砌,较为规整,从高0.9米处开始起券,形成拱形顶。墓底用28×14×5.8厘米的青砖一顺一丁平铺。

两座木棺位于墓室偏南部,已朽,棺内各葬一具人骨,均为仰身直肢,骨架保存状况较差。西棺灰痕长1.54米,宽0.68米,棺内所葬为女性,头向北,头骨附近和胯骨处分别有两块和一块24×12厘米、凸面向上的板瓦,胯骨下方有10枚锈蚀严重的铜钱。东棺长1.82米,宽0.52~0.6米,棺内所葬为男性,头骨移位,头骨下方有锈蚀严重的铜钱23枚,腰部以下有银锭2件和铁器1件。

2.M2 位于墓地东北部。平面呈长方形,方向176°。土圹长3.2米,宽1.62米,深1.72米。墓室长2.3米,宽0.76米,高1.1米(图七)。

图七 M 2平面图

墓门 位于墓室南壁,门洞呈拱形。两壁用顺砖平砌而成,封门为双层顺砖垒筑。面宽1.24米,进深0.28米,高1.28米。

墓室 顶部局部坍塌。墓壁及拱形顶用28×14×5.5厘米的青砖错缝砌成,从高0.76米处开始起券,顶部各砖之间用白灰膏粘固,并加砖块作楔。北壁下部正中设一小壁龛,内置瓷罐1件。

墓室中部稍低0.08米,应是为了放置木棺。木棺已朽,灰痕长1.9米,宽0.68~0.72米,高0.06米。棺内葬人骨两具,均头向北,仰身直肢。东侧为男性,骨架较乱;西侧为女性,人骨保存状况较好。两人骨胸间有一块24×12厘米、凹面向上的板瓦。

3.M4 位于墓地西部,土圹平面呈长方形,方向58°。长约2.65米,最宽处约1.9米,残高约1.78米。

未见墓门痕迹,墓室呈亚腰形,墓壁用27×14.4×5.3厘米的青砖错缝平砌,较为规整,上部砌有仿木装饰,从第9层处开始内收用砖呈犬牙交错状砌成券顶。顶部已毁,各砖之间用白灰膏粘固,并加碎砖块作楔。

两座木棺位于墓室中部,各葬一具人骨,均头向东北,仰身直肢:西棺灰痕长1.8米,宽0.6米,人骨为女性,保存较差;东棺长1.9米,宽0.64米,人骨为男性,保存较好,腰部发现铜钱2枚。人骨间和头骨下方各有一块凸面向上、24×12厘米的残缺板瓦。

二、出土器物

9座墓葬出土遗物包括瓷器、银器、铜器、铁器等,可辨器形者17件,另有铜钱66枚。

瓷罐 9件。颈部较短,敛口,圆唇,四系均残缺;黑釉或酱釉,内外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根据肩部、足部特征可分为二型。

A型 7件,丰肩,圈足。均为黄白胎,胎中夹砂。M6∶1,酱釉,口径9厘米,底径8厘米,高21.5厘米(图八,1)。M9∶1,酱釉,有流釉现象,口径9.2厘米,底径7厘米,高18.5厘米(图八,2)。M3∶1,酱釉,有流釉现象,口径13.2厘米,底径9厘米,高22厘米(图八,3)。M8∶1,黑釉,口径9厘米,底径6.5厘米,高18.5厘米(图八,4)。

B型 2件,溜肩,实圈足。均为灰胎,胎质较细腻。M2∶1,酱釉,口径9厘米,底径7厘米,高15.5厘米(图八,5)。采集∶3,黑釉,口径9.3厘米,底径6.7厘米,高15.5厘米(图八,6)。

图八 出土器物

银锭 2枚。M1∶1、M1∶2,形制相同,呈马蹄状,上有切削痕。表面氧化,呈灰黑色。质量分别为67克和71克。

铜镜 1件。M3∶2,制作较规整,表面锈蚀严重,背面依稀可辨有花草状纹饰,钮部残缺。直径10.8厘米,厚0.8厘米。

铁器 共5件。其中M1出土1件(M1∶3),M3出土4件(M3∶3、M3∶4、M3∶5、M3∶6)。均锈蚀、残缺严重,形制不明。

铜钱 66枚,绝大部分锈蚀严重,钱文漫漶不清。可辨识者6枚,钱文分别为“咸平元宝”“皇宋通宝”“绍圣元宝”“崇宁重宝”“大观通宝”和“政和通宝”。咸平元宝,出自M4,钱文楷书,旋读,直径2.4厘米;皇宋通宝,出自M4,钱文楷书,对读,直径2.5厘米;绍圣元宝,出自M9,钱文篆书,旋读,直径2.4厘米;崇宁重宝,出自M6,钱文楷书,对读,直径3.5厘米;大观通宝,出自M9,直径2.4厘米,钱文瘦金体,对读;政和通宝,出自M6,钱文篆书,对读,直径3厘米。

三、相关问题

从形制上来看,本次发掘的9座墓葬均为砖室墓,分为有墓道和无墓道两种。有墓道者为M1、M3、M5、M6、M9,其中M3、M5、M6为斜坡墓道,M1、M9为带台阶墓道,墓道与墓室连接处均设高大的迎风墙。M4、M5、M6、M9的墓室均有仿木结构装饰,这种仿木构砖室墓由唐和五代发展而来,北宋中期以后在中原地区普遍流行,墓室平面从方形或圆形发展为多角形。M2、M4、M7、M8与河北鹿泉西龙贵墓地宋代M40、M64等墓葬的形制相近,平面均为长方形,墓壁平砌和人字形砌相互交错,并砌有小龛,规模亦符合北宋常见平民砖室墓的规模。M3与河北鹿泉西龙贵墓地宋代墓葬M100、M128等的形制相近,均为斜坡状墓道,有甬道,墓室平面呈圆形。M5、M6、M9与河北邯郸市区第一医院工地发现的宋代墓葬北M10、北M11以及河南洛阳洛龙区关林庙宋代砖雕墓葬M3等的形制相近,墓室平面均为八边形,除墓门两侧外,其余六角用砖砌仿木倚柱及斗拱装饰。

从出土器物来看,瓷器器类仅有罐,酱釉或黑釉,釉质坚硬,烧结程度较高,颈肩部原有四系,然均残缺,似为埋葬时故意毁之。其中M3、M8等出土的A型罐与河北鹿泉西龙贵墓地宋代墓葬M122出土的A型罐形制几近一致,均为酱釉或黑釉,外施釉不及底,黄白胎,圆唇,直口,丰肩,圈足。一般认为,北宋时期河北地区民间普遍使用定窑、磁州窑系产品,其中磁州窑产品以白色、黑色为主,胎、釉皆较粗,此次出土瓷罐正与此特征相符,故应为北宋时期磁州窑产品。所出钱币,除锈蚀严重、钱文不详者外,均为北宋咸平年间至政和年间货币,以墓葬中出土的最晚时期的钱币看来,M6上限不会超过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1118),M4上限不会超过宋仁宗皇祐末年(1054),M9上限不会超过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其余墓葬依据墓葬形制及其他出土器物分析,年代也应相去不远。

从埋葬习俗来看,本次发掘的宋代砖室墓埋葬较为集中,可能为家族墓地。其中除M8仅葬一男性,M5未发现人骨外,其余均为男女合葬,墓主头向相差不多,多为仰身直肢,随葬品多为瓷罐、钱币等,除M3、M8外,其余墓葬人骨头部下方或肩部、胯部放置板瓦。这些埋葬习俗与河北鹿泉西龙贵墓地宋代砖室墓十分相似,西龙贵墓地发掘者认为“(头枕板瓦)这种葬俗是在北宋后期才出现的……这或许象征死者在阴间有房屋居住”。

综上可初步判断,邢台巨鹿县薄庄小学发现的这9座宋代墓葬应为北宋时期的平民家族墓。河北地区宋代墓葬的发掘数量不多,这种多座砖室墓集中在同一墓地的情况更是少见。这9座宋代砖室墓葬虽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仍可以为深入研究邢台乃至河北地区宋代墓葬的形制、丧葬习俗的发展演变提供难能可贵的资料。

领 队:石从枝

参与发掘:程 冉、赵立虎、王建和、焦志勇等

绘 图:程 冉

执 笔:程 冉

[1]李德喜,郭德维.中国墓葬建筑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05—211.

[2]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美术考古研究中心,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河北鹿泉市西龙贵墓地唐宋墓葬发掘简报[J].考古,2013(5):29—54.

[3]李忠义.邯郸市区发现宋代墓葬[J].文物春秋,1994(3):19—23.

[4]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洛龙区关林庙宋代砖雕墓发掘简报[J].文物,2011(8):31—46.

[5]冯先铭.中国陶瓷:修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75—382.

猜你喜欢
人骨墓道墓室
“啸”乐考释——以唐太宗妃韦氏墓室啸伎壁画为中心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模糊生死界线:东汉墓内祭奠活动的考古学观察
墓室探秘
曲阜奥体中心战国两汉与宋代墓地人骨的病理学观察
内蒙古辽代契丹贵族墓葬门道初步研究
章丘城子崖遗址H393出土人骨的鉴定与分析
探秘最诡异的人骨吊灯
徐显秀墓室壁画中服饰图案研究
中国北方地区墓道发展与墓葬建设关系研究——以高等级墓葬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