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水土保持教育*

2022-07-26 02:14陈志强沈秋华杨满根
地理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科书水土保持中学

陈志强 沈秋华 杨满根

(1.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7; 2.福建省东山第一中学, 福建 漳州 363400)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已成为中国的重要环境问题。[1]2018年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水土流失面积约273.69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61%。[2]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退化、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和面源污染,恶化生态环境,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危害。[3]水土保持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4]加强水土保持宣传教育与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是提高公民水土保持意识的重要途径。[5]水土保持工作要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必须依靠全民参与。中学生水土保持教育不仅是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的重要途径,还是当前素养教育的重要方面。教科书是教育系统中的核心,是教学的主要资源。[6]地理教科书承载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课程资源[7],也是教师开展地理教学及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工具和材料。[8]因此,分析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基本知识的呈现特征具有持久而高效的教育意义。

一、中学生水土保持教育的必要性

中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教科书上的间接知识经验和发展能力与智力为主的学习活动。[9]教科书上的知识就是这些间接知识经验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与地理知识和地理世界对话交流的文本,也是引领学生自我构建与自我发展的中介与桥梁。2017年以来教育部出台了包括地理学科在内的多个科目的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9年新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用,2022年新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将在全国使用。[10]中学地理教学正处于新旧版本教科书使用过渡阶段,大部分地区的一线教师和学生对新版地理教科书还不熟悉,因此,深入研究新版地理教科书对地理学习者和教育者来说大有裨益。

有学者认为,受社会环境、家庭期望及课时限制等,中小学生水土保持的生态意识和法制观念相对淡薄。因此,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中学地理教科书中的水土保持资源,成为中学生水土保持教育的关键之一。在中国知网输入“水土保持教育”,截至2021年10月,显示有976条纪录。从发表年度趋势可以看出,从1964年开始就有了水土保持教育的相关研究,且从2006年开始相关的研究增多。经过阅读、比较,发现大部分研究属于“技术研究”“工程研究”和“技术开发研究”方向,仅有16篇是属于学科教育教学方向,在这16篇相关研究中大部分是与高校水土保持相关的研究。在知网搜索栏把“摘要”设定为“中学水土保持教育”进行模糊搜索,显示的相关研究只有25条记录。在为数不多的相关研究中主要是关于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的研究,以及中学水土保持教育的实践和反思,而关于水土保持教育现状调查的文章很少。综上所述,水土保持教育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的研究不仅数量不多,而且研究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

二、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知识的内容类型及呈现形式

1.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知识的内容类型

根据水土保持学的研究内容,将中学地理教学中水土保持教育的内容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水土资源的重要性,普及水土保持常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地理课程特别是初中地理课程非常重视该部分内容,在地理教科书中设计独立的章节。二是水土流失的规律、分布和危害。相关内容包括在不同气候、地质、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水土流失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水土流失的分布和危害。三是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益。水土保持学科的水土保持措施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而中学的水土保持教育属于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区别于水土保持学科中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教育内容中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是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

2.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知识的内容指向性

从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内容的指向性来看,有些内容指向性并不明确。土壤、植被及水文等内容是学生接受水土保持教育的基础性知识,教师需要对该内容进一步挖掘和加工,以使其水土保持教育价值更明显。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是认识长江、黄河的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教科书中除了大量呈现长江和黄河的水文特征外,还通过活动题呈现了长江和黄河各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河流”内容的教学,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渗透了水土保持的生态意识。与之相比,有些内容指向性非常明确。例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专题以及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都具有明确水土保持教育指向性,如表1所示。

表1 具有明确水土保持教育指向性内容示例

3.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知识的呈现形式

本文统计对象为义务教育人教版地理教科书和人教版新版高中地理教科书。其中,义务教育人教版地理教科书统计的是每节的正文、阅读材料和活动三个部分的水土保持知识;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书统计的是问题研究以及每节的正文、案例和活动部分。具体统计方法如下,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下册为例。

(1)教科书正文中的水土保持知识。例如,在第八章第三节“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人口、粮食与环境”标题下的正文中指出“人们砍伐森林,开垦草原,以扩大耕地面积,或在草原地区放牧更多的牲畜。这些做法导致了土地肥力下降和草原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这是通过讲解人类活动引发水土流失,进而提升学生的水土保持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根据水土保持教育的内容分类,属于水土流失的规律、分布和危害。

(2)教科书阅读材料中的水土保持知识。例如,在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中,“不给地球留疤痕”的阅读材料中指出:“澳大利亚在采矿过程中十分注意环境保护。由于露天开采,工人每年要伐掉几百公顷桉树林。但是,他们保留了一条足够宽度的原生植被走廊,供原有动植物继续繁衍,而且随毁随植。数年后,新植的桉树拔地而起,生态环境又似从前。”通过澳大利亚采矿过程中对动植物的保护来讲解水土保持的效益,根据水土保持教育的内容分类,属于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益。

(3)教科书活动中的水土保持知识。例如,在第九章第二节“巴西”中,通过“讨论热带雨林该开发还是该保护”的活动,讲解植被对水土保持的重要作用,根据水土保持教育的内容分类,属于水土保持措施及其效益。

三、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知识的结构特征

1.数量结构

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相关知识的分布状况如表2所示。在中学地理教科书所有章节中统计了27节与水土保持相关的章节,其中在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中有10节内容与水土保持相关,占总数的37.03%;高中地理教科书统计了17节,占总数的62.97%。从数量分布上看,除《七年级上册》外,中学地理教科书都包含与水土保持教育内容相关的知识,其中《七年级下册》和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数量较多。

表2 中学地理教科书中水土保持相关知识的分布状况

2、内容结构

通过梳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可知,与水土保持相关的“标准”要求主要出现在“认识区域”“自然环境与资源”和“经济与文化”部分,如表3所示。以区域地理为主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为水土保持教育提供了空间平台,即通过区域地理展示水土流失发生的空间领域。通过“认识区域”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认识区域的基本方法;“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部分,“标准”没有列举各种类型的自然资源,但在说明中明确写出,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水、土资源为例,引导学生认清我国国情,并进行保护环境与节约资源的相关教育;“经济与文化”部分主要是引导学生辩证思考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

表3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与水土保持相关的内容

从内容上看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不涉及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基本上是关于地理现象的内容,因此,从课标要求和教科书所呈现的内容上看,初中地理教学中水土保持教育内容主要是水土资源的重要性、水土流失现象和分布。《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地球和地图以及一些基本概念,如地形、山区,为之后学习水土保持奠定基础,因此并未将其统计在内。《七年级下册》的内容采用的是地理要素与世界地理相结合的方式,是中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端。该教材选取的是“大洲-地区-国家”的编写方式,而水土流失又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较多章节都提到了水土流失和生态保护,但仅呈现水土流失的现象,让学生初步认识水土流失的危害,理解保护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为八年级学习水土保持奠定基础。《八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将地理要素与中国地理相结合,从水土流失严重区——黄土高原入手,帮助学生了解水土保持的定义、方式和意义,培养学生水土保持意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通过水力侵蚀导致的径流与泥沙的内容,引入河流水文特征与水土流失的联系。《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设置专门的“水土保持”章节,通过水土流失的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引入土壤、气候及植被等与水土流失相关的因素,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从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水土流失。

3、课程结构

从地理课程结构来看,高中阶段的水土保持教育主要在高一和高二阶段,符合在青少年学生中普及水土保持知识的要求。选修课程中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模块,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结合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开展水土保持教育。高中地理课程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与水土保持相关内容的梳理以及地理教科书内容的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水土保持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分析影响土壤侵蚀因素的特征与作用原理,深度理解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进而培养水土保持意识和行为习惯。在《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两本教科书中除了从自然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呈现相关内容外,还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培养学生思考资源与环境领域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四、充分利用中学地理教学中水土保持知识的教学对策

1.合理处理与充分挖掘教科书

地理学科具有独特的学科逻辑,教科书内容的安排也有自身的逻辑顺序。简单的文本插图背后隐含了大量的思想观念,如果不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分析,教科书就无法最大化地发挥其使用价值。[11]除了显性的素材外,教科书中还有一些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挖掘才能让学生领悟的内容。[12]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水土保持教育切入点零散、隐晦的状况。然而,教科书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对教科书中水土保持分布结构进行分析,实际上也是分析串联整个教科书的过程。对于中学地理教师而言,教科书只是教学文本。[13]地理教师应先认真研读教科书,注意教科书的编排思路与逻辑[14],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在突出用教科书,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落脚点的同时,应当结合学情、课堂主题、社会背景及当地的自然条件等,以开放的视角综合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新教科书的内容设计。[15]根据以上统计,水土保持教育切入点在中学地理教科书分布很不均衡,初中大部分集中在八年级。对于分布比较少的章节,教育者要适当引入相关案例。同时,地理新课程改革提倡“用教材”的教材观,改革后的教科书内容同以往相比,知识点相对减少,难度也相对降低,如果不深入挖掘就难以发现适合进行水土保持教育的内容。因此,对于一些指向性不明显的内容,需要着力挖掘其中的水土保持内容。例如,新增的“土壤”内容中部分知识与水土保持具有相关性,但需要教师进行挖掘。

2.多版本教科书配合使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我国于2019年发行的四个版本高中地理新教科书延续了前几版的优点,并各有特色与创新。合理有效地运用地理教科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应当树立“一纲多本”的教材观,通过对四个版本地理新教科书系统的比较研究,了解四个版本地理新教科书的特点及优劣势,发现不同版本教科书之间的互补性。不要局限于某个教科书版本的使用,以当地统一使用的教科书版本为主,以其他版本教科书为辅,相互借鉴,从而对内容进行整合取舍,设计更为优质的教学内容。例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节,湘教版教科书用文字描述了荒漠化的产生因素,而人教版教科书用图表直观展示出人口增长与荒漠化的关系。两者可以相互借鉴与相互印证,加深学生对水土保持的理解。

3.开发校本和乡土地理教科书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校和社会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需求,编写“属于自己的教材”,其中包括乡土地理教科书和校本课程教科书。[16]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中学生来说,教科书中的部分水土保持知识点较为抽象,而校本课程和乡土地理所具有的生活化、趣味性特点恰好弥补了这一缺陷。[17]因此,应结合各校特色,挖掘所在区域的水土保持教学素材,开发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以及可检测和实效性强的乡土地理教科书和校本课程教科书。[18]然而,目前校本课程和乡土地理教科书相对缺乏,制约了诸多学校师生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尤其是对家乡水土流失现状和治理措施的了解。福建省相关部门结合中小学乡土教育编写、出版和发行了中小学《水土保持科普读本》;已有研究将人教版《地理》八年级通用教科书与乡土教科书《滨城大连》进行有机整合。通用教科书的系统性和乡土教科书的地域性实现了优势互补,加深了教师对教科书的挖掘和学生对教科书的理解。

4.综合应用多学科教科书

水土保持是综合性的知识体系,不仅涉及自然界中的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和植被等,同时还涉及社会人文中的人口问题、文化思想理念、城市与农村的建设发展问题、区域经济合作、国土整治及国家政策法规的导向等知识内容。[19]目前中学的水土保持教育主要采用“混合式”,即通过各个学科教学进行渗透。[20]福建省水土保持办公室从2002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的水土保持知识普及教育活动,建立了10个水土保持普及教育基点中小学校进行探索。其中,建瓯第二中学和浦城第二中学等学校有10门课程设置了水土保持教学环节,即通过地理、政治、语文、生物、化学、音乐、书法和美术等课程渗透,挖掘各个课程教科书有关水土生态保护的内容。例如,在化学课中,结合教科书内容,设计了4个探究性活动方案:(1)基地植物色素的提取和酸碱指示剂的自制活动;(2)叶脉书签的制作活动;(3)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并保护基地树苗活动;(4)基地土壤酸碱性的测量与化肥的施用效果调查活动。[21]因此,需要地理教师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挖掘其它学科教材的水土保持内容,并与地理教科书中的水土保持内容相互配合,形成完善的水土保持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教科书水土保持中学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藏起来的教科书
水土保持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