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材作业解读及教学使用案例研究*
——以人教版“人口迁移”为例

2022-07-26 02:14杨雪华贾明鑫冯树涛
地理教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汇总表人口迁移学业

孙 闯 杨雪华 贾明鑫 冯树涛

(1.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03; 2.广东省中山市龙山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71; 3.广东省中山市实验中学, 广东 中山 528405)

地理教材作业系统是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性活动的方式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内容形式,是教材表层三大系统(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作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教材作业能传递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素材。[2]教材作业解读是当前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教材研究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因教材作业解读不够深入,教材作业重视不够、使用不充分、盲目拓展练习的现象长期普遍存在,这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人教版(2019版)高中必修《地理二》“人口迁移”的教材作业栏目丰富,覆盖度高,设问多样,是教材作业系统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以“人口迁移”为例,深入全面地解读教材作业对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呈现情况,不仅能更加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也能为教材作业研究和课程标准研究等提供有益借鉴。

一、教材作业的基本概况

教材作业的类型、数量、分布和形式,不仅能体现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还能体现教材编写者对于教材使用的设计意图。为了全面把握“人口迁移”的教材作业,准确地梳理人口数量、分布、迁移、容量等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拟定恰当的教学策略,本文首先对其做了基本概况分析(见表1)。

表1 “人口迁移”教材作业的基本概况

在《地理二》第一章“人口”中,“人口分布”和“人口容量”的教材作业都是3个栏目、6个问题。相较之下,“人口迁移”的教材作业有4个栏目,13个问题,覆盖更全,频次更高,从侧面反映出“人口迁移”居于“人口”这部分教学内容的中心地位。因此,可以确定,在“人口”大单元教学中,“人口迁移”是核心概念和重点内容。

二、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及解读

1.内容要求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3]

2.解读

上述课标内容要求可拆解为:(1)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2)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3)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其中第(2)条内容要求对应“人口迁移”的教学主题。进一步分析会发现,该课标内容要求省略了行为主体“学生”,缺少行为的表现程度,“运用资料”是行为条件,“描述”是行为动词,“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描述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行为要求。

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现代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点,着重从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及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三个方面理解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并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人口迁移作为人类社会复杂的行为活动之一,其中蕴含了一定的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为了更好地从人地协调观的视角理解人口迁移,更准确地把握教材作业,本文分别整理了人口迁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示意图(见图1)和“人口迁移”教材作业中人地协调观的呈现方式汇总表(见表2)。

图1 人口迁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示意图

表2 “人口迁移”教材作业中人地协调观的呈现方式汇总表

通过表2中教材作业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看待地理环境与人口迁移的相互关系,认识两者相互作用的不同方式、强度及其对应的结果,理解人口迁移是人类对自然环境趋利避害选择的结果、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结果,认同人口迁移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以及人地协调观是以渗透方式培养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因势利导地渗透人地协调观的有关思想。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作为地理学的一种思维方式,强调以整体观念、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即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地方综合)进行多要素、多角度地而非孤立、静止地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能够辩证地而非僵化地分析人地关系问题。[5]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以及多要素的作用下,人口迁移表现各不相同。为了更好地运用综合思维理解人口迁移,更准确地把握教材作业,本文分别整理出综合思维在人口迁移中的应用示意图(见图2)和“人口迁移”教材作业中综合思维的呈现方式汇总表(见表3)。

表3 “人口迁移”教材作业中综合思维的呈现方式汇总表

图2 综合思维在人口迁移中的应用示意图

通过表3中教材作业的学习,学生能结合给定的素材从迁入(出)区不同发展阶段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深入理解人口迁移的成因、特点和影响。

3.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是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强调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正确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评价区域开发利用状况。[6]人口迁移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学生应该学会从区域的视角认识人口迁移。为此,本文梳理出了区域认知在人口迁移中的应用示意图(见图3)和“人口迁移”教材作业中区域认知的呈现方式汇总表(见表4)。

图3 区域认知在人口迁移中的应用示意图

表4 “人口迁移”教材作业中区域认知的呈现方式汇总表

通过表4中教材作业具体的情境素材和恰当的教学引导,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案例从区域划分、区域特征属性识别、状态和结果评析等多方面认识、理解人口迁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习得人口迁移基本原理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区域认知的思想和研究方法。

4.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具体表现为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设计地理实践活动方案的能力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7]调查研究是一种常见的地理实践活动,也是人口迁移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人口迁移的调查研究学习中,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方法和技能,并在行动中锤炼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坚毅果敢的意志品质。为此,本文整理出了地理实践力在人口迁移调查研究中的应用示意图(见图4)和“人口迁移”教材作业中地理实践力的呈现方式汇总表(见表5)。

表5 “人口迁移”教材作业中地理实践力的呈现方式汇总表

图4 地理实践力在人口迁移调查中的应用示意图

通过表5中教材作业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到如何确定调查的基本思路、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资料收集、调查人员和内容如何确定、关注哪些人口信息和问题、资料获取后如何提炼处理等方法和技能。此外,学生还能在实际行动中感悟到:只有坚定信心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完成调查;只有客观全面地总结反思并修正优化,才能获得更科学准确的调查结果。

四、学业质量水平解读

学业质量是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教学中依据不同水平学业成就表现的关键特征,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将其划分为不同水平。[8]地理学业质量的层级水平与核心素养的层级水平相对应,也分为4级。[9]结合对课程标准内容要求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本文拟出了“人口迁移”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明细表(见表6)。

表6 “人口迁移”的学业质量水平要求明细表

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和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水平定位是不同的,对学业质量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有差异的,学业水平合格考试定位在1级与2级水平,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则定位在3级与4级水平。关于教材作业的使用,应基于教材作业的要求和考试的定位设计相应的教学支架,选择恰当的组织形式,并重视学习的过程性评价。

五、课堂教学使用建议

“立德树人”作为地理课程的根本任务,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更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知识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以“知识习得”内化“素养提升”。结合“人口迁移”的教材作业和教学实践,本文梳理出每一个栏目主要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指向,并给出相应的教学使用建议(见表7)。

表7 “人口迁移”教材作业的教学使用建议

(续上表)

六、结束语

教材作业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素材,其实施过程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教材作业的深入解读是高效课堂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对教学素材的精准把握,有利于对知识和核心素养的高度整合,有利于对教学策略的完善优化。将教材作业系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并指导教学,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尽管这项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譬如将“作业系统”割裂出来单独研究与“三系统”是统一有机体相悖。但在“双新”和“双减”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深度挖掘教材的研究值得广大同仁共同探索、实践。

猜你喜欢
汇总表人口迁移学业
2022年7月板带材产量汇总表
2022年6月板带材产量汇总表
2022年3月板带材产量汇总表
艰苦的学业
2019年河南省水土流失治理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35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