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婵媛 程靖 王晓蕾
(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6)
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 (CLASS)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我国已有70%左右的祖辈为孙辈提供各种强度的照料,隔代抚养祖辈与非隔代抚养祖辈人数比约为2.3∶1。隔代抚养是祖父母以孩子父母的身份为隔代提供主要的食物,衣服、住所、医疗、纪律、建议和指导的抚养方式〔1〕。探究隔代抚养祖辈生活质量的研究还不成熟。本研究探讨隔代抚养祖辈的抚养情况、生活满意度及其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1.1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杭州市符合条件的312名祖辈进行调查,年龄43~89岁,平均(61.78±8.73)岁,以55~65岁为主;男134名,女178名;以杭州本地人为主199名;居住地农村55名,乡镇47名,城市210名;已婚280名,离婚10名,丧偶16名(5.1%),再婚6名;文化程度以初高中为主,占总数的37.5%;经济主要来源:来自自己或配偶219名,来自子女86名,来自其他7名;在杭州时间:一直在211名,大部分时间75名,一半时间4名,小部分时间22名;患慢性病情况:不患慢病161名,患慢病151名。隔代抚养组患心血管疾病81名。220名隔代抚养祖辈,92名非隔代抚养祖辈。参与隔代抚养时间≥3个月。纳入标准:能独立阅读或在研究者帮助下填写所需问卷;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意识障碍者;老年痴呆患者。
1.2研究工具 (1)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包括居住地、是否为本地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患慢性病情况等;(2)自设隔代抚养祖辈抚养情况调查表,包括抚养孙辈的年龄、孙辈是否入园、孙辈是否容易生病、孙辈是否顽皮、承担份额、照顾时间等;(3)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包括5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 7 个级别,从 1(非常不同意)至7(非常同意)。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87,重测信度为 0.82;(4)生活质量调查量表(SF)-36,共 36 条目,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命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BE)、精神健康(MH) 8 个维度。其中,GH、PF、RP和BP 4个维度条目相加得出生理总评分(PCS);MH、VT、SF和RE 4个维度条目相加得出心理总评分(MCS)。各维度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状况越好。得分分3个标准:>117 分生活质量水平好;72~117分水平中等;<72分水平差。
1.3资料收集方法 正式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调查人员使用统一指导语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和意义,取得被调查人同意后,由其自行填写问卷,对于无法理解的条目或者有阅读障碍者由调查人员协助完成问卷。问卷填写完毕后现场回收、检查,如有遗漏项目及时填补,有疑问及时询问核实,以确保问卷质量。共发放313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12份(99.7%)。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正态分布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若方差不齐,用t′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2.1非隔代抚养组与隔代抚养组生活质量比较 非隔代抚养祖辈与隔代抚养祖辈各维度及生活质量总分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不同人口学特征隔代抚养祖辈生活质量的比较 不同年龄、慢性病患病及长期体育锻炼情况的祖辈生理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的祖辈心理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非隔代抚养组与隔代抚养组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分,n=312)
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抚养情况、生活满意度隔代抚养祖辈生活质量及维度得分比较分)
续表2 不同人口学特征、抚养情况、生活满意度隔代抚养祖辈生活质量及维度得分比较分)
2.3不同抚养情况的隔代抚养祖辈生活质量的比较 孙辈年龄<1岁56名,1~2岁30名,3~6岁82名,7~12岁52名;孙辈入园135名,未入园85名;孙辈相对容易生病86名,不容易生病134名;夜间照顾48名,不照顾172名;照顾时间:≤6 h 51名,>6 h 169名;承担份额情况:承担小部分101名,承担一半及以上119名;照顾频率情况:每天119名,周末22名,寒暑假23名,子女有事时56名。孙辈是否调皮、祖辈就医行为与其生理水平显著关联(P<0.05);孙辈是否调皮、是否减少自身朋友聚会与心理水平显著关联(P<0.05)。见表2。
2.4隔代抚养祖辈的生活满意度及与生活质量得分的比较 不同生活满意度的祖辈,其生理水平、心理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5影响隔代抚养祖辈生活质量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分别以生理水平得分、心理水平得分作为因变量,将上述分析中分别对其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同时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变量赋值方法:慢性病 (否=0,是=1);孙辈调皮(否=0,是=1);长期体育锻炼(否=1,是=2);聚会减少(是=1,否=2);年龄(<50岁=1,51~60岁=2,61~70岁=3,71~89岁=4);文化水平(小学以下=1,小学毕业=2,初高中=3,中专或大专=4,本科及以上学历=5);家庭人均年收入(1 000~5 000元=1,5 001~10 000元=2,10 001~30 000元=3,30 001~80 000元=4,>80 000元=5);就医行为及原因(设置哑变量,为省钱而就医行为减少为参照,为更好抚养孙辈而就医行为增多=X1,就医行为不变=X2,没时间而就医行为减少=X3);生活满意度(满意=1,不满意或一般=2)。祖辈是否长期体育锻炼、患慢性病情况,孙辈是否调皮及生活满意度对其生理水平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孙辈是否调皮、生活满意度对其心理水平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隔代抚养祖辈的生理、心理健康维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生活质量是指个体对其生活目标、期望、标准及所关心的事情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等方面〔2〕。本调查结果与Goodman等〔3〕对美籍黑籍祖辈及Zhou等〔4〕对我国部分农村隔代抚养祖辈调查结果报道一致。Neuberger〔5〕认为隔代抚养祖辈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环境有关:生活在自觉把抚养孙辈作为自己责任的社会环境中,其生活质量比非隔代抚养者高;而生活在不把抚养孙辈作为自己责任的社会环境中,参与隔代抚养对祖辈生活质量无影响。而我国自古便是一个崇尚儒家文化,追求家庭团结,子孙满堂的国家,产生这一结果可能与杭州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经济、文化各方面与国际接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受到西方追求个人独立、自由发展文化的冲击,导致思想的转变有关。
本研究显示,患慢性病对隔代抚养祖辈生理健康具有保护作用。推测可能原因是:这些祖辈因为自身患有慢性疾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提升了其健康自我管理意识〔6〕,从而促使这些祖辈在承担隔代抚养任务的同时,更加倾向于增加日常休闲活动量〔7~9〕,即相比只会照顾孙辈生活安全问题的那部分祖辈,这部分人群更可能在陪伴孙辈过程中,采取一些娱乐性休闲活动,如陪孙辈玩耍、公园散步等可以改善身体状况,有利于锻炼身体降低体重,更好地控制诸如心血管疾病等常见慢性疾病。本调查生理水平越高表明健康状况越不妨碍其正常生理活动。结合实际生活中,有能力承担隔代抚养任务的祖辈,其慢性病患病情况往往属于轻度,不会明显影响其生活能力,相反,因为自身患有慢病,在一定程度反而促进其生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陈红等〔10〕调查发现一些中老年人对体育锻炼往往存在片面的认识,要么运动过度,要么懒于运动。轻到中度的运动有利于个体的生理健康,中度以上的长期运动不利于健康〔11〕。此外,隔代抚养本身需要祖辈投入大量的时间与体力〔12〕,继续坚持长期体育锻炼将会使祖辈体力支出过多,身体过于疲劳。因此,参与隔代抚养的祖辈要改变错误的认知,充分考虑到自身体力可承受的范围,在参与体育锻炼时掌握好度,适当运动,注意休息,以免影响生理健康。同时社区医务人员应该根据祖辈个人的特点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引导其有计划地进行锻炼。
本研究显示:抚养调皮孙辈是隔代抚养祖辈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一个负向预测因子。这与Peterson〔13〕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面对调皮的孙辈,祖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14〕,同时还要焦虑是否因调皮而带来生命财产危险,不利于祖辈的身心健康。因此为了促进祖辈的身心健康,除了要对调皮孩童予以教育外,还要充分考虑到祖辈的年龄、精力等是否适合抚养,同时相关社区、社会团体应当多开展祖辈育儿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活动。
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对自己生活的期望与对生活状态的主观评价〔15〕。本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为不满意或一般是隔代抚养祖辈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的一个负向预测因子。这与Xu等〔16〕、ColemanReed〔17〕、张宝莹等〔18〕研究结果一致。原因可能是生活满意度的低下可能会影响祖辈的心理〔19〕,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而影响其生理健康,导致失眠、不规律饮食、体重减轻等。因此为了提高祖辈的生活满意度,子女、社会团体等应该给予其更多的情感关怀,使其感到知足、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