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浩 韩晓燕 薛 莹 朴慧兰 吕 杰
(沈阳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沈阳 110866)
化肥过量施用导致的土壤退化和面源污染等环境负外部性,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避免化肥过量施用对农业生产能力的损伤,推进农业的绿色转型,关乎中国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2015年农业部发布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化肥减量增效,化肥减量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中国农业的生产主体是农户,如何诱导小农户实施减量化是中国农业减量化政策调整的焦点。当前旨在实现农业减量化的政策倡议正在稳步推进,但农户参与化肥减量的积极性不高,作为农业化学品投入主体,环境经济学家开始认识到农户行为对改善农业环境的潜力,因此致力于研究不同情形下影响化肥施用的因素,对农户施肥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事关农业减量化的精准持续推进。
农户不仅是“经济人”,同时也是“社会人”,在两种角色共同作用下做出最优的施肥决策。从农户作为“经济人”的视角来看,中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和劳动力转移的市场背景,缓解面临的要素约束需要依靠化肥大量投入走“土地节约”和“劳动节约”的发展道路,而农户凭借扩大土地规模的规模经营和依靠机械设备改变化肥施用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制约化肥减量的土地和劳动约束。农业的高风险性带来收益与损失的不确定,农户是不确定性生产活动的行动主体,其对待产出不确定的态度会影响化肥投入,出于规避风险的化肥施用行为具有刚性特征。产量目标导向下,农户厌恶减损的化肥依赖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在长期中表现出稳定的经验依赖。当前,中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粮食增产和化肥污染并存的生产方式,源于“优质优价”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尚不完善,生产和消费环节信息不对称加剧农业生产者的产品漂绿行为,致使农户的化肥减量行为缺乏市场激励,难以产生有效的减量效果。一方面,产出不确定、经验依赖与农户薄弱的施肥知识和传统的施肥方式密切关联,通过农业培训提高施肥知识和卷入分工引入专业化的施肥服务是科学施肥管理的先决条件。但经济人假设忽视了农户施肥行为决策的社会因素,从农户作为“社会人”的视角来看,施肥行为不仅是单纯的经济行为,更表现为一种受制于外部环境的社会行为,是经济社会人的决策表现。农户身处特定的社会环境,其中的嵌入机制具备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功能,彼此间经验交流与共享可以获取施肥知识和提升施肥技能,进而改变农户的行为意向,产生一致性的生产行为。社会网络在环境管理中发挥作用,农户的社会关系结构与使用有机肥料的土壤保持和提高生产力的做法之间有密切关系。社会网络帮助农户了解到更优质的减量技术信息,赋予农户生产学习能力,提高农户化肥减量技术采纳意愿。
综上所述,以往研究从土地规模、施肥方式、规避风险、经验依赖、市场激励、肥料知识、农业培训、服务外包的“经济人”视角来分析农户化肥施用的经济决策机制,从社会结构、社会嵌入、社会环境、社会网络的“社会人”视角来分析农户化肥施用的社会决策机制。而以社会关系为基础调节人们的行为取向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个重要特征,研究农户施肥行为嵌入关系社会更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不过量施用化肥甚至化肥减施实质上意味着农户的一种亲环境行为选择,这种绿色生产行为决策离不开农户的环境认知、环境态度等环境素养。环境知识是影响农户环境行为的重要前置变量,缺乏必要的环境技能是农户实施化肥减量行为的技术约束,环境认知是环境行为的基础,良好的环境认知有助于促进农户采取合理的施肥行为决策,环境态度是农户对环境保护的一种行为倾向,是促进农户采取减少化肥施用量的相对持久的动力源。
既有文献已经对社会网络、环境素养与化肥施用行为的单一影响关系进行了研究,鲜有将社会网络和环境素养纳入到统一决策框架中,也就使得在探究环境素养和农户化肥施用行为时可能会忽视了二者关系中内生性问题的存在,导致估计结果的有偏。因此,关于社会网络影响化肥施用行为的内在机制还值得进一步探讨,具体如下:社会网络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是否存在抑制效应?是否存在直接抑制效应和间接抑制效应的区分?农户的环境素养从何而来?环境素养是否在社会网络抑制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过程中起到中介传导作用?环境素养不同纬度的中介效应是否存在差异。鉴于此,本研究以东北三省741户玉米种植农户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网络和环境素养对农户过量施用化肥行为的作用,探究社会网络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抑制效应和传导路径。本研究旨在从社会网络的视角为解决农户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推进农业减量化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社会嵌入理论表明,个体在作出相关决策时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其所嵌入的社会网络对其行为决策的影响是确定的,而在具有“地缘”和“亲缘”典型特点的中国农村,社会网络对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或生活决策的影响尤为重要。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发生在一定的村庄社会环境下,其施肥行为必然会嵌入到农户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受到嵌入因素的约束。嵌入个体的社会网络从数量和质量维度体现为网络规模和网络强度,分别通过弱关系的信息传递内化机制和强关系的价值规范导向机制作用于分散的个体,影响社会成员的行为倾向,降低农户过量施用化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①网络规模:弱关系。根据格兰诺维特的社会嵌入理论,在生产信息的传播中,弱关系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社会网络规模所指代的弱关系特征具有信息可达性功能,可以降低农户在施肥决策上的信息不对称性,实现知识的快速与有效传递,提高农户参与化肥减施绿色耕作技术的可能性。借助社会网络规模拓展互动范围,农户能有效获取化肥施用相关科学信息,进而可能促进农户化肥减量施用的结构性调整措施。②网络强度:强关系。社会网络强度的强关系嵌入性和高信任度对农户的施肥决策具有较强的影响力。随着社会网络强度的提高,农户受到来自社会互动端的压力会越大,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因规范化压力的作用而在紧密的社会团体中具有较强的趋同性和一致性。嵌入至社会背景中隐性施肥知识,往往需要依赖于农户间的高质量关系才能获取。农户间联系紧密的强关系表征着信任与凝聚力,彼此间更愿意分享隐性的施肥知识,这些稀缺性的资源能起到弥补农户在生产经验和施肥能力上的化肥减量能力不足。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
假设H:社会网络水平越高,农户越不倾向于选择过量施用化肥。
社会网络通过信息桥传递异质性信息帮助农户搜集环境知识和培育环境技能,通过人情网施加规范化压力塑造农户的环境认知和改变环境态度。
①信息桥:异质性信息。社交网络是促进农户行动的信息和资源流动的主要渠道,具有密集度高和传播路径短的特征,能够为农户准确把握化肥投入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农户社会网络规模越大,越能与更多不同生产方式的农户取得联系,有利于获取更多差异性的生产信息,拓展其环境知识和环境技能的获取渠道和异质性。农户通过信息网络交流传递环境知识和绿色生产操作技能,有效降低技术学习成本,满足对生产信息的需求。生产中投入产出知识多以非正式交流的形式传播,社会网络规模所表征的弱关系特征赋予农户获取及时和异质的信息,这种非重复信息的获取能力帮助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及时、全面地获得施肥技术指导。②人情网:规范化压力。社会网络中人情法则的行为规范作用,源于社会网络中的强关系在社会结构中嵌入情感因素。强关系通常代表着农户彼此之间具有相似的态度,处于社会关系情景中的人们,会因彼此之间的频繁互动而以相似的方式思考和行动,有效地激发农户对他人施肥行为结果的关注、评价和模仿。相较于弱关系传递异质性信息,强关系的规范约束力基于同质性原则对农户行为施加规范化影响,使得农户在施肥行为上表现出固定的行为范式和看法。社会网络的规则约束对农户施肥决策过程具有价值引导作用,会强化农户对耕地环境的清晰认知,有利于形塑农业环境污染的认知和激活亲环境的责任意识,这些持续的互动会影响农户的环境信念,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农户的环境态度。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
假设H:社会网络水平越高,农户的环境知识越丰富。
假设H:社会网络水平越高,农户的环境技能水平越高。
假设H:社会网络水平越高,农户的环境认知程度越强。
假设H:社会网络水平越高,农户的环境态度越积极。
社会嵌入理论表明,行为人在作出相关决策时并不是完全独立的。社会网络影响农户获取信息和资源的能力,并通过控制信息渠道和社会规范从主观和客观层面对农户施加综合约束,进而影响行为和决策。社会网络形成农户在信息获取和规范约束上的差序格局,环境知识的匮乏、环境技能的缺失、环境认知的局限以及偏好高投入高产出施肥方式的环境态度等不利于中国农村家庭的化肥减量行为。本研究认为社会网络抑制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中介路径分别体现为客观环境素养的客观逻辑和主观环境素养的主观逻辑。
①客观逻辑:客观环境素养。农户施肥行为形成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响应结构中的新知识和经验。在低碳技术采用的背景下,缺乏知识或技能薄弱是农民采用低碳技术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输通常以大规模、实时的方式发生,这些特征有助于网络成员之间的信息溢出和知识传播。农村社会网络作为农户低成本获取农业生产中技术资源的渠道而存在,使得农户在化肥施用行为决策时,对周边农户的方法或以往的施肥经验总结给予更多的偏爱。农户通过邻里效仿、亲友推荐等网络嵌入渠道获取技术和政策等环境知识与技能,这是农户做出生态行为决策的客观依据,农户化肥减量的亲环境行为特征的出现是环境知识和技能融入田间生产习惯的综合效应结果。
②主观逻辑:主观环境素养。关于农业污染现实的信念嵌入于农户的社会网络结构中。农户对化学品施用变化的认知不同于科学家,农户的施肥行为决策基于他们与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价值判断,农户与朋友、家人和同事的社交互动直接影响其信念、决定和行为。农户对化肥减量技术的采用主要取决于技术认识、环境问题认知以及固有的态度。获取正确和足够的农业信息对于提升农户的环保意识和准确判断具有关键作用,这会决定农户在生产经营中是否采用减量技术。社会网络的异质性意味着农户环保意识不同,会导致其对绿色生产行为的认知与评价差异,环境认知和态度是化肥过量施用行为实施与否的主观决定因素。来自强关系网中的规范性和趋同性压力越大,农户对化肥减量政策和生态保护的主观意识越强,减施化肥的环境态度越积极,越能够产生实施化肥减量行为的意愿。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
假设H:社会网络通过环境知识的中介作用来抑制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
假设H:社会网络通过环境技能的中介作用来抑制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
假设H:社会网络通过环境认知的中介作用来抑制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
假设H:社会网络通过环境态度的中介作用来抑制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
图1 社会网络影响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机制Fig.1 Mechanism of social network affecting excessiv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
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8年暑期在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开展的玉米种植户农业生产调查。本次调研依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资源禀赋与地理位置差异,从东北玉米主产区随机抽取铁岭市昌图县、哈尔滨市道外区和阿城区、绥化市肇东县、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和甘南县、长春市九台区、德惠县和榆树县、四平市公主岭市和梨树县,共计11个县(市)。按照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每个样本区县随机抽取2~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3个村,最后在每个村随机选择10~20名玉米种植农户。然后,实地调研中,课题组20余名农业经济专业研究生,访问家庭从事玉米生产的主要劳动力,采用调研员一对一问卷访谈的形式。最后,在剔除有效信息缺失以及前后信息矛盾的问卷后,最终获得40个行政村的741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4.88%。本研究运用Mplus8.3结构方程建模软件,采用非参数Bootstrap法探讨环境素养在社会网络与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使用Stata15.1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内生性检验。
2
.2
.1
被解释变量:化肥过量施用行为将利用生产函数和边际生产原理计算的每公顷化肥最优施用量与公顷化肥实际施用量对比,如果每公顷最优施用量小于化肥实际施用量,则表示存在化肥过量施用行为(Y
=1),反之,表示不存在化肥过量施用行为(Y
=0)。2
.2
.2
核心解释变量:社会网络本研究中的社会网络是指农户家庭社会网络,以往对该变量的研究存在单一指标法和多指标综合测算法的测度差异。本研究借鉴李博伟关于社会网络的血缘、亲缘以及业缘的多维特性的研究成果,结合社会网络广度和强度两方面综合描述社会网络,并运用熵值法测算农户社会网络。具体而言,首先选取了“春节时期来家里拜访的亲戚户数”“春节时期来家里拜访的朋友户数”“人情礼支出”表征农户社会网络规模,选取“与本村人交流频率”“与本村人的关系”“亲戚的信任程度”“朋友的信任程度”“邻居的信任程度”8个基本涵盖农户血缘、业缘以及地缘关系下的交往对象特征指标,从频率、信任和紧密性三方面表征社会网络强度(表1);然后对这8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熵值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加权求出社会网络的综合得分。
表1 社会网络测评量表
Table 1 Social network evaluation scale
变量 Variables 变量含义Variables definition赋值Assignment春节时期来家里拜访的亲戚户数网络规模Network range春节时期来家里拜访的朋友户数人情礼支出/万元与本村人交流频率从不=1;很少=2;一般=3;偶尔=4;经常=5与本村人的关系非常不好=1;不好=2;一般=3;挺好=4;非常好=5网络强度Network intensity对亲戚的信任程度对朋友的信任程度1~5分对邻居的信任程度
2
.2
.3
中介变量:环境素养环境素养不仅仅指关于环境问题的知识,也指个人通过学习过程进行综合判断的能力。Ramdas等从名义素养、功能素养以及操作素养3个层面解析环境素养。名义素养只关注环境的基本知识,而没有太多意识和关注的情感成分;功能素养是指基本环境知识以外的认知和情感态度倾向;操作素养包括建立和维持环境的环境技能。因此,与环境素养一词有关的内容主要侧重于知识、能力(技能)、认知、态度4个主要方面,其中知识和技能体现为环境素养的客观维度,认知和态度体现为环境素养的主观维度。基于此,本研究借鉴“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包括环境知识、环境技能、环境认知、环境态度4个维度11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农户环境素养测评量表(表2),运用熵值法测算综合指数。
表2 环境素养测评量表
Table 2 Environmental literacy evaluation scale
类型Type变量Variables变量含义Variables definition赋值Assignment客观维度Objectivedimension环境知识环境技能是否了解有机农产品?是=1;否=0是否听说过环境友好型种植模式?是=1;否=0听说过几类农业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其他污染分别赋值1,最后累加是否用过有机肥?是=1;否=0是否用过生物化肥?是=1;否=0种植作物之前是否测定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是=1;否=0施肥方式选择依据历史经验=1;说明书或经销商推荐=2;生态环保或技术培训=3主观维度Subjective dimension环境认知环境态度施肥越多越能保证产量吗?非常能=1;能=2;一般=3;不能=4;根本不能=5化肥对土壤、河流水质有影响吗?没影响=1;影响不大=2;有影响=3;很有影响=4愿意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吗?非常不愿意=1;不愿意=2;一般=3;愿意=4;非常愿意=5愿意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吗?
2
.2
.4
控制变量影响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的因素较为繁杂,施肥决策是户主、家庭、土地禀赋、农业生产特征和外部特征等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户主是农业生产投入的决策者,务农年限、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所凸显的农户施肥经验、认知能力以及要素配置能力。家庭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成员平均年龄、平均文化程度、平均健康状况、家庭人口、社会背景、收入结构、农机状况等家庭特征从要素禀赋结构、信息能力、农业依赖、施肥方式等方面影响施肥决策。土地是要素投入载体,土地特征直接决定化肥的需求量,耕地规模、土壤质量、地块规模、土地细碎化分别从数量和质量视角综合反映土地特征。化肥施用技术与使用量之间密切关联,合作社、农业频道、互联网农业信息、农业技术培训等农业生产组织和施肥信息渠道能够给农户施肥过程提供技术信息支持。政府的农事服务供给情况和自然灾害等带来的生产风险是制约农户施肥量决策的外部因素。
3
.1
.1
基于C-
D生产函数的化肥过量经济测算按照经济学理论,在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最优化肥施用量发生在化肥的边际产品价值VMP等于化肥价格P
时,因此,可以通过化肥边际产品价值与化肥价格的比率来判断农户是否过量施用化肥。借鉴吕杰等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通过比较化肥边际产品价值与化肥价格来测度过量施肥程度。测算过程如下:首先,构建C-D生产函数测算东北地区玉米的化肥产出弹性系数,即:
lnY
=α
+β
ln(Fertilizer)+β
ln(Seed)+β
ln(Labor)+β
ln(Machine)+β
ln(Depreciation)+β
ln(Other)+β
ln(Soil)+β
Terrain+μ
+ε
(1)
式中:因变量Y
代表玉米单产(kg/hm);自变量包括生产要素投入,如化肥施用量(Fertilizer)、种子投入(Seed)、劳动力投入(Labor)、机械作业费用(Machine)、机械折旧费用(Depreciation)、其他投入(Other)、土壤质量(Soil)。Terrain表示耕地地形特征;β
为化肥的产出弹性。在回归模型中加入μ
省级虚拟变量,以控制玉米生产的区域差异;ε
为随机扰动项。其次,基于利润最大化理论,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农户实现了利润最大化,此时,化肥对玉米产量的边际收益应等于化肥价格与产出(玉米)价格的比值。其数学表达式为:
(2)
根据式(1)做进一步转化,可以得出一阶偏导的简化式:
表3 变量含义、赋值与描述性统计
Table 3 Variable definition, assignment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变量 Variables 变量含义与赋值Variables definitionand assignment均值Mean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投入-产出变量产量 Yieldkg/hm210 337.272 792.583化肥投入 Fertilizerkg/hm2892.15245.84种子投入 Seed元/hm21 410.95374.45劳动力投入 Labor工日/hm2301.36377.89机械作业投入 Operation机械作业费/(元/hm2)954.56856.86机械折旧投入 Depreciation机械折旧费/(元/hm2)416.822 061.87其他投入 Other元/hm22 803.35925.31土壤质量 Soil低等地=1;中等地=2;高等地=3;优等地=42.460.85地形类型 Terrain平地=1;非平地=00.780.42被解释变量化肥过量施用行为Excessive fertilizer behavior化肥施用是否过量:是=1;否=00.820.38核心变量社会网络 Social network根据熵值法测算3.072.29中介变量:环境素养环境知识 Environmental knowledge根据熵值法测算8.2010.95环境技能 Environmental skills根据熵值法测算9.6710.50环境认知 Environmental cognition根据熵值法测算1.440.51环境态度 Environmental attitude根据熵值法测算1.090.32控制变量务农年限 Farming time年3.590.74户主特征文化程度 Education受教育年限/年7.032.85健康状况 Health非常差=1;差=2;一般=3;好=4;非常好=53.590.74平均年龄 Average age岁30.667.08平均文化程度 Average education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年4.731.79平均健康状况 Average health非常差=1;差=2;一般=3;好=4;非常好=5,取均值2.680.72家庭特征家庭人口 Household size人5.111.49非农收入占比 Non-farm income(家庭非农收入/家庭总收入)/%0.330.38家中是否有党员 Party是=1;否=00.100.31是否拥有农机 Machinery是=1;否=00.600.49
表3(续)
变量 Variables 变量含义与赋值Variables definitionand assignment均值Mean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耕地规模 Land耕地总面积/hm2(取对数)0.730.87土地禀赋特征土壤质量 Soil低等地=1;中等地=2;高等地=3;优等地=42.470.85地块规模 Plot最大地块面积/hm20.930.66土地细碎化程度 Fragmentation块5.815.95参加合作社 Cooperatives是=1;否=00.060.23农业生产特征收看农业频道Channel是=1;否=00.540.52上网查找农业信息 Information是=1;否=00.170.37参加农业技术培训 Technology是=1;否=00.140.35外部特征政府农业服务 Services是=1;否=00.060.24自然灾害 Disaster近五年当地自然灾害发生次数2.051.37
(3)
将利润最大化条件(2)式与化肥对玉米产量的边际收益一阶偏导(3)式相结合,得出每公倾化肥最优施用量测算公式:
(4)
表4的C-D生产函数估计结果表明,化肥对玉米产量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生产弹性为0.135。这说明,在化肥最优施用量以下,化肥投入增加10%,玉米产量增加1.35%。由式(4)测算的结果表明,化肥实际施用量平均达到892.74 kg/hm,最优经济施用量为683.30 kg/hm,户均过量施用209.44 kg/hm,实际施用量高于经济最优量的农户为608户,占全部样本的82.05%。
表4 C-D生产函数估计结果
Table 4 Estimation results of C-D production function
变量 Variables 玉米产量 Yield系数 Coef标准误 Std errort值 t-value化肥施用量(对数) ln fertilizer0.135*0.0791.710种子投入(对数) ln seed0.0560.0461.220劳动力投入(对数) ln labor-0.024*0.013-1.790机械作业费(对数) ln operation-0.002**0.001-2.360机械折旧费(对数) ln depreciation-0.0050.011-0.490其他投入(对数) ln other0.001***0.0012.880土壤质量(对数) ln soil0.094*0.0481.980地形类型(平地=1) Terrain0.076*0.0381.980地区变量 Region控制观测值 Observation741R20.746
注:***、**、*表示在1%、5%及10%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Note: ***,** and * represent significance levels of 1%,5%,10%,respectively. The same below.
3
.1
.2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分析考虑社会网络(自变量)对化肥过量施用行为(因变量)的影响,社会网络通过影响环境素养(中介变量)而对化肥过量施用行为产生影响,称环境素养为中介变量。本研究实证部分先检验社会网络对化肥过量施用行为影响的总效应,设定如下回归方程:
(5)
式中:Y
表示i
农户的化肥过量施用行为;X
表示i
农户的社会网络;Control表示控制变量,e
为随机扰动项,下同。本研究第二部分,检验社会网络能否通过环境素养来抑制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此时需建立两项关联:第一是社会网络提高了农户的环境素养水平;第二是环境素养有助于抑制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为考察社会网络与环境素养之间的关联,设定环境素养的决定方程:
(6)
式中:M
表示i
农户的环境素养;相较于影响化肥过量施用行为,剔除掉地块规模等5个控制变量。为最终验证社会网络与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之间的环境素养中介效应机理,构建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决定方程:
(7)
根据中介效应原理,本研究将社会网络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效应分解为社会网络的直接影响效应(c
′)以及环境知识、环境技能、环境认知和环境态度中介传导的间接影响效应(特定中介效应),间接效应为各特定中介效应之和,即ab
=a
b
+a
b
+a
b
+a
b
,总效应为间接效应和直接效应之和,即c
=ab
+c
′。本研究运用Mplus8.3软件,采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路径分析,设定Bootstrap重复抽样次数为10 000次(结果见表5)。社会网络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影响的总效应值为-0.060,在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即社会网络与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假设1成立。社会网络对环境知识、环境技能、环境认知以及环境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2a、2b、2c和2d成立;环境技能、环境认知和环境态度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与环境认知、环境态度和环境技能对农户生态保护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的观点一致,环境知识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单纯通过传授农户环境知识来培养农户的客观环境素养并不能起到化肥减量的作用,需要赋予科学有效的环境技能才能抑制农户对化肥过量施用的依赖。化肥减量作为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亲环境行为,其真正落实需要建立在农户的环境认知和环境态度等主观环境素养潜移默化的内在改变过程,农户只有具备化肥减量的内在感知,才能更有效地操作化肥减量技能。
表5 中介路径检验结果
Table 5 Intermediary path test results
效应 Effect 路径Path效应参数Effectparameter效应值Effect ofvalue标准误Std error95%置信区间Percentile 95% CI下限LLCI上限ULCI总效应 Total effect社会网络→化肥过量行为c-0.060**0.004-0.104-0.016直接效应 Direct effect社会网络→化肥过量行为c'-0.034**0.002-0.056-0.012间接效应 Indirect effect社会网络→环境素养→化肥过量行为ab-0.026**0.001-0.050-0.002社会网络→环境知识→化肥过量行为a1b10.0000.001-0.0120.011社会网络→环境技能→化肥过量行为a2b2-0.011*0.002-0.019-0.003社会网络→环境认知→化肥过量行为a3b3-0.007*0.003-0.013-0.001社会网络→环境态度→化肥过量行为a4b4-0.008*0.004-0.015-0.001社会网络→环境知识a10.166***0.0370.1070.225特定中介效应Specific intermediaryeffect社会网络→环境技能a20.118***0.0410.0490.187社会网络→环境认知a30.127***0.0390.0630.191社会网络→环境态度a40.104***0.0360.0470.161环境知识→化肥过量行为b10.0000.001-0.0020.002环境技能→化肥过量行为b2-0.095**0.001-0.185-0.005环境认知→化肥过量行为b3-0.052*0.029-0.100-0.004环境态度→化肥过量行为b4-0.074*0.050-0.146-0.002效应分解Effect decomposition直接效应/总效应56.67%中介效应/总效应43.33%
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显著,效应值分别为-0.034和-0.026,因此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56.67%和43.33%。环境素养在社会网络与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社会网络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抑制效应中有56.67%是由社会网络自身来直接实现的,另外43.33%是通过环境素养的中介传导作用来间接实现的。在特定中介效应中,环境技能、环境认知和环境态度的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011、-0.007、-0.008,而环境知识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说明环境知识的中介作用未得到验证。环境素养在社会网络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过程中发挥间接抑制效应,但环境素养不同纬度对农户过量施用化肥行为的中介抑制效应不同,环境技能的作用最强,环境认知和环境态度次之,而环境知识的作用不显著,假设3b、3c和3d成立,假设3a不成立。这意味着社会网络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间接效应是通过“提高环境技能”、“增强环境知识”和“改变环境态度”3条传导路径实现的。社会网络能够通过互动学习和示范交流的信息桥提高农户环境技能实现对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客观抑制作用,通过人情网的社会规范和价值导向的规范化压力机制增强农户的环境认知和改变农户环境态度来实现对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主观抑制作用。环境知识的中介效应假设未得到验证,这可能是因为环境知识只是个体具备的环境保护相关辨识性信息,在缺乏可实操的环境技能的情况下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化肥减量行为。从主观视角来看,减量知识转化为减量行动还需依赖农户的主观能动性。这与郭清卉等和薛彩霞等的环境知识、环境技能、环境认知、环境态度可促进农户的亲环境行为的观点类似,但本研究立足于中国农村社会的差序格局和经济行为嵌入关系社会的现实背景,认为农户的环境素养来源于社会网络,不仅证实了社会网络有利于抑制化肥过量的已有结论,并进一步分解得出社会网络抑制化肥过量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对环境素养不同纬度的中介效应进行差异化分析。
P
值均小于0.1,说明在10%的统计水平上拒绝了环境技能、环境认知和环境态度是外生的原假设。表6 工具变量检验结果
Table 6 Test results of instrumental variables
变量Variables化肥过量行为Excessive fertilizer behavior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0.036*(0.042)-0.044*(0.042)-0.038*(0.043)-0.052*(0.005)环境知识Environmental knowledge-0.001(0.073)环境技能Environmental skills-0.106**(0.028)环境认知Environmental cognition-0.894**(0.286)环境态度Environmental attitude-1.165***(0.382)控制变量 Control variables控制工具变量检验Instrumental variable test1.313.20*2.97*3.50*
中国农村典型的关系社会情境,农户的农业生产活动嵌入在具体的、持续运转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之中,凝结在社会网络中的信息传递和社会互动中的价值导向,通过影响农户环境素养能够从中国社会情境的嵌入性理性层面抑制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本研究利用东北三省741户玉米种植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bootstrap多重中介效应检验方法,通过考察社会网络与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关系,以及环境素养(环境知识、环境技能、环境认知、环境态度)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探究社会网络抑制农户过量施用化肥行为的作用机制,并运用工具变量法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对结果的稳健性进行检验。
研究结论:1)社会网络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路径包括直接负向影响和通过环境素养产生的间接负向影响,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56.67%,间接效应占总效应的43.33%。由此可见,在中国农村关系社会的情境下,发挥社会网络引导农户形成抑制化肥过量施用的环境素养是化肥减量的关键内生动力。2)社会网络对环境知识、环境技能、环境认知、环境态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只有环境技能、环境认知和环境态度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环境素养在社会网络与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关系中发挥着中介抑制效应,但环境素养不同纬度的中介抑制效应不同,环境技能的抑制效应最强,环境认知和环境态度次之,而环境知识的中介抑制效应不显著。社会网络虽能丰富农户的环境知识,但单纯的获取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抑制农户过量施用化肥行为的内在动力。这意味着环境知识的匮乏可能并不是阻碍农村居民化肥减量的重要因素,必要的环境技能、正确的环境认知和良好的环境态度则能够满足抑制农户过量施用化肥行为所需的主客观条件。
由于数据的局限,本研究仅就环境素养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未涵盖社会网络和化肥施用行为之间其他潜在中介变量。基于C-D生产函数测算农户经济层面的最佳施用量,可能与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所需满足的最优量不一致,同时生产函数的计算过程虽相对客观,但在一定程度可能存在忽视不同类型农户生产投入异质性的测量误差,这些局限性的解决将会更加科学地揭示社会网络和化肥施用行为之间关系,这也是作者下一步的研究计划和方向。
通过上述研究结论得到的政策启示是:1)加强农村社会网络建设。建立以村民间面对面经验交流等传统网络形式为基础,以互联网学习等农村社交新模式为发展内涵的新型农村社会网络体系建设,培育农户环境素养和化肥减量的内生动力。2)转变农业技术培训的内容与形式。由侧重施肥技术方面理论知识的传授变为重视实用施肥技术的指导和实践,通过示范案例、技术实操等多种农业培训形式,使得农户具备减量施用化肥的技能。3)加大农业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有针对性的生态环保宣传活动,激发农户参与生态治理的情感和责任感,逐渐改变农户的环境态度,促使其自发采取农业绿色生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