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分析及建议

2022-07-25 02:53许妍
今传媒 2022年3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融合

许妍

摘 要:国防科技期刊由于其所依托的国防工业研制生产的高保密性以及较高的专业壁垒,导致获取行业资讯的渠道十分有限。一方面,大众读物、科普类读物的信息供给无法满足受众的专业性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纸质期刊受制于其刊发形式,很难与受众进行及时的信息交互。然而融合了纸质期刊的专业性以及新媒体交互便捷性于一体的国防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能够很好地吸引相关受众的关注,且受众黏度较高。因此,运营好国防科技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可以为其发展提供助力。本文分析了国防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现状,并结合期刊特点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防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融合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2)03-0085-04

一、引 言

科技进步、强军背景、军民统筹发展等因素都给国防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但也同时带来了机遇和发展空间。随着国家对于国防工业保密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军工科研生产从业人员保密意识的加强,使得人们对一直以来桎梏于国防科技期刊刊发内容上的“紧箍咒”有了更加清醒且合理的认识,该领域的多数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基本完成了从内部交流到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刊型转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国防科技期刊逐步跟上了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步伐,开放度越来越高,这为国防科技期刊加快国际化进程、努力建设一流期刊的目标提供了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于军民统筹发展政策的引领,以及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内技术交流的日趋活跃,都使得人们对科研交流的需求日益提高。然而纸质期刊所能提供的学术交流服务已无法满足受众的信息交互需要,在此需求牵引之下,微信公众平台强大的功能就凸显出来了:它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交互平台,不仅很好地服务了受众,也为提升期刊知名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3季度,微信月活跃用户已达12.1亿,每天有3.6亿人进入公众平台[1]。较之传统的纸媒出版,微信公众平台凭借其受众面广、交互性强、运营成本低、易申请等优势被科技期刊所认可。近年来,针对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有的文献论述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建设,指出了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与纸刊融合的关键点[2-5];有的文献试图通过对微信程序的功能进行分析,开拓其形式多样性[6-7];有的文献通过对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用户使用习惯的调查,分析得出微信公众平台更新的最佳策略[2,8,9];还有的文献从新媒体发展的角度提出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编辑人员应着重提升的素养[10-11],等等。然而,针对国防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研究还比较少。

国防科技期刊的关注人群大多为相关专业从业人员以及军事爱好者,这一受众面具有窄而精的特点。“窄”是指较大众传媒或其他门类的科技期刊,其受众人数明显偏少;“精”是指该类受众群体普遍热爱国防建设、关注国防科技发展,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且分布相对集中。因此,服务于这一特殊受众群体的学术期刊,其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策略的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在科技强国、科技兴国的大背景驱使下,无论是从政策牵引还是社会需求的角度而言,国防科技期刊刊媒融合之路都是大势所趋。

二、国防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概况

(一)国防科技期刊的定义

国防科技期刊是由國防装备研制、教学和使用等相关单位主办的期刊,包括军队科技期刊和国防科技工业部门主办期刊[12],其中军队科技期刊既包括军事院校主办的各类学报,也包括各地方部队主办的学术期刊;国防科技工业部门主办的期刊主要包括涉及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使用、保障等各领域的武器工业类学术期刊,也包括军事科普类期刊。与大众科技期刊相比,国防科技期刊具有办刊单位主业一致性高、保密要求严格、读者群相对固定并较受国内外关注、影响力较高等特点[12]。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主要为国防科技学术类期刊。

(二)国防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情况

武器工业类期刊是最具代表性的国防科技期刊门类,根据对《中文核心要目总览》收录的武器工业类42种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情况进行的统计,已开通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占比仅为47.6%,可以看出武器工业类期刊的新媒体融合较为滞后[13]。军队期刊出于对其主办单位特殊性的考虑,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期刊更是寥寥无几。总体而言,国防科技期刊的新媒体融合,特别是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刊媒融合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推进。但通过对中国船舶集团和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主管期刊进行统计,前者主管期刊33个,其中19个期刊已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占比57.5%;后者主管期刊18个,其中16个期刊已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占比88. 8%。可以看出,刊媒融合发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国防科技期刊的重视。因此,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三、国防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应具备的功能

科技期刊公众平台是纸质期刊跨媒体经营的一种形式,其本质依然是媒体。有研究显示,学术公众平台的用户通常更注重其实用功能,即消息的准确性、专业性、相关性等[14]。国防科技期刊因其专业特殊性,要求微信公众平台更应建立起严谨权威的社会形象,担负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

同时,明确微信公众平台的自身定位,将其与纸质期刊有机协调,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微信公众平台不是纸质期刊的简单电子化,而应成为行业信息融合的推动者。

(一)构建多位一体的专业资讯发布平台

便捷式的资讯发布是微信公众平台的重要功能之一,权威、全面且丰富的资讯类信息可以为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聚拢人气。笔者将资讯发布类型分为四类,即学科信息、文章推荐、期刊动态和行业资讯,并对此展开分析。

1.学科信息

依据国防科技期刊的特点,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学科信息应包含国防新闻类资讯、学术信息类资讯以及学科前沿动态几个方面。

据相关文献调查结果显示:“学科前沿动态相关信息”是学术期刊微信用户关注度最高的内容[8],其次是“期刊热点文章推荐”;而另一调查通过对42种武器工业类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指数进行排序,其结果显示为:资讯型微信公众平台的排名普遍靠前[13]。针对国防科技期刊的微信用户而言,较之专业的学术信息类资讯,国防新闻类资讯因其可读性强,具有更高的点击量及转载量。因此,加强国防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国防新闻类资讯信息的推送,将能大大提升用户关注度,从而助力期刊品牌的推广,进一步增强粉丝黏度。

但是,由于国防科技期刊编辑从业人员数量较少,编辑人员很难有更多精力进行专业的信息搜集,为了解决这一困难,笔者建议可以对主管、主办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比如,国防科技期刊由于其主管、主办单位的特殊性要求,在机构设置上同时设有档案情报和期刊编辑两个部门,可以尝试建立联动机制,以情报人员的公开网络信息搜集为支撑,利用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有效统合内部资源,选取期刊目标读者喜爱的国内外国防新闻类资讯,最大程度上解决微信公众平台资讯的来源问题。

学术信息类资讯及学科前沿动态主要是指对国内外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相关报道。告别冗长的学术论文,以简洁的新闻报道形式呈现最具看点的学术发展动态,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及时掌握学科的最新发展动向。这就要求国防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高超的外语翻译能力、过硬的行业敏锐度以及将长论文提炼为新闻资讯的强大写作功底。

2.文章推荐

借助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推广期刊内容,是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与纸质期刊融合发展的重要实现方式。因此,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文章推荐就成为了相对固定的栏目。然而,传统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在发布新闻资讯时模糊了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的出版概念,导致耗时费力。为有效提高国防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笔者建议可采用更加便捷的编辑加工软件,将期刊的编辑、加工、制作、出版进行整合,搭建一元制作、多元发布的资讯发布平台,从而大大缩减内容加工的时间,有效提高编辑人员的工作效率[14]。

从文章的推荐类型来说,可以借鉴传统期刊的栏目划分方式,分为目录推荐、单篇文章推荐、专题推荐等;从推荐篇幅来说,以能够吸引读者而又不加重阅读负担为原则,可以分为短篇、中长篇以及全文推荐。需要注意的是:推荐篇幅的选择一定要根据内容决定,篇幅太短起不到很好的宣传效果;篇幅太长不利于读者阅读。有调查显示,凝练重点章节的中长篇内容推荐更容易被读者所接受,而对重点、热点文章仍可采用全文推荐的长篇幅推荐形式,这样既能满足读者的学术阅读需求,又能提升文章的被引用概率[8]。

3.期刊动态

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出发点是增加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是编辑与读者、作者最直接的沟通渠道。因此,微信公众平台一定要做好期刊宣传工作,在保证一定频次信息推送的同时,还要对推送内容进行甄选与把关。

此外,及时高效地为读者、作者提供编辑服务,如投稿、审稿服务等,也是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一大功能。如今,多家主流期刊采编平台及网站运营商均已支持微信模块的集成技术,可以进行期刊网站与注册用户微信账号的实名绑定,从而实现了向作者、外审专家、读者的实时推送服务,有效提升了用户的服务体验度。

4.行业资讯

国防科技期刊以其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优势,通过会议信息、行业动态、产业资讯等信息的发布,有效促进了行业间交流,开阔了从业人员的视野,特别是在推动军民融合技術的落地发展方面,真正打破了军民的技术边界。

(二)搭建互动式学术交流平台

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根植于学术期刊的本源,以繁荣学科交流为己任,搭建以期刊为中心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圈的繁荣和发展。由于国防科技期刊的特殊性,其微信公众平台的订阅用户一般具备很强的专业素养,受众黏度也较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该领域读者对专业信息获取渠道有着极高的关注。

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的强互动性,以及信息发布的便捷性,可以形成以期刊自身为中心的专业学术圈。编辑能够牵头建立某专业领域学术交流微信群,通过编辑带动话题,行业专家引领选题,从而促进研究团队间的合作与交流,构建起以编辑部为核心,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学术圈闭环,真正起到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学术繁荣的作用。

四、国防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管理者应具备的素养

运营好微信公众平台事关期刊宣传、信息发布、品牌营销、内容建设等多重业务的开展,因此,微信平台管理者不应被简单地定义为“编辑”,其应具备管理学、传播学、信息学以及期刊专业学科等多方面的专业素养。

比如,作为国防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者,同时也是科技期刊的编辑从业人员,在具备行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备较强的数据意识和创新意识[10]。“数据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数据敏感性。微信公众平台不同于传统纸质期刊,其内容和形式具备灵活性、多样性的特点,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者要能够及时对各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将大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汇总,发布于微信平台上。“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推送形式的创新编排上。通过对纸质期刊的内容结构进行重组,配以合适的图文,或制作成视频,并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能够提高期刊内容的可读性,增加阅读量。

国防科技期刊作为保密单位的对外窗口,要切实做好保密工作,严把保密关。因此,国防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者要具备极强的责任感和保密意识,要对所处理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要对发布的信息认真核查,确保其准确性和真实性。

五、结 语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国防科技期刊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作为国防类期刊,不能以保密特殊性局限发展思路,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这一技术手段,能够以有限的内容资源发挥出无限的传播影响力,真正挖掘行业热点、学科前沿,形成以期刊为中心的学术圈,真正实现期刊的学术价值,这也是国防科技期刊跻身世界一流期刊的关键之一。提升刊媒融合意识,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并运营,是我国国防科技期刊进行刊媒融合的重要尝试。只有顺应数字出版、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及时跟上刊媒融合的前进步伐,国防科技期刊才能迎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芝麻科技讯.微信用户量惊人!每天有10.9亿人打开微信7.8亿人进入朋友圈[EB/OL].(2021-01-19)[2021-04-20].https://mp.weixin. qq.com/.

[2] 舒安琴,刘煦,王明丰,陈玮嘉,张梨虹,毕丽,张耀元.微信公众号基于与期刊工作相关的内容建设实践研究———以《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微信服务号为例[J].编辑学报,2020,32(6):673-676+681.

[3] 薛婧媛,游滨.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学术友好型内容策划及形式策划[J].编辑学报,2019,31(3):313-315.

[4] 王志鸿,杨松迎,郭敏,曹荣章.基于微信平台的科技期刊内容服务策略及实现[J].编辑学报,2018,30(5):522-524.

[5] 毛殷.提升学报内容在微信平台上传播质量的路径[J].编辑学报,2017,29(1):73-75.

[6] 骆欢欢,刘美兰,郭桃美,等.学术期刊运营微信认证服务号的优势分析[J].编辑学报,2017,29(5):475-478.

[7] 马勇,赵文义,孙守增.学术期刊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选择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4,(9):77-81.

[8] 刘丹,苟莉,王雁,杜亮.医学期刊微信公众号用户需求调查分析———以《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为例[J].编辑学报,2018,30(4):406-409.

[9] 谭春辉,易亚,李莉.学术微信公众号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情报,2021,41(1):50-59.

[10] 孔薇.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编辑应具备的4大意识[J].编辑学报,2019,31(6):689-692.

[11] 冼春梅.科技期刊新编辑成长中的自我修炼[J].编辑学报,2018,30(1):95-97.

[12] 易基圣.国防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途径探析[J].传媒,2014(2):10-12.

[13] 李志.我国武器工业类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号运营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传播,2021(1):121-124.

[14] 趙文彬.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走向探讨[J].传媒,2014(2):19-21.

[责任编辑:张楠]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平台融合
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综合素质社团建设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