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瑾
(山西省侯马市融媒体中心,山西 侯马 043000)
突发性事件既具有震撼力,又具有冲击力,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社会热点和焦点。若没有处理好突发性事件报道,则容易引起社会负面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更新,许多自媒体也开始积极地进行信息传播。在突发性事件的前因后果没有明晰的情况下,作为传统新闻媒体,必须要主动掌握新闻事实,把握好突发性新闻的倾向性,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担负起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
其一,具有突发性。突发性事件很难或无法被准确预测,因此具有很强的突发性特征。例如,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由于是瞬间发生的自然灾害,在短时间内迅速波及大范围的人群和建筑,瞬间受到全球媒体的强烈关注。
其二,具有大量性。突发性事件不仅影响较大,关注的人也多,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汇总提炼。比如,2015年发生的尼泊尔大地震导致短时间内大量人员、财产受到损失,各路新闻媒体纷纷对此进行报道,还获得了来自全球志愿者的友好援助,这就在无形中将大量新闻信息传播给了公众。
其三,具有传播事件信息的无序性。突发性事件对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秩序都具有很大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现有的传播秩序。突发性事件中,信息来源和沟通信息途径都变得更加多样化,无序性传播随之出现。
其四,受众群体具有普遍性。一般情况下,专业媒体的受众都相对固定,如政治、文化、金融或体育等专业新闻媒体,但是突发事件的受众划分不明显,反而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各行各业的人群都会关注突发事件。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就是确定主题,具体来说就是结合固有的社会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应对各种矛盾冲突和人际关系时所持有的观点和态度。在新闻报道中,新闻价值取向的主体就是新闻从业者。在突发性事件中,媒体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的报道方式,合理选择新闻角度和取舍信息,要么弱化负面影响,要么强化正面宣传,以此强调主题,而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价值取向,这也是对新闻的价值取向。但从本质上讲,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取向与新闻价值有着一定的区别:新闻价值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评定标准,是新闻能否被顺利报道的前提条件;而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具有主观能动性,没有固定的标准,是个体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和态度。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新闻价值为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取向服务,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取向也会反过来对新闻价值产生较大影响。
突发性事件具有破坏性、难以预测、突发等特点,因此,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往往能够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尤其是在对突发灾害性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必须充分考虑灾难带给公众的负面情绪,注意灾害发生后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心理状况等,做到既要准确报道事件,又要在报道中融入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价值倾向作用主要是关注公众的生存条件、生存状态,以及公众的尊严、追求自由的精神等,人文关怀不仅体现了人类意识的提高,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因此,优秀的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理应包含人文关怀,做到在关注事件本身的同时,也要多关注公众在灾难后的生活和精神状况。
大型突发性事件的影响力普遍较大,因此,在对此类事件进行报道时,新闻工作者在客观报道、遵循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既要满足公众对事件的好奇心,又要承担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工作。此外,要做到实事求是,同时把握好舆论导向,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不但要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度和政治意识,也要充分地考虑到突发性事件的敏感度和复杂性,处理好细节问题。在对涉及国家机密、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要打起十分的精神,客观、准确、公正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扛起引导社会舆论的大旗。
报道突发性事件时要充分考虑其客观性和时效性。首先,在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报道时,必须快速地将新闻事实呈现在公众面前,让公众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事件的发展脉络;其次,在报道时要坚持真实性、客观性的基础原则,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坚决杜绝主观臆断;最后,必须坚持全面性、整体性,要站位高远,正确判断,充分考虑公众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新闻媒体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承担着至关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尽可能地熟悉各类法律法规,多关注国内国际时政新闻,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运用好媒体公信力这把“双刃剑”,真正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杜绝负能量传播。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要避免将个人主观意识加入客观存在中,比如发表大量其对事件的评价或看法。这就对新闻工作者的个人价值取向和专业、综合能力提出了考验:不仅要求其客观、真实、公正地进行报道,尽量掌握好其价值取向的平衡度,杜绝新闻倾向性;还要对新闻语言进行精准地把控,避免使用容易引起歧义或争论的字词。
突发性事件发生时,信息的传递必须要准确,新闻报道的信息不准确会使公众产生惶恐和焦虑的情绪。大众传媒既要有利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又要积极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新闻报道时以社会稳定发展为基础,将准确的新闻信息全面、及时地报道出来;还要有侧重地展示突发性事件的细节,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以防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在报道覆盖面比较窄和影响较小的突发性事件时,可以选择特定的地域进行报道。
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报道时,必须要考虑公众对事件的态度,以报道信息为主,以安抚公众情绪为辅,及时公布相关措施的落实情况,为加快恢复社会秩序助一臂之力。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突发性事件给公众带来的影响,这个时候就要充分发挥自身舆论监督的作用,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在突发新闻事件传播中,新闻工作者还担负着教育民众的责任,要利用媒体特有的优势,引导公众积极思考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对办法和具体措施等,既能把握社会舆论,又能总结经验,以防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在对突发性事件进行报道时,新闻工作者要做到及时、持续地报道,避免中途中断,进而使社会恐慌情绪蔓延。通过持续地跟进报道,受众能及时准确地厘清事件的发展脉络,接收到政府的相关解决措施,具有很好的稳定情绪的作用。此外,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要遵循积极宣传和团结一致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报道突发性事件,塑造正面话题;另一方面要积极跟随党和政府的步伐,响应党的号召,给社会和受众传递正能量,杜绝负能量进入传播渠道。以此来引导公众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解决该事件上,而不是只关注事件带来的负能量,从而降低突发性事件带来的公共危害,减少公众的慌恐,有效预防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新闻的真实性即新闻工作者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必须做到真实客观,要多关注事件本身且注重研究事件本身的社会影响面。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要简洁明了、全面直观;还要能让受众清楚地了解事件的发展脉络。新闻工作者要秉持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原则,坚决避免新闻炒作,对有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事件要更加仔细斟酌。新闻报道能够考验新闻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能体现新闻工作的重要性。例如,在报道突发灾难性的事件时,新闻工作者必须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才能真实、客观地进行报道;必须有专业的应对能力和语言文字能力,才能对庞杂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提炼;还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和较强的政治意识,才能做到宣传正能量,体现人文关怀,担负社会责任。
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全局意识和较强的政治敏感度,做到在把握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上更要找准舆论动向,进一步考虑事件背后的影响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新兴媒体,公众在网络上对某一事件进行讨论能够加速该事件的传播,促使其成为社会热点或焦点。在新闻报道中,官方的新闻报道就发挥着权威性和指导性的作用;而网络新闻平台既是政府指令的传达者,向公众传递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告知公众对该事件的解决措施及渠道,又是引领公众舆论的指向标。网络平台上的新闻报道能够以真实性、客观性还原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这有利于人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向人民政府传达基层群众的意愿,从而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这也正是新闻报道的价值。
在新闻中体现人文关怀,是新闻工作贴近群众、反映群众生活的特性,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举措。突发性事件之所以能够吸引公众的普遍关注,就是因为其突发性和强影响力。因此,新闻工作者在报道事件以前,必须明确自身定位,理解突发事件当事人的心理状况,充分考虑其内心的想法和诉求,从而有效避免公众产生恐慌,安抚公众的不良情绪和消极情绪。此外,注重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中的人文情怀,还能够引导公众关注事件本身和重点,群策群力有效解决事件产生的难题,真正做到传递正能量,弘扬真、善、美,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在进行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时,人文情怀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其一,突发性事件现场。无论是新闻的起源,还是新闻报道的出发点,都是突发性事件的现场,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其二,必须处理好突发性事件的现场报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立体传播信息。应多角度、多方位地将空间地域同步显示,直观、生动地展示突发事件的信息;二是调节传播节奏。突发性新闻报道中通常包含大量信息,不同类别的信息在同一时间进入公众视野时,可能会导致受众接收错误的信息。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对不同种类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明确信息真伪;反之,新闻事件进入传播低谷阶段时,信息量相对缺乏,导致报道现场非常单调,此时新闻工作者要审时度势,做到及时调整传播节奏和策略。
在突发性事件中,新闻媒体既是传播者,又是接收者,担负着很大的社会责任。所以,新闻工作者必须把握好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新闻倾向性,做到遵循客观、真实、公正的传播原则,最大限度地考虑新闻倾向性的影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传递正能量,这对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