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占婷
(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宫维明(2018)指出:“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张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精神融入所有课程中,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全程育人的目标。[1]课程思政的核心内容是育人,高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要求教师在每一堂课中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也就是说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探索知识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做好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增强育人意识、提高育人能力、实现全方位育人体系。[2]
日语阅读系列课程与基础日语(日语精读)课程在学时学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有较大不同,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关系到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兴趣的激发,是语言学习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核心板块之一,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理解不论是在专业四八级考试还是国际日语能力测试等考试中都占有约三分之一的比例,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日语阅读课程的内容涉及日本的民风民俗、文学文化、社会生态、大众生活方式等,恰恰正值天时地利人和,在语言传播的过程中,将文化的传播自然地交融进去,没有任何违和感。通过与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合,有助于日语专业的学生在提高日语阅读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同时,树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客观地、正确地看待两国文化的异同。
日语阅读(一)所选课文为1200字至1500字的日文原版文章,其语言材料具备了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课程总体目标旨在巩固所学日语基础知识,通过阅读简短的文章,使学生了解日本民风民俗、社会生态、大众生活方式等,在达到扩大视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还完成价值引领的职责。具体来讲,可以将课程目标分为三个部分,即知识目标: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丰富日语语感等,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支撑毕业要求2-知识要求);能力目标:总体上达到日语国际能力考试N3-N2阅读水平。了解当代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了解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用日语熟练表达的语用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支撑毕业要求3-能力要求);育人目标: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人格品质、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语双向跨文化交际人才。(支撑毕业要求1-素质要求)。
本课程共36学时(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改为32学时),以外研社教材《日语阅读教程(1)》为依托,每课平均4学时(32学时的话,需将第七课和第九课合并4学时或进行一定的取舍),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深度挖掘相关的思政话题。教材共9课内容,基本的切入思路是在讲授相关知识点内容前进行相关话题的课前导入,通过文章的读解进一步强化和深刻领会与课文标题相关联的思政育人点,结合内容实际布置相关作业。详见表1(P234)。
表1 各课思政育人点
课堂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育人最主要的过程,也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途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是育人的基本实现形式。课程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为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实际,明确思政育人点与专业知识点的切入思路、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注重两者的有机统一。
结合教学内容实际,深度挖掘相关的思政育人话题,以超星学习通为载体,分课前讨论和课后巩固两个部分,进行线上线下融合,在课程讨论区发布相关讨论内容,教师总结和点评。结合每课的育人点,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安排如表2(P235)。讨论形式主要两种:(1):要求学生进行留言回复,同学之间的留言内容大家都可浏览并评价,课堂上再找1-2名同学重点发言;(2)按照事先分的学习小组,根据在超星学习通上发布的话题,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总结,课堂上让各小组代表总结发表。同时提供相应阶段的可理解阅读材料,多样化、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表2 思政育人点与教学组织形式
在以超星学习通为载体进行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的同时,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更有助于思政教学效果的达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实际可以侧重不同的教学方法。除常用的讲授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之外,根据需要,还可将语篇分析教学法、体验式阅读教学法和有声思维教学法等进行贯穿和融合。语篇分析教学法在日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目的是使学生把握整体文章结构,及时获取语篇中有效信息,从而提高自身阅读效率。语篇分析教学法的核心是指导阅读者从文章局部入手,注重文章前后连贯、整体连贯和上下连贯,并结合文章段落、结构和句子进行综合探究,从而最大限度获取文章中的有效信息。体验式阅读教学法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基本认知和学习规律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创造有利于开展日语阅读教学的阅读情境,真实再现原有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学习中建构新知识、拓展新能力、生成新意义等。让学生充分释放自身主观能动性,释放潜能、自由探索,从而在实际的不断体验中构建正确的三观。有声思维教学法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整个阅读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和评价,了解学生对基本阅读知识点和阅读技巧的掌握,学生也可以及时将自己的录音转变为可以观察到的文本,了解自己对阅读技巧的使用情况[3],同时可以增加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
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随时学、随事学、随势学,通过微信群、QQ群等不定时向学生推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文网站”“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日文版”“联普日语社区”“日语阅读”等公众号中权威的实事新闻、涉及日本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受年轻群体关注的相关思政育人话题和人物事迹,让学生在进行中日文化比较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行全方位育人。
总之,日语阅读系列课程承载着重要的思政育人功能,在整个日语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一课程内容育人点的挖掘和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都关系到课程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同时,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做到常学常新,让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方式都要与时俱进,“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