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莲 ,刘银香,安永华
(1.青海省河南县气象局,青海 优干宁 811599;2.青海省玉树市气象局,青海 结古 815099;3.青海省同仁市气象局,青海 隆务 811300)
冰雹是对流云中产生的球状或不规则冰块形式的降水,一旦发生往往造成较严重的雹灾,对农牧业生产、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1,2]。一次冰雹的降落,是否会造成灾害,与雹块的大小、积雹密度、降雹范围、降雹持续时间等有关,还与下垫面特征、被击物体性质、形状有关。冰雹灾害具有局地性强、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等特点[3]。
河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隶属黄南藏族自治州,地理位置为30°04′~34°55′N,100°53′~102°15′E,全县总面积6 997.45 km2,平均海拔在3 600 m以上[4]。全县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带和气候变化敏感区,气候变化的微小波动都有可能对该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5]。县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滩地、丘陵、低山及高山交错,沟壑相连,局地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冰雹是该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县民政局调查得知:2008年9月23日该县境内出现冰雹天气,其冰雹最大直径34 mm,平均重量5 g。冰雹击毁账篷1 210顶、房屋玻璃31 200 m2、人工草场7.84 km2,打死牛49头;共有3 210户16 530人受灾,成灾2 123户11 560人,直接经济损失约910万元;2011年9月1日优干宁镇南旗村境内出现强对流天气,并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天气现象,降雹时间持续约15 min,冰雹最大直径为40 mm。造成41户住房玻璃、16户畜棚玻璃被击毁,1户太阳能暖气设备严重损坏,19顶帐篷击烂,冲毁草场面积为5.733 km2,直接经济损失达58.8万元。因此,加强对该地区冰雹气候特征及其灾害性分析,对于做好冰雹灾害防御工作具有重要的科技支撑和现实意义。
利用1978~2020年河南县国家气象站降雹数据,统计整理出地面气象观测站降雹记录377条,其中降雹持续时间375条,冰雹最大直径126条。因1978~2003年河南县国家气象站实行人工观测,冰雹直径缺测较多,资料统计时,直接剔除了此类记录。随着地面观测自动化推进,自2012年4月1日起夜间天气现象不记起止时间,故降雹持续时间统计时,剔除了夜间出现冰雹记录(表1)。
表1 青海省河南县冰雹资料条数统计 单位:条
1.2.1 线性趋势分析法 线性趋势分析利用计算气象要素的时间序列,以时间(x)为自变量,要素(y)为因变量,建立一元回归方程y(x)=a+bx,其中b表示变化倾向率,b值符号反映上升或下降的变化趋势[6]。
1.2.2 冰雹灾害等级划分 河南县1978~2020年共记录冰雹377条,根据《青海省气象灾害分级指标》DB63/T372-2018,将冰雹灾害等级分为4级,冰雹灾害等级及分级指标划分如表2所示,其中轻度灾害57次,中度灾害38次,重度灾害29次,特重度灾害16次,无灾害201次。
表2 冰雹灾害等级及分级指标划分表
2.1.1 冰雹日数年变化 从冰雹日数年际变化中(如图1a)可以看出,近43 a来河南县共出现冰雹日数377 d,年平均降雹日数8.8 d,冰雹日数总体呈现波动状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1 d/a,相关系数0.6007,通过a=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该县年冰雹日数减少趋势显著。1985、1989年出现冰雹天气最多,分别出现17 d和18 d;其次1986年出现16 d;1978、1984、2007年均出现15 d;2019年仅出现1 d。
从年代际变化(图1b)可得,1978~1987年出现冰雹日数最多,其值高达117 d;1988~1997年次多,共出现105 d;1998~2007年出现89 d;2008~2017年共出现61 d;2018~2020年仅出现6 d。
图1 1978~2020年河南县冰雹日数年变化 a:年际;b:年代际
2.1.2 冰雹日数月变化 从年内变化(图2a)来看,河南县冰雹出现在4~10月,其中5~7月为冰雹高发期,共出现冰雹日数为239 d,占总冰雹日数的63.4%,4月和10月出现冰雹日数分别为11 d、26 d,分别占总冰雹日数的2.94%、6.9%。
从日变化(图2b)可得,河南县冰雹天气日变化非常明显,主要发生在13~21时,占降雹总数的89.8%,尤其是集中在16~19时,占61.4%。冰雹天气绝大部分发生在白天,夜间虽然也有降雹可能,但所占比例很小。
图2 1978~2020年河南县冰雹日数月、日变化 a:月;b:日
2.1.3 降雹最长持续时间变化 从1978~2020年河南县降雹最长持续时间年际变化(图3)可以看出,降雹持续时间随着年份递增呈波动状明显减少趋势。近43 a来该县降雹的一般持续时间1~20 min,少数在30 min或以上。1989年6月19日出现冰雹天气,持续时间长达50 min,最大直径8 mm,是出现降雹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冰雹天气,给当地农牧业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2019年最长降雹持续时间仅3 min,最大直径2 mm,未造成任何气象灾害。
图3 1978~2020年河南县降雹最长持续时间年际变化
2.1.4 冰雹最大直径变化 从1978~2020年河南县冰雹最大直径年际变化(图4)可以看出,冰雹最大直径随年份增大呈波动状减小趋势,但减小趋势不明显。最大冰雹出现在1987年、2008年,最大直径分别为35 mm、34 mm,对该地区农牧业生产生活造成了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图4 1978~2020年河南县最大冰雹最大直径年际变化
2.2.1 不同等级冰雹灾害年际变化 从冰雹灾害等级年变化(图5)来看,河南县冰雹灾害次数随年份增大呈现波动状减少趋势,轻度灾害次数>中度灾害次数>重度灾害次数>特重度灾害次数。轻度灾害次数自2007年开始,减少趋势较为明显;中度灾害次数自2013年开始明显减少;特重灾害次数于2008年、重度灾害次数于2013年之后均未出现。且随年份递增,出现的冰雹最大值和最小值均有减小趋势。
图5 1978~2020年不同等级冰雹灾害出现次数变化
2.2.2 不同等级冰雹灾害年代际变化 从冰雹灾害等级年代际变化(图6)来看,河南县冰雹灾害次数随年份变化与灾害等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2018~2020年仅出现2次中度灾害,其余灾情均未出现。表明该地区不同等级冰雹灾害出现频次总体呈减少趋势。
图6 1978~2020年各等级冰雹灾害次数年代际变化
2.2.3 不同等级冰雹灾害月际变化 从年内变化(图7)来看,河南县冰雹灾害出现在4~10月,其中5~7月为冰雹灾害高发期。其中无灾害、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分别占总冰雹灾害的53.2%、13.5%、10.8%、8.2%、4.2%。无灾害出现频次最多是7月,其次5~6月,轻灾害出现频次最多是8月,中度灾害出现最多6月,重度灾害出现最多5月,特重灾害出现最多9月;4月重度、特重灾害均未出现。表明河南县是冰雹灾害多发地区,特别5~9月是防雹关键月份。
图7 1978~2020年各等级冰雹灾害出现次数逐月变化
2.2.4 不同等级冰雹灾害日变化 从冰雹灾害等级日变化(图8)来看,河南县冰雹灾害出现在13~22时,其中16~19时为冰雹灾害高发时段。在此时段无灾害、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分别占总冰雹灾害的48.35%、15.23%、9.85%、6.87%、3.88%。
图8 1978~2020年河南县不同等级冰雹灾害日变化
(1)1978~2020年河南县共出现降雹日数377 d,年平均降雹日数8.8 d,总体呈波动状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1 d/a,相关系数0.6007,通过了a=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年冰雹日数呈现显著减少趋势。
(2)河南县冰雹天气一般出现在4~10月,其中5~7月为冰雹天气高发期,占总降雹日数的63.4%,4月和10月出现冰雹日数分别为11 d、26 d,分别占总降雹日数的2.94%、6.9%。日变化非常明显,主要发生在12~21时,占降雹总数的89.8%,尤其集中在16~19时,占61.4%。
(3)河南县降雹一般持续时间1~20 min,少数在30 min或以上。最大直径随年份递增呈现减小趋势。最大冰雹出现在1987年、2008年,最大直径分别为35 mm、34 mm,对该县农牧业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4)河南县冰雹灾害次数随年份递增呈现波动状减少趋势,轻度灾害次数>中度灾害次数>重度灾害次数>特重度灾害次数。
(5)河南县冰雹灾害一般出现在4~10月,其中无灾害、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分别占总冰雹灾害的53.2%、13.5%、10.8%、8.2%、4.2%。
(6)河南县冰雹灾害出现时段在13~22时,其中16~19时为冰雹灾害高发时段,在此时段内无灾害、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分别占总冰雹灾害的48.35%、15.23%、9.85%、6.8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