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22-07-23 14:59王鹏程武婧娴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

王鹏程 武婧娴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壮大。但是,生态文明建设依旧是一个短板。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将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过程,既能真正做到尊重自然,又能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新农村的发展蓄力。本文在对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环保意识不足、生态农业发展较弱、环境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环保法规、发展绿色农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议,以此推动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让新农村焕发出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只有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产力才能得到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加大环保力度,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发“金山银山”的同时保住“绿水青山”。

乡村振兴战略是围绕着“三农”问题提出来的乡村发展战略,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階段,进一步实现城乡协调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其发展过程是国家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不断进步的重要体现。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而制定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乡村发展战略,不同于其他国家在乡村振兴方面的自然推进过程,既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乡村振兴也应提升自身的现代化水平,遵循“生态宜居”原则打造出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有效治理格局。

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复杂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建设农村的生态文化,旨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而建立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就生态文明体系而言,其核心内涵源自生态意识、生态行为、生态体系和生态产业等方面,以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经济进步与发展之间的有效共存,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得以运行,助力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区,打造环境友好型社区,这是建设美丽中国新的赶考之路。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一)提升生产力,助推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我国是农业大国,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亿,其中农村人口5.56亿。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为促进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找准农村的发展重心,落实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部分地区为推动当地的经济建设,采取了填湖造地、拓展耕地等举措,使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充分认识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联性,只有落实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才能实现生产持久化。因此,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提升生产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可以推动生产力的提高。研究发现,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直接影响到周边地区的农业与经济发展,因此落实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满足,与此同时,也为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解决生态环境治理问题至关重要,生态环境治理是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

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是良好的生态,建设美丽中国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而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设置好生态屏障,才能使农村地区成为绿水青山的重要载体,才能最大度地发挥出农村资源环境的作用,从而使新农村实现全方位的综合振兴。

二、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

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任重道远。进入工业社会后,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对环境保护缺乏自主意识,而过度发展经济、开发资源不仅影响到了生物多样性,同时导致土地的沙漠化等问题出现,给人民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要改善这种情况,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综合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来看,农民的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耕作污染虽然可以提高农业的短期效益,但对子孙后代是不利的。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除了与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有关,公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也不够。

(二)生态农业发展较弱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国,农民的衣食住行都要靠他们的辛勤劳动。为解决温饱问题,使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在较长时间的农业发展中普遍追求速度和产量。农药与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力地提升了农业的产出,有效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所需。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农药与化肥的使用不仅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而且打破了生态平衡,更为严重的是长期的农药与化肥的使用威胁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其稳定性来源于其多样性。一味追求产量和速度而忽视生态系统平衡与保护的农业发展模式已凸显出其弊端,正视农业的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更是一个必须审慎对待的问题。

(三)环保设施有待完善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比较短暂,当前基础设施不完善,加之国土面积大、物产丰富,存在不同地区对环境保护设施的需求大相径庭的现象。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些问题包括城乡发展不均衡、农业生产效益与生产水平比较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等,使得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不能得到保证。

由于一些客观原因,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历史因素的制约,导致农村地区不具有完善的基礎设施,对于建设新农村产生了严重阻碍。虽然许多地方政府向农村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设施,但这并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求。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环保法规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要更加重视农村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健全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不仅可以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还可以助推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完善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就要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同时,在实践中要根据生态环境治理的要求,不断创新环保法律法规,以当前农村的发展需求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助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二)发展绿色农业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积极发展绿色农业,以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只有加强对自然的保护,抵制无节制的开采,才能保持生态平衡。要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农业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和必由之路。

农村地区的发展不仅要促进农业结构的创新与优化,也要发挥出先进技术的作用和价值,促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升。从农业发展和生态发展的角度出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绿色农业的高效发展,不仅可以降低土壤的污染,也能降低河水的污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鼓励发展绿色农业,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不但可以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

在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充足的资金保障。第一,政府要切实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第二,设立专门的资金项目,负责投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可以用于研发先进的生产技术。第三,吸引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加大资金的投入,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更多资金来源。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既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核心战略,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手段。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加强对传统农村生态文明的保护,也要从传统生态文明中提炼有益因素,借助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挖掘生态文明密码,从而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0-29.

[3]郭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社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市场,2022(02):33-34.

[4]黄守宏.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N].人民日报,2021-12-14(009).

[5]黄琦.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公共管理探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2,2(12):132-134.

[6]梁梦宇.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21.

[7]柏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治理与美丽乡村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8):7-8.

[8]王国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创新模式研究[J].农家参谋,2021(17):7-8.

[9]张靖坤.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中国农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14):1+6.

[10]夏艺璇.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环境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02):195-198.

[11]李俊.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问题及路径[J].百色学院学报,2022,35(01):112-116.

课题:本文系云南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理论研究(编号:A30320191730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鹏程系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通讯作者:武婧娴系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研究)

[责任编辑:潘慧琳]

猜你喜欢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