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经典案例将思政元素融入写作与口才课程教学

2022-07-22 07:29厉欣慰张秀英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口才塞罕坝思政

厉欣慰,张秀英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通识教学部,河北 承德 067000)

前言

写作与口才课程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旅游思政+思政旅游”四个思政为抓手,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发挥写作与口才课程教师队伍的“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落实学院“双立双成”的育人目标,成为实现“旅院十艺”特色的重要途径。

作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多个专业开设的公共文化课程,旅游大类的专业基础课程,写作与口才肩负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命。本课程思政建设的总目标为:以立德成人、立志成才的“双立双成”教育体系为指导思想,遵循传播中华语言之美、传播中国文化之美的原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中国文化自信心,担当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课程思政真正落到实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养成合情、准确、雅美的用语习惯,建立以中华文化为载体的话语体系和标准,蓄养在世界舞台中文化对撞的力量,从而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深耕中华精神文化精髓,探寻通达的人生境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平衡、和谐。

一、课程思政需要总体设计

(一)以思政为抓手的写作与口才课程内容整合

无论是专业课,公共基础课还是其他门类的课程,要想发挥课程思政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首要任务是把握课程内容整合,以课程思政设计的总目标为宗旨,为灵魂。写作与口才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就是通过以思政为抓手,整合课程的整体教学内容框架来实现的。首先将课程内容根据专业不同分为基础模块、必选模块与备选模块;再结合专业需求、应用性与实用性选取模块中的具体学习任务单元,在任务单元中合理设计知识点和技能点;然后将本课程的思政目标与这些知识点、技能点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思政案例有机融入,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教育点渗透进去,这些思政教育点构成了学习单元的思政教育线,不同的思政教育线综合组成一个个思政教育面,最后实现本门课程的思政教育整体,进而实现其思政教育的总目标。

(二)必须围绕本门课程思政总目标进行整体设计

一门课程的思政总目标确定了,但如何实现它,必须进行总体规划。每一个模块,每一个任务,每一个知识点技能点所浸润的思政元素,要与思政总目标的方向一致,内涵一致,这样诸多内涵相近的思政教育点汇聚成不同的思政教育线,再由线汇聚成面,面面相接就构成了一门课程的思政总目标。

写作与口才课程是如何做的呢?首先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岗位需要整合教学模块内容,从单元设计到考核方案设计,从宏观到微观,从课前到课中与课后、从线上到线下,让思政教育有纲可依,点线面体四维设计,全方位立体化。不仅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要求,而且从学习者的角度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学习目标上,着力体现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生命智慧和思维品质;着力培养思辨能力、写作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学习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二、用丰富的思政资源库,支撑思政教育内容

写作与口才课程作为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思政素材资源库必须丰富,为此团队成员搜集与课程内容、知识点紧密相关的图片、文档、视频等资料,用形式多样的思政材料全方位对接课程知识点、技能点,建立了足以支撑课程思政元素教学的资源库。课程思政资源库种类丰富,图片858个,文档365个,视频276个。用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带动教学资源建设,成绩显著。

课程从如何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与专业特点出发,结合塞罕坝精神的地域文化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四史教育与红色血脉思政教育资源资源、中国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资源等方面入手,探索如何将其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立德树人的宗旨。

写作与口才课程思政“点线面体”四维整体设计方案

写作与口才课程思政素材资源库与经典思政案例(节选)

三、与青年学生相契合的与时俱进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思政教育点更符合“三进”原则

(一)紧跟时代脉搏,厚植家国情怀

在课堂教学中常态化引入国家时事要闻,设计典型案例,使学生关心国家政治,知晓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同感,对影响社会进程与发展的重大事件予以关注。充分意识到所处政治环境对自身成长的影响,增强责任与公民道德意识,做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接班人。如在演讲实践中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干部和广大师生的讲话作为演讲的话题,将树立理想信念、诚信做人、终身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作为演讲的内容,不失时机地将思政内容渗透进学生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引入经典时政案例,使学生了解时政动向,培养家国情怀,将人文精神与思政理念相结合,提升课程思政实效。在诗文朗诵部分,以余光中《乡愁》为经典案例,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掌握现代诗歌朗诵的技巧与方法,在体会诗歌结构、声韵等艺术之美的同时,更要深入领会诗人期盼祖国早日统一的夙愿。课后选取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作拓展阅读,体味诗中深切的情感内涵,领略璀璨的中华文化,厚植家国情怀。

(二)贯彻四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在课程教学中加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关经典案例,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事实,听清时代脉动,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发掘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课程教学中自觉融入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如在诗文朗诵部分,选取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忆秦娥·娄山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经典红色诗文指导诵读,使学生研学创作背景,解读四史元素,得到深刻教育。在解说实践中,以井冈山、西柏坡、遵义、延安等革命圣地,左秀海狱中书简、抗联被服场缝纫机、刘仲明使用过的相机等抗战文物,任弼时的半条皮带、红军过雪山草地时煮粥野菜用的茶缸、草鞋等长征文物为解说对象,以革命遗址、文物为依据,见证近代以来我国各族人民长期革命斗争的艰辛历程,赓续红色血脉。

(三)根植地方特色,落实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实践教材。塞罕坝精神植根于塞罕坝140万亩的土地,源于数代塞罕坝务林人的奉献奋斗,成长于塞罕坝日益辉煌的绿色事业之上。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既充满了塞罕坝人献身“绿色事业”的豪情壮志,又体现了塞罕坝人特有的理想追求。写作与口才作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以经典案例承载思政元素,力求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塞罕坝精神作为根植承德地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最值得珍视与挖掘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教育最好的经典案例。在演讲实践、诗文朗诵、导游词写作等课程环节中,从课程讲授、确立主题,到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进行深入解读,学习并深刻领会塞罕坝精神,使学生理解精准旅游,牢记绿色发展,立足承德,心怀祖国。

(四)增强文化自信,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课程思政提供深厚力量。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重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写作与口才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传统文化经典案例贯穿于课程设计与实施全过程,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化的审美意识,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通过使学生能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开展审美鉴赏活动,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诗文朗诵部分,选取《龟虽寿》《长歌行》等古典诗歌,激励学生珍惜光阴,莫负韶华;选取《将进酒》《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经典诗词,培养学生旷达乐观的襟怀,使学生得到古典诗词、优秀传统文化的濡养,奋发不息,积极向上。演讲、解说实践课程中,选取传统文化相关热点话题,思索如何在当代将优秀传统发扬光大。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深耕中华精神文化精髓,传播中国文化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担当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

写作与口才课程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书育人内涵;教师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课程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强化思政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掘和运用各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促进写作与口才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努力完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任务,形成了具有旅院特色与写作与口才自身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猜你喜欢
口才塞罕坝思政
哲理漫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江苏“塞罕坝”水上绿森林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领导口才是练出来的》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
语言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