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河北乡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基础

2022-07-22 01:48孙茜常威
河北画报 2022年20期
关键词:河北弘扬文化遗产

孙茜 常威

(唐山师范学院)

乡村文化遗产可以有效的反应出河北省的民俗文化,而利用数字化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与弘扬,可以最大程度的体现出乡村文化的人文底蕴。因此,在振兴河北乡村文化遗产时应根据新时代的数字化方式,最大程度的展现出河北乡村文化的钟灵毓秀之美,并向乡村人员宣传乡村文化文化遗产的具体内容以及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以此来保障其乡村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并利用数字化信息平台的便捷性,将其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管理,增强当地人们的文化归属感,促进经济和文化协调平衡发展。

一、河北乡村文化遗产的特征

(一)文化价值特征

众所周知,我国的历史发展已有五千年之久,在历史进程的推动下,乡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文化遗产较多,其文化价值与文化意义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因此其应得到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重视,并加以弘扬与保护。此外,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河北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了众人的关注与重视,河北这一区域的历史文化、建筑遗产、生态环保等都一定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价值,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和进程。河北乡村文化普遍具有着较多的文化遗产,如戏台、祠堂、民间工艺、建筑故居等内容,这些文化遗产都是由历史发展所凝结成的文化特征。此外,由于河北省的地理差异性,导致不同区域的文化发展也大不相同。例如部分河北省的民间艺术流传便是皮影、剪纸等内容,而另一部分的河北省文化则更偏向于拉花以及河北梆子等内容。这些不同地区的文化组成了河北省现有且独有的文化遗产,也是现今需要进行保护与弘扬的文化内容,这些文化遗产具有着较强的人文性以及文化性,蕴包含着较为丰富的文化资源,若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弘扬,可以帮助当地人民形成较为强烈的历史认同感以及文化自豪感,也是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因素之一。

(二)人文环境特征

在城市化日益得到发展的现今社会,河北省大多数的居民仍然保持着历史传流下来的乡村居住的形式,在传统的村庄内人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观念十分强烈,也因此构建成为了人文环境的基础。现阶段这类村落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仅是当地人们居住的场所,更是一个有机发展的动态人文景观。在这里可以发现较多的历史遗留的文化内容,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与开发性。近年来河北省已有较多的乡村利用原本拥有的特色乡村文化遗产与旅游行业相结合,充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将乡村内的经济发展价值进行最大程度的开发利用,使其自身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利用,并在原本的基础上融合了“新文化”的内容。此外,部分其他国家已经能尊重这类人文环境特征,开始了保护历史文明发展的活动,在原有的基础上保留这类乡村的基础建筑,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进行渗透,既保留了乡村文化遗产建筑,更使当地居民获得了全新的生活体验。在现阶段的乡村振兴过程中,河北也应吸取其他国家的人文环境保护方式,采取数字化的模式将乡村文化遗产进行保留,尊重历史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并利用城市化的内容改善村民的生活,确保乡村文化遗产能包含乡村古朴的民风,又能向他人呈现出真实的人文环境内容。

二、河北乡村文化遗产利用数字化保护的意义

(一)彰显地域特色,树立文化自信

数字化的发展趋于成熟稳定,能有效的将河北区域的文化进行广泛的传播与宣扬,使各地区的人民能初步了解河北乡村文化遗产的特色,从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并树立人们的文化自信心。河北省是现阶段我国乡村文化遗产保留数量较多的区域,其文化保护程度相较于其他地区也更加完整。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与调查,现阶段河北乡村文化遗产已有200多处,不仅包含了历史文化进程,更兼具了艺术内容、科学内容,有着一定程度的研究价值与意义,而数字化的发展将上述这些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弘扬。此外,河北乡村文化遗产是河北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其历史发展浓缩的精华,这些文化更是河北的特色符号与标识。所以利用数字化对河北乡村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传承十分重要,可以将特色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内进行弘扬,强化当地乡村文化遗产的软实力,重新焕发其生机与活力,更能有效的振兴河北各个乡村。

面对众多的特色乡村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可以联手技术部门,对相关文化遗产进行采集归纳并加以整理。使每一个乡村文化资产都能够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通过数字化的保护方式可以将文化遗产的特色充分挖掘,并进行整理,根据其特色和不同之处对其采取差异化的保护方式,以最大程度的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以此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将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以便于后代继续传承并加以弘扬,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文化充分发掘,并加以宣传,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素养,助力乡村振兴。

(二)夯实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交流

随着现阶段经济体系发展趋于稳定,人们将目光投入到了文化产业当中,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快速发展,奠定人们的文化自信心,河北乡村文化遗产应选择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弘扬。利用数字化的方式给予文化产业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将乡村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并渗透在各个行业的发展当中,满足当地人们的精神需求。此外,人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是发扬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河北省可以利用大数据信息分析人们的文化关注点,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遗产保护途径的交流,从而建立更加完整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夯实文化产业的基础。

可以借鉴故宫文物开发产业,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挖掘文化特色,再由相关专业人员根据文化特色对文物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开发,加强产业融合。例如:文物+美妆联名款、文物+文具产业链、文物+服装设计款、文物+主题乐园产业等等。同时通过这些途径,加强文化交流,提高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吸引人们来到实地探索,了解文化遗产。以此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当地旅游产业等其他产业发展,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修缮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三、河北省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不足之处

首先,近几年来城市化发展的势头突飞猛进,导致大部分乡村年轻人不愿留在乡村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建设。经济的差异逐渐显露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到城市生活,乡村内的经济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这种城市与乡村过大的差距,导致乡村文化逐渐失去传承,大部分的优秀文化逐渐消失。其次,乡村人们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在人们物质条件逐渐上升的环境下,人们更加追求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与建设,从而忽略了乡村文化遗产的重要性,难以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虽然现阶段部分河北乡村得到了一定的经济与科技支持,但是仍然有大部分的村民无法进行有效的观念改变,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与理解较为浅显,更希望当地政府能改善居住环境,将以往乡村文化遗产进行破坏,建设更加适合人们居住的环境。如现阶段大部分河北地区不再使用碹窑等传统建筑,并且将这种传统建筑进行破坏,导致大部分的传统文化遗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历史进程的痕迹也逐渐消失。

四、河北乡村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理论基础

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需要对其进行多角度的数据分析与收集,从而分层次的进行保护、存储与展示。此外,在对具有缺陷的文化遗产进行分析时,会对其进行有效的修缮,以此为当地的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整合,并提供更优质的数据服务支持。

(一)借助数字摄像与互联网信息技术

虽然河北省的乡村文化遗产较多,但是其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与弘扬工作开展的时间较为落后,不过这一情形也给河北省的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较多的经验,减少了各类文化遗产的破坏与损害。河北省的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可以结合其他省份的数字化方式,利用数字摄像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因素,充分借鉴其他省份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进行规划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可以由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带领专业的文化遗产保护团队,进行该区域村落的文化内容保护,使用数字化的摄像机、三维激光扫描仪器等设备,对其文化遗产进行拍摄、扫描与归档。对于不可以拆除的文化遗产建筑进行数据分析,讨论出较为全面的保护措施,维护其文化发展的需求。同时,这类文化建筑可以由专业的分析人员进行立体扫描,将多方位的数据在平台中进行重新构建,将古建筑的三维模型进行分类处理。对于老化较为严重的古建筑进行适当的拆除,并融入乡村文化内容进行二次改建,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在改建中相关人员应注意其美观性,可以利用中国风等饰品进行装点,维持当地传统乡村建设格局,还原原本的古建筑样貌。并利用数字摄像方式将全新的乡村文化遗产内容上传至互联网大数据当中,在实体化与虚拟化当中进行转换,方便他人了解当地乡村文化遗产的内容。

(二)加快乡村文化遗产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

村民是维系乡村文化遗产的重要参与者、管理者与建设者,也是推动当地文化遗产发展的主体因素。因此,在乡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当中,应将村民这一重要因素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其能产生较强的传承与保护意识,对乡村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监管。首先,河北可以加快乡村文化遗产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并在建设中加强年轻一代人员的认知与理解,使其能在建设当中了解当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而产生较强的责任感,并在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中体验参与感与荣誉感,树立较强的文化自信心,在后续的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到较强的保护作用。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信息使年轻一代的建设者了解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案例,吸取前人的错误经验,在各类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训中积极投身到数字化博物馆的建设当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能主动的带领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行列当中。而乡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博物馆应起到文化弘扬的作用,对乡村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分类,并在录入后利用“3ds MAX、Auto CAD”等软件进行三维贴图、建模,并利用全新的数字化投影技术,将乡村文化遗产发展进程进行展示,使更多人了解到当地的文化发展历史,从而直观的感受到历史文化的人文性。最后,当地的政府也应发挥其作用,在数字博物馆当中加强人员管理,对乡村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禁止其他企业或是个人对乡村文化遗产进行过度的开发与干预,将这类不良行为遏制在源头上。并在数字化博物馆当中组成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及时的对部分文化遗产进行检测与管理,并在日常中利用互联网的各个平台进行文化宣传,使他人意识到保护乡村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而在这类宣传当中,其他地区的人们可以利用手机、电脑以及公众号等方式详细的了解河北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起到了广泛的监督作用。

(三)围绕乡村文化遗产开发数字化创意产品

在河北的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利用其独特的人文性以及文化性进行创意产品的宣传,从多角度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近年来,创意产品层出不穷,但是其质量却是参差不齐。主要原因是部分创意产品没有历史文化的支撑与帮助,导致部分产品看起来较为“古怪”。河北若想对乡村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其成为人们口中的“旅游开发区”,就应从数字化的创新产品入手,通过互联网的游戏方式,强化当地文化的生命力。河北乡村文化遗产具有多元化的文化特征,可以结合其历史文化发展创设数字化剪纸游戏,或者是在互联网当中推行民族特色美食以及扎染等内容,并将其制作成为工具包进行直播售卖,以此来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并向其他地区的人民展示河北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程度,平衡乡村文化遗产过渡开发的弊端。此外,在这种数字化的创意产品推广下,可以有效的促进文化的传承,使更多人了解到河北的文化内容,以此来达到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例如在河北冀南的皮影戏文化保护当中,当地村民利用直播的数字化方式,将皮影戏进行表演,吸引全国各地人们的目光,并将皮影戏的各个环节制作成微电影,以此进行文化遗产的宣传。同时,村民将皮影戏中的零部件进行开发,制作成为工具包在直播中进行售卖,使村民在创意文化的产品研发中心学会保护文化遗产,并从中获得利益,真正的实现名利双收。

五、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河北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应从多角度进行文化遗产的分析与开发,结合数字化的内容对乡村人才进行培养,并在数字化的创新产品中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并使当地村民能在数字化的弘扬中学会保护文化遗产,打造互联网+乡村文化遗产的模式,真正的实现智能村落。

猜你喜欢
河北弘扬文化遗产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Tough Nut to Crack
人大代表要学习、弘扬焦裕禄的“三股劲”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弘扬《国风·秦韵》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