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 欣 朱阳燕 崔庆华 徐华珍 刘琴琴
南通理工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2
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引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动力,不断推进高校专业教师在教育观念、手段、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变革[1]。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互联网+教育”提供了契机,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培养教师的TPACK综合能力势在必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历史跨越,高校专任教师数量不断增加,仅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共有专任教师183.30万人,比上年增加9.3万人[2],其中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
高校专业教师的分类以工作年限来划分,主要有以下几类。
专业素质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职称一般为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等,在高校担任专任教师工作一般在15年以上者。经过多年的科研和教学,这些教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专业知识功底深厚,能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较好的结合,甚至能将跨专业的知识有机结合,教授的课程在专业知识点上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是,老教师们对互联网应用能力即网络教学能力大都一般,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专业素质高,所学与所教专业相对应,科研能力较强,主持或参与过省部级、市厅级科研或教研项目,能将科研成果反哺于教学,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愿意尝试教学改革,能比较积极的利用“互联网+学习平台”的方式进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职称一般为讲师,在高校工作一般在10年左右。这些教师从年龄、专业素养、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度等方面都比较有发展的优势,这部分教师也是能力提升潜力最强的中坚力量。
据调查统计,大部分新入职的教师,专业知识基础好,在校工作时间短。多数来自各大高校毕业的博士或硕士。新教师一直在高校,但身份和角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由“学习+考试”的模式,转变为“讲授+培养”的模式,怎样将多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来上好一堂课,以至一门课,怎样用好信息化技术完善课堂教学,怎样通过理论的指导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都是新教师迫切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些年,为培养出社会、企业急需的优秀人才,高校与名企都积极地进行合作办学,专业共建实施人才培养。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合作企业每学期都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到校上课,将企业的实用技术和课程知识点相结合,开展教学活动。企业老师,实践经验丰富,但是对于教育教学方法、课程进度安排、教学设计、重难点的把握以及交流互动等方面还需要改进和提升。
新时代有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教育教学也要有新方式、新方法,来面对新挑战,这是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然而,改革的主体和核心是教师,提升教师的思想素质,改革教育教学综合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是学习者中走在前列的领头者,也是有双重作用的特殊群体。一方面,教师要学习并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将所学所知传授予学生,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教育教学能力是一个多元素的综合体,包括:知识理论、信息化教学理念、实践技术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这些因素只有充分融合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此看来,TPACK理论正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科学理论基础,其精髓是将学科知识(CK)、技术知识(TK)、教学知识(PK)相融合,再利用整合技术最终形成TPACK,TPACK的概述如图1所示。有了TPACK的理论指导和框架支撑,教师积极改革,配以学生的主动参与,相信经过几年的努力与磨炼,不断的查找不足、总结提炼,定能见到成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幅度,实施改革的适用性、有效性,因此,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图1 TPACK的概述图
“互联网+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主导思想,高校专业教师应该利用好各种有利、优质、高效的资源,让其为教育服务,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具体来讲,高校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提升自身TPACK综合能力,如图2所示。
图2 高校专业教师TPACK能力提升途径
为了更好地推行校企合作,教育部高教司指导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就为高校和企业架起了合作桥梁,高校和企业互相借力,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上达成统一目标,进行深度融合,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政策的支持,合理的资金分配,提供合作的平台,促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高效发展。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到2021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经过8年的发展,已有1100余本科院校与企业对接7.6万个项目,企业提供直接经费支持超过27亿元,实现了由量的增加到质的飞跃[3]。
通过合理计划、长效的校区合作,可增强教师对前沿知识的了解,提高教师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实践,进而提升教师TPACK综合能力。
在互联网智能时代,教师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线上、线下的进修、培训及学术会议。通过培训学习,了解更多院校现有教学成果,为教学所做的准备工作,从中总结自身的不足,结合各自学校的发展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切实把科学的指导思想融入专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设计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确保合理的课程配置,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专业教师应具有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变化的综合能力,教育的与时俱进,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方法、重构课堂教学。教师更需要终身学习,学历提升是深造研究的有效路径之一,也是提升自身素质的首选方式。教师可结合研究方向和后期发展的需要,在专业理论、实践技能、科学研究、团结合作、实际开发等方面进一步深造学习,让自身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都取得质的飞跃,这对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十分有帮助的。
教学竞赛是综合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一种重要方法,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各方面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教学竞赛可以全面展示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能力及水平,尤其对教龄不长的青年教师来讲,参加教学竞赛,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教方教风,对教学的热爱与责任,还可以考查自己对教材的选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熟悉程度,对讲解的重难点的把握,课堂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教学方法与技巧,语言表达能力,PPT和板书在教学中的运用和特色创新等方面。教学竞赛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促进高校专业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
教学与科研不是一对矛盾体,在TPACK理论框架中,可以通过整合技术将科研与教学融合成一对共同体,让科研服务于教学。科研反哺就是一种创新教育,科研项目可以进入课堂与课程知识点相结合,让教学内容更新鲜、更有内涵和深度。科研反哺有利于克服教学与科研分立的状态,让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实现科研项目进课堂,科研成果入教材,科研精神注方案。教学为科研培养创新人才,科研为教学提供实践平台,两者相辅相成,既提升了人才成长的独立性,又提升了人才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了科研反哺的教学目的和现实意义。
大学生应是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通过参加各级各类学科比赛,可以开拓视野,相互切磋,利用展示自我的大赛平台,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荣誉感。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可以将知识或技能等竞赛内容提炼成集萃,与所授课程相结合,调整课程结构,促进教师熟悉行业岗位标准与规范,自觉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先进技能,撰写实训指导书,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长、以赛促优”的局面,通过指导学生竞赛,教师也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水平。
“互联网+”的教育时代,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来辅助教学已是常态,例如MOOC、学习通、智慧树等平台都能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可供教师备课参考,也可根据自需进行编辑或修改,还可将新增内容加入课程资源与他人共享。在学习时,可随时查阅要学习的章节内容,所有资源均支持在线观看和下载,学习不再受时间、地点和次数的限制,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练习、作业和测验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老师可以通过平台的统计数据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和成绩,并以此作为过程化考核的说明数据,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不搞期末突击,推进期末综合成绩评定的过程化考核机制。
有条件的专业教师可根据《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的要求,进行“互联网+教师教育”的创新行动,“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4]。
信息化教学平台已经成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有利教学资源,科学合理使用好信息化教学平台,可以将海量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存储,通过网络提供给有需要的学习者,完整地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统计归纳出各类有说明价值的数据,可见平台已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能力超凡的“小助手”,信息化时代,高校专业教师,不论年龄,都应努力提升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能力,通过建设和应用,让“小助手”成为学习者获取知识能量的“自助机”。
做一名称职的老师,听课与讲课是两件必做的事。听课是为了学习,取长补短,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TPACK策略,理解技术、教学法和内容的处理方法,并与自身教学过程做对比,反思自身教学设计[5]。讲课则是要把方法和技能传授出去,让学习者有所收获。听是为了更好地讲,听与讲相辅相成,讲要高于听,讲需要有深度和广度,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感受与反馈,改善方式,调整速度。观摩学习即增长知识与经验,还能得到老教授们的亲自点拨,一举两得。
优秀教师TPACK综合能力的基本体现:过硬的专业知识、学科交叉的融汇能力、娴熟的实践技能、新颖的教学设计、易解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越强,学生才能学得越轻松,学习质量才有保证。教师不断提升TPACK综合能力,将正确的思想和爱国的情怀融入到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让学生能感受一种有感情的学习,学生收获的也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成果,还有更重要的精神、奉献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