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敬 冯钰晴 梁骐麟 尹福泉* 谭伟军
(1,广东省清远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11518;2,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 524088)
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血液生化指标是兽医诊断与治疗疾病的依据,同时也是动物群体健康水平、抗体水平、病原监测和产品质量衡量的重要材料。在动物养殖过程中,颈静脉采血运用十分广泛[1-3]。操作者尤其是基层兽医(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从业者)在对动物进行采血时,由于采血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意外暴露,致使采血人员感染人畜共患病的事故时有发生。同时由于采血技术不熟练,扎针一次难以找准位置,需要扎针多次才能找准位置或扎针多次仍然找不到准确位置,导致被采血动物采血部位肿胀、动物烦躁等应激行为频发。在动物颈部静脉采血过程中,老师主要通过文字描述来进行教学[1-2],没有具体实物,学生在学习时很难理解老师教授的内容,不能准确掌握采血方法、采血位置等技术要点,盲目用动物活体进行操作会增加人畜共患病(如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等)的发生风险。设计一种适用于羊等动物的颈静脉采血教学实验模型,对学生掌握采血技术、减轻对采血动物伤害和降低人畜共患病发生概率具有重要意义。
1.1.1 羊体模型
加厚聚乙烯材料制作的成年羊等高等宽模型,高为108~112cm,宽为43~47cm,长为148~152cm。
1.1.2 皮毛构造模型
为羊等动物皮毛经防腐干燥软化后制品或人造皮革,皮毛构造模型上表层设有被毛层,下表层设有皮肤层。
1.1.3 血液循环装置
由微型电动自水泵(流速为40~60cm/s)、硅胶软管直径为(0.5~1cm)和储水桶等组成。
(1)一种适用于羊等动物的颈静脉采血教学实验模型包括动物模型、模拟血液流动的静脉循环装置,静脉循环装置包括内置于动物模型体内的静脉管、外置于所述动物模型的循环装置,静脉管与循环装置连通。
(2)动物模型包括动物体构造模型和皮毛构造模型,皮毛构造模型覆盖于动物体构造模型上。
(3)动物体构造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前部、中部、后部,前部包括头部、颈部、前身、前肢;静脉管与动物体构造模型可拆卸连接,静脉管一端设置在颈部,另一端设置在前身底部靠近前肢处。
(4)动物静脉采血教学实验模型,其特征在于静脉管为两根,并沿着颈部中轴线对称设置。
(5)静脉管靠近颈部一端距离前部中轴线2~3cm,静脉管靠近前肢一端距离前部中轴线0.5~1.5cm。
(6)循环装置包括通过循环管道相互连通的液体储存装置、自吸泵,循环管道两端分别与所述静脉管两端连通。
(7)静脉管和循环管道均为直径为0.5~1cm 的硅胶软管。
(8)皮毛构造模型为动物皮毛或人造皮革;皮毛构造模型上表层设有被毛层,下表层设有皮肤层。
(9)动物模型适用于羊、马、牛、鹿、羊驼中的任一种。
本设计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可模拟在动物体内静脉中血液流动压力与流速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动物采血的教学实验模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适用于羊等动物静脉采血教学实验模型,包括动物模型、模拟血液流动的静脉循环装置,静脉循环装置包括内置于动物模型体内的静脉管、外置于动物模型的循环装置,静脉管与循环装置连通。
本设计的动物模型作为采血载体及实验对象,静脉循环装置用于模拟动物体内的静脉血液循环,使动物模型具有和真实动物体内一样的静脉环境,使采血实验更贴近真实,静脉管用于模拟动物静脉血管,循环装置用于使静脉管中的液体以与动物体内静脉血流速相同的流速进行流动,可使采血时的静脉管压力更真实,较现有技术,在采血实验时对静脉管的穿刺压力更小一些,在穿刺后不易造成局部压力突然释放而引起液体喷溅现象。在静脉循环装置中可以放置红色的液体模拟血液。考虑到静脉循环装置中只有静脉管是必须内置在动物模型中的,其他部分设置在体外可以使整个动物模型结构更为简单,可降低整个实验模型的成本,且循环装置外置可在需要更换时更方便和快捷;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认知范围内也可将整个静脉循环装置整体内置于动物模型内来构造动物静脉采血教学实验模型。
图1~3 对教学模式的相关部位进行了标注,以便学生识别。
图1 颈静脉采血教学实验模型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 颈静脉采血教学实验模型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 皮毛构造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动物体构造模型包括依次连接的前部、中部、后部,前部包括头部、颈部、前身、前肢;静脉管与动物体构造模型可拆卸连接,静脉管一端设置在颈部,另一端设置在前身底部靠近前肢处。动物体构造模型按照整个动物的形状从头部到尾部划分为3 个部分,分别是前部、中部、后部,其中以前肢至背部垂直切线以前为前部,后肢至背部垂直切线以后为后部,前部和后部中间部分则为中部。而前部又包括头部、颈部、前身、前肢,颈部位于头部底下与头部相连,前身是指颈部以下除前肢外的身体部分。本设计的动物静脉采血教学实验模型主要是针对动物颈部的静脉进行采血实验,故将静脉管设置在动物颈部。静脉从动物颈部一直延伸至前身底部靠近前肢处。还可在头部上设置动物的耳朵,如鹿或马等有角动物还可在头部设置角,耳朵和角的设置用于在采血前练习保定技术,所谓保定技术是指在动物诊疗过程中,用人力、器械或药物等制动动物的活动和防卫能力的方法,保定的目的是便于诊疗动物疾病、确保人和动物的安全。本设计的动物模型可使老师在进行动物颈部静脉采血教学时演示保定和采血过程;学生也可利用模型练习保定和采血过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减少实际操作中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对活体羊只造成的损伤。
以羊为例进行说明,此设计还可适用于鹿、羊驼、猪、犊牛、小马驹等动物。
4.2.1 动物保定
采血辅助人员(保定人员)可骑跨在羊模型的前中部,双腿用力夹住羊的颈部和胸腹部,同时用双手抓紧羊的双耳或双角,使羊头向上呈60°仰起以便采血者操作。辅助人员在对动物保定时,要保证动物姿势固定,避免动物乱动影响采血者操作。
4.2.2 采血方法
采血者根据采血习惯选定一侧进行采血,对采血部位用酒精棉球沾湿羊毛进行消毒,采血者用左手拇指按紧颈部静脉管中下部,使静脉管肿胀、充盈,右手食指或者拇指在颈部静脉管触摸静脉管有波动感,并可看见静脉管肿胀,在静脉管距离静脉管靠近前肢一端大约3~5cm 处确定进针位置,针头与静脉管呈30~45°角缓慢刺入皮肤和血管,如看见针头回血,针头平行刺入1~2cm 即可进行采血。采血完成后,左手松开,用棉球按压进针处并拔出针头,同时进行消毒。若从颈部静脉进行输液,亦按上述步骤进行,看见针头回血后接输液管即可进行滴注或推注。
动物采血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采血用具的准备和待采血动物的准备。
5.1.1 采血用具的准备
(1)采血贮血器(真空采血管和采血针),应根据实验目的、所需血量、动物种类和体重大小等选择合适的采血贮血器。如牛一般选用9 号和12 号针头、羊一般选用9 号针头、羔羊和仔猪一般选用7 号针头,10~40kg 体重猪选9 号针头,40kg 以上猪只选用12 号针头。(2)消毒防护器材主要包括酒精、干棉球、酒精棉球(或碘酒棉球)、手套、防护服、防护眼罩、鞋套等。(3)辅助器材主要包括保定器、记号笔、签字笔、离心管、离心管架(试管架)、标签纸、采样单、采样登记表等。
5.1.2 待采血动物的准备
为避免采食后血液中的血糖、血脂等发生变化,影响样品质量和检测结果,要求动物采血前12h 禁食不禁水,采血前3h内禁食、禁水。圈养动物在采血前应将待采血的动物挑出单独放在一个圈舍内;放牧动物在采血前应将待采血动物驱赶到圈舍内或地势平坦开阔地带,以便于采血工作的开展[4]。
5.2.1 人员意外暴露处理
在采血过程中,采血人员应做好自我防护,保定人员应确保动物在采血过程中保持安静、不乱动。如果采血人员或辅助人员不小心出现意外暴露,根据疫病种类及时处理伤口,然后前往最近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医疗机构。将暴露原因、暴露程度、接触动物、动物健康状况、可能传播疫病等关键信息告知医护人员,根据医护人员建议进行治疗,同时对动物可能携带的人畜共患病进行紧急监测,将监测结果及时告知相关机构,以便医护人员安排下一步治疗。
5.2.2 采血动物强烈应激处理
在采血前3d 应给采血动物饲喂VC、小苏打等抗应激添加剂,以减少在采血过程中动物强烈应激事故的发生。在采血过程中,被采血动物出现呼吸急促、浑身抽搐、口吐白沫、全身皮肤呈红紫色等强烈应激症状时,应立即停止采血行为,将动物转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紧急情况可采用肌肉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和葡萄糖酸钙等抗应激药物。
采用与真实动物1:1 的比例制作,还原真实动物尺寸,皮毛构造模型用于还原真实动物的外观与皮毛触感,覆盖在动物体构造模型外,使整个动物模型更形象。设计的采血模型沿前部中轴线对称设置的静脉管符合真实动物的静脉形态与位置设置,便于还原真实动物情境;硅胶软管质地柔软且有弹性,触摸时与静脉血管类似,用硅胶软管作为静脉管使触感更真实,更易于使学生掌握采血方法;上表层设置被毛层,下表层设置皮肤层可使动物的触感更真实,使学生在练习时更好地掌握采血位置;老师在进行动物颈部静脉采血教学时通过采血模型向学生演示保定和采血过程;学生根据老师的教学重点利用采血模型练习保定和采血技术。通过颈静脉采血教学实验模型教学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减少实际操作中人畜共患病风险发生和对活体羊只造成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