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朋川(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7)
苏州御窑金砖的烧造,起自明代永乐而续至晚清,近六百年中不断地为皇宫殿堂烧造细料大方砖,该砖敲之有金属声,称为御窑金砖,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用砖的最高技艺水平。国家非常重视御窑金砖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明代嘉靖工部郎中张问之,在苏州城东北陆墓窑场督办营建宫殿的大方砖。宫中需砖五万,造至三年有余才完成,窑户不胜其累,负担甚重,乃之有自杀者。张问之深感造砖之辛苦艰难,以至民生涂炭,于是绘图贴说,在嘉靖十三年(甲午)著成《造砖图说》,呈进朝上,希冀感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著录了《造砖图说》,并对书中记载的造砖过程作了提要概述,从中可以略知造砖的工序和技艺,由于《造砖图说》的书册未见流传保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的《造砖图说》提要,成为研究明代制作御窑金砖技艺珍贵的第一手文字资料。
美国西雅图亚洲艺术博物馆藏明人《制砖图》册,绢本画心:纵32.4厘米、横53.3厘米。其中制砖的画面共10幅,描绘了造砖的“掘土而运”“运土而晒”“澄以三级之地”“踏以人足”“成坯”“修窑”“出窑”“审验选砖”等一系列的工程。图册首有乾隆题的画名:《翠岩妙笔》,翠岩是宋末元初画家龚开的号,是称《制砖图》为龚开的画迹(图1)。
图1 造砖图乾隆题画名
图册现存署名唐寅、文徵明、杨循吉、孙克弘、董其昌的题跋,乾隆引首题画名和唐寅等人的题跋写于纸上。
首为唐寅题跋,说道:“近代惟龚圣予笔称绝妙,昔古人以图史日陈于左右……”龚开字圣予,号翠岩。指《制砖图》为龚开的妙笔,该图可称作使人明得失的图史。
次为文徵明题跋:“嘉靖丙午十月□日,长洲文徵明观于停云馆。”
再次为杨循吉评《造砖图》:“龚翠岩此图实与史笔相发明,可谓画家之良史,非但工与艺而已,盖在所谓图史者,如此有宫室之美者,宜有鉴于斯。”
文徵明题跋的时间为嘉靖丙午,为嘉靖二十五年(1546)。而杨循吉在嘉靖二十三年(1544)已去世了,不可能在嘉靖二十五年,随文徵明的后面去题跋了,这是题跋的作伪者不了解杨循吉亡故的年份而造成的。
名为《制砖图》,图中制的是什么砖?是制的厚重的大方砖,地道的苏州人都知道的、为京城皇宫建筑用的御窑金砖。唐寅作为交游甚广的文人画家,作为首位题跋人,竟然只字不题苏州陆墓的御窑金砖,有点不近情理。
龚开为宋末元初人,南宋景德年间曾在两淮制置司监任职,他生处南宋灭亡的乱世,宋亡后,经常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以至坐无几席。南宋政府朝不保夕,乃至流亡。宋王朝灭后,元朝在1627年才兴建元大都,而龚开约在1307年就去世了,因此龚开的一生中没有过大修宫殿的事,更不可能画出《制砖图》。
《制砖图》册的各幅画面中画了制砖工人和官吏的服装,可以作为判断年代的参考。在“审验选砖”图里,有审验选砖的官吏,他们头戴乌纱帽,圆领袍中露有白色软领,脚穿皂革靴,这是典型的明代官吏的服装。衙门杂役人员有戴瓜皮帽的,此帽又称“六合一统帽”,是明代开始出现的帽子样式。还有跪听圣旨的小官吏,头戴漆布冠,身穿青布长衣,这也是明代的服装(图2)。各图中平民和工人的服装,头戴软布小帽,多穿青或白色短衣,下着白色刚过膝的裤子,为明代下层人民的服装。
图2 造砖图之审验选砖
南宋官民的服装与明代有区别,南宋萧照绘的《中兴瑞应图》(天津博物馆藏),图中骑马的官员,头戴硬直脚幞头。随从们戴的黑色帽子上为元宝形(图3)。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有大量的平民服装样式,头上皆为幞巾,未见有戴软布小帽的(图4)。
图3 南宋 萧照 中兴瑞应图(局部)(天津博物馆藏)
图4 宋代 清明上河图(局部)
明代谢环绘的《杏园雅集图》(镇江市博物馆藏),作于英宗正统二年(1437)。为画院画家谢环参加了杨荣邀约的杏园雅集,为六位内阁大臣参会的雅集情景作的真实的写照。画上的官员都戴乌纱帽,身穿露出白色内衬的圆领袍,但有的饰补子,袍色有红、青、绿、檀色之别(图5)。这与《制砖图》中的官吏的服装样式是相同的,可证是明代官员的服饰。通过服饰的特征表明《制砖图》是明代的绘画。
图5 明代 谢环 杏园雅集图(局部)(镇江市博物馆藏)
《制砖图》上制作的是厚重的细料大方砖,为苏州陆慕御窑为皇宫特制的建筑用砖。张问之《造砖图说》记载:“自明永乐中,始造砖于苏州,责其役于长洲窑户六十三家。砖长二尺二寸、径一尺七寸。”在嘉靖帝即位的第四年,太后居住的仁寿宫毁于火灾。嘉靖五年开始修造仁寿宫。张问之是嘉靖二年的进士,历工部员外,又授工部屯田清吏司郎中,嘉靖十年(1531),张问之奉旨到苏州府等处,督造细料方砖。“凡需砖五万,而造至三年有余乃成。窑户有不胜其累而自杀者。乃以采炼烧造之艰,每事绘画贴说,进之于朝,冀以感悟”。
张问之在《请增烧造工价疏》也奏道:“而一应造事宜,积弊相承,良法尽废,其所以伤财劳民而患地方者,请为陛下陈之。……故臣不揣愚昧,将一应烧造事逐一画图贴说,总叙于后,具体进呈,奉渎睿览……”
张问之进呈的造砖逐一画图贴说,即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著录的张问之《造砖图说》(以下简称说本)。
《造砖图说》一书今已不存,幸可参照《造砖图说》提要和张问之《请增烧造工价疏》(以下简称疏本),可以了解该书的主要的文字内容。《造砖图说》提要所叙烧造细料方砖的工序,与他《请增烧造工价疏》中的造砖工序基本相同,但对烧造工艺的叙述各有繁简,因此可以互相参照,充实互补,并且和明人《制砖图》册(以下简称图本)作比较研究。
下面我们按造砖各工序至验砖的顺序,将说本、疏本、图本进行比照。
说本:其土必取城东北陆墓所产乾黄作金银色者,掘而运。
疏本:其土也,必取而运。
图本:画掘土运土场景。画面右上方有三人在掘土和盛土,下方有许多人挑担运土,卸装在河岸边的三艘船中,也有卸完了土回走继续取土的。还有两艘船已装满了土,正出发驶往窑场(图6)。
图6 造砖图之一:掘而运
说本:运而晒,晒而椎,椎而舂,舂而磨,磨而筛,凡七转而后得土。
疏本:晒而槌,舂以碓,研以磨,筛以罗,凡七转而后成。
图本:画面上部有两座砖窑,右下角有一窑炉。窑前有一片平场,取来的土垒成大土堆,多人挑担从土堆中取土,分别摊晒于场上的各处。然后,有人用锄将土摊开;有人持木槌碎土;有人在洒土,一片忙碌景象(图7)。
图7 造砖图之二:运而晒
说本:复澄以三级之池,滤以三重之罗。
疏本:其泥也,必池以滤之,由三级之桶过三级之罗。
图本:画右下角和左上角各有砖窑,右上方有茅草顶的屋舍。画中部为一长排以砖砌成的有隔断的水池,左下方也有一水池。池中堆满了泥,池中的工人用锹把泥匀开,许多两人一组挑着水桶络绎来到池边,有的工人用锹把桶中的水扬到池内(图8)。
图8 造砖图之三:澄以三级之池
说本:筑地以晾之,布瓦以晞之。
疏本:且池以晾之,瓦以晞之。
图本:画面上有十长排分作三列的面朝下的瓦,画面右方有一群人担着盛满澄泥的桶,前往排瓦处。各排瓦之间,身穿白色短裤的工人,就地而坐在排瓦间,手持带柄扁长的勺,将桶中的澄泥舀到瓦上,并用掌将澄泥抚匀,以瓦将澄泥晞干(图9)。
图9 造砖图之四:瓦以晞之
说本:勒以铁弦,踏以人足,凡六转而后成泥。
疏本:弓以勒之,脚以踏之,手以揉之,凡六转而后成。
图本:图右上角有一大砖窑,图中部为一座长长的茅顶工棚,在工棚中,有视察的官吏和工头;有搬运泥块者;有脚踏稀泥者;有从踩好的泥中用铁丝勒出坯块者;有共抬摞起的坯块者。工序一环扣一环,十分紧凑(图10)。
图10 造砖图之五:六转成泥
说本:揉以手,承以托版,砑以石轮,椎以木掌。
疏本:坯之做也,托之以板,装之以范,以两人共揉之,以石轴碾之,
图本:图左上角有砖窑,图中部为横贯的长工棚,工棚中有在桌上用双手揉泥者;有往范具中放泥者;用石轴将范具中的泥坯砑实者;持小铲将范中泥刮平者;在砖坯加工后,还有将制好的砖坯挑走者(图11)。
图11 造砖图之六:砖粗坯再加工
说本:避风避日,置之阴室,而日日轻筑之,阅八月而后成坯。
疏本:以槌平之端正,日日翻转之,面面棚打之,遮护之,开晾之,凡八个月始干。
图本:将做出的砖坯从范具中取出,进行最后的修整。画面占主体地位为两所相连的瓦屋,各个门扇都打开着。瓦屋中工人在修整砖坯,有用铁条将砖面刮拉平整;有用桃形铲拍打砖的各面使之紧密。在屋里的内墙侧竖立着一长排修整好的方砖坯,待其晾干(图12)。
图12 造砖图之七:修坯
疏本:其入窑也,修窑有费,垫坯有费。
图本:画中和右面,露出两座相连的砖窑。画的左半部,有一群人从河中取水,挑担,送往在窑顶正在修造窑的排烟孔的工人,工人先用砖砌起圆形短墙,在圆短墙内以水和泥,正在建造中有排烟管道的缓坡形的土圆顶(图13)。
图13 造砖图之八:修窑
说本:其入窑也,防骤火激烈,先以糠草薰一月,乃以片柴烧一月,又以松枝柴烧四十日,凡百三十日而窨水出窑。
图本:画面上有两座相连的砖窑,左上角有一砖窑。工人分四人一组,从窑内搬出烧好的方砖。在左下方和各砖窑的侧面和后面,整齐地摞堆着竖立的方砖。在砖窑的左前方置有条桌,桌后立一人抱着簿册,似在点收出窑的方砖。在砖窑右方的门口右边,有两个工人坐地吃饭,旁边还有一个双手举起站立的工人。在左面砖窑的门外边,有一穿青衣的长者,双手托持提梁壶,正在给一位赤膊赤足、穿短裤的捧碗工人倒水(图14)。
图14 造砖图之九:出窑
说本:凡百三十日窨水出窑。或三五而选一,或数十而选一。必面背四旁,色尽纯白,无燥纹,无坠角,叩之声震而清者,乃为入格。其费不赀。
疏本:凡五个月而砖始出。况阔及二尺二寸、一尺七寸,复欲其完全端正,声音清响,色道纯白,故常取一而费四五。
图本:画面右方为审验方砖的官署,左方为砖窑和待验收的方砖,左下方为已验收的方砖。官署门前有一头戴乌纱帽的官员在宣读圣旨,其前跪着头戴帽的主事在听旨,两边分列官员和从吏。署前有两处正在验砖,各有三个验收人,皆头戴瓜皮帽,身着青衣。待验收的方砖置于长方形的狭桌上,一验收人手持木槌正敲击方砖,以听音色。两处被验收的方砖分别抬往左和右下方的置砖处(图15)。
图15 造砖图之十:审验选砖
通过以上《造砖图说》本、《请增烧造工价疏》本与《制砖图》本的按照造砖从取土到烧成验收的顺序进行比照,文本与图本的各个环节是吻合的,《制砖图》的各幅画形象地展示了《造砖图说》的造砖过程,“将一应烧造事逐一画图贴说”,起到了“每事绘图贴说”的作用,由此可以确认《制砖图》是《造砖图说》的图本,应是进呈朝上的《造砖图说》的图本留存的副本。
上文已论证了《制砖图》是《造砖图说》的图本,下文对《造砖图说》图本的绘图画家是谁的问题进行考辨。
张问之在嘉靖十年(1531)奉旨到苏州府陆墓等处,督造宫廷建筑细料方砖五万块,历时三年余才完成,深感采炼烧造细料方砖之难,撰写和绘制《造砖图说》,“进之于朝,冀以感悟”。可知《造砖图说》的图本应完成于嘉靖十年(1531)至嘉靖十三年(1534)之间,约在嘉靖十二年(1533)左右。这期间正值吴门画派兴起之时,以诗书画一体的文人画成为主流,山水画、园林画、花鸟画为盛行的绘画题材,人物画降到次要的地位,而且当时的人物画以仕女画为主,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十分罕见。
苏州地区在嘉靖早期可以称道的人物画家唯有周臣,周臣约生于明天顺四年(1460),所知最晚的画作《长江万里图》卷绘于嘉靖十四年(1535),因此周臣的卒年至少为嘉靖十四年。周臣,字舜卿,号东村,又号鹅场散人。吴县人。是吴门画派中少有的人物画家,也是吴门画派中少数的不列入文人画家行列中的。
2.2.3 内标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水杨酸甲酯对照品适量,加乙酸乙酯溶解,制成质量浓度为2.5 mg/mL的内标溶液。
周臣的绘画技法远追南宋院体画,尤受李唐的影响,李唐是山水和人物画俱佳的画家,李唐画过反映底层民众生活的风俗画,如村医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16),还画过一些牧牛图。周臣画的《柴门送别图》,画乡居隐士与访客柴门送别的情景,藏于南京博物院。此画中高士面相与李唐《采薇图》中的高士面相很接近,都是额宽脸长呈甲字形,眉毛上挑。画中人物的衣纹线描相似,可见李唐的绘画对周臣有很深的影响(图17、18)。
图16 李唐 村医图
图17 周臣 柴门送客图(局部) 南京博物馆藏
图18 李唐 采薇图(局部)
周臣《毛诗图》,描绘山村邻居融洽互访的景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毛诗图》画上右上角有乾隆题诗:“东郭接西邻,姓惟朱与陈。相逢皆至戚,不拟唤嘉宾。谷贱□犹喜,糯收酒亦醇。每图豳雅意,真弗愧周臣。”赞扬此图不愧是周臣的作品。图用浅绛画法,以墨线勾勒轮廓,浅赭、花青和淡墨渲染,这是周臣常用的绘画表现方法。人物额宽脸长,呈甲字形,眉毛上挑,是周臣具有特色的面相(图19)。《制砖图》的图像特点与《毛诗图》是相同的,是出于周臣的手笔。
图19 明代 周臣 毛诗图
故宫博物院藏周臣绘制的《渔乐图》卷,纵32厘米、横239厘米,是作者表现渔民捕鱼劳作的画作。引首有文彭题画名《江乡渔乐》,《渔乐图》卷后有文彭草书录五代李询《渔歌子》。唐宋以来文艺作品中的的渔夫,多取渔隐的意象,寓意不求功名而淡泊于世的人生理想,绘画中的渔夫为寒江独钓者。周臣的《渔乐图》重点描绘渔夫劳动群体的各种生产活动,这在渔夫图中是罕见的。《渔乐图》与《制砖图》运土的画面场景有许多类似处:都用风格一样的浅绛画法,画上的劳作场面较大,分别描写了捕鱼、运土中具体的劳作环节,劳作的人数较多,两画中人物的面相和体态相似,因此《制砖图》也是周臣所作(图20、21、22)。
图20 明代 周臣 渔乐图卷(故宫博物院藏)
周臣人物画的主要作品为《流民图》卷,是描绘流浪者的众生相,为2人相对12组,共24人。现被一分为二,一在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图23),图上有周臣行书自跋:正德丙子(1517)秋七月,闲窗无事,偶记素见市道丐者,往往态度,乘笔墨之,便率尔图写,虽无足观,亦可助警励世俗云。东村周臣记(图24)。
图21 渔乐图(局部)
图22 造砖图之一:掘而运(局部)
图23 周臣 流民图之一(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图24 流民图之周臣题跋
《流民图》(克里夫兰卷),纸本,共绘流浪者12人,有引鼠作戏者(图25);令猴穿圈者(图26);伏地求乞者;拾瓜狂吃者;犬导盲行者;脚疽跛行者(图27):使拐瘸行者;跂足乞讨者;饥不择食者;衣不敝体者(图28);击鼓卖艺者(图29);肿足拄拐者。图上流浪者,或年老;或体弱;或残疾;或病深,都不能自理,尚可者卖艺讨钱,废弱者伏地乞食。流民各种凄惨形态,目不忍睹。
图25 流民图:引鼠作戏者
图26 流民图:令猴穿圈者
图27 流民图:脚疽瘸行者
图28 流民图:衣不蔽体者
图29 流民图:击鼓卖艺者
《流民图》另有半卷,存于美国檀香山美术馆,惜暂无得到清晰照片,如展全图,会倍增哀思。周臣绘制的《流民图》是明代绘画中难得的反映劳苦民众生活的力作。
《造砖图》在内容题材、场面规模上比《流民图》更上一层,通观明代人物画家,除了周臣,无人能作此图。《造砖图》人物画的技法和风格与《流民图》是相同的,运笔较快而松动,一气呵成。线描多有方折,有时起笔重,间有钉头鼠尾描。画人物面相具有额宽下巴尖的特点。《造砖图》和《流民图》中的辛劳者常有赤露瘦瘠的臂腿者,周臣画此类臂腿的造型很有特点,臂腿造型都瘦长,在臂腿上下关节的相交处,都是下关节压在上关节的上面。《造砖图》各图共画了360多人,虽然挑土、担水、搬砖、锄土、踩泥、制坯、运胚、轴碾有众多的人参加同一种劳作,但姿态各异,无一相同,表明作者仔细地观察了造砖工序中的每一生产环节,默记各工种的劳作者在连续劳动中的不同姿态。正如清徐沁《明画录》对周臣的人物画的评价:“周臣……兼工人物,古貌奇姿,绵密萧散,各极意态。”
《造砖图》描绘的如身临其境的宏大劳工场面,是先前画作《流民图》对个体流民形象细微刻画的升华。《流民图》是周臣中年的劳苦民众人物画代表作,《造砖图》是周臣晚年的劳苦民众人物画代表作,这两件力作,奠定了周臣是具有人民性的人物画画家的地位。
明代在苏州制造的御窑细料方砖代表了中国古代制砖工艺的成就。嘉靖年间,张问之奉旨在苏州督造宫廷建筑细料方砖时,撰写《造砖图说》,叙述细料方砖采炼烧造之艰,而窑户不胜其累,将造砖的每事绘图贴说,进呈朝上,冀以感悟。原书已不存,提要收录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造砖图说》提要概述了制造宫廷用细料方砖的各道工序,是我国最早阐述制砖代表性工艺的著作,它比宋应星刊于崇祯十年(1637)的《天工开物》,要早一百多年。《天工开物》附有插图,但较为简单,如书中“砖”一节的插图“泥造砖坯”,仅画了两位工人在制作砖坯(图30)。《造砖图》作为《造砖图说》的图本,不是简单的工艺技术的示意图,不仅通过连续的宏大的画面展现了制造宫廷细料方砖的各道工序,而且表现出工人造砖的艰幸,还描绘了一些生活场景,如工人坐地吃饭(图31)、长者送水工人喝水(图32)。画家对造砖劳作的环节和姿态观察很仔细,如挑担上舟中倒土,挑土者用左手拉靠身的里面担绳,以倾倒簸箕筐中的土(图33)。又如来回两组担土人互相打招呼(图34)。因此《造砖图》是场面大而又有细节刻画、既有生产活动又有生活气息的表现群体工人的人物画。
图30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书中插图
图31 造砖图:出窑图中工人吃饭
图32 造砖图:出窑中长者送水
图33 造砖图之一中的挑担舟上倒土
图34 造砖图局部:来回两组抬土人互相打招呼
明代中期的人物画画法基本上有三种:一种是工笔重彩,如谢环《杏园雅集图》,画风中规中矩。另一种是写意画法,如张路《刘海戏蟾图》,用笔率性简约(图35)。还有一种,属于兼工带写,便是以周臣为代表的人物画画法。文人之间很少将绘画作品用金钱去交易,常是贺送酬答。一般的买画者多是用作家中庭堂装饰的。周臣是一个完全依靠卖画来维持生计的画师,如画工笔画,费时颇多,若售价不高,时长就难以为继。当时市上山水画需求量大,周臣的存世画作以兼工带写的山水画中堂为多。周臣宗法李唐,在人物画上很有功力,但《流民图》并非商品画,乃是基于同情贫民有感而发的创作作品。《造砖图》是《造砖图说》的图本,《造砖图说》是为苦不堪言的造砖者请命的。《造砖图》当然要悉心描绘砖工们造砖之不易,图中的砖工是以群体出现的,担负着造砖各个工序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全面揭示了烧造御窑金砖的精益求精的工艺要求和不堪重负的劳作艰辛。
图35 明代 张路 刘海戏蟾图
周臣是民间画师,在山水画及人物画表现出深厚的功力,时人评价为:“所得宋,郭、李、马、夏法尤深。其用笔视唐(寅)生亦熟,特所谓行家意胜耳。”关于周臣的生平记载很简略,周臣号东村,又号鹅场散人。画上很少题诗跋。由于画艺出众,得以在吴门画派中占有一席之地,还相传为唐寅、仇英的绘画老师。但从文人画的角度来看,史上认为周臣的画欠缺文气。王应魁《柳南随笔·卷五》记载:“昔人谓唐子畏画师周臣,而雅俗迥别。或问:‘臣画何以俗?’曰:‘臣胸中只少唐生数十卷书耳。’余谓此论却未尽然。”被称作江南第一才子的唐寅,他对周臣十分尊崇,文嘉在周臣《流民图》卷后的跋记中记述:“昔唐六如每见周(臣)笔,辄称曰:周先生!盖深伏其神妙之不可及。”唐寅因科举案被废功名后,退出文人圈,以出售书画谋生,在绘画上受到周臣的教益,他和周臣一样,绘画题材中有表现底层人物,描绘了以正面形象出现的伎女。正因为周臣和唐寅都是职业画家,以卖画维持生计,能够体会到底层平民的生活艰辛,绘制出与文人画意趣不同的以民为本的人物画。周臣创作了《渔乐图》《流民图》《造砖图》等一系列描绘劳苦民众的大幅度的人物画作品,尤其《造砖图》当称作最早描绘工人劳作群体的具有经典意义的画作,这在绘画史上可称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吴门画派以文人画为主的作品以外,增添了以周臣为代表的描绘劳苦群众的人物画,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吴门画派的整体面貌,并且重新认识周臣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明张问之撰。问之,庆云人。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工部郎中。自明永乐中,始造砖于苏州,责其役于长洲窑户六十三家。砖长二尺二寸、径一尺七寸。其土必取城东北陆墓所产乾黄作金银色者,掘而运,运而晒,晒而椎,椎而舂,舂而磨,磨而筛,凡七转而后得土。复澄以三级之池,滤以三重之罗,筑地以晾之,布瓦以晞之,勒以铁弦,踏以人足,凡六转而后成泥。揉以手,承以托版,砑以石轮,椎以木掌,避风避日,置之阴室,而日日轻筑之。阅八月而后成坯。其入窑也,防骤火激烈,先以糠草薰一月,乃以片柴烧一月,又以棵柴烧一月,又以松枝柴烧四十日,凡百三十日而窨水出窑。或三五而选一。必面背四旁,色尽纯白,无燥纹,无坠角,叩之声震而清者,乃为入格。其费不赀。嘉靖中营造宫殿,问之往督其役。凡需砖五万,而造至三年有余乃成。窑户有不胜其累而自杀者,乃以采炼烧造之艰,每事绘图贴说,进之于朝,冀以感悟。亦郑侠绘流民意也。其书成于嘉靖甲午,而明之弊政已至于此。盖法度陵夷,民生涂炭,不待至万历之末矣。
工部屯田清吏司郎中臣张问之谨奏:为营建宫殿事
臣近以营建宫殿,奉敕前来南直隶苏州府等处,督造二样细料方砖。伏观敕喻,一则曰:“尔宜持廉秉公,着实干办,不许虚应故事,劳民伤财”。二则曰:“仍须禁革奸弊,约束下人,勿得科扰贻患地方”。臣受命以来,夙夜警惕,惟恐事不称职,有负圣谕。于今三年余矣,所幸两次工程俱悉完备。筮在六月初四日,发舟解运,复命待罪有日,而一应烧造事宜,积弊相承,良法尽废,其所以伤财劳民而患地方者,请为陛下陈之。
夫难成者不可以易视,费大者不可以小成。以今日之砖之略言之:其土也,必取而运,晒而槌,舂以碓,研以磨,筛以罗,凡七转而后成。其泥也,必池以滤之,由三级之桶过三级之罗,且池以晾之,瓦以晞之,弓以勒之,脚以踏之,手以揉之,凡六转而后成。以至坯之做也,托之以板,装之以范,以两人共擦之,以石轴碾之,以槌平之端正,日日翻转之,面面棚打之,遮护之,开晾之,凡八个月始干。其入窑也,修窑有费,垫坯有费。其发火也,一月而糠草,二月而片柴,三月而颗柴,又四月十日而枝柴,凡五个月而砖始出。况阔及二尺二寸、一尺七寸,复欲其完全端正,声音清响,色道纯白,故带取一而费四五。
夫有好名者,出乃废初法,而定为价。然犹可也,以奸相承,争相消减,遂至取民间之粗砖,而定为今三钱二分,二钱七分之价。夫民间所用之砖,视此几十百倍可比而同之耶?此前日烧造之民,所以产尽人逃,祸及亲邻,而亲邻之祸又亲邻也。故臣烧造命下,而此等之民皆以望风逃去。比臣既至,而亲邻亦莫可跟究矣。其招复之难,督责之难,万千难状何者?工程细密,民贫价减,赔费之繁,有不止于身家十倍、百倍之不及也。且如苏州一府烧造之民止于长洲一县,为家六十有三,其每名分砖不下三百余块,如每块赔银止于七钱,则每家分外已赔银三百十两有余矣。臣虽今日得借抚按委曲完事,要之不可以为常也。故臣不揣愚昧,将一应烧造事逐一画图贴说,总叙于后,具体进呈,奉渎睿览,伏望皇上特敕该部从长计处,且拟上请,定为钦价,使永为遵守,官民两便,缓急可凭。国家幸甚!生民幸甚!臣不胜恐惧,属望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