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临床特征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BRAFV 600E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2022-07-22 08:00:48张晓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18期
关键词:灶性中央区包膜

徐 坤 党 静 张晓敏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老年病科,甘肃兰州 730030

甲状腺癌是属内分泌恶性肿瘤的一种,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甲状腺癌常见类型,发病率可占所有病理类型的80%~90%。虽大部分PTC 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良好,但仍存在约10%的患者存在转移及复发,且伴有较高的侵袭性。相关研究显示,PTC 中BRAFV600E 基因突变是其常见类型,并认为BRAFV600E 基因突变与肿瘤的发生、 发展及预后中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是引发PTC 的重要遗传学改变。鉴于此,本研究选择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PTC 患者80 例,分析PTCBRAFV600E 基因突变与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为手术方案制定等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老年病科收治的PTC 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 例,女67 例;年龄22~73 岁,平均(47.58±3.61)岁;TNM 分期:Ⅰ~Ⅱ期62 例,Ⅲ~Ⅳ期18 例。本研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19-A11)。纳入标准:均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可耐受手术治疗;于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病历资料齐全;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前行放、化疗治疗;术前颈部淋巴结检查见肿大淋巴结,或发生肿大的淋巴结外形规则,出现沙粒体样细小钙化、周边强化等征象;伴有其他器官远端转移;凝血及造血功能异常;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①DNA 提取:取PTC 石蜡存档的包埋组织,若为合并多发癌灶患者,则选择最大肿瘤组织,将其制备成5 张8 m 厚度的连续切片,分别于第一张及最后一张进行HE 染色,并由病理科医师再次明确第一张和最后一张,观察两张玻片中是否存在PTC 相关组织,对照HE 染色切片,刮取中间三张连续切片相应的癌组织区域,确保每张切片中肿瘤细胞含量超过50%。②DNA 突变基因检测:应用FFPE 样品DNA 分离试剂盒,提取病变组织的DNA,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相关要求,在分光光度计下测定DNA 浓度及纯度,并将DNA 浓度调整至100 ng/L。对提取好的DNA 行PCR。PCR 反应条件如下:于95℃环境下预变性5 min,95℃变性45 s,56℃退火45 s,72℃延伸45 s,共35 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BRAF 突变主要表现为V600E 突变,且突变位点单一,应用real-time PCR 法进行检测,观察BRAF 是否发生基因突变,该检测结果由系统直接呈现,无需检测人员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PTC 患者的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②分析PTC 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③分析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PTC 临床病理特征的BRAFV600E 基因突变情况

依据是否发生BRAFV600E 基因突变将患者分为阳性组(n=38)和阴性组(n=42)。阳性组肿瘤大小大于阴性组,多灶性肿瘤、包膜外侵、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单侧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不同PTC 临床病理特征的BRAFV600E 基因突变情况(例)

2.2 PTC 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

依据中央区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转移组(n=20)及无转移组(n=9)。转移组肿瘤大小大于无转移组,双侧肿瘤、多灶性肿瘤、包膜侵犯、BRAFV600E 基因突变率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PTC 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单因素分析(例)

2.3 PTC 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多灶性肿瘤、包膜侵犯、BRAFV600E 基因突变是PTC 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3~4)。

表3 影响PTC 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赋值情况

表4 PTC 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PTC 现已成为高发的恶性肿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目前,对于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及病因等暂无明确定义,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来看,其中经历多步骤、多阶段、多因素、多基因变异等复杂的生物学演变过程。对病灶组织进行显微镜观察可见其下存在纤维瘢痕组织,排列拥挤、形态欠规则、乳头中心可见同心圆结构的砂粒体等,部分患者病灶形态特征欠清晰,尤其是滤泡状排列的病例,在临床鉴别诊断中需与甲状腺肿相鉴别。

BRAFV600E 为抑癌基因的一种,其作用原理在于通过p53 的作用达到促进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1 的进一步表达,并可通过其他途径快速且准确定位并修复损伤的DNA,以达阻止损伤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另BRAFV600E 的表达位置可随细胞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并可减弱抑癌作用,进而诱发甲状腺癌。相比于BRAFV600E 基因突变阴性患者而言,阳性的PTC 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发生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几率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阳性组肿瘤大小大于阴性组,多灶性肿瘤、包膜外侵、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单侧淋巴结转移数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肿瘤大小大于无转移组,双侧肿瘤、多灶性肿瘤、包膜侵犯、BRAF 基因转移发生率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多灶性肿瘤、包膜侵犯、BRAFV600E 基因突变是PTC中央区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究其原因可知BRAFV600E 基因突变与PTC 的病理类型存在明显相关性,且肿瘤大小、多灶性肿瘤、包膜侵犯、BRAFV600E 基因突变均可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在手术方案制定时需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在保护好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情况下,需做好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以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PTC 肿瘤大小、多灶性肿瘤、包膜侵犯、BRAFV600E 基因突变均可有效预测中央区颈部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且PTC 患者伴有BRAFV600E 基因突变几率较高,这与患者病理特征间存在相关,可将其用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猜你喜欢
灶性中央区包膜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并文献复习
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54
肝脏多灶性结节状脂肪浸润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甲状腺单侧乳头状癌超声特征联合BRAF V600E基因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隐匿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癌症进展(2016年6期)2016-10-18 02:11:10
无灶性癫痫静息态功能MRI的功能连接研究
磁共振成像(2015年1期)2015-12-23 09:05:44
良性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手术治疗分析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