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晓清
摘 要:高层建筑减轻了城市住房的压力,但居民承担的火灾风险也相对增加。高层建筑火灾发生后,居民无法第一时间快速逃离或躲避,直接威胁生命安全。基于此,结合高层建筑特点,分析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要点,并对防火疏散设计方案进行设计,旨在提高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效果,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消防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903(2022)06-0117-03
0 引言
防火疏散设计是提高高层建筑使用安全性的关键,结合高层建筑的建筑要求,防火疏散设计要考虑疏散人流量、疏散时间等因素,可以在火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实现相关人员的快速撤离。由于高层建筑的高度比较高,楼层比较多,大部分业主会通过电梯上下楼,但是,在出现火灾事故后,电梯通常会被禁用,而消防电梯的登高能力比较差,这对人员疏散速度与人身安全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为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对防火疏散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利用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等,提高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效率与安全性[1]。
1 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需求分析
1.1 疏散人流量比较多
高层建筑出现火灾事故后,居民受到烟气的刺激,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求生欲望,在这一心理作用下,部分居民会产生恐惧情绪,导致安全通道出现拥堵的情况,极容易出现踩踏事件。安全通道本身的空间有限,人流量过多,反而会影响人群的疏散效率,也会增加灭火救援、防火疏散的难度。因此,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需要从求生人员的角度进行分析,对逃生路线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尽可能降低安全通道的拥堵问题[2]。
1.2 疏散时间比较长
高层建筑的楼层比较高,建筑结构比较复杂,内部居住人员比较密集,百米以下的高层建筑内部并没有设计避难层,对人员疏散以及救援工作的开展等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高层建筑的火灾发生后,高层人员撤离速度比较慢,增加了安全风险。所以,防火疏散設计中,可结合各楼层的疏散时间需求,对防火区、防烟区等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提高防火疏散效率[3]。
1.3 疏散方式受限
高层建筑出现火灾后,所有人第一时间都会选择电梯,但在火灾发生过程中,客用电梯缺少防火防烟措施,会第一时间停止使用,被困群众只能选择安全通道进行撤离,这对被困群众的撤离速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部分高层建筑虽然安装了消防电梯,但消防电梯的登高能力比较差,防火疏散受限,影响被困群众的安全疏散[4]。
2 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方案
2.1 消防电梯及防烟楼梯设计
安装消防电梯是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分析消防电梯使用性质的全面考虑,并分析高层建筑的面积与高度等因素对消防电梯设计所产生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每个防火分区内均需要安装消防电梯,结合高层建筑面积,增加不同数量的消防电梯。1 500 m2以下的高层建筑,则可以安装一台消防电梯。如果每层建筑面积在1 500~4 500 m2之间,则需要设计两台消防电梯。不同的防火分区都需要设置消防电梯,如果出现火灾事故,可及时、快速地开展火灾扑救工作。消防电梯的安装需要建立在与外界联系比较便捷的平面上,并完成首层以及室外出口的设置。
防烟楼梯间设计,在楼梯间的入口位置,设计前室、凹廊、阳台,前室的面积设计不应小于6 m2。前室与楼梯之间的防火门设计等级为乙级,开启方向需要向着人员疏散方向,楼梯间的第一层与出口之间的距离比较近,则可以在楼梯间中间设计过道,并对楼梯间的封闭空间进行拓展,提高防烟楼梯在防火疏散中的应用效果[5]。
2.2 避难层设计
为尽可能减少防火疏散拥堵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在高层建筑中,设计避难层。在对避难层进行设计中,可以结合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设计封闭式、敞开式、半敞开式等不同类型的避难层。敞开式避难层大多是设计在高层建筑的顶部,其整体结构比较简单,投入的资金比较少。但是,敞开式避难层的防护能力比较差,可应用于气候相对温暖的城市。半敞开式避难层的四周需要设置一定高度的防护墙,并安装百叶窗,可避免火灾发生后的烟气、高温进入到避难层中。此外,这一类避难层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结合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自然排烟的方式,完成排烟操作。封闭式避难层的四周设计耐火防护墙,内部会安装相对独立的空调系统以及防排烟系统,并按照甲级标准进行防火设计,满足防火疏散的避难需求[6]。
2.3 防排烟系统设计
在防火疏散设计中,贯彻落实防烟、排烟两项工作,通常情况下,防排烟是利用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下,结合高层建筑自身的高度,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利用大气压力的作用,达到排烟的目的。在防排烟系统设计中,则需要对建筑区域的布置、火灾事故的危险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在自然排烟阶段,利用外窗、阳台等功能进行排烟。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风向、风力等因素,对防烟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每个防火分区都需要设计两个以上的排烟口,将排烟防火阀门安装在防火系统的总管道上。防排烟系统的终端设计,可利用离心机完成排烟操作,在火灾发生后,排烟风口会自动打开,达到顺利排烟的目的[7]。
2.4 防火分区以及防烟分区设计
防火分区设计是利用防火墙、卷帘门、防火门等进行控制,设计竖向以及水平的防火分区,并对防火分区的面积进行限定,对提高防火分区的应用效果有促进作用。根据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的规定,防烟分区进行合理规划中,可对防烟效果进行检验,并保证防烟分区的面积在500 m2以内。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要了解防火分区与防烟分区的区别,避免将两种功能区域混淆。高层建筑内有固定窗扇房间与地下空间,则是通过防烟区与防火区的设计优化,提高建筑的防火疏散能力。
2.5 防火疏散构造设计
防火疏散构造设计是对防火墙、楼板、隔墙、防火门、防火窗以及防火卷帘门等进行规划设计。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防火墙的设计要避开高层建筑的转角位置,并且输送可燃气体与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避免穿过防火墙。高层建筑所需管道不能穿过防火墙,如果必须要穿过防火墙,则可以根据火灾防护要求,利用不燃烧材料,将周围的空隙填塞密实。防火门的设计应向着疏散的方向开启疏散通道,将疏散通道、楼梯间与防火门连接在一起,并通过自动关闭的功能,提高防火疏散构造的紧急避险能力。
3 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应用策略
3.1 加强基础建材质量监控
钢结构防火涂料是涂抹在建筑物的钢结构表面,提高高层建筑钢结构的耐火性能。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基础建材质量监控,对不同类型的钢结构防火涂料进行质量检验,保证建筑钢结构的防火性能。超薄膨胀型防火涂料在实际应用中,这一涂料比较轻,涂料颗粒也比较细腻。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施涂厚度在8~50 mm之间,可在火烧中坚持三个小时左右,这种防火涂料不膨胀,导热性比较差,不易燃烧。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施涂厚度在3~7 mm之间,在高温的情况,会形成发泡膨胀的耐火层,可有效的阻止火势的蔓延,提高建筑钢结构的防火安全性。厚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应用具有水溶性特征,可以通过不同防火涂料的组合应用,提高高层建筑的火势蔓延阻碍能力。此外,防火涂料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钢结构防火涂料存在内外差异,外层涂料可应用于建筑的外部装饰,在提高高层建筑防火能力的同时,节省建筑装饰装修成本。
3.2 细化防火消防设计
结合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的要求,严格按照消防标准进行设计。为解决防火疏散设计标准问题,则需要将消防安全意识贯彻落实到防火疏散设计人员的思想中,从被困人员的角度,对防火疏散的安全需求与安全通道的合理性等进行优化设计,提高防火疏散设计方案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中的应用水平。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中,还需要考虑设置应急通信系统,出现火情后,可实现火灾现场室内、室外与楼层之间的即时通信。与此同时,考虑到即时通讯机制是以无线网络为基础条件,所以,避免无线网络的中断,可对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进行完善,即便在火灾的环境下,也可以保证实时通讯不受影响。在緊急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局域网络信息系统联系到被困人员,并节省防火疏散应急预案的落实时间,保证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4 案例分析
4.1 立面设计与结构设计
为提高防火疏散设计方案的应用效果,结合某商品楼的防火疏散需求,对防火疏散设计方案的应用展开讨论。本建筑设计了避难层,并考虑结构加固桁架层与立面的协同关系,避免高层建筑空间内部出现斜撑结构,影响建筑的内部空间利用率。桁架加固层上下跨2个楼层,并结合空中大堂的设计,建立三段式元素融合的立面,保证高层建筑的造型统一。
4.2 层间防火与立面冲突的处理
结合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加强型技术要求,本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设置高度在1.5 m以上的不燃性实体墙,楼板高度为0.8 m。建筑材质为实体墙,虽然牺牲了部分立面设计,但是,将立面横挺、开启扇、实体墙最高处结合在一起,通过防火板设计,解决建筑防火与结构设计之间的矛盾问题。
4.3 疏散楼梯设计
本建筑的高度为346 m,地下室是结合地面建筑进行设计。以核心筒的形式进行设计,在30层位置,取消核心筒的外框,保留内容,并设置6个楼梯,保证防火疏散的有效性。设备管井压力比较大,所以,在进行防控中,可通过疏散楼梯设计,解决疏散问题。根据民用建筑防火设计加强型技术要求,除消防电梯外,高层建筑主体的每个防火分区设置1部可用于防火疏散的辅助疏散电梯,消防电梯是为救援人员准备的通行通道,无法为被困人员提供疏散服务。因此,增加辅助疏散电梯,被困人员可以在火灾发生时进行自主疏散。日常使用中,可以将其作为货梯、客梯使用。本建筑将辅助疏散电梯与客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疏散层的设置,按照防火分区进行停靠,提高防火疏散效率。
4.4 避难区设计
结合高层建筑防火疏散的要求,本建筑避难区的设计中,按照0.25 m2/人的标准进行避难区设计,以此保证避难区的净面积可以满足避难人群的安全需求。在设计避难区中,根据楼层的防火区划分,设置不同的避难区,将人员分散保护,降低人员疏散拥堵而出现二次事故的发生概率。结合高层建筑防火墙设计加强型技术要求,避难区与设备区结合在一起,在解决消防登高面单侧有避难区问题的同时,可根据防排烟的要求,对避难区的位置进行选择,并打通避难区与疏散通道之间的通行空间,在火灾发生后,被困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到避难区进行躲避。避难区的设计,与辅助疏散电梯联系到一起,被困人员在避难的同时,可以有秩序的利用疏散电梯离开火灾现场。避难区的设计还考虑了防排烟的需求,对防排烟系统进行搭建,提高避难区的功能性,并保障被困人员的安全。
4.5 楼梯间防烟排烟固定窗设置
根据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规定,防排烟系统的设计中,安装了1.5 m2的固定窗,并利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对楼梯间的燃气进行排放。考虑到高层建筑的核心筒位于中部,在保证建筑结构合理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在避难层设置3个固定窗夹层,排烟管道是按照“十字”交叉的方式进行设计,保证排放烟效果。在高层建筑幕墙位置,设置可砸固定窗,为降低固定窗对立面的影响,对固定窗的位置进行微调,提高防排烟系统在防火疏散中的应用效果。根据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需求,在建立安全逃离通道的过程中,在避难区中安装了通信系统,可以与地面救援人员建立联系,并通过远程协调的方式,提高防火疏散的秩序性。固定窗的应用是在火灾救援行动中,可以将楼梯间的热量以及烟气及时排除,并在每层安装可砸固定窗,提高防排烟效率,降低燃气对人身产生的危害。
5 结语
总之,防火疏散设计对提高高层建筑的使用安全性有促进作用,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定,对防火疏散设计进行创新,合理利用防火墙、楼板、隔墙、防火门、防火窗等设计,可降低火灾对人身安全所产生的威胁。在预防火灾的同时,通过质量控制与防火疏散设计的融合,提高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效率,并定期开展实习演练,提高居民的火灾应急反应能力,并发挥防火疏散设计方案的逃生效用,保障高层建筑防火疏散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 卓越.防火疏散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J].房地产世界, 2021(23):31-33.
[2] 王玉婷,吴凯.超高层建筑的防火疏散设计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1,7(17):97+99.
[3] 李欣.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城市住宅,2021,28(8):117-118.
[4] 衡武浩.高层工业厂房建筑防火设计探讨:以金山橘园工业园区项目A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21(24):26-27.
[5] 刘姗姗.超高层建筑防火疏散设计问题探析[J].门窗,2019 (1):86-87.
[6] 宋作俊.建筑防火技术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1(12):136-139.
[7] 潘柳.超高层建筑防火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8,25(2):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