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湖的桥

2022-07-22 19:34巩本勇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龙湾石拱桥湖区

巩本勇

马踏湖多桥。

马踏湖2100 多条水路,几乎都有桥,有的还不止一座。那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不胜枚举的桥,不仅为沿湖各村带来了方便,更为马踏湖的影响力添砖加瓦。我们给它冠名“桥湖”,一点也不夸张。古人云:遇水架桥,逢山开路。这些桥因时而生,临水而建,以实用和美观优化其环境空间布局,成为湖区文化与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踏湖总是那么令人神往,大家都说,这里女人漂亮、水灵。俗云:“娇不娇,看吊桥;美不美,看秀水。”近水之人,往往更有爱美之心。而马踏湖的桥,不仅是一个指引,更是一种标志。96 平方公里的湖区,有木桥、板桥,有泥土桥、楼板桥,有石拱桥、钢混桥等。马踏湖的桥,像人一样,每一座桥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和给人起名不同的是要方便群众。所谓方便,就是见名知处,比如鱼龙湾大桥、箔场沟桥、起凤耙头桥、华沟莲花灯桥……湖区人都知道这些桥的位置。马踏湖区的桥,一般命名都是以村庄、路名、河名较多。但是,有的桥是以村民的姓名来命名,因为他们正好住在桥的附近。湖区主干道的荆夏路(荆家镇至起凤镇夏庄村),几乎大多都是以桥来指定位置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和90 年代初期,鱼龙湾和华沟戏园子是当时整个桓台县较大的演戏场所,也是最热闹的地方。如果你想找到这两个戏园子,首先就得找桥。

马踏湖常见的是石拱桥。

湖区人对石拱桥情有独钟,引以为豪,这正是他们的贵族精神。脸面,对于湖区人来说,甚至比命重要。易中天《讀城记》说,北京的平民又有什么身份架子呢?也就是那么一点精神吧!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正是这种精神,使人高贵,并提升着北京平民的人生境界。说实在的,湖区人的毛病是过于看重身份面子,这不仅体现在为人做事上,在修路建桥、盖屋打墙诸方面也尤为突出。因而喜欢摆点谱、讲排场、充胖子,和说话嗙(方言:吹牛)一样,都无关他们的个人品质。我们称呼湖区人为洼里人,便多半是指一种特有的趣味,引起大家的注意和笑谈。这次主要谈桥,说多了就跑题了。

鱼龙湾是桓台县第一大自然村,位于荆夏路村庄中心位置的鱼龙湾大桥就是石拱桥,单拱跨度28 米,高4 米,宽10 米,全长36 米,负载50 吨。村落原唯一能够东西贯通的道路,传统中称后街,长不足一里,宽不过5 米,路面或呈斜坡,或呈跌谷,部分路段的两边房屋地基高、中间路面低,通常是晴天飞扬尘土,雨日水坑泥泞。上世纪70 年代,当时的鱼龙湾村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村落交通不畅、村居散乱的历史遗留之困和民生之苦,组织发动所属四个行政村,排除一切干扰和压力,实施村庄主要道路规划,将此路拓宽取直,使传统的渔村开始焕发出了繁华闹市的气息。

马踏湖的桥是最富有活力的符号。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桥就是最美的音符。湖区的九曲桥,九曲十八弯,且每个弯曲的角度大小不一,有大于90°的,也有小于90°的。九曲桥一般由石板、栏板构成,石板略高出水面,栏杆低矮,造成与水面似分非分,空间似隔非隔,形成一条来回摇动、左顾右盼的折线,以达到延长风景线、扩大景观画面的效果。

马踏湖湿地公园升级改造后,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桥多了。

我们常回忆儿时从桥上赤裸跳水的时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家的门前是一个大湾,那时的水清澈见底,成群的鱼儿围在光屁股孩子们身边嬉戏。大湾的西南角有一座石头桥,每到夏天,这里就成了我们的乐园。不论午后,还是周末,到了石头桥,我们就会用最快的速度脱光衣服,赤裸相对,跳进水中,打打闹闹。

这还不过瘾,我们就玩起了跳水。我们一个个排队上岸,轮流从桥上跳入水中。先是双脚先入水,后来有了更大难度的头先入水,难度系数不亚于跳水运动。当然,跳水要看水的深浅了,水深的话要手先入水才好,这样可以减少对头部的冲击,水浅的话肯定是要双脚先落。跳水尽管有危险,但是对于从小在水里摸爬滚打的孩子们来说,没那么矫情。跳水能锻炼我们的胆量,也能增强我们的体质。

马踏湖的桥还有许多传说故事。

鱼龙湾上当时的桥,本是鱼龙湾民众理念中的卧龙桥。马踏湖区曾有千年古潭鱼龙湾,久传湾内深潜“仙鱼洞庭”,又名“龙窟”,即是龙居之所,水深莫测,寻常间潭水漩涡似石磨,一旦有蛟龙跃出水面,便行呼云播雨之功,待到返归湾内之时,伴有霹雳电火、水浪呼啸。而晴好天气,清风拂柳,波光粼粼,紫烟万状,成群结队的金鳞鲤鱼显现于水面,时而列阵翔游,时而拱波戏水,人皆视为祥瑞,有“龙脉鱼丽”之称。俗说“鲤跃龙门即成龙”,因之,历代的湖区渔人,决不在这龙窟附近垂钓、撒网、摸鱼,甚至距此数里地之遥,只要钓得半尺以上长的鲤鱼,就赶紧将其还水放生,以求心神安详。

说起方圆96 平方公里的马踏湖,不能不说耙头桥。起凤桥庄的人在乌河上面搭了一座木桥,这木桥倒影在河中,酷似一个“耙头”,于是起名为耙头桥。传说,明朝正德年间的一个清晨,原耙头桥庄的一群民众,在下湖洼劳作走近桥头时,惊喜地看到一对金凤凰从桥洞中飞起,迎着朝阳翩然而去,从此人们就将“耙头桥”改称为“起凤桥”,此庄便成了起凤桥庄。传统意识中,凤鸟不栖凡地——光兴八风通天祉,气降时雨贯地灵。所以,人们乐于相信,这曾腾凰起凤的马踏湖区,自然便是一方风水宝地。清嘉庆年间,因当代文英魏淳嘏隐而不仕,曾一度呼为隐居村,新城知县刘大绅曾题赠该村“勤朴可风”匾额。清道光年间正式雅易为“起凤桥”。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传说,从精神意义上讲,表明民众不仅希望拥有一方丰裕富饶的水土,还乐于演绎出一个诗意祥瑞的玄幻世界。

因为有河,人要过去,自然就想到了桥。马踏湖的桥,象征着湖区蜕变,一座座桥,就像马踏湖区土地上的文字,从桥上来来回回过往又擦肩的行人是最忠实的读者。

猜你喜欢
龙湾石拱桥湖区
大通湖区河蟹产业发展综述
吉林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龙湾玛珥湖水华爆发成因初探
生活在湖区
湖区航道风速预警监测点布设研究
家乡的石拱桥
石拱桥维修加固施工方法
幸福老袁家
石拱桥检测和有限元分析
小跨径石拱桥实用加固方法研究
吉林省龙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食(药)用真菌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