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雪莺 马龙飞 乐嘉宜
(上海市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上海 200020)
全球估计6500 万人患有中度至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COPD 是 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在2018 年全球死亡原因统计中位居第四,至2020 年升至第三位[1]。COPD 患者的体重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问题[2]。近年来的研究认为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影响COPD 疗效、转归和预后的重要因素[3-5]。多项研究表明肥胖和肺功能变化呈负相关[6]。诸多研究集中在评价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而低体重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报道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COPD 稳定期的老年患者不同BMI 组间的肺功能差异,研究低体重与肺功能下降的相关性,为临床病情评估、疾病预防及干预提供新思路。
在2021 年4-9 月于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患者中,利用医院信息系统的电子病历,根据其病史、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结果及影像学表现,选择符合2019 版COPD 诊断、管理和预防全球策略诊断标准属于COPD 稳定期患者共69 例[7]。平均年龄(69.7±0.75)岁,其中男性60.1%(42/69)。纳入标准:(1)年龄≥65 岁;(2)可配合肺功能检查。排除标准:(1)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严重躯体疾病;(2)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遗传性过敏性疾病或血嗜酸性细胞计数增高者;(3)慢性酗酒、滥用药物及其他任何影响依从性的因素;(4)合并肺结核、肺癌、肺纤维化、肺不张、肺栓塞、慢性心力衰竭及贫血等影响肺功能检查结果的其他疾病。(5)肺部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此项研究通过上海市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1 身高体重测量方法
采用BYH08 超声波智能感应身高体重测量仪器(带轮子折叠款,中山市体美科技有限公司)。由受过培训的志愿者专人负责测量并记录。身高以cm 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量误差不超过0.5 cm。体重以kg 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测试误差不超过0.1 kg。
1.2.2 体重组分组标准
通过身高体重值计算BMI。BMI=体重(kg)/身高2(m2)。按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推荐的中国成年人BMI 分类标准[7],将69 例患者分为3 组,BMI <18.5 kg/m2为低体重组15 例;18.5 kg/m2≤BMI ≤23.9 kg/m2为正常体重组26 例;24.0 kg/m2≤BMI ≤27.9kg/m2为超重组28 例。
1.2.3 肺功能检测
肺功能检测采用SP108T 简易肺功能仪(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测定的肺通气功能具体指标包括:用力呼气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FEV1/FVC 以及第1 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redicted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测量方法如下:操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在操作人员的指令下,进行深呼气、深吸气的训练。测试时,嘱患者快速的深吸气,然后使用“爆发力”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量呼气,一直坚持呼气动作直至操作人员嘱患者停为止,避免呼气过程中停顿、换气、避免咳嗽。患者至少完成3 次标准呼吸动作,取其最佳值。根据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分级,肺功能重度下降:FEV1%<50%[7]。
1.2.4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采集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2ml),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020)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等生化指标并记录结果。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 采用Kolmogorov-Smirnov 法检验计量资料正态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的描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描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组人群的年龄、体重、BMI、空腹血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性别、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不同体重组基本资料比较
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的肺功能测得情况见图1。3 组间FVC 和FEV1% 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间FEV1/FVC 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低体重组FVC 值、FEV1%均明显低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P<0.05)。重度肺功能下降(FEV1% <50% 预计值)在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组中发生率分别为40.0%(6/15)、7.7%(2/26)、10.7%(3/28)。低体重组患者重度肺功能下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不同BMI分组肺功能情况的分布图
在调整了年龄、性别、空腹血糖、血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混杂因素后,低体重为重度肺功能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2
表2 重度肺功能下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有研究表明,COPD 稳定期患者有24%存在低体重,急性发作期可达54%~60%。体重不仅是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而且这种体重和预后的关系还随肺功能减退程度的加重而增强[8]。Wang 等[9]在中国社区人群研究中证实,低体重受试者的FVC 和FEV1%等肺功能指标显著的低于正常体重受试者。Sami 等[10]报道显示GOLD 4 级(FEV1%<30%预计值)的COPD 患者低体质量患病风险增加16 倍。Guo 等[11]开展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BMI 与COPD 患者死亡率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且认为低体重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增加。本次研究证实,在COPD 稳定期的老年患者中,低体重组的FVC、FEV1%预计值明显著低于正常组和超重组。进一步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低体重组人群发生肺功能重度下降(FEV1%<50%预计值)的风险显著增加。提示低体重是重度肺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低体重导致肺功能下降的机理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低体重人群的肌肉质量下降,对COPD 患者的呼吸肌力均可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呼吸困难[12-13]。此外,低体重人群往往缺乏体育运动或锻炼,运动量的减少会影响蛋白质合成,从而导致呼吸肌和膈肌功能丧失。另外,有一项研究表明,低体重组COPD 患者的C 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而C 反应蛋白、平均血小板体积等指标可反映COPD 全身炎症加重情况,是决定COPD 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4]。
有学者提出肥胖对COPD 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即“肥胖悖论”[15-16],也有研究结果表明肥胖和肺功能呈负相关[3]。COPD 和肥胖两者的关系仍然不明确[17]。本项研究未发现超重组与其他两组的肺功能有显著性差异,可能是本研究入组人群均为超重人群,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肥胖,且如果仅使用体重和BMI 作为肥胖的单一测量指标,忽略身体的其他方面(例如内脏脂肪、脂肪分布)可能会误判肥胖分布和疾病风险增加的相关性。
陈葆青等[18]在一项纳入78 例稳定期COPD 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低体重组与正常体重组FEV1/FVC 无显著差异。Wang 等[9]在中国社区人口研究中也发现FEV1/FVC 不受BMI 的变化影响。本次研究也发现3 组间FEV1/FVC 没有明显差异。BMI 对FEV1/FVC 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另外,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少。在反映COPD 通气功能障碍时,只记录了FVC、FEV1、FEV1%预计值、FEV1/FVC 等几个主要指标,还不够全面。且应用身高和体重进行计算的BMI 作为分组依据,未排除年龄、性别、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等其他因素等对疾病的影响。
总之,COPD 合并营养不良在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为47.6%。BMI 下降,提示病情可能更严重,且急性加重风险增大[19]。急性加重住院是COPD 患者经济负担加重的重要原因。社区老年患者居多,由于基础疾病、牙齿松动、味蕾功能退化、缺乏运动等多种因素而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故COPD 稳定期的积极干预是十分必要的。社区医护人员积极应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结构,同时进行运动健身方法和知识的宣教,鼓励低体重患者适当增加体重,重视营养支持,对COPD 发展及预后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