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卫东 陈 浩 汤幸初
云端学校建设的模式创新与实践效果——以深圳市云端学校为例
龚卫东 陈 浩 汤幸初
(深圳市云端学校,广东深圳 518024)
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推动教育变革,《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在此背景下,深圳市率先创办了云端学校。文章首先梳理了信息化环境下教育(学校)相关概念的演变过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云端学校”的定义。随后,文章介绍了深圳市云端学校的模式创新,包括“1+N”学校共同体的组织制度创新、“云端双师”模式的教学模式创新、“云—网—边—端”架构的教学环境创新。最后,文章通过师生问卷调查分析,验证了深圳市云端学校实践效果良好。深圳市云端学校的建设,促进了优质资源均衡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式变革,实现了智慧教育“从0到1”的重大突破。
云端学校;“云端双师”模式;同培同研;智慧教育;5G
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当前,我国人才战略已经从建设人力资源大国转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以高考综合改革为标志的人才选拔方式变革必将对基础教育产生全方位影响。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能化校园,利用现代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培养的有机结合[1]。在此背景下,云端学校的建设提上日程。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深圳教育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十三五”期间,深圳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迅速,初步形成了“互联网+”教育生态,教育信息化从整合应用迈向融合创新,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全市中小学校已全部实现宽带网络接入,90%以上的中小学校部署了无线网络;建成了新一代“教育云”数据中心,并实现全容量使用;数字资源平台已形成涵盖国家教育资源平台、市级教育云平台、区级教育资源平台、学校校本资源的一体化资源生态网络。2020年,深圳市被教育部授予“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2021年被授予“智慧教育示范区”。与此同时,深圳面临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平衡情况严重、市民对优质学位的追逐热度不减等问题,十四五“百万学位建设”带来的新学校如何快速发展难题亟待破解。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深圳市多举措保障线上教学平稳、有序地开展,在实战中积累了信息技术助力教学模式改革的丰富经验。
为全面探索智能时代教育变革,打造“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民生幸福标杆,根据深圳市委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深圳市教育局决定创办深圳市云端学校——这是深圳主动迎接未来教育新时代的创新之举,是智慧教育“从0到1”的重大突破。
教育的发展与生产力进步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的形态和功能逐渐发生改变[2]。例如,农耕时代的教育仅属于少数人,多通过私塾、家庭教育的形式开展;工业时代的教育扩大了受众面,以班级授课制为典型特征;进入信息时代后,技术与教育逐渐融合,使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随时随地接受教育成为可能。而新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持续深度融合,正在引发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评价、教育制度等的全面创新与深层次变革[3]。梳理信息化环境下教育(学校)的相关概念,大致经历了以下演变:
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4]。所谓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数字通信技术,丰富教育资源,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效益的教育形式。现代远程教育是继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后远程教育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多在成人教育和高等院校开展,以学生自学和非实时点播教学为主。
2000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文件,推动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全面普及[5]。为了规范和促进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中央电教馆出台了《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试行)》,指出:“数字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6]
2010年,浙江大学提出建设“智慧型校园”[7]。之后,围绕智慧校园的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在各地不断展开,并成为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内容。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的进阶形态,强调“以服务为核心,以管理为支撑”的理念,内容包括智能感知、资源组织、信息交换、管理逻辑与科学决策等[8]。更进一步的是,出现了“数智化校园”的概念,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构建智慧校园引擎工具,各种应用随需而生[9]。总的来看,智慧校园是侧重从技术的视角服务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而开展的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未涉及学校教学模式的根本改变。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10]。而“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技术融入教育领域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样态,其在实践中侧重虚拟空间的资源建设,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完善。祝智庭等[11]对虚拟学校在保障机制、学习资源、支持服务上的功能和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我国资源平台向智慧云校的演化提供了重要启示。与传统学校相比,智慧云校在设计思路上增加了利用互联网开展辅导答疑、拓展学习、教师发展等功能,在理论上对学校模式有一定程度的突破。
近年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逐渐受到重视,主要表现为强校对弱校的带动帮扶。在上述“三个课堂”的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云端课堂”的概念,以此为基础还出现了“云上学校”“云端的学校”等说法,尝试对课堂教学模式和学校的样态有所改变。2020年,深圳市教育局在第二批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的申请方案中正式提出“云端学校”的概念。2021年,“云资源、云课堂与云端学校”被列为第十二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的主题[12]。
总的来说,以上各概念并不是技术(机器)从低到高的形态变化,而是社会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同时期的产物,虽有各自不同的应用侧重点,但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地影响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要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乃至学校样态发生相应变革,云端学校的出现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认为:云端学校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技术,打破传统学校的物理边界,通过多所学校云端聚合、教师同培同研、统一教学计划,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并提供个性化学习、跨校组班等服务的学校新样态。云端学校是教育信息化迈上的一个新台阶,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正处于起步阶段。2021年9月,深圳市云端学校正式创办,来自15所学校30个班级的1300余名七年级学生成为第一届学生。深圳市在云端学校开展了语、数、英三科云端双师教学试点,在智慧环境下实现教、学、研、评、管等环节的全面创新。基于此,本研究以深圳市云端学校为例,从模式创新和实践效果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和阐述。
深圳市云端学校是一所市教育局直属的实体学校,与另外14所学校一起组成了1所总部校和N所入驻校的“1+N”学校共同体。其中,深圳市云端学校作为总部学校,发挥牵头带动作用。深圳市云端学校以“云朵推动云朵,灵魂唤醒灵魂”为办学理念,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协同教学管理,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深圳市云端学校构建了“常态化、全学科、多主讲、直播互动+智能辅助”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具体设计了“专家参与、教研员指导、名师牵头”的嵌入式同研同培教研模式,“跨校组班、多师协同、在校及居家混合”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和“研究引领、技术支撑、数据挖掘、全过程全要素”的评价模式。
深圳市云端学校采用严格的遴选方式,选拔能够胜任云端双师型教学的主讲教师,带领30个班的辅讲教师形成结构化教师团队,同时针对每一节云端课开展教学设计,以聚集众人智慧,发挥个人所长,形成“长板效应”。辅讲教师积累一定的云端教学经验后,可以升级为主讲教师;主讲教师经考核合格后可聘为首席教师,享受政府特岗津贴。
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的学籍仍在原学校,虽然学校来源不同,但他们同为云端课堂的学生。扩大的学习场域、更多的资源和学伴,使云端学子产生了更强的荣誉感、凝聚力和自信心。
深圳市云端学校精选一定比例(约50%)的课程内容,采用“云端双师”模式进行授课,即主讲教室有一名主讲教师,每个辅讲教室也都有一名辅讲教师。每节课的备课均由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一起研究、设计,确保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协同顺畅运行。云端主讲与线下辅讲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主讲教师与辅讲教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为保障主讲教师能“关照”到全体学生,云端学校运用边缘计算智能辅助系统,助力主讲教师即时分析辅讲教室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需求。下文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皇帝的新装》为例,对“云端双师”模式进行说明。
①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教学引入。主讲教师首先围绕“骗”这个字对课文文本进行梳理和概括,然后抓住课文最核心、最精华的童话特点——夸张,向云端学生提出问题:课文有多少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你如何再现?②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活动,主导权交给各班辅讲教师。按照既定的方案,各班进行10分钟讨论,有4种形式可供选择:品析文字,体味夸张;朗读朗诵,感受夸张;引入教育戏剧,在表演中体验夸张;尝试仿写,生成夸张。学生通过深度参与,获得学习体验。③第三个环节是云端呈现,也是学生最喜欢、注意力最集中的学习环节。全体云端学生和教师连线互动,展示来自不同班级的学习成果,打开学生思维的“天花板”。对于发言的学生而言,这是一个高光时刻——向1300多名云端学伴分享个人发现,并从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发更强的学习内驱力。④第四个环节是课堂小结,即“比结尾,明深意”。安徒生创作《皇帝的新装》这个作品时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没有孩子的结尾,另一个是有孩子的结尾。通过对比,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安徒生正式发表作品时选择了有孩子的结尾。这个问题在普通课堂挖掘起来有困难,而在云端更大场域有机会进行深入挖掘,学生会因此获得更深刻的思维体验。
教学模式的创新会带来教学策略的创新。云端双师教学的创新教学策略主要包括:①云端精讲。云端主讲和线下辅讲紧密配合,教学环节有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分总分多种方式。主讲教师面向全体云端学生授课时,应抓住核心、精华的内容高效集中讲授;学生差异化学习问题,则由各班辅讲教师在“分”的环节解决。②云端互动。一体化设计安装的教学平台实现了不同班级之间连线互动的便捷、高效,低时延、高保真的音视频效果受到学生喜爱,大家在云端课堂上争相发言,与不同物理空间的师生进行对话。为了在云端学伴面前有好的表现,很多学生在课外主动学习,精心准备。③云端生成。精心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避免教师上课的随意性,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课堂生成性变弱。云端生成一方面由主讲教师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各班辅讲教师选择并推送代表本班学习水平或学习特点的优质观点给主讲教师,实现有组织的课堂生成,促发思维碰撞。④云端分享。利用教学平台的便捷优势和少年的好胜心,呈现不同班级学生的答案、作业和作品,给有高质量观点的学生在云端表达的机会,引发更多思维的碰撞,从而带动更多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进而实现“云朵推动云朵,灵魂唤醒灵魂”。
云端学校连结所有入驻教室形成“1间主讲教室+多间辅讲教室”的全新教学环境,既打破了原有的物理空间、扩展了学习的社会空间,又嵌入了新的信息空间,实现了教学环境创新。
(1)系统架构
云端学校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完整的信息系统,按照“云—网—边—端”架构运行,如图1所示。其中,“云”是顶层核心,“网”是链接联通,“边”是聚合处理,“端”是采集应用,四者各司其职,通过深圳教育城域网和5G网络双回路连结,形成一个整体。
图1 “云—网—边—端”架构
①“云”是指云平台,包含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基础支撑平台,用于实现各类应用的部署与数据的统一存储、分析、决策。云端学校使用深圳教育混合云平台,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应用的弹性部署。
②“网”是指连接教室和学校的网络,用于实现整个系统的互联互通。利用现有的深圳教育城域网,深圳市云端学校构建了虚拟专网,并采用“光纤+5G”作为基础网络。固网配置标准是万兆到校、千兆到班,教室内无线网络全覆盖。考虑到5G资费高的问题,5G网络仅作为备用,即固网出现故障时才自动切换到5G网络。高效的网络连结,保障了音视频时延低于200ms。
③“边”是指靠近“端”侧可以进行边缘计算的设备,面向学校和教室部署。“端”侧收集的大量数据通过“边”进行初步运算,形成一些过程数据上报中央“云”,以做进一步分析和决策。每间教室配有提供课堂AI能力的边缘计算设备和云端感知设备,以实现信息和环境相关数据的无感知采集、分析、运用。
④“端”是指整个系统最前端的信息采集点,即教室内的各种终端设备,包括摄像头、麦克风、屏幕、传感器等。通过这些设备,可将教学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数据按一定逻辑进行采集。
(2)教室环境
云端学校所有教室的设备配置完全相同,每间教室均可指定为主讲教室。教室的学习环境由光照环境、声场环境、显示系统、音频系统、直录播系统、控制系统共同构成,其设备布置平面图如图2所示。
图2 云端学校教室的设备布置平面图
①光照环境:重点考虑学生的视力保护问题。按照GB7793-2010国家标准,课桌面维持平均照度不应低于300LX、均匀度不低于0.7,黑板区域维持平均照度不应低于500LX、均匀度不低于0.8。考虑到青少年儿童的眼睛尚未发育完全,照明应采用3300K~5500K色温的光源。为避免蓝光伤害,宜使用全光谱护眼灯。此外,光照系统需能自动分区域调节室内亮度,并能按照主讲、辅讲和课间状态的灯光需求自动切换。
②声场环境:要考虑教室周边的噪音源情况,可选择隔音玻璃。教室内无人占用时(空场),在空调、通风设备、显示设备、照明电器等正常工作的状态下噪声级应小于35分贝。为保护学生听力,扩声系统到达人耳的声压级上限为80分贝。
③显示系统:包括86寸大屏(支持无线投屏)、2K高清投影仪和135寸幕布、3米万向无尘黑板、后置86寸互动屏1块、数据屏1块。这样的组合搭配使黑板得以保留,这对中小学生的课堂学习而言至关重要。采用“投影+幕布”的显示方式主要是考虑保护学生的视力,而更大尺寸的幕布能增强课堂的沉浸感。后置互动屏用于显示入驻校班级的课堂实景和远程互动,实现主讲教师与远端学生的“面对面”互动。数据屏则用于显示学生姓名、学校名称、行为分析结果等课堂数据,并辅助主讲教师的提问、互动等教学活动。
④音频系统:是云端学校教室环境建设中的难点。设计思路是教师既不需要手持话筒,也不需要“小蜜蜂”,而全部依靠教室的固定麦克风拾音。这就要求拾音覆盖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做好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时的拾音,故对设备的要求较高——不灵敏难以保证收音效果,而太灵敏又面临降噪难题,这是第一个难题,解决办法是运用有效的算法。第二个难题是既要保证远端教室的声音效果,也要实现本地扩音,避免声音对撞,解决办法是扩声与声源直达声延时差不大于30ms。第三个难题是设备布置在普通教室而不是精品录播室,由于不是密闭环境,没有地毯、吸音棉等装置,且每个学校的教室环境各不相同,故设备调试是关键。
⑤直录播系统:硬件设备包含直录播主机、摄像头等,采用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应用的创新点是安装了一台智能球形摄像机,与布置在“边”的服务器相连,支持课中对本教室学生学习行为和专注度的即时反馈——可以根据需要,对分析数据设定更新间隔的时间(一般为1分钟)。直录播系统的这一智能辅助功能,使主讲教师能够关照到更多、“更远”的学生。
⑥控制系统:将各教室的子系统集成到一个中控平台,实现一键触屏操作。上课期间,主讲教室和各辅讲教室之间可以任意互动,不需要在课前指定;主讲教师可以一键接入某教室进行互动,辅讲教师也可以自行调整本教室的播放音量、发起举手等。
表1 功能室设备清单
(3)功能室环境
为了扩展教学空间,支持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云端学校各入驻校建设了集微课制作、电子阅览、小组合作、教学教研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用功能室,其设备清单如表1所示。
深圳市云端学校经过近一学年的运行,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为了解师生对云端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优化教学行为,本研究于2021年12月、2022年4月分别开展了师生问卷调查。其中,教师问卷设计了4道单选题、4道问答题,主要调查教师对学生表现、教学效果、自身获得感的看法以及相关意见和建议;学生问卷设计了17道单选题、3道问答题,主要调查学生对教师授课、教学模式、设备体验、作业数量与质量等的感受。教师2次问卷调查的有效答卷为180份,有效率占比97%;学生2次问卷调查的有效答卷为2581份,有效率占比超过总人数的95%。本研究采用问卷星工具统计问卷调查数据,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云端学校优质的名师课堂教学获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纷纷认为主讲教师功底扎实、课堂掌控力强、教学艺术高超,且每节课的内容都是主讲教师和辅讲教师同培同研、精雕细刻的呕心之作。
有95%的学生表示喜欢“云端双师”模式,有93%的学生希望能开设其他科目的云端课。在云端学校,学生纷纷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更大的场域与更多的同学一起学习,学习的氛围和气场更强。其中,云端互动和云端分享更是吸引了学生的目光,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例如,在调查问卷的“深圳市云端学校我想对你说”这一题中,王同学写道:“屏幕里程老师那句‘真好’和张老师点赞的大拇指在我头脑里一直挥之不去。老师的表扬和详细的建议让我的心头甜甜的,仿佛刚吃了数块糖果。这是我从未体验过的美妙,让我想起前一天晚上我的努力与精益求精。我的手紧紧抓着衣服,想要强烈抑制住激动的情绪,胸中好似有一团火焰在燃烧。”
为了在云端学伴面前有好的表现,很多学生会主动提前准备和预习,进而主动学习,并因此主动严格要求自己。有87%的学生表示,会向其他人表达身为云端学校学生的自豪之情。
云端学校总部要求各入驻校的云端班严控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同陪同研关注“源题”的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科学训练。针对云端课的作业量,有11%的学生认为多、有8%认为很多,也有8%的学生认为少、有7%认为很少——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可根据上述数据判断云端课的作业量适中。课堂实录经过选择后纳入成体系的资源库,学生需要回听或复习巩固时,不再需要求助培训机构,而是可以登录云端学校的教学平台、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从资源库中选择相关课例进行巩固学习。云端教师根据采集的作业数据,定向推送在线集中辅导,多师协同助力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减负”的同时实现了“提质”。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86名辅讲教师中,有17名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而教龄为3年以内的教师更是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教师在云端学校教师同培同研过程中的收获远远超出一般校内的“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且由于参与研讨的教师更多、信息量更大、交流频次更高,其教研工作量自然也更大。高频、优质的嵌入式教研活动使得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中老年教师也由被动转为主动、焕发出了科研活力。值得一提的是,云端学校还为开展全市公开课提供了新场景,即不同区域的教师可以在本区的入驻校听课研讨,这样既避免了舟车劳顿、解决了听课的场地问题,也符合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相关要求。
5G技术具有超高速率、低时延、高可靠性等优点,但由于资费较贵,相关的常态化应用案例较为鲜见。深圳市云端学校进行常态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云端双师”模式和“1间主讲教室+多间辅讲教室”的全新教学环境,对网络保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5G网络的表现十分出色——从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深圳市云端学校共使用了98.7tb流量,用户体验良好。另外,在罗湖外语学校校区新建期间固网尚未拉通的情况下,5G网络全程支持了云端教学的正常开展。
云端学校打破了传统学校的时空限制,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全新理念对学校的功能作用、空间设计、师资团队、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学习方式、教育评价等进行重构,探索了人才培养新方式,构建了课堂教学新模式,初步形成了智慧教育新样态。
深圳市云端学校的建设,是在政府的主导推动下,依靠深圳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以深圳百万学位建设问题为导向的创新实践,其背后的逻辑是教育教学需求导向而不是技术主导。当前,深圳通过开展云端学校试点工作,已初步探索出一条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教师专业发展、新建校和薄弱校办学水平快速提升的新路径。2022年,《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在全市建设100所云端学校,形成智慧教育的区域性样本[13]。基于此,后续研究将继续坚持从实际出发,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扩大云端学校的试点学段与教学内容,实施跨学科融合实践,开设实践性、操作性课程,构建“五育融合”的云端课程体系;同时,持续完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资源质量、优化整合能力、扩大办学规模,以期形成品牌效应,在国际国内教育领域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OL].
[2]庄榕霞,杨俊锋,黄荣怀.5G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J].中国电化教育,2020,(12):1-8.
[3]钟晓流,宋述强,胡敏,等.第四次教育革命视域中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15,(4):34-40.
[4]百度百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OL].
[5]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OL].
[6]中央电教馆.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指南(试行)[OL].
[7]程艳旗.浙江大学智慧型校园建设探索[OL].
[8]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9]常晟,王佳雨,张洋,等.基于云数据环境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21,(11):55-62.
[10]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6.
[11]祝智庭,林梓柔,闫寒冰.新基建赋能新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从资源平台向智慧云校演化[J].电化教育研究,2021,(10):31-39.
[12]焦丽珍.聚焦“云资源、云课堂与云端学校”——第十二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举办[J].现代教育技术,2021,(5):1.
[13]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OL].
Model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Effect of Welkin School Construction——Taking Shenzhen Welkin School as an Example
GONG Wei-dong CHEN Hao TANG Xing-chu
The new gener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re driving the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proposed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philosophy, institution, system, content, method, and modern governance. Under this background, Shenzhen initially established the Welkin School. This paper firstly sorted out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related concepts of education (school) in the informatization environment, and accordingly put forward the definition of “welkin school”. Then, the innovation of the Shenzhen Welkin School model was introduced, which included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innovation of the “1+N” school community, the teaching model innovation of the “welkin dual teacher”, and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of the “cloud—internet—edge—terminal”. Finally, the effective practice of Shenzhen Welkin School was verifi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s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henzhen Welkin School promoted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resources and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methods, and achieved a breakthrough in smart education “from 0 to 1”.
welkin school; “welkin dual teacher” model; co-training and co-research; smart education; 5G
G40-057
A
1009—8097(2022)07—0118—09
10.3969/j.issn.1009-8097.2022.07.014
龚卫东,正高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基础教育、教育信息化,邮箱为243211811@qq.com。
2021年12月2日
编辑:小米